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倚樓聽風雨220333229

    早在春秋時期,在《管子》這部書裡就提出了“四民”的說法,把社會上的人分成了“士、農、工、商”這四個類別,說白了,指的就是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這四類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四類人之間並不是並列的關係,而是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排下來的,也就是說,商人的社會地位是最低的。

    所以,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商人一般都不是什麼好角色:《水滸傳》中,被魯達三拳打死的鎮關西,是殺豬賣肉的生意人;《西遊記》裡害死唐僧父親陳光蕊的,是做水運生意的劉洪;《金瓶梅》裡的西門慶,是開生藥鋪的商人······

    《儒林外史》:在譏諷儒士的同時,吳敬梓也歌頌了有情有義的商人

    就連唐朝詩人白居易,在他的作品中也沒放過商人,名篇《琵琶行》中,就有 “商人重利輕別離”的句子,難道商人的形象始終是這麼的不入流麼?

    不,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就描寫了一群有情有義的商人。

    周進的人生悲劇

    周進是小說正文中描寫的第一個儒生,出場時他就已經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了:

    頭戴一頂舊氈帽,身穿元色綢舊直裰,那右邊袖子,同後邊坐處都破了。腳下一雙舊大紅綢鞋。黑瘦麵皮,花白鬍子。

    由周進衣著的寒酸,就可以看出他在經濟上的困窘,可更讓他感到痛苦的,卻是精神上受到的摧殘。

    《儒林外史》:在譏諷儒士的同時,吳敬梓也歌頌了有情有義的商人

    周進只是一個童生,而他的學生顧小舍人已經進學成了秀才了,童生怎麼能有資格來教秀才呢?周進只好再到汶上縣去坐館,去教一些村裡的小孩子們。在此期間,他受到了來自梅秀才和王舉人的譏諷和侮辱。

    梅秀才只是薛家集裡的一個小青年而已,但因為他已經考上了秀才,身份比起周進來說是要高上一截的,所以他並不把周進放在眼裡。

    在薛家集眾人為周進接風的酒席上,當著周進的面兒,梅秀才就唸起了順口溜來羞辱周進的吃齋:

    呆!秀才,吃長齋,鬍鬚滿腮,經書不揭開,紙筆自己安排,明年不請我自來!

    人們提醒梅秀才,順口溜裡說的這個人就是周進,而梅秀才還狡辯,說這裡明明說的是一個秀才啊!周進還只是一個童生而已。

    幾句話,羞得周進的臉上紅一塊兒,白一塊兒的,然而卻又不好發作。

    《儒林外史》:在譏諷儒士的同時,吳敬梓也歌頌了有情有義的商人

    王舉人路過周進教學的觀音庵時,暫住了一宿。他自己帶來了豐盛的酒席,卻絲毫沒有請周進一起吃飯的意思,任憑周進在一旁吃著和尚為他準備的慣例晚餐——“一碟老菜葉、一壺熱水”。

    第二天走後,王舉人倒也給周進留下了一些東西,是“撒了一地的雞骨頭、鴨翅膀、魚刺、瓜子殼”,周進只好昏頭昏腦地掃了一早晨,沒有怨言。

    周進每年只有十二兩銀子的束脩,可夏總甲還嫌棄他不知道敬奉自己,最後周進便又失業了,只好去幫一群商人們記賬。

    眾人來到了省城,正趕上在修理貢院,周進於是和同伴們一起進去參觀,當見到秀才們考試時排得整整齊齊的號板時,周進終於崩潰了:

    周進······只管伏著號板,哭個不住;一號哭過,又哭到二號、三號,滿地打滾,哭了又哭,滾的眾人心裡都悽慘起來······他(周進)那裡肯起來,哭了一陣,又是一陣,直哭到口裡吐出鮮血來。

    商人的慷慨解囊

    周進的同伴中有他的姐夫金有餘,他向眾人道出了周進之所以會這麼痛苦的根源所在,其中一個商人提醒說,監生也是可以入場參加考試的。

    《儒林外史》:在譏諷儒士的同時,吳敬梓也歌頌了有情有義的商人

    古代的科舉考試一共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童生、生員、舉人和進士,所謂生員,也就是人們俗稱的秀才了。周進還沒能考上秀才,按理說他是沒資格參加在省城舉行的鄉試,去考取舉人的。

    不過,還有一種可以變通的機會,那就是花錢買上一個監生的名分,也就是捐監或者是例監,這樣就可以越過生員,直接去參加鄉試了。

    可一貧如洗的周進,到哪兒去弄這筆錢呢?

