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全文公佈,海南將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目標在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目前全世界有130多個自由貿易港和2000多個與自由貿易港的內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經濟區域。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都是比較典型的自由貿易港。實行自由貿易港政策,已成為分享全球自由貿易權利、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1547年,世界上第一個自由貿易港——義大利熱那亞灣的雷格亨港建立。一開始功能侷限於單一的轉口貿易。隨著大航海時代航運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二戰之後世界經濟的高速復甦,自由貿易港的數量在持續增加,功能也在不斷擴充,並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從它的發源地歐洲傳到了世界各地。
我們盤點了部分國際知名的自由貿易港,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香港港
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後,宣佈香港為自由港。迄今為止,香港自由港已有接近180年的歷史,經過百年的發展,從一個單一的轉口貿易港發展成為綜合性、多樣化的自由貿易港。
香港能成為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得益於其優越的地理環境。香港是中國大陸通往世界的重要橋樑,已從最初的轉口貿易港口成長為如今的綜合性自由港。
自由港由香港政府負責運營和管理的,行政主管機構有工業貿易署、香港海關、航港局和入境事務處。香港工業貿易署是香港財政司的下屬法定機構,負責簽發進出口證、處理對外貿易關係和與工業相關的支援服務等。
香港政府始終奉行“積極不干涉”的經濟政策體制,除了受到必要的法律限制和保障,香港的經濟活動享有高度的自由。
新加坡港
1969年,新加坡在裕廊工業區裕廊碼頭建立了第一個自由貿易區。新加坡港是新加坡各個自貿港口的統稱,其佔據了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各個航運要道,加之基礎設施完善使其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
如今,新加坡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自由貿易港口,是亞洲地區重要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積極應用電子資訊科技,早在1989年,新加坡政府就曾率先推出全球首個貿易管理電子平臺TradeNet,將海關、稅務等幾十個政府機構透過單一平臺實現連線,為企業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通關服務。
同時率先實現了國內相關部門和國際港口間資訊共享的全面資訊化管理,從而高效排程和快速通關,通關時間最快只需10秒鐘,集裝箱透過港區大門最快只需25秒,大大提升了報關效率。
據瞭解,2019年新加坡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6%至3720萬標準箱,全球排名第二,其高密度和全方位的航線保證了新加坡作為國際中轉樞紐港的地位。但在航運聯盟的佈局變動和區域港口的激烈競爭態勢下,新加坡港的樞紐港地位不斷受到威脅。
迪拜港
迪拜港主要由拉什德港區和傑貝阿里港區兩個部分構成,兩個港區存在明顯的不同,拉什德港區屬於傳統型別的港區,是藉助天然海灣的優越位置而形成的船舶修理中心,而傑貝阿里屬於人工自貿港,是基於現代化的發展需要而形成的貿易、物流與資訊中心。
迪拜港是由迪拜的地方政府投資設立的,歸地方政府管理,港口內的各項事務均由地方政府進行協調。迪拜港務局負責管理迪拜的港口,雖然迪拜港務局受地方政府的領導,卻是集政府機關和民間企業於一身的事務管理單位。
最近幾年,迪拜政府放寬了傑貝阿里港區的管制,並且實行了多項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促進了迪拜經濟的騰飛,成為了波斯灣地區的經濟與貿易中心。
德國漢堡港
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始建於1189年,迄今有800多年的歷史。是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
漢堡港位於德國北部易北河下游的右岸,距入海口約140.7公里,瀕臨黑爾戈蘭灣內,它位於歐洲共同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經互會這個歐洲市場的中心,從而使它成為歐洲最重要的中轉海港。
德國漢堡自由貿易港是以金融、保險、物流、加工貿易和會展等產業為特色。德國的會展業發展歷史較長,產業實力較雄厚。
