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康微課堂

    中國分封制最具有代表的就是西周,下面我以西周為例,說說分封制得優缺點:

    優點:   

    1.透過分封制,加強了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並逐步構織出遍佈全國的交通網路,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國林立的狀態。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2.透過分封,勢力範圍不斷擴大;天子確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統治效果得到加強。分封制使貴族集團形成了“周王—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序列等。   

    3.透過分封制,文化形式因此覆蓋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係,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周文化具有驚人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4.分封制加速了全國經濟的發展。   

    缺點:   

    分封制到了後期加劇了各諸侯國對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強大的地方武裝割據。

    中央集權制度:

    優點

    1.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消除分裂割據維護統一

    2.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3.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和人民的願望。

    缺點

    造成“冗兵、冗官,冗費”的後果,最終導致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積重難返的嚴重局面,從而到中期出現統治危機。軍權過於集中,實行守內虛外,邊防力量削弱,軍隊力量增加,軍隊開支日益膨脹。政權過於集中造成官僚機構臃腫龐大,人浮於事,互相推諉,效率低下。財權過分集中,地方經費減少,不能調動地方積極性

  • 2 # 企衛文化

    分封制其實是在古代經濟文化各方面都不發達情況下的產物,隨著社會的發展,進入集權制是必然的結果。

    分封制在夏商周那個時代有其優點,既有效鞏固了統治,又建立了新的社會秩序,促進了社會發展,但是卻加劇了地方分裂的傾向。

    而集權制在中國是隨著大一統發展起來的,數次民族融合使得人們的民族認同感越來越高,對集權的趨勢也很認同,而中央集權又反過來推動了民族認同感。集權的缺點就是容易造成一言堂,對人民的自由有一定的壞處

    所以分封制和集權制各有其優缺點,它們都是順應時代而產生的。

  • 3 # 欲雲談史論今

    此問題本身就存在缺陷,歷史上確實有分封制,但是所謂“集權”的提法,更應該是對應於“分權”而不是分封制。人類歷史上所出現的各種行政治理制度,都存在程度不等的“集權”,也存在程度不等的“分權”,但是幾乎沒有存在過完全“集權”和完全“分權”的政權。完全集權的概念,就是個人極端獨裁;完全分權的概念,就是所謂的無政府主義。

    如果將分權置於座標軸的左端,集權置於座標軸的右端,那麼將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所牽涉到的治理制度放入這個座標軸,從左到右,依次應該是“無政府主義”、邦聯制、分封制、聯邦制、郡縣制、極端獨裁。現實中所出現的任何一種治理制度,都是集權與分權之間相互鬥爭妥協的最終結果。

    因此,此一問題正確的提法應該是:“分權與集權各有什麼優缺點?”,或“分封制與郡縣制各有什麼優缺點?”,又或“分封制與聯邦制/邦聯制各有什麼優缺點?”

    鑑於題主所提問題的背景,個人覺得題主更想問的是“分封制與郡縣制各有什麼優缺點?”

    分封制最早成為一種成熟治理制度,是在兩週之際。

    之所以分封制在周時大行其道,首先是因為相對於商人,周人綜合實力仍然顯得偏弱:無論是周華人口、文化、經濟、政治等等各方面,周人都處於下風。為了解決蛇吞大象的難題,周人才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祭出了分封制這一法寶。分封制的實質,就是一種侵略性質的武裝移民與軍事佔領:透過將天下未歸順之地按人頭劃分給功臣和周人親戚,然後再鼓勵他們以武力去征服佔領這些地方。分封諸侯只要能在當地立足,就能合法地掠奪當地資源,成為一個獨立王國。

    分封制的優點,就和現代企業類似,為了增強員工凝聚力,給員工分配股票的用意一樣,都是為了讓員工與老闆形成利益共同體,激勵員工為公司做出更大貢獻。周人能夠迅速地戰勝強大商人,將自身統治快速地擴張到天下,分封制當然是功不可沒。

    分封制下,由於各諸侯國獨立性較強,使得一兩百年後,各諸侯國文化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在西周時,這種文化上的各具特色顯得意義不大;但到東周時,卻形成了中國歷史上文化、人文思想最為輝煌燦爛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時期。思想更為開放自由,這是由分封制下分權勢力更佔優勢的特性所決定,也是分封制的最大優勢之一!

