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onny喬
-
2 # 大俠75463034
個人理解的知識經濟,是你擁有大家都想知道的,而且並樂意為之買單的知識。無論你是開培訓班,還是放在平臺上售賣,都有人為之付款。我認為這就是知識經濟。
-
3 # 財務和稅務那些事兒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資訊生產、分配、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其核心是知識生產,本質是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從經濟本源角度考察,知識經濟具有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主體、創造性腦力勞動是核心動力、智力資源是主要資源三個本質特徵。
腦力勞動者是知識經濟的勞動主體
在長期的農業和手工業的勞動實踐中,由於知識的積累、認識水平和改造能力的提高,人們的智力得到了較好的發揮,並將其物化在生產工具中,在物質生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蒸汽機和紡織機的發明雖是偶然的,但是這些發明及其廣泛應用則是必然的。正是由於機械製造和生產的發展,製造工具的研究和設計人員首先從手工藝工人和機械製造工人中分離出來。隨著機械的廣泛使用,生產規模的擴張,工人的大量集聚,管理者便從生產人員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管理工作。由於商品的產生和市場擴大,金融人員和商業人員也從企管人員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金融和商品交換工作。科研人員、設計人員、管理人員、商業人員和金融人員的出現,是工業經濟發展的表現,也是知識經濟萌芽的標誌。
從事控制型勞動的工人從物質生產中分離出來充實科學技術隊伍或從事其它工作是知識經濟產生的標誌。機械的普遍使用減輕了繁重的體力勞動,解放了部分體力勞動者,但是絕大部分的技術工人仍固定在工廠的車間,特別是生產流水線上,從事控制型的體力勞動。由於計算機、機器人的產生,並直接嵌入物質生產過程,從而把原操作控制生產執行的技術工人解放出來,轉移到科技行業或其他行業,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增加了社會財富。隨著軟體業的發展,這種轉移速度越來越快。同時,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經濟管理人員也開始向科技行業轉移。這樣,就出現了無人生產車間、無人工廠和無人駕駛飛行器等等。無人工廠的出現,並不意味著物質生產不需要人類勞動,也不意味著生產力要素中勞動力要素消失,而是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勞動方式和勞動物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些腦力勞動者在直接的物質生產過程之外,集中在技術、資訊生產的環節之中將操作程式和控制機器等勞動物化在電腦和軟體中,使之在後續的物質生產過程中發揮作用。解放出來的人員,經過培訓將大部分轉向腦力勞動的崗位。工人除了被迫轉移外,還有主動轉移的機制。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對立,不僅體現在勞動力性質上,還將體現在他們向社會提供有效的勞動量和從社會取得相應報酬的差額上(這個差額可能相當大)。這種機制也促使從直接物質生產過程中解放出來的大批體力勞動者自覺地轉變成腦力勞動者。
創造性腦力勞動是知識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知識經濟產生之後,腦力勞動者與體力勞動者矛盾對立的雙方繼續此消彼長,其矛盾必然被創造性腦力勞動者和複製性腦力勞動者的矛盾所代替。由於資訊科技革命,創造性腦力勞動者與複製性腦力勞動者的矛盾,就開始內化為複雜的創造性腦力勞動與簡單的創造性腦力勞動的對立。因此,創造性勞動便成為知識經濟唯一價值來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創造性腦力勞動也是知識經濟時代唯一生產手段和價值來源。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創造性勞動是腦力勞動者的必由之路。隨著計算機、軟體和網路等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人員重複性的腦力勞動負擔減輕,重複腦力勞動的工作崗位就會逐步消失。同時,許多機器將進行自動化操作;許多管理工作也將趨於資訊化管理,現場管理控制的人數極少。被解放出來的重複性腦力勞動者和管理者,必須轉入創造性勞動工作崗位,否則就要失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性腦力勞動的複雜力度將不斷提高,層次也將逐漸增多。
(2)創造性腦力勞動是人們謀生的主要手段。勞動作為謀生手段是迄今社會的通行規則。在農業社會靠體力勞動謀生。在工業經濟時代,部分人靠體力勞動謀生,部分人靠腦力勞動謀生。在知識經濟時代,要靠創造性腦力勞動謀生。創造勞動越強(越新、越複雜、勞動量越大),社會承認的價值就越大,社會給予的報酬也就越多,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就越高。反之,創造性越弱,社會承認的價值越少,相應報酬就越少,生活質量就不高。
智力資源是知識經濟的主要資源
-
4 # 二二乎乎
知識經濟就是說你的專業知識,人生經驗,學識,幽默感甚至顏值,都可以拿來換錢了。
相比較於過去的實體經濟,比如買一個蘋果,甚至一克黃金,一份股票,這都是有實體的。知識經濟更多的是虛擬,非實。中學的時候老師給我講過一個寓言:如果你有一個蘋果,她有一個蘋果,交換過來,我們還是每個人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個知識,她有一個知識,交換過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了兩個知識。由此可見,知識是可以被複制的,而且原主人沒有損失(當然傳播過程可能會有體力上的損失,比如演講的話也是耗費體力的)
