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戰國的時候,死在戰場的將軍很多。最著名的戰死沙場的有龐涓和趙括。他們都是在戰場第一線戰死的。

    到楚漢相爭的時候,在一線椎鋒陷陣最有名的莫過於項羽了。他以上都戰鬥在戰場的第一線,最後臨死帶著二十八名騎兵也給大家表演了一場戰爭秀,斬將奪旗,所向披靡。

    在春秋和戰國初期,軍隊人員較少,軍隊還保留這一些古代貴族的作風,如同宋襄公那樣,大將對決也是戰鬥的一種手段,可以儘快解決戰鬥,減少傷亡。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親自大將殺敵的場面。

    到了後來,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軍隊數量的增加,大將的角色一般轉為運籌帷幄的角色,親自出陣的情況少了。但在極端的情況下,為了激勵士氣,可能會親自出陣。比如趙括在長平之戰,岳飛在郾城之戰,袁崇煥保衛寧遠、北京,都親自上陣殺敵。

    大將的另一種作用就是破陣。這個是有武勇的大將喜歡乾的事情。古代打仗聯絡不如現在方便,講究陣型。如果陣型被破壞,那麼造成的大混亂會使整個戰鬥失敗。

    項羽就是這種戰鬥的行家裡手,彭城之戰,他帶領的三萬騎兵就是這樣打敗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的。

    而關羽也是如此,在白馬之戰中,他單騎衝入袁紹陣中,斬殺了顏良,使得袁紹的軍陣崩潰,遭受慘敗。

    因此,古代的大將是會親自上陣殺敵的。

  • 2 # 南朝居士

    一般不會的,武將相當於這隻軍隊的腦袋,武將被殺等於腦袋被砍了,

    《神鵰俠侶》裡,楊過用石頭把蒙哥汗砸死了,萌軍就潰退了。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蕭太后與遼聖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

    宋真宗御駕親征,宋軍士氣大振,用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遼軍潰退,簽訂“澶淵之盟”,宋遼百年和平。

    可以看出,一個武將在軍隊中的作用和分量,所以,通常情況下,武將是在大後方,遠端指揮前面的戰事。

    於是就有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說法。

    武將通常是領導型人才,擅長管理、駕馭驕兵悍將,統籌全域性、排兵佈陣、資訊收集與分析決策,並不需要身先士卒,身先士卒是百夫長的事,百夫長以上都不會衝在前面。

    很多人受項羽、關羽、張飛、趙雲、呂布等人影視作品中形象的影響,就認為武將是打手,單挑厲害,

    其實是錯誤的,看看三國之後的武將,有哪一個單挑厲害,這百年戰爭裡,有哪個武將是單挑王?一個也沒有。

    所以,武將的形象應該是白起、吳起、孫武、孫臏、韓信、李靖、李績這樣的形象,用智慧,而不是單打獨鬥,單打獨鬥能打幾人?

    打個比喻,最典型是呂布,很多人認為,呂布只是單挑厲害,但是,如果只是單挑,如何能在火併了丁原後,把幷州的軍隊都帶走?能讓數萬大軍跟著自己,這不是單挑厲害可以解釋的通的,

    單挑對於戰爭機器來說,沒什麼暖用,一個武將只用蠻力,又能打幾人?對方用箭就可以把你射成刺蝟。

    所以,真正的戰爭,武將都是在後方運籌帷幄,傳令的小兵來回穿插,傳遞訊息,前面帶隊的都是團一級的人指揮。

    當然,世事無絕對的,比如,帶著幾千人的武將,遭遇對方,這個時候,你想在大後方是不可能的,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這種情況也不會武將先去單挑,而是對壘,然後看是打,或者各自退去,即使打,武將也不會衝在前面的。

    五代時,劉守文進攻弟弟劉守光,形勢一片大好。劉守文忍不住激動的心情,準備裝個B。單槍匹馬立於陣前,高呼:“別殺我的小弟弟哦!”充滿磁性的聲音引起了元行欽的注意,他抬頭一看,這不是那誰嗎?趕緊快馬加鞭,單刀直入,活捉劉守文,戰場形勢瞬間逆轉!

