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去也
-
2 # 老趙一家人
我老家是河北滄州的,記的二十多年前每到過年晚輩都要給長輩磕頭,而且每家還不是磕一個,要先給老祖宗磕頭,再給長輩磕頭,初一上午要圍著村拜年,磕的膝蓋都疼,很累,還不能不去,要不讓人說沒家教。現在這些年變啦,很少有人磕頭了。
-
3 # 真情假意E
老家河北邢臺的,一直有給長輩磕頭拜年的習慣,前年開始滿滿的取消了,以前大年初一五點起床滿村子都是去磕頭的景象也沒有了,感覺沒有年味啦,哈哈
-
4 # 今夜情感故事
我老家是河南的,十幾年前,每逢初一開始,就要給長輩磕頭拜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其他老一輩的才磕頭!磕頭基本上都能得到紅包!現在幾乎沒有了!最多說些祝福的話而已!越來越感覺過年沒意思了!以前覺得那些好吃的好喝的只有過年才能得到,所以特別盼望過年,但是現在平時都比過去過年吃的好,反而是過年倒是不想吃太多了!所以就沒有了期望,也就覺得沒意思了
-
5 # 手機使用者22546019932
我從小就生長在北京,一直隨著老父親生活在軍隊的大院裡(老父親是軍工)對於各種過年的年俗從不講究,過年初一一大早大家只是串個門,問個好,拜個年有小孩的給幾顆糖,花生等,初二開始回孃家走親。
-
6 # 呵呵n次方
我們山東棗莊那裡過年不僅會磕頭,而且,磕頭作為過年一項必不可少的過程和形式是一直延續到至今的。話說我們這個姓氏,村史記載是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遷過來的。磕頭的習俗山西現在也有,這至少也說明了,這一習俗的歷史性和傳承性。另外,原本過年還有一些更具特色的活動,如今已經消磨掉了不少。比如,祭祖——這個在某些地方很隆重,而我們那裡基本沒有了。即便有,也就是上墳燒點紙錢,而沒有那種一個大家族聚集一起,行三叩九拜大禮的儀式了。現在的時代,人們受外來思想的影響,很多人把無知當個性,把個性當自由,把自由當民主,把民主當成無所欲為。對很多老傳統看不慣,甚至當成封建禮教來詆譭。表面上很高大上,實質上只是助長了不知敬畏,不懂進退,自私自利的低階趣味。卻從來沒有發現他們從批判這些當中創造了什麼價值,更別提什麼促進社會進步的意義了。他們更多的出發點,就是為了噴而噴,只要自己感覺不爽,不管在整個系統中合不合理,就以自我為標杆去指責。以我所見,磕頭不僅應當有,而且應當傳承下去。我們那裡,除了給父母,祖父母磕頭拜年,自己的叔叔大爺,嬸嬸大娘都要去給拜!而且,只要是一個家族內的,或者“五服”以內的長輩都是要去給他們磕頭拜年的。基本的順序大致是這樣:早晨起來先給自己的父母磕頭拜年,然後吃過餃子,再隨父母一同給爺爺奶奶拜年。這個時候基本上父親的兄弟們也都在爺爺奶奶家集齊了。晚輩此時一般在爺爺奶奶家順便也給自己的叔叔大爺,嬸嬸大娘們磕頭拜年。如果,自己的爺爺是輩分最高年紀最長的,那麼一般情況下,他的親侄子們,親侄孫們在給他們自己的父母,爺奶拜完後,首先都會來到大老爺家給大老爺拜年。最後,聚集叔輩兄弟(同一個爺爺奶奶的兄弟)和堂兄弟(我們那裡指的是第三代),少則十幾個,多則幾十個人的大隊伍,先去大老爺的親弟弟們那裡拜年,然後再去其他非親弟弟家那裡拜年。本家族拜完後,一般會分散開,去各自鄰里關係處的要緊的或者歷來關係較好的長輩人家去拜。凡是去,磕頭是必須的。當然外姓的鄰里關係,很多人會去攙扶勸阻,一般人也不好此大禮,尤其是針對年齡大的過來磕頭,即使自己輩分再大,也會力勸,當然如果是小孩一般也就無所謂了。對大人禮讓座位和煙,寒暄幾句。對小孩,分些瓜果,關心幾句。隨著如今社會的快節奏變化和人口流動,很多鄰里間的拜年日趨淡漠和稀少,但,在家族內的磕頭拜年,仍然是大年初一早上最重大的事情!!!在本人父親年輕的那個時代,拜年是從半夜就開始進行的。最初是從子時就開始的,後來慢慢往後推移,到如今都演變成了初一早晨。不過想想他們那時候摸黑拜年,倒是更有一番趣味呢!磕頭拜年,作為一種至高無上的禮儀,不僅顯示春節的重要性,更是維繫家族關係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可以認為它是尊老愛幼,傳統“孝道”文化的一種體現!最重要的是,它是年味的獨特體現,和放鞭炮,貼春聯一樣,必不可少!!!