知識經濟的另一個特性就是傳播很快。得益於網際網路的發展,資訊傳遞的速度非常快。你在英國寫一個段子,瞬間就可以傳到中國或者美國。這顯然比傳統的物流要快多了。即使是要開講座,得益於網際網路,可以直接在家裡就進行語音或者影片直播,這也節省了場地費。所以未來的作家真正的是“坐家”了。
其實知識經濟古已有之,比如醫生,律師,教師,他們都是靠自己的知識和人生經驗謀生。只是現代社會對知識經濟變現容易了(有支付寶或者微信更各種網際網路支付渠道)和對知識經濟的需求變多了。中國現在的經濟應該是幾千年來最好的情況,大部分人溫飽已經解決,城市化也吸收了很多人口。很多人每個月的收入在扣除基本開支以外,還有很多餘錢可以用來進行“精神消費”,同時,大學生, 白領,上班族甚至很多藍領,也不像過去那樣需要把人生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工作和做家務了(外賣洗衣機掃地機器人)他們有了閒暇時間來進行精神上的追求。所以有閒錢,有閒時,是網際網路知識經濟的社會基礎。
我有一個朋友,報班學法語,我問她,你學法語是為了和法華人交朋友/看懂法國電影/去法國留學嗎?她說,都不是,只是感興趣,覺得好玩。所以你看,有了閒錢和閒時的人們享受知識經濟可能並不是為了什麼很明確的目的,可以只是為了好玩。同理,知乎上開一個關於紅酒的live,觀眾也未必是對於紅酒知識有多麼迫切的需求,可以只是為了好玩和好奇。但是話又說回來,因為現在中國經濟騰飛,社會飛速發展,過去很多不可能的事今天也就成為了可能。比如紅酒,過去即使能喝,也就是當做一種酒隨便喝喝了,但是今天就要穿上晚禮服,鋪上白桌布,點上蠟燭,好好的品味,那麼這個時候怎麼品,以及紅酒禮儀是什麼,就需要有人來普及紅酒知識了,就不能像過去的“土老帽”那樣喝了。同理,南極旅遊,出國留學等等,在過去不敢想的事,今天都成為了可能,但是很多人卻缺乏相關的知識,這就形成了一種需求:對知識的需求。
回想當年文革剛結束的時候,文化鬆綁,人們對於書籍,電影等文化知識的迫切渴望催生了一批雜誌和電影電視劇的誕生。今天,當人們的經濟水平提高,對一些“高階”知識也存在迫切的渴望。這就是知識經濟的市場需求。
-
5 # 行長愛吃魚
其實這個最容易解釋。
你像各種影視會員啊(忙活,騰訊,愛奇藝)
各種音訊會員啊(喜馬拉雅,蜻蜓FM)
再就是公號文章打賞啊
等等,這些都算知識經濟
-
6 # 使用者50736882624
知識經濟曾經不是一個嚴格的經濟學概念,知識經濟定義為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消費)之上的經濟。其中所述的知識,包括人類迄今為止所創造的一切知識,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學技術、管理及行為科學知識。
影響
知識經濟的興起將對投資模式、產業結構和教育的職能與形式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投資模式方面,資訊、教育、通訊等知識密集型產業展現出的驟然增長的就業前景,將導致對無形資產的大規模投資。在產業結構方面,一方面,電子貿易、網路經濟、線上經濟等新型產業將大規模興起;另一方面,農業等傳統產業將越來越知識化;再者,產業結構的變化和調整將以知識的學習積累和創新為前提,在變化的速度和跨度上將顯現出跳躍式發展的特徵,還使經濟活動都伴隨著學習,教育溶於經濟活動的所有環節;同時,知識更新的加快使終身學習成為必要。
內涵發展
“知識經濟”(The Knowledge Economy)通俗地說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現行的工業經濟和農業經濟,雖然也離不開知識,但總的說來,經濟的增長取決於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即以物質為基礎。
知識經濟是人類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的歷史產物。
知識經濟與資訊經濟有著密切的聯絡,也有一定的區別。知識經濟的關鍵是創新能力。只有資訊共享,並與人的認知能力——智慧相結合,才能高效率地產生新的知識。所以,知識經濟的概念,更突出人的大腦,人的智慧。反過來,人的智慧,只有在資訊共享的條件下,才能有效地產生新的知識。所以,資訊革命——數字化、網路化、資訊化——為資訊共享,高效率地產生新的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就是說,資訊革命,資訊化,與知識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知識經濟的“知識”,是一個已經拓展的概念。它包括:
1)知道是什麼的知識(Know-what),是指關於事實方面的知識。
2)知道為什麼的知識(Know-why),是指原理和規律方面的知識。
3)知道怎麼做的知識(Know-how),是指操作的能力,包括技術、技能、技巧和訣竅,等等。
4)知道是誰的知識(Know-who),是指對社會關係的認識,以便可能接觸有關專家並有效地利用他們的知識,也就是關於管理的知識和能力。
-
7 # 意卿
1.利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去解決問題。
2.能讓自己所學的知識變現。
3.販賣自己所學的知識、諮詢。
回覆列表
知識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資訊生產、分配、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其核心是知識生產,本質是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從經濟本源角度考察,知識經濟具有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主體、創造性腦力勞動是核心動力、智力資源是主要資源三個本質特徵。