    那客人道:“這也不難,現放著我這幾個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幾十兩銀子,借與周相公納監進場;若中了官,那在我們這幾兩銀子?就是周相公不還,我們走江湖的人,那裡不破掉了幾兩銀子?何況這是好事,你眾位意下如何?”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同意,最後,由四個商人一共湊了二百兩銀子,給周進捐了一個監生的身份,周進於是高高興興地參加了當年的鄉試,結果是巍然高中,成了一名舉人。

    隨後,周進就在科舉之路上高歌猛進,在繼續參加完京城的會試之後,周進又成了一名進士,“殿試三甲,授了部屬”,三年之後就升了御史,做了廣東學道。

    正是這幾位商人對周進的資助,給了他這條鹹魚一個翻身的重要契機。

    《儒林外史》:在譏諷儒士的同時,吳敬梓也歌頌了有情有義的商人

    成人之美?政治投機?

    對於商人,民間歷來就有“無利不起早”的說法,商人做生意的終極目標,就是去追求投資後的利潤回報了。那麼,這些主動幫助周進的商人們,是不是也在做一筆投資呢?畢竟與官府相勾結,就可以把生意做得更大,而周進,無疑是一隻具有高回報率的“潛力股”了。

    是這樣的麼?

    咱先來看一看周進的現狀,一個六十多歲的童生,已經不知道在考秀才時失利了多少次了,一個連考取秀才都沒有指望的人,要他去直接考舉人,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小說後面的范進都憑藉著自己的能力考上秀才了,當他想要再去考舉人的時候,他的丈人胡屠戶還罵他是“癩蝦蟆想吃起天鵝屁”呢。

    周進這事兒要是讓胡屠戶來說,就是連個屁的影子都沒有。

    所以說,這幾個商人簡直就是在自己掏腰包,讓周進圓一個參加鄉試的夢罷了,根本就談不上什麼投資與回報的問題。

    《儒林外史》:在譏諷儒士的同時,吳敬梓也歌頌了有情有義的商人

    而且,當有人提出籌錢為周進捐一個監生的時候,其餘的幾個商人是這樣來回應的:

    眾人一齊道:“‘君子成人之美’。”又道:“‘見義不為,是為無勇。’俺們有甚麼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

    他們在事前並沒有對周進提出任何的附加條件,例如什麼你若是不中的話,又該如何還錢啦,或者要是中了以後,那又該如何為他們的生意提供便利啦,諸如此類的話題,都沒有涉及。

    可見,眾人幫助周進參加鄉試是出自於真心實意,是光明磊落的,沒有任何別的企圖。

    等到放榜之後,周進中了舉人,“眾人個個喜歡”,一起回到了汶上縣。周進自然是高興的,而那幾位熱心助人的商人,恐怕更多的是在替周進高興吧。

    小說後面沒有敘述周進是否還錢的事兒,但是就周進的人品來說,他在有錢之後一定是把錢還給了那幾個商人的,而且應該是不但還了錢,肯定還會請這幾位有情有義的商人好好的喝上幾杯感謝的美酒。

    《儒林外史》:在譏諷儒士的同時,吳敬梓也歌頌了有情有義的商人

    在這個故事裡,吳敬梓對這幾位商人仗義疏財,有情有義的讚美,一改傳統小說中對商人形象的貶低,使商人這一文化形象衝破了傳統中“無商不奸、為富不仁”的僵化模式的束縛。

    這不僅僅是一種突破,應該也是這部小說的一個閃光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狀皰疹為何會遺留後遺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