-
1 # 布衣吳新建
-
2 # 半山隨筆
1、如果你是去外國打工
你去出勞務或者打工的話,只是為了出去多賺點錢,早晚得回來。既然父母需要照顧,那就回來好了,賺錢沒有止境,父母的年齡卻是越來越大,一定要記住“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古訓。
2、如果你已經移民海外
這個有點複雜,好不容易出去了,有了穩定的工作,如果全部放棄跑回來照顧父母,估計父母也會不高興。這個結果他們已經預料到了,為了孩子的未來幸福,他們可以度過各種難關。
你多給他們賺點錢,讓他們的物質條件不差就行了,期間經常聯絡著,讓他們感受到你的孝心就好了。
3、有條件就住在一起
如果你移居海外,父母願意的話可以跟你去,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畢竟存在著很多實際的困難,這個有點難度。
不能住在一起,就委託家裡的親戚朋友多去照看父母一下,當然前提是你已經處理好了這些關係,人家心甘情願幫你,父母那面有啥事需要照顧還方便一些。
因為具體情況不清楚,所以回答的未必合適,僅供參考。
-
3 # 隱灼情
我的觀點是放棄國外的工作,回國找一份工作。
父母年紀大了,生活上很多事情都需要幫助和照顧。而這些無疑是兒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他們勞碌了大半輩子,為家庭,為子女。當他們老了餘下的時光,物質上的享受已不是最重要的了。再多的東西也彌補不了內心的空虛,兒女在側,承歡膝下,無疑是對他們精神上最大的慰疾。
中中國人對於孝道是極為重視的,做一個孝子是一件讓所有人豎大拇指的事情。父母年邁能與他們朝昔相處的日子不多了,莫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事情發生,那樣會追悔莫及的。
人生之中,理想是我們的精神支柱,而親情則是我們活著的意義,贍養父母是我們最大的責任。以前是父母在不遠行,現在時代不同了,我們都為了生活而奔波奮鬥,有時不得不遠離家鄉父母,但我們應能做到父母老不遠行。
父母老了,我們應陪伴在他們身側,讓他們享受到家庭親情的溫暖,這是他們最大的幸福。
-
4 # 中庸之為德也
看情況,家裡有兄弟姐妹,你給錢請他們代勞也行,不過電話不能少。如果沒有兄弟姐妹,那就必須回家,養兒待老,積穀防饑嘛這也是中華之美德。
-
5 # 偶遇陽光星子
養兒育女望老來陪,你們這一個個常年不歸家的,鬢白遲暮空斜陽,撥涼撥涼的…心安何處都是家園,在哪都是生活,別太任性
-
6 # 使用者曦睿
父母在不遠行也不適合當今時代,膝前敬孝也不是敬孝的最佳選擇。即使在封建社會也講忠孝不能兩全,科舉在外地為官不乏其人。當今社會,在外地為官、為商、打工的人多多,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當今敬孝,要贍養父母,關愛父母,心中裝著父母,盡心盡力,問心無愧。
-
7 # 老耿429
古語:父母在不遠行,以前父母年青點,現在你已知道他們年邁身弱,作為人子你不回來照顧,奉養他們,以享天倫之樂,更待何時?
可能你想說:我在這裡工作很久,環境等一切均已適合等等,但一個優秀之人定是志在四方,處處能發光的。
莫到後悔無藥買,喊冤無門自流淚。
-
8 # 真摯的友情746
現在有很多人,錢掙個差不多,就應該進一下做孩子的孝心了,是父母把我們帶入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我們大了要讓父母好好享受老人的五彩繽紛世界。
-
9 # 使用者2996565946250
我認為,如果你在國外事業發展好,也可把安排在高擋的機構養老有專業照料,否則你放棄國外工作回國也未必把父母照顧好,想了解機構養老可私聊!
-
10 # 水軍最討厭我
只想知道兩點,一,在祖國疫情爆發時你有想過回來照顧父母嗎?二,是不是你所在的國家疫情爆發了才想回來照顧父母。
回覆列表
孝道一般人理解是孝敬父母,其實,儒家孝道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理解儒家無後為大,就是你在國外工作,不要做單身狗,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就結婚,生兒育女,這是最大的孝。
孝道的把握,也不就是生兒育女就盡孝了。不孝有三,最大的是沒有子嗣,有了,不孝裡的二分別是: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這兩個不孝,也不是直接照顧年老父母。
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加上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不孝。
從三不孝的內容看,有出息,有後代就是孝,沒有兒女應該照顧年老父母的意思。
最近鬧疫情,湖北是個重災區。湖北有個市叫孝感。孝感這兩個字緣於傳說,包含著“孝行感天”的含義,是全國唯一一個因孝而得名的城市。這裡的孝,直指孝敬父母。
盡孝道,要傳統人文倫理與儒家學說相結合。
人文倫理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照顧父母養老送終不留遺憾。儒家學說如“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用有所作為不碌碌無為作為報答父母的生育之情養育之恩。
國外有工作,放棄了回來專門照顧年邁父母,估計一般父母不會同意這個選擇。
解決問題的辦法,經濟上解父母生活看病之憂,手腳不便可以僱阿姨。兩頭多走動,可以把父母接到國外玩幾天,逮到機會回國內多看看父母。
這樣處理,合符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