    所以,主要看帶領軍隊的多寡和戰場形勢,大多時候是不需要身先士卒的,

  • 3 # 南宮雁門

    大部分武將都不會參與前線殺敵行為!不是武將怕死!選擇參軍的人就沒怕死的!而是他們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戰爭的勝負對一個國家而言至關重要!如果戰敗,輕則割地賠款,重則國破家亡!而武將又是戰爭的主宰!一個牛逼的武將頂得過千軍萬馬!所以才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說法!說的不好聽一點:兵都只是一群炮灰,戰死了再招新的!但是損失了一員良將那是什麼都彌補不了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韓信!

    韓信本來在項羽手下當兵!他曾經向項羽建議過這仗應該怎麼打!但是項羽都沒聽!搞得韓信最後離開了項羽去投奔了劉邦!被劉邦封為了大將軍!最後項羽敗在了劉邦手下的很大原因就是有了韓信這員良將!如果沒有韓信劉邦一搬打不過項羽!他手底下除了韓信沒有一個人是項羽的對手!畢竟項羽也不是泛泛之輩!到時候不是劉邦被消滅就是和項羽二分天下!劉邦不可能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漢!

    項羽也是一員良將,能征慣戰!他在多數時候都是身先士卒,帶領將士衝鋒,其實他也可以在後方指揮作戰,只是他喜歡衝鋒陷陣,親自上陣殺敵!

    韓信就是在後方指揮作戰,掌控大局的人!這和大多數將領一樣!

    韓信在消滅了龍且和他所率領的軍隊之後,項羽感到了驚訝和害怕。項羽開始重新認識了韓信!之後他想拉攏韓信投靠他,但是被韓信給拒絕了!最後自己被圍垓下,烏江自刎了!

    我們再來說一下戰國時秦國的名將白起和王翦!

    白起綽號人屠,一生殺敵一百多萬!伊闕之戰白起率領秦軍十萬斬殺韓魏聯軍二十四萬!長平之戰活埋趙軍四十五萬,靠的就是謀略!要不然就算是一百萬人排著隊等著他殺,可能他一生也殺不完!

    再來說說名將王翦!王翦一生最大的功績是滅楚!楚國雖然國勢衰弱,但無奈其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又有名將項燕!滅楚之戰開始時,李信年輕氣盛,以為二十萬軍隊足夠滅楚,最後慘敗!後來王翦率軍六十萬再次攻楚!

    剛來到楚國,秦國士氣很低落,都沒有從上次的慘敗中走出來!而楚國士氣正盛,不斷挑釁秦軍!這個時候王翦選擇堅守不出!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軍士就是不跟楚軍交戰!這樣,幾個月過去了,楚軍計程車氣越來越低落,而秦軍計程車氣漸漸的高漲起來!在楚軍準備掉防的時候,王翦抓住機會果斷出擊,一舉殲滅楚軍主力,然後趁勢攻下了楚國!楚國就此滅亡!

    可見,在多數的情況下,武將都不會親自上陣衝鋒殺敵的!鼓舞士氣什麼的對武將來說都是最基本的,也可以說是小菜一碟!

    戰爭是魔鬼,他能輕易的吞掉巨大的財富和生命,所以每個國家對戰爭都會慎之又慎!現代戰爭已經越來越少了!我們衷心的希望有一天戰爭會完全消失,大家都生活在和平的時光中!

  • 4 # 西堤讀文史

    像《三國演義》《水滸傳》裡那樣,兩軍對壘,主將大將出陣單挑的情況,古代極其罕見。

    如果是大將衝鋒在前,帶領士兵衝殺敵陣,攻城略地的,古代案例則不要太多了!

    比如,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就是這麼一個狠角色,號稱常十萬!

