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自在人

    泡桐對熱量要求較高,對大氣乾旱的適應能力較強,但因種類不同而有一定差異。對土壤肥力、土層厚度和疏鬆程度也有較高要求。在怕水淹、粘重的土壤上生長不良。地下水位不足2米時,生長也差。土壤pH以6~7.5為好。泡桐生長迅速,7~8年生即可成材。在北方地區,以蘭考泡桐生長最快。楸葉泡桐次之,毛泡桐生長較慢。不同種類的生長過程有所不同。如蘭考泡桐的高生長有明顯的階段性,能由不定芽或潛伏芽形成強壯的徒長枝自然接幹。栽植後經過2~8年,自然接幹向上生長。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一般能自然接幹3~4次,個別能自然接幹5次。第1次自然接幹高生長量最大,可達3米以上,以後逐漸降低。胸徑的連年生長量高峰在4~10年。材積連年生長量高峰出現在7~14年,這種高峰出現的時間早晚和數值大小,取決於土壤條件和撫育管理措施。泡桐是一種喜光的速生樹種,原產於中國,春季先葉開花,花大,是不明顯的唇形,略有香味,盛花時滿樹花非常壯觀,花落後長出大葉,葉密而大,樹蔭非常隔光。是良好的綠化和行道樹種。但泡桐不太耐寒,一般分佈在海河流域南部和黃河流域以南,是黃河故道上防風固沙的最好樹種。且泡桐抗汙染性較強,用作工廠附近的隔離帶十分好。泡桐生長非常迅速,十幾年樹齡的泡桐要比同齡楊樹直徑大一倍,但生長時間長了,樹幹會出現中空。由於生長迅速,所以木材材質輕軟,容易加工,但也耐酸耐腐,防溼隔熱。泡桐育苗方法有插根、播種、留根等,以插根育苗最普遍。苗□地應選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氣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苗木長度以15~20釐米,粗度以1.5~4.0釐米為好。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在苗木生長髮育過程中加強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蟲害。一般隨整地隨造林,採用穴狀整地,深1米,長、寬各 1米。根據造林的目的和經營管理水平確定合理的造林方式和造林密度。在路旁、渠旁、河旁,可成行栽植,株距可為3~5米;在條件較好的地區,株間還可栽紫穗槐等。在宅旁、村旁可帶狀或塊狀栽植,初植造林密度4×4米。實行糧食作物-泡桐間作時以桐為主的間作型,初植造林密度5×5米,每畝26株;以糧為主的間作型,造林密度5×40米,每畝3株;桐糧並重的間作型,造林密度5×10米,每畝13株。造林一般在秋季落葉後到第2年春季發芽前進行。有的地區進行秋季帶葉栽植,也可取得較好效果。 一年生壯苗的標準一般認為:高5米以上,地徑7~8釐米為特級苗;高4~5米,地徑6~7釐米為一級苗;高3~4米,地徑5~6釐米為二級苗;高2~3米,地徑4~5釐米為三級苗。造林時應選用二級苗以上的壯苗。泡桐苗木繁育比較容易,方法很多,其中埋根育苗具有技術簡便、出苗整齊、出苗快、成活率高、苗木質量好、育苗成本低等優點,是生產上使用最多的方法。埋根育苗的操作如下。種根採集與處理用於育苗的最好種根是一年生苗木出圃後餘留下來的或修剪下來的苗根。多年生的幼樹或大樹樹根雖可作種根,但效果較差,一般不宜採用。種根採集時間從落葉到發芽前均可,但通常是與苗木出圃結合進行。種根挖出後,選擇1~2釐米粗無損傷的苗根,按長10~15釐米剪集根條。剪取種根時,為防止埋根時倒埋種根的現象發生,應做到上端平剪、下端斜剪。種根剪取後應放置太陽下晾曬1~2天,然後再根據粗度不同分別按一定數量綁紮成捆。春季採集好的種根可放置陰涼處隨時運往圃地埋根育苗。冬季採集的種根則應及時儲藏。在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寬1米,深0.5~0.7米的儲藏溝,溝長視種根多少而定,溝底鋪10釐米的溼沙,將晾曬過的種根大頭向上排列於溝內,種根之間的空隙用溼沙填實,種根太多時可上下排二層,中間用溼沙隔開,上面再蓋20~30釐米溼沙,最後用土封坑,封土厚度以不凍種根為宜。沙的溼度以手握成團不出水,鬆手不散為宜。放種根時,每隔1~2米立一草把,以利通氣。種根儲藏後,周邊應挖溝排水,防止雨雪水流入溝內。在種根儲藏期間,每隔一月左右,檢查一次,以防種根黴爛。