在稅收便利和優惠方面,漢堡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對進出口商品不設定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在自由港的中心有世界上最大的倉儲城,面積達50萬平方米。經過政府授權,德國漢堡港成立專門機構來管理自由貿易港事務,為抵離港的船隻及貨物提供自由且便捷的管理,給予其極大限度的自由。
然而,伴隨著歐洲形勢的變化,歐洲自由貿易港的生存環境使得自由貿易港的傳統功能——國際貨物的免稅轉運、儲存和加工,在如今的海關條款和航運發展新階段之下,已經部分喪失了。這種情況下,為了順應時代變化和市場需求,一向是自由貿易先驅的漢堡市率先廢除了漢堡自由貿易港,從2013月1日開始,歐盟關於海關港口的法律規定適用於整個漢堡港,漢堡自由貿易港正式完成其歷史使命。
荷蘭鹿特丹港
荷蘭鹿特丹港有700多年的港口貿易往來的歷史,其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港口網路四通八達,是歐洲地區名副其實的“中轉站”。港區水域深廣,內河航船可通行無阻,外港深水碼頭可停泊巨型貨輪和超級油輪。
鹿特丹港對大部分商品減免稅收,實施優惠的稅收政策。在管理機制上,鹿特丹港實行儲、運、銷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允許保稅倉庫區內的企業對儲存的商品進行加工,提高貨物附加值,再將貨物運往歐洲其他國家。
鹿特丹也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城市,依託港口的景點優勢,不斷促進旅遊業的發展,以此帶動和發展第二、三產業,為鹿特丹港口注入了持久發展動力。目前,鹿特丹港集煉油、石油化工和船舶運營維修、港口機械裝置等部門為一體的臨港工業帶這條工業帶構成了鹿特丹港的核心競爭優勢。
法國馬賽港
13世紀法國在馬賽港就開闢了自由貿易區,現已發展為地中海的最大商港,也是歐洲第三大港,又是世界最大客運港之一。
馬賽港分老港和新港,老港在城市的港灣,如今成了遊艇的碼頭。新港區在城市的西面,在歐洲僅次於荷蘭鹿特丹港,是第二大港口。馬賽港與世界500多個港口有航運服務,服務於全球近160個國家。港口有40家航運公司,包括11家集裝箱運輸領域的世界領先企業。
2017年底,由旅法華商投資、法國馬賽市政府重點扶持的馬賽國際商貿城建成,成為地中海周邊最大的貿易批發商城,為來自法國南部、西班牙、義大利、東歐以及北非國家的中小企業提供視窗與平臺。
迄今,從亞洲出口到法國的紡織品主要透過法國的勒阿弗爾港與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而馬賽港具備所有必要的基礎設施,“一帶一路”下的國際商貿城專案將成為馬賽港吸引貿易流量、加強馬賽港在國際貿易中作用的真正機遇,並且使馬賽港成為法中在地中海沿岸重要的貿易中心。
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全文公佈,海南將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目標在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目前全世界有130多個自由貿易港和2000多個與自由貿易港的內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經濟區域。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等都是比較典型的自由貿易港。實行自由貿易港政策,已成為分享全球自由貿易權利、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1547年,世界上第一個自由貿易港——義大利熱那亞灣的雷格亨港建立。一開始功能侷限於單一的轉口貿易。隨著大航海時代航運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二戰之後世界經濟的高速復甦,自由貿易港的數量在持續增加,功能也在不斷擴充,並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從它的發源地歐洲傳到了世界各地。
我們盤點了部分國際知名的自由貿易港,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香港港
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後,宣佈香港為自由港。迄今為止,香港自由港已有接近180年的歷史,經過百年的發展,從一個單一的轉口貿易港發展成為綜合性、多樣化的自由貿易港。
香港能成為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得益於其優越的地理環境。香港是中國大陸通往世界的重要橋樑,已從最初的轉口貿易港口成長為如今的綜合性自由港。
自由港由香港政府負責運營和管理的,行政主管機構有工業貿易署、香港海關、航港局和入境事務處。香港工業貿易署是香港財政司的下屬法定機構,負責簽發進出口證、處理對外貿易關係和與工業相關的支援服務等。
香港政府始終奉行“積極不干涉”的經濟政策體制,除了受到必要的法律限制和保障,香港的經濟活動享有高度的自由。
新加坡港
1969年,新加坡在裕廊工業區裕廊碼頭建立了第一個自由貿易區。新加坡港是新加坡各個自貿港口的統稱,其佔據了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各個航運要道,加之基礎設施完善使其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
