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飛船是一種運送航天員、貨物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證航天員在太空短期生活並進行一定的工作。它的執行時間一般是幾天到半個月,一般乘2~3名航天員。
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是“東方1”號宇宙飛船。它由兩個艙組成,上面的是密封載人艙,又稱航天員座艙。艙內設有能保障航天員生活的供水、供氣的生命保障系統,以及控制飛船姿態的姿態控制系統、測量飛船飛行軌道的信標系統、著陸用的降落傘回收系統和應急救生用的彈射座椅系統。另一個艙是裝置艙,長3?1米,直徑為2?58米。裝置艙內有使載人艙脫離飛行軌道而返回地面的制動火箭系統,供應電能的電池、儲氣的氣瓶、噴嘴等系統。“東方1”號宇宙飛船總質量約為4700千克。“東方1”號宇宙飛船打開了人類通往太空的道路。
至今,人類已先後研究製出三種構型的宇宙飛船,即單艙型、雙艙型和三艙型。其中單艙式最為簡單,只有宇航員的座艙;雙艙型飛船是由座艙和提供動力、電源、氧氣和水的服務艙組成,它改善了宇航員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世界第一個男女宇航員乘坐的前蘇聯“東方”號飛船、世界第一個出艙宇航員乘坐的前蘇聯“上升”號飛船以及美國的“雙子星座”號飛船均屬於雙艙型;最複雜的就是三艙型飛船,它是在雙艙型飛船基礎上或增加1個軌道艙(衛星或飛船),用於增加活動空間、進行科學實驗等,或增加1個登月艙(登月式飛船),用於在月面著陸或離開月面,前蘇聯/俄羅斯的聯盟系列和美國“阿波羅”號飛船是典型的三艙型。聯盟系列飛船至今還在使用。
雖然宇宙飛船是最簡單的一種載人航天器,但它比無人航天器(例如衛星等)複雜得多,到目前只有美、俄、中三國能獨立進行載人航天活動。
中國於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1”號。在這次發射實驗中,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飛船在軌執行期間,地面測控系統和分佈於公海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對其進行了跟蹤與測控,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
“神舟7”號宇宙飛船開始巡天之行
此次實驗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邁出重要步伐,對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繼這次成功發射宇宙飛船後,中國又相繼成功發射神舟系列宇宙飛船“神舟2”號“神舟3”號“神舟4”號“神舟5”號“神舟6”號“神舟7”號。在最後一次“神舟7”號宇宙飛船上實施了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進行“天鏈1”號衛星資料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飛船執行期間,1名航天員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出艙進行艙外活動,回收在艙外裝載的試驗樣品裝置。這是人類載人航天技術的一個重大跨越。
知識點
軌道艙
軌道艙也稱留軌艙,就是宇宙飛船在執行軌道上的艙,是航天員在軌道上的工作和休息的場所,裡面裝有各種實驗儀器和裝置,可實行對地觀測,其兩側裝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陽能電池翼、太陽敏感器和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結構,用來把太陽能轉換為飛船的能源、與地面進行通訊等
宇宙飛船是一種運送航天員、貨物到達太空並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證航天員在太空短期生活並進行一定的工作。它的執行時間一般是幾天到半個月,一般乘2~3名航天員。
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是“東方1”號宇宙飛船。它由兩個艙組成,上面的是密封載人艙,又稱航天員座艙。艙內設有能保障航天員生活的供水、供氣的生命保障系統,以及控制飛船姿態的姿態控制系統、測量飛船飛行軌道的信標系統、著陸用的降落傘回收系統和應急救生用的彈射座椅系統。另一個艙是裝置艙,長3?1米,直徑為2?58米。裝置艙內有使載人艙脫離飛行軌道而返回地面的制動火箭系統,供應電能的電池、儲氣的氣瓶、噴嘴等系統。“東方1”號宇宙飛船總質量約為4700千克。“東方1”號宇宙飛船打開了人類通往太空的道路。
至今,人類已先後研究製出三種構型的宇宙飛船,即單艙型、雙艙型和三艙型。其中單艙式最為簡單,只有宇航員的座艙;雙艙型飛船是由座艙和提供動力、電源、氧氣和水的服務艙組成,它改善了宇航員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世界第一個男女宇航員乘坐的前蘇聯“東方”號飛船、世界第一個出艙宇航員乘坐的前蘇聯“上升”號飛船以及美國的“雙子星座”號飛船均屬於雙艙型;最複雜的就是三艙型飛船,它是在雙艙型飛船基礎上或增加1個軌道艙(衛星或飛船),用於增加活動空間、進行科學實驗等,或增加1個登月艙(登月式飛船),用於在月面著陸或離開月面,前蘇聯/俄羅斯的聯盟系列和美國“阿波羅”號飛船是典型的三艙型。聯盟系列飛船至今還在使用。
雖然宇宙飛船是最簡單的一種載人航天器,但它比無人航天器(例如衛星等)複雜得多,到目前只有美、俄、中三國能獨立進行載人航天活動。
中國於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7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1”號。在這次發射實驗中,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飛船在軌執行期間,地面測控系統和分佈於公海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對其進行了跟蹤與測控,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
“神舟7”號宇宙飛船開始巡天之行
此次實驗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邁出重要步伐,對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繼這次成功發射宇宙飛船後,中國又相繼成功發射神舟系列宇宙飛船“神舟2”號“神舟3”號“神舟4”號“神舟5”號“神舟6”號“神舟7”號。在最後一次“神舟7”號宇宙飛船上實施了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進行“天鏈1”號衛星資料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飛船執行期間,1名航天員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出艙進行艙外活動,回收在艙外裝載的試驗樣品裝置。這是人類載人航天技術的一個重大跨越。
知識點
軌道艙
軌道艙也稱留軌艙,就是宇宙飛船在執行軌道上的艙,是航天員在軌道上的工作和休息的場所,裡面裝有各種實驗儀器和裝置,可實行對地觀測,其兩側裝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陽能電池翼、太陽敏感器和各種天線以及各種對接結構,用來把太陽能轉換為飛船的能源、與地面進行通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