    可是,分封制經過數百年發展,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各種弊端。最大弊端就在於,分封出去的諸侯,由於長期處於獨立狀態,對於周王室的向心力也大大下降。分封制下,諸侯向心力下降,就意味著中央集權的衰弱,分權勢力大大增強。周宣王時期,曾經讓魯武公立少子姬戲為太子,後來長子姬括殺死姬戲奪位。結果,十年後周宣王才能殺死姬括,在魯國撥亂反正!在面對地方反叛時,周王室統治力的不足,由此可見!所以,到了後來,周王室實際能有效統治的地域,就只剩下周王畿了。

    所以,西周因分封制而興起,卻又因分封制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沒落。

    郡縣制的出現,就是為了彌補分封制的上述弊端。

    郡縣制的雛形,最早是在楚國出現。楚武王將權國消滅後,改權國為權縣,設立縣尹來治理權縣,這是郡縣制出現在中國歷史舞臺的發端。

    相對於分封制,郡縣制最大不同就在於,郡縣制的長官不是世代分封世襲,而是由國君任命。這點可由楚國設立權縣以後,權縣長官的變動看出:權縣首任縣尹鬥緡不服管轄,楚武王就殺死了鬥緡;繼任縣尹閻敖在巴華人攻打權縣時擅離職守,又被楚文王給殺死!因為國君擁有各郡縣長官的任命權和裁撤權,使得中央政權集權程度大大增強——這就是郡縣制的最大優勢。楚國在春秋和戰國時期能得到快速發展,與楚國推行了郡縣制密切相關。

    但郡縣制之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由於郡縣制下,政事成敗都極度依賴於中央集權內的少數幾人,所以這少數人清明,則政事清明;這少數人腐敗,則政事腐敗。因而,長期發展下來,權力的高度集中又成了郡縣制的最大弊端。從中國歷史的朝代來看,郡縣制長期佔優的朝代壽命,遠低於分封制佔優的朝代壽命。

    此外,郡縣制下由於集權佔優,使得社會文化、思想開放性和自由度也不如分封制。所以,直到近代,中國傳統人文思想都沒能突破春秋戰國時期的高度——這也許是郡縣制下,集權程度過高的另一重大弊端吧!

  • 4 # 金蛙王子

    從秦漢的統治就可以看出來了,分封制在道路不通、兵荒馬亂的亂世好,集權型的郡縣制在和平年代更好!

    分封制可以在王朝開始的幾百年壯大家族,加強統治!賜金封侯也有利於團結人心打天下!但時間久了,會威脅到中央,所以最好中央強大之後,逐步削藩!比如漢朝就這樣乾的!

    秦朝這點就步子大扯到蛋了,實行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導致家族小,無分封!天下大亂時,地方武裝不足以平亂,奸臣當道時,無藩王來清君側,國都被攻時,無諸侯擒王,失去天下後,無族人復興,可憐了始皇一世操勞!

    而周朝的完全分封制,最後把自己分的只剩六公里地了,也是尷尬

    總體各有優劣,靈活運用

  • 5 # 大意覺迷

    分封制的作用在於分片包乾,將大的統治區域拆成若干個特區,交給專人管理,在特區裡分封者享有各種獨立的經濟、政治特權,對區域實行專營精細化管理。分封制的優勢在於專人專管,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分封者處於對自己私有領土的熱愛,願意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處理,而不是隨意推諉。然而分封制的弊端在於政令不一,各自有各自的標準,而且會出現以鄰為壑的情況,將困難和麻煩推給鄰近的分封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分封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強的分封區會產生稱霸的想法,這就是內戰的開端。

    集權制的優點在於全國擰成一股繩,適合制定全國的統一標準,統一市場進行統一管理。地區之間遇到矛盾由中央負責妥善調節,某地遭災了由中央統一調配救災物質進行援助。集權制的弊端在於臃腫低效的官僚集團,對於地方事務敏感度不高,互相推諉掣肘,無法落實惠民政策。大搞一刀切,不顧各地情況差異,用富裕地區的財富填補貧困地區的缺口。

  • 6 # 嘻劇豬

    一、分封制是周代地方行政制度,與之配套的事是宗法制,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建構起基本政治權利分配鏈,按照血緣親疏關係分配政治權利,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表現,兩者相輔相成,分封制內容如下:

    1.分封物件:功臣(姜子牙分封在齊國今山東);王族(周公分封在魯國今山東);先代貴族(微子分封在宋國今商丘)

    2.分封作用:前期輔助天子鎮守邊疆,擴大統治,鞏固政治權利;後期引起諸侯爭霸 天下紛亂進入春秋戰國時代。

    3.在周代分封制和宗法制下 天子集團尚未形成高度集權。

    二、集權制度主要是指秦始皇創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由皇帝制度,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組成:

    1.皇帝制度:皇權獨尊,至高無上

    2.郡縣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皇帝任免郡縣長官,不得世襲,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是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標誌。

    3.三公九卿制:丞相輔助皇帝處理政事,太尉分管軍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但是皇帝擁有最高決策權。