    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南方後,開始北征元朝,明軍以徐達、常遇春為正副元帥帶領二十五萬大軍,進攻中原和山東地區。在平定山東以後,徐達常遇春又揮師西進河南,走到洛陽的洛水邊,遇到了洛水北岸五萬元兵的阻擊。

    結果身為副將軍的常遇春怎麼幹的呢?

    遇春單騎突其陣,敵二十餘騎攢〈木朔〉刺之。遇春一矢殪其前鋒,大呼馳入,麾下壯士從之。敵大潰,追奔五十餘里。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裡的大俠郭靖,武功震古爍今,在襄陽城外十萬蒙古大軍裡左突右衝,如入無人之境,不過如此!

    其實,朱元璋早就知道常遇春是個打起仗來就不要命的主,因此這次北征之前,老朱特意囑咐過我們的常大將軍,不要跟小兵爭勇鬥狠,身為主將,你的作用是坐鎮指揮,調兵遣將。

    帝親諭曰:“當百萬眾,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不慮不能戰,慮輕戰耳。身為大將,顧好與小校角,甚非所望也。”

    結果常遇春當面“拜謝”,到了戰場上立馬就忘了,把朱元璋的話當放屁。

    然而話說回來,常遇春如此勇猛,身先士卒,有作用嗎?作用那是非常大,常遇春當百萬眾,摧鋒陷堅,手下計程車兵自然也跟野狼一樣嗷嗷叫著往前衝,常遇春打仗,自然無往而不利。

    《明史》裡說:遇春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又稱“常十萬”雲。

    唐朝陌刀隊隊長、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李嗣業,每次打仗都站在隊伍最前面。

    隋唐時期,為了對付匈奴和突厥的騎兵,陌刀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這種專門對付騎兵的陌刀,長柄,開雙刃,重二十多斤,大批次打造比較困難,所以陌刀隊人數不太多,一支幾萬人的大軍裡,只有三五百而已。

    但是陌刀隊對付騎兵的效率那是槓槓的,據史載,陌刀一刀下去,對方騎兵“人馬俱碎”!

    唐朝陌刀隊裡最厲害的一支就是李嗣業的陌刀隊。

    李嗣業,京兆高陵人也。身長七尺,壯勇絕倫,頻經戰鬥。於時諸軍初用陌刀,鹹推嗣業為能。每為隊頭,所向必陷。李嗣業的成名之戰是跟隨高仙芝征討小勃律攻打吐蕃。

    勃律原是西域之國,後來被吐蕃攻破,分為大勃律和小勃律,大勃律臣服吐蕃,小勃律往北遷移。後來唐朝強盛,大勃律在唐太宗和武則天時期,多次臣服於大唐。

    由於小勃律北遷以後,居於吐蕃進攻大唐的要道,於是吐蕃再次進攻小勃律,小勃律無奈只能臣服。然而吐蕃壓迫小勃律太狠,小勃律於是在唐玄宗開元初年,表示臣服大唐,請求大唐的幫助。

    吐蕃佔領小勃律以後,多次進攻大唐的西域要塞,大唐也多次命安西節度使討伐吐蕃在小勃律的勢力,都無功而返,唐玄宗天寶七年,大唐再次令安西節度副使高仙芝進攻小勃律。

    高仙芝早就聽說李嗣業的陌刀隊厲害,專門選他和另一個叫田珍的人,為陌刀隊左右隊長。

    當時吐蕃聚集了十萬大軍在娑勒城,也就是今阿富汗東北薩爾哈德。

    仙芝夜引軍渡信圖河,奄至城下。仙芝謂嗣業與田珍曰:“不午時須破此賊。”嗣業引步軍持長刀上,山頭拋櫑蔽空而下,嗣業獨引一旗於絕險處先登,諸將因之齊上。

    看看李嗣業和他的陌刀隊夠勇猛吧,而且是在他的帶領和搶先登城的鼓舞下,“諸將因之齊上”。

    此戰戰果,拂林、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歸國家,款塞朝獻,嗣業之功也。

    從此李嗣業威震西域。

    當然,李嗣業最有名的一戰還是安史之亂時的“香積寺之戰”。

    安祿山史思明反叛後,唐玄宗西逃,後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年號至德,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李亨就是唐肅宗。