(1)創造性勞動是腦力勞動者的必由之路。隨著計算機、軟體和網路等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人員重複性的腦力勞動負擔減輕,重複腦力勞動的工作崗位就會逐步消失。同時,許多機器將進行自動化操作;許多管理工作也將趨於資訊化管理,現場管理控制的人數極少。被解放出來的重複性腦力勞動者和管理者,必須轉入創造性勞動工作崗位,否則就要失業。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性腦力勞動的複雜力度將不斷提高,層次也將逐漸增多。
(2)創造性腦力勞動是人們謀生的主要手段。勞動作為謀生手段是迄今社會的通行規則。在農業社會靠體力勞動謀生。在工業經濟時代,部分人靠體力勞動謀生,部分人靠腦力勞動謀生。在知識經濟時代,要靠創造性腦力勞動謀生。創造勞動越強(越新、越複雜、勞動量越大),社會承認的價值就越大,社會給予的報酬也就越多,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就越高。反之,創造性越弱,社會承認的價值越少,相應報酬就越少,生活質量就不高。
(3)創造性勞動是勞動者的根本任務。根據馬斯諾的需要層次論,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和新需要的渴望,總是不斷攀升和翻新的,永遠不會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為滿足人們的新需求,就必須進行創造性勞動,開發新技術,創造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滿足人們的新需要。人類需求的滿足程度,總是受到人類對自然和社會認識程度制約的。人的認識能力雖是無限的,但人的認識水平由於受到實踐的限制卻總是有限的,且自然和社會處在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中,因此需要認識的領域越來越多,人類創造性腦力勞動的任務就越來越重。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結構是多元的、複雜的,與之相適應的技術結構也必然是多元的、複雜的。而創造性的腦力勞動投入就將越來越多。資訊科技革命方興未艾,資訊科技在通訊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只是萬里長征走了第一步。除了資訊科技之外,還有生物技術、海洋技術、空間技術、奈米技術等等。技術革命和技術創新,任重道遠。
(4)創造性勞動是開闢市場的動力。隨著資訊科技在通訊領域的廣泛應用,傳統技術生產的傳統產品市場,由於技術陳舊,市場開拓困難,使大批傳統產品生產者被淘汰出局。創造性腦力勞動創造的新技術、生產的新商品,由於能滿足人們的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的需要,在一段時間內可以獨佔市場,市場回報特別豐厚。由於利益的驅動,技術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但其競爭的性質和方法與傳統市場競爭和新商品市場的競爭完全不同。新技術市場的競爭是開拓新市場的競爭,創新力的競爭,而不是市場容量、價格的競爭;競爭主體互相排斥,而不互相廝殺;競爭的目的是把蛋糕越拼越大,而不是在一塊蛋糕中越切越大。因此,新技術市場是主體多元化、技術高智化、高投入、高回報的市場,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主體市場。新技術生產需要資金投入,更需要創造性腦力勞動投入。這種資金投入可能有風險,但只是個別現象。如果說傳統商品市場是夕陽市場,新商品市場是中天市場的話,那麼新技術市場就是朝陽市場。這三種市場雖然同時並存,也會不斷升級,但新技術市場永遠是朝氣蓬勃的市場。在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社會過渡時期,也就是所謂新經濟時期,誰認識了這個市場,佔據這個市場的份額越多,誰就佔領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美國正是由於先進入了這個市場,佔據了這個市場較大的空間才取得了經濟十年高速發展的驕人成就。
智力資源是知識經濟的主要資源
資源作為經濟的根本來源,從來就是各國爭奪的焦點。農業社會主要是爭奪土地、佔領地盤。工業經濟時代初期,人們主要是爭奪自然資源,劃分勢力範圍,搶佔殖民地。在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的歷史階段,人們主要是搶奪創新人才。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對創新人才的爭奪越來越激烈,爭奪手段越來越隱蔽。
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過渡是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兩種經濟形態並存。對中國來說,是農業經濟形態、工業經濟形態、知識經濟形態並存。但農業經濟形態、工業經濟形態消減與知識經濟形態的增長的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我們必須抓住這個重大的歷史機遇,在實現工業現代化的同時,儘快制定知識經濟超長髮展戰略,把中國的經濟搞上去。華人一點也不比外華人差,中華民族是勤勞智慧的民族,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重視教育的民族傳統,有佔世界人口1/5人口資源,特別是有強大的政治優勢和科教興國的戰略。這都是中國發展知識經濟的得天獨後的有利條件。同時發展知識經濟主要是靠人的智力和積極性,有的領域並不需要巨大的投資,而且還有內外資金可以利用。因此,在現有的基礎上超常發展知識經濟是可能的。面對這種形勢,我們切不可循規蹈矩,慎走慢行,而要實事求是,大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