  • 7 # 布樂什維克

    集權與分權優劣之辯--狩獵模型

    集權和分權,究竟各自優劣如何,我認為沒有一定之規,要視乎實際發展情況和環境約束而定。總的來說,專制集權適合對應大的危機,民主分權有利於激發活力。

      我以一個狩獵模型來簡單論述一下。

      第一,這一百個人從來不分開,打獵方式永遠是抱成一團一路掃過去。那麼,他們的優勢在於,沒有任何一種野獸能夠抵抗他們的攻擊,也沒有任何一種野獸能對他們造成傷害,在一百個獵手面前,且不說野兔、山雞、黃羊、鹿再劫難逃,就算是獅子、老虎、大象、犀牛遇上了也是死路一條,一百支長矛弓箭能夠在轉眼間就殺死哪怕是最大型的野獸。但劣勢也很明顯,在單位時間內他們能探索的區域會很有限,能發現的獵物也很有限。如果這一天遇上了大象,殺死大象獲得的肉還夠所有的人飽餐一頓,但也許這一百人轉悠一整天也就遇到一兩隻野兔山雞,這麼一丁點肉怎麼夠一百人吃呢,假如第二天又只是遇到幾隻小動物,第三天又是,那麼就會有人餓死。總體生存機率也許並不大。

      第二,這一百人全部分散開,每個人走自己的路,像一張網一樣四面撒開去找獵物。這樣的優勢是他們找到獵物的機率會大大增加,搜尋效率極大提高,獵獲的肉食夠大多數人吃一頓;但是,這樣的劣勢也很明顯,如果有人遇到了獅子、老虎、大象、犀牛,反而可能淪為野獸的美餐。

      顯然,獵人們的策略要視環境而定。假設這片大森林裡的野生動物通通都是野兔山雞,那麼第二種策略就是正確的,大家撒開了去抓就是了。反之,假設一片森林裡面住的全是恐龍,那麼第一種策略就是別無選擇的辦法,一百人只能抱成一團,任何人不能掉隊不能離開,否則不但是削弱集體的力量,也是將自己的生命置於危險之中。

      當然,這兩種極端友好和極端惡劣的森林都是少見的,大多數森林都是各種野生動物雜陳,有老虎也有山雞,有鱷魚也有蝦米。這樣的情況下一百人如何分隊是最佳方案從機率上說就必然是個定值。也許,分成十個隊,每隊十個人是最佳方案,也許分成20個隊,每隊5人是最佳方案。

      如果能夠做實驗的話(當然,現實的實驗是做不了的,不過數字模擬的實驗是可以做的)。也許就能得出這樣一個定值。

      比方說,先假設好森林的野生動物情況。在實驗1中,分1隊,每隊一百人,生存100天,100天后,計算有多少人倖存(沒有被餓死,也沒有被野獸吃掉)。經過100輪重複實驗,倖存者總人數除以100,就得到平均倖存人數,比如說這個數值是33.54個人,那麼在這個給定森林條件下,這種分隊方案(或者說集權程度方案)的得分就是33.54分;

      在實驗2中,分2隊,每隊50人,生存100天,重複100輪,最後倖存者平均數43.67人,那麼這個方案的得分就是43.67分。

      在實驗3中,分為3隊,每個隊33人(有一隊34人),重複100輪,最後倖存者平均數值為58.32人,那麼這個方案得分就是58.32分。

      如此類推:

      第8個實驗,分為8隊,每個隊12或者13人,重複100輪,最後倖存者平均數是78.26人;

      第9個實驗,分為9隊,每個隊11或者12人,最後得分79.87人;

      第10個實驗,分為10隊,每隊10人,最後得分75.63人;

      ......

      那麼,我們就會看到,第9個實驗,得分是最高的,最後倖存者平均值最高。也就是說,分9隊,每隊11或12人是在這片森林裡生存的最佳方案。而分8隊和分10隊的方案,導致生存機率都比分9隊的方案略微下降了。也就是說,在給定的這個森林條件下,分9隊的集權程度是效果最佳的。

      當然,如果森林條件改變了,9隊的方案就未必是最佳的了。最極端的森林條件下,分一隊或者分一百隊的方案會成為最佳選擇。

    以上模型尚未考慮生育繁衍的情況,如果加入獵人們會有生育繁衍的條件,天平會向民主分權傾斜,人口繁衍速度越快,傾斜程度越大。提高探索地圖的效率將是優先的原則。為什麼現代是西歐文明最強大,原因太簡單了,他們探開的世界地圖最多啊。美洲、澳洲、南非這些地圖全是西歐人探開的,自然也由他們佔領。佔有更廣大的地盤,就佔有更多資源,就能繁衍更多的人口,力量就會越強大。像英語文明一樣,不再是個面積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島嶼,而是四千萬平方公里的日不落帝國,不再是一百個說英語的獵人,而是一千、一萬個說英語的獵人。

    集權適合於應對重大危機情況,但重大危機必竟比較少,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激勵個體發展壯大繁衍更有意義。何況平時加快發展,到了重大危機時刻才能拿出更強大的力量應對危機嘛。

    集權的蘇聯在衛國戰爭的重大危機面前能動員兩億人口中的三千萬人上戰場,很有效率。

    但二戰中能輕鬆生產生三十萬架飛機、140多艘航空母艦的民主的美國更有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著婆婆表面說話熱情,總說自己壞話,不和自己一個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