如發現黴爛,應翻坑晾曬,也可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根30分鐘後,晾乾再儲藏。如沙子過幹,應及時灑水保溼。圃地選擇與整地:泡桐苗喜光、喜肥、喜溼、怕旱、怕淹,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耕作層超過50釐米,土壤肥沃,通氣性良好,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排灌方便,背風向陽的沙壤、壤土或輕黏土。整地時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農雜肥300公斤,磷肥30公斤,然後深耕40~50釐米。最好在秋末冬初時深耕,可促使土壤風化,凍死越冬害蟲。耙碎、耙平後作床,床高20釐米,床面寬70~75釐米。四周開好排灌邊溝,圃地面積大的要開中溝。埋根育苗:2月中下旬至3月底都可埋根。埋根時對粗度不同的種根應分開育苗。埋根方法:首先按株行距定點挖穴或用竹籤引眼,將種根大頭向上直插於穴中,注意不要損傷種根和幼芽,上端略低於地面1~2釐米,然後填土壓實,使種根與土壤密接,再在上面蓋少量虛土。若種根分不清大小頭,則將種根平埋,以避免倒插種根現象。一般培育幹高4米左右的一級苗木,其密度每畝667株、株行距各1米。若要培育5米以上的特級苗,其株行距可適當加大到12米。為便於管理操作,也可以採用寬行距、窄株距的方式。苗期管理:出苗期:從埋根到5月上中旬苗木出齊,高約10釐米時為出苗期。這個時期一是要及時排除苗地積水,二是防止雨後地表板結。最好採用地膜覆蓋,既可增加地溫,又可防止地表板結,延長苗木的生長期。三是對每穴萌發出的數個萌芽,只保留1~2個健壯芽,其餘的芽及時抹去。生長初期:5月中下旬至6月底7月初為生長初期。這一時期苗木的根系生長較快,苗高生長較慢。此期的管理工作,一是定苗。當苗高達10~20釐米時,每穴保留一株健壯幼苗,其餘的除掉。二是搞好幼苗根部鬆土、培土和苗地除草。三是每隔10天追施0.2%尿素水溶液,每株澆1公斤。也可以在5月底以前,每畝施硫酸銨26~40公斤;6月中下旬,每畝施磷酸銨40~50公斤。施肥方法是在離苗木20~30釐米處挖半月形溝,施肥後封土。天旱時應結合施肥適當灌水。速生期:7月中下旬至8月底9月初為速生期。這一時期苗木地上、地下部分生長迅速,高生長10天可達1米多。因此,該階段的水肥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由於這階段高溫、高溼、雨水多,雜草生長很快,要採取人工或化學除草方式及時除去雜草。除草時,為了能促進埋根苗根系發育,提高苗木質量,應結合進行一次根部培土5~10釐米。雨水季節要保證排水溝暢通,雨後苗地無積水;乾旱季節要注意灌水,保持土壤溼潤。在7月上旬、下旬、8月中旬,要各追施一次速效肥,每次每畝施硫酸銨60~100公斤。為促進苗乾的生長,苗木在生長期間由葉腋萌發的副梢,應及時抹掉。速生期葉腋芽長速很快,應5天左右抹一次。生長後期:9月上旬以後,苗木地上部分生長逐漸減緩,至10月中、下旬封頂,高生長完全停止。但9月上旬至下旬,此時苗木生長量仍大,可在9月上旬每畝再施磷鉀複合肥40~50公斤,促進苗木的後期生長,提高苗木質量。在整個苗木生長過程中,還應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泡桐苗期的害蟲主要有金龜子、小地老虎、泡桐網蝽、泡桐葉甲等。金龜子的幼蟲叫蠐螬,在土裡過冬,春暖後爬到土表層咬食苗木。防治方法主要是圃地翻耕時放雞鴨吃掉或人工捕殺;苗木出土後,在被害的苗木上澆灑20%桐子餅液(10公斤桐子餅滲水40公斤),防治效果很好。小地老虎的幼蟲在4月底開始出來活動,白天躲在土裡,晚上爬到地面咬斷幼苗根部。防治方法主要在被害苗木附近扒開土來捕殺。泡桐網蝽主要危害葉片,可用40%樂果800~1000倍液噴殺。泡桐葉甲也是危害葉片,可用敵百蟲粉劑噴殺。病害有炭疽病、黑豆病,以炭疽病為主。可用1份硫酸銅和10份碳酸氫銨混合,密封24小時後,配製200倍液噴灑幼苗,防治炭疽病和黑豆病都有較好的效果。苗木出圃:泡桐埋根苗出圃除秋季10月左右帶葉造林外,通常是在春節前後進行。泡桐苗木根系脆嫩,在挖苗、運苗過程中,應儘量避免損傷苗根,防止闢裂、折斷。由於泡桐埋根苗多數形成兩層根,出圃時除挖出上層根外,還應挖出下層根;起苗時根幅大小一般保持在50釐米左右為宜。