-
7 # 金戈9687
咱們先談談磕頭禮儀的由來,磕頭禮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起源於古人祭祀,最初祭祀時的祭品是由活人、牲畜組成,古人祭祀的時候把牲畜捲起,首尾相接用於祭祀天地,人祭也是如此。
在距今約2000年西漢前後,人們廢除了活人祭品,為了替代這一儀式,人們就自己跪下來,收縮捲成一團,模仿祭品擺放的樣子,把自己作為祭品,奉獻給天地。另外,磕頭禮又稱跪拜禮,在漢靈帝之前中國是沒有桌椅的,大家都跪坐在鋪席上,之所以用跪拜行禮,是因為這是當時的生活習慣下拜禮最方便、最簡捷的禮儀方式,直接俯身,雙手和頭貼地。
磕頭禮是由祭祀逐漸傳承演變而來,而這一舉動就漸漸過渡到用來向上位者表達自己的敬畏,中國進入封建社會後,統治者為了顯示地位尊貴,又專門規定了包括磕頭在內的各種禮儀制度。
這就是中國磕頭禮的由來,發展到今天,主要是顯示尊重,如有些地方的婚禮上跪拜父母,長輩去世後跪靈、拜祭神位等等。現在拜年磕頭這個禮儀逐漸在淡化,很多地方都改為鞠躬或作揖了,我老家這裡除了一些上年紀又比較講究的老年人,幾乎沒人要求拜年磕頭了,我有一鄰居今年86歲高齡,長子都64歲了,大年初一早上四世同堂,自己端坐上位,旁邊放媳婦靈牌,所有兒孫和媳婦們全部按輩分排好跪拜磕三個頭,然後每人發紅包。也是別有一番年味呀。
-
8 # 立水
當然要磕頭。
百節年為首,過年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熱鬧,最為隆重的節日,是華人民心靈深處的一種寄託,也是一種對憧憬美好未來的嚮往。拜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是辭舊迎新,人們對新的輪迴表示祝願的一種方式。
拜年的方式多樣:同事、朋友之間的道賀,親戚之間的走動,這裡面就有為長輩磕頭,以表示對長輩的感恩之情。
我是北方人,大年初一那天要早早的起床去給長輩拜年,“磕頭”這項禮節小時候其實也挺反感的,特別有得街坊長輩還不給紅包,給兩個糖幾個核桃就打發了,所以,在我們這,給長輩拜年都說成“要核桃了”。
隨著發展,現在沒以前講究多了,以前磕頭都是三個,現在除了給父母磕頭外,其他的就是走個形式。還有些人,對於磕頭這個規矩是否要保持下去有些爭議,特別在市裡面現在有好多過年都不在磕頭拜年了。
就磕頭的發展來說,磕頭是中國歷史由來已久的,是晚輩對長輩表達感恩的一種方式,不過到後來,古代的君王為表現自己的地位,讓人對他磕頭行禮。今天看網上爭議很多,有的甚至還把魯迅給搬出來,說魯迅說磕頭是封建社會的一種禮節,已經落後了,我就想問那人一句:你沒上過小學吧,你沒看過三味書屋,魯迅是怎麼拜孔子,怎麼拜先生的。
磕頭是中國為拜恩父母長輩的一種禮儀方式,是中國千年傳承的一種文化行為,是不可被任何方式取締的。
-
9 # 等著那一天的陽光燦爛
我們老家沒有磕頭拜年的,大年三十早早起來先給公公婆婆拜年,我們拜年是抱著拳對老人點頭的那種拜年,今年春節又回不去了,自己的親身父母都沒在了,願我的公公婆婆在新的一年裡,健健康康,老人健健康康就是兒女們的福氣
-
10 # 天使的優雅wn
過年磕頭,是我們中國的一種傳統習俗,這一現象大多存在於農村,對於這個話題,大家至今有許多爭議,你是怎麼看的呢?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過年磕頭是一種舊時禮節,是給長輩拜年的一種方式,有些繼承文化習俗的家庭,加之老人的威嚴所在,這一現象仍然保持到今天。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可以教會小輩學會感恩。現在很多人都失去了感恩之心,給長輩磕頭如果能喚起人們的感恩之情,那麼我比較贊成!
然而,有些人卻認為這是一種陋習,有的孩子都快到了弱冠之年,覺得過年磕頭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有些人都被這個禮節嚇得不敢回家過年了,那這種做法就不叫人贊成了
所以我說哈,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傳統文化,孝敬長輩這是一件好事,但磕頭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無需強求,有的人喜歡就可以去做,如果有的人不適應,那麼就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捶捶背、洗洗腳、聊聊天、做做家務,這些常見的方式同樣可以表達孝心,表達感恩。
回覆列表
我,河南的,磕頭拜年作為一個傳統禮節,我們那兒仍然有這個習慣,磕頭這是對長輩最隆重的敬舉,希望這個傳統禮儀可以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