如今,新加坡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自由貿易港口,是亞洲地區重要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積極應用電子資訊科技,早在1989年,新加坡政府就曾率先推出全球首個貿易管理電子平臺TradeNet,將海關、稅務等幾十個政府機構透過單一平臺實現連線,為企業提供便捷的一站式通關服務。
同時率先實現了國內相關部門和國際港口間資訊共享的全面資訊化管理,從而高效排程和快速通關,通關時間最快只需10秒鐘,集裝箱透過港區大門最快只需25秒,大大提升了報關效率。
據瞭解,2019年新加坡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6%至3720萬標準箱,全球排名第二,其高密度和全方位的航線保證了新加坡作為國際中轉樞紐港的地位。但在航運聯盟的佈局變動和區域港口的激烈競爭態勢下,新加坡港的樞紐港地位不斷受到威脅。
迪拜港
迪拜港主要由拉什德港區和傑貝阿里港區兩個部分構成,兩個港區存在明顯的不同,拉什德港區屬於傳統型別的港區,是藉助天然海灣的優越位置而形成的船舶修理中心,而傑貝阿里屬於人工自貿港,是基於現代化的發展需要而形成的貿易、物流與資訊中心。
迪拜港是由迪拜的地方政府投資設立的,歸地方政府管理,港口內的各項事務均由地方政府進行協調。迪拜港務局負責管理迪拜的港口,雖然迪拜港務局受地方政府的領導,卻是集政府機關和民間企業於一身的事務管理單位。
最近幾年,迪拜政府放寬了傑貝阿里港區的管制,並且實行了多項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促進了迪拜經濟的騰飛,成為了波斯灣地區的經濟與貿易中心。
德國漢堡港
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始建於1189年,迄今有800多年的歷史。是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
漢堡港位於德國北部易北河下游的右岸,距入海口約140.7公里,瀕臨黑爾戈蘭灣內,它位於歐洲共同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和經互會這個歐洲市場的中心,從而使它成為歐洲最重要的中轉海港。
德國漢堡自由貿易港是以金融、保險、物流、加工貿易和會展等產業為特色。德國的會展業發展歷史較長,產業實力較雄厚。
在稅收便利和優惠方面,漢堡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對進出口商品不設定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在自由港的中心有世界上最大的倉儲城,面積達50萬平方米。經過政府授權,德國漢堡港成立專門機構來管理自由貿易港事務,為抵離港的船隻及貨物提供自由且便捷的管理,給予其極大限度的自由。
然而,伴隨著歐洲形勢的變化,歐洲自由貿易港的生存環境使得自由貿易港的傳統功能——國際貨物的免稅轉運、儲存和加工,在如今的海關條款和航運發展新階段之下,已經部分喪失了。這種情況下,為了順應時代變化和市場需求,一向是自由貿易先驅的漢堡市率先廢除了漢堡自由貿易港,從2013月1日開始,歐盟關於海關港口的法律規定適用於整個漢堡港,漢堡自由貿易港正式完成其歷史使命。
荷蘭鹿特丹港
荷蘭鹿特丹港有700多年的港口貿易往來的歷史,其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地理位置非常優越,港口網路四通八達,是歐洲地區名副其實的“中轉站”。港區水域深廣,內河航船可通行無阻,外港深水碼頭可停泊巨型貨輪和超級油輪。
鹿特丹港對大部分商品減免稅收,實施優惠的稅收政策。在管理機制上,鹿特丹港實行儲、運、銷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允許保稅倉庫區內的企業對儲存的商品進行加工,提高貨物附加值,再將貨物運往歐洲其他國家。
鹿特丹也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城市,依託港口的景點優勢,不斷促進旅遊業的發展,以此帶動和發展第二、三產業,為鹿特丹港口注入了持久發展動力。目前,鹿特丹港集煉油、石油化工和船舶運營維修、港口機械裝置等部門為一體的臨港工業帶這條工業帶構成了鹿特丹港的核心競爭優勢。
法國馬賽港
13世紀法國在馬賽港就開闢了自由貿易區,現已發展為地中海的最大商港,也是歐洲第三大港,又是世界最大客運港之一。
馬賽港分老港和新港,老港在城市的港灣,如今成了遊艇的碼頭。新港區在城市的西面,在歐洲僅次於荷蘭鹿特丹港,是第二大港口。馬賽港與世界500多個港口有航運服務,服務於全球近160個國家。港口有40家航運公司,包括11家集裝箱運輸領域的世界領先企業。
2017年底,由旅法華商投資、法國馬賽市政府重點扶持的馬賽國際商貿城建成,成為地中海周邊最大的貿易批發商城,為來自法國南部、西班牙、義大利、東歐以及北非國家的中小企業提供視窗與平臺。
迄今,從亞洲出口到法國的紡織品主要透過法國的勒阿弗爾港與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而馬賽港具備所有必要的基礎設施,“一帶一路”下的國際商貿城專案將成為馬賽港吸引貿易流量、加強馬賽港在國際貿易中作用的真正機遇,並且使馬賽港成為法中在地中海沿岸重要的貿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