  • 2 # 農民懷哥

    一、適應範圍

    泡桐原產中國,分佈很廣,大致分佈於北緯20~40°、東經98~125°之間,在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崗地、平原生長良好。耐乾旱能力較強,在年降水量400~500毫米的地方仍能正常生長,但不宜在強風襲擊的風口和山脊處栽植。泡桐為喜光樹種,不耐廕庇,多栽於四旁,在土壤肥沃、深厚、溼潤但不積水的陽坡山場或平原、崗地、丘陵、山區栽植,均能生長良好。

    二、栽培要點

    1.選擇良種:通常所說的泡桐,實際上是泡桐屬的總稱。該屬共有9個種,適宜在南方生長的種是白花泡桐或以白花泡中國移動農信通網站桐為親本的雜交種。江西省撫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選育出來的6個泡桐無性系,生長迅速、幹形通直、枝下樹幹高、適應性強,是適宜在長江以南地區推廣的優良品系。

    2.埋根育苗:育苗地可選背風向陽、以沙壤土或壤土為主的圃地,做高15~20釐米的高壟苗床,選用1~2年生苗根,以直埋根為好,埋根株行距以1米×0.8米或1米×1米為宜,施足基肥,在6月~8月生長旺盛期追施速效化肥,促使其快速生長。

  • 3 # 雲南同春永生物科技

    泡桐的栽培管理: 1.栽植:栽植穴施基肥。栽植時,泡桐不能栽的太深,以埋至離根頸深10~15釐米為好。先用水把栽植坑澆滿,滲完後,再把樹苗垂直放在穴中央,填表土埋根,使根系和土壤密接。最後用碎土封成小土丘。

    2.撫育: (1)保護:泡桐的樹皮很薄,損傷後,很難癒合,必須加強保護,嚴防碰傷或牲畜啃壞。泡桐在幼年階段,於初冬和早春,在樹幹上塗刷白塗劑(生石灰10份,食鹽1份,水18份,混合攪拌而成),或捆上草把,這都是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

    (2)高幹培育:高幹培育的方法是加速泡桐生長,主要方法有四種:平茬法、抹芽法、目傷接幹法和平頭法。平茬法是一種應用很普遍的方法。當年生出圃的苗木,由於苗木小,或者苗幹彎曲,或者感染了病蟲害生長不良的苗木,可在造林後連續進行2次平茬,平茬時間以冬初較好。在靠近地面處用利刀截斷,截面越平越好,防止劈裂,隨即用土埋好,待萌芽條長至10~15釐米時,留1株生長最好的使之繼續生長,其餘全部除去。平茬的泡桐,樹幹通直,基部沒有明顯的彎曲,提高了泡桐的經濟利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 4 # 指尖東子

    導語:大家好,我是老趙談三農。利用泡桐造林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但是要掌握種植和管理泡桐的技術,才能讓泡桐更好的生長,林地才能更好的發展。今天就和大家來說說其中的管理,應該要如何管好泡桐?作為種植戶,我覺得措施應該有下面的這幾點。

    一、幼樹保護與撫育

    泡桐幼樹皮嫩,遭受損傷後難於癒合。樹幹較脆,容易碰斷,而且生長量大,需水、肥較多,因此栽植後要精細管理,加強保護。

    抹芽:對主杆上萌出的幼芽,要及時抹掉,這是培育光滑、沒有節疤主幹的有效方法。

    護皮:對於人畜活動比較頻繁的地方,利用棗刺、高粱乾等物圍住樹幹,以防碰傷樹皮和被牲畜啃傷。

    精心管理:及時施肥、澆水、中耕除草,促進幼樹健壯生長。一般每年進行2-3次。

    二、培育高幹的方法

    泡桐為假二叉分枝,頂芽早死,側芽萌生力強,定植後,往往主幹低矮,枝條橫生,降低了木材品質,影響了出材量。因此,培育高幹是泡桐管理的重點。高幹除在苗圃地裡加強培育外,定植後的培育方法主要是:

    1、平茬換幹

    幼樹栽植後,由於幹矮、彎曲或有損傷影響生長和材質,可平茬換幹。此法可培育出於高、通直的無節良材,但不易管理。對於人畜活動頻繁的地方應特別注意保護。有一次平茬和二次平茬。一次平茬是定植後任其生長,第二年平茬。二次平茬是定植後立即剪去地上部分或直接栽植根株,第一年任其生長,第二年再平茬。所種植苗圃的二次平茬苗,平均高6米,胸徑5.4釐米。連續三次平茬,由於地徑較粗,難以癒合,高徑生長都沒有明顯提高。所以群眾說:桐老大不如桐老二,桐老二不如桐老三,桐老三頂破天。

    在雨水到春分這段時間平茬為好。這時樹液還未流動,根系含糖量豐富,有利於萌芽抽條。冬季平茬傷口易受凍害。樹木根莖處發育階段年幼,所抽萌條細胞可塑性大,生活力強,生長好,因此平茬以與地面平齊為好。平茬切口要平滑,防止劈裂。平茬後立即用泥土封住切口,並埋個小土堆,把根際周圍的土壤疏鬆,用大水灌溉一次。萌芽後,在根樁的迎風面選留一個健壯芽子,摘掉其它芽子。以後經常注意水肥管理,摘掉腋芽,但不要打葉,以免影響生長。

    2、抹芽接幹

    苗木栽好後,當年春季長出許多側芽,長到3釐米左右時,剪去幹縮的頂梢,在組織充實的苗幹迎風面,選留一個生長健壯的側芽,作為培育主幹的物件。下部暫留1-2對側芽製造養分供給主芽,其餘的側芽全部抹掉。第二年,如干高達不到要求時,可在主幹頂端,前一年留芽的對面,再選一壯芽,繼續培養主幹。並將前一年暫留的側枝酌情修除。經兩年的抹芽管理,主幹一般能達6米以上。

    3、平頭接幹

    適用於定植二、三年後,生長旺盛,主幹不高或者彎曲的樹,若平茬太可惜,不平茬高度又不理想,可採取這種方法。定植四年以後,直徑較粗,截口過大,不易癒合,則不宜採用。

    根據樹木的長勢,確定平頭輕重和部位,可分為兩種型別:

    (1)去枝平頭

    適用於原有主幹通直的泡桐。橫截頂梢,除去上部側枝,在接芽下第四、五節各留一個輔養枝。留輔養枝有利於泡桐的高徑生長。

    (2)截幹平頭

    適用於兩種情況:一種是樹幹下部通直完好,把這一段以上的主幹連同樹冠全部截掉,一種是主幹彎曲或傾斜,將彎曲或傾斜部位以上部分全部截掉。在進行截干時,截面要傾斜、平滑,鋸口選在芽眼以上2釐米左右處。截後用石灰泥漿封閉或用塑膠薄膜包紮,防止失水和雨水侵入以及感染病蟲害。截干時間以二月底至三月底為宜。平頭後留幹上的芽子,長到6-10釐米時,在迎風面選留一個健壯芽子,摘除其他芽子。當接幹高3米時,環割輔養枝,第二年予以截掉。

    總結:只種不管,是永遠也種不好泡桐的,處理要種好,後期也要管理好。像上述所示的那樣,如果都能做好,那麼泡桐定能健康長大。所以,如果你家的泡桐沒有進行管理,或者是沒有進行上述的措施,那麼現在趕快記下吧,下次按照這些順利一一進行,相信成果一定會比之前的要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底銀行優惠存錢,會不會有陷阱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