    唐肅宗既然已經繼位,就考慮收復西京長安和東都洛陽,以及討伐安祿山史思明叛軍的事。

    至德二年九月,李亨派出以正副元帥廣平王李豫、郭子儀為中軍,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的平叛大軍,大軍包括朔方等軍及回紇、西域之兵十五萬人,號稱二十萬。

    平叛大軍跟安史叛軍大戰於香積寺北。

    當時李嗣業是前軍主將,唐軍跟叛軍相隔數里擺開陣勢。

    一般唐朝軍隊在戰場上的列陣佈局是,陣地最前面是弓弩手,左右兩邊是步兵,中間是輕騎兵,陌刀隊居於騎兵後面,是攻堅和對付騎兵專用的,屬於秘密武器,重點保護物件,就像李雲龍的騎兵連一樣寶貝。

    一開始,叛軍大將李歸仁帶領精銳部隊,首先向唐軍陣地衝鋒,被唐軍萬箭齊發射回去了,唐軍騎兵趁機追擊,結果叛軍呼啦一下子,所有人一起又反殺過來,把唐軍的陣地給衝散了,甚至於叛軍的騎兵有的竟然反殺到唐軍的軍營裡了。

    嗣業謂郭子儀曰:“今日之事,若不以身啖寇,決戰於陣,萬死而冀其一生。不然,則我軍無孑遺矣。”

    唐軍初戰沒有平叛不說,還被叛軍打到自己老窩裡來,眼看著唐軍要完全潰敗了。

    當年威震西域的李嗣業,可咽不下這口氣,如果不以身啖寇,決戰於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我要這鐵棒還有什麼用?

    於是李嗣業發起狠來!帶領手下兩千五百人的陌刀隊衝了出去。

    嗣業乃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嗣業先登奮命,所向摧靡。

    經過李嗣業一陣廝殺,唐軍計程車氣被完全帶起來了。廣平王和郭子儀趁機調兵遣將,大敗叛軍。此戰,自午及酉,斬首六萬級。

    可惜的是,由於李嗣業每次打仗都愛衝在最前面,履鋒冒刃,為流矢所中,最後死於軍中。

    據說李嗣業養傷的時候,自己的傷口馬上就好了,突然在大帳之中聽到金鼓之聲,因此大喊大叫,把傷口又給崩開了,“血出數升注地而卒。”死的也是很傳奇。

  • 5 # 長島男爵

    有的。

    古代將軍大體分兩類,一類是猛將,一類是智將,前者個人武力比較突出,經常衝鋒陷陣,後者主要是在中軍指揮。

    一般來說,戰爭中指揮官陣亡是相當致命的,所以一般指揮官是不會輕易衝鋒的,但萬事無絕對,部分對個人武力比較自信的將領在把握比較大的情況下還是會帶頭衝鋒的,這樣對士氣激勵比較大。

    雖說衝鋒有一定的危險,但將軍的生存機率還是比小兵高很多的。

    第一、將軍衝鋒一般是在形勢比較有利的時候進行。要麼就是絕對不利的情況下激勵士氣,後者其實不衝鋒你也很可能戰死,還不如拼一拼(不考慮投降的情況下)。

    第二、將軍武力值、身體素質比一般士兵高。

    第三、將軍裝備比士兵強,有盔甲和無盔甲,有馬無馬,好劍劣劍,區別還是很大的。

    第四、將軍並不是孤軍作戰的,而是由親兵配合作戰,親兵的任務比起作戰更重視保護主帥個人安危,親兵往往又忠誠度最高計程車兵組成,這些人往往跟著長官一起調動,榮辱與共,甚至有軍法主帥戰死親兵獨活是要被制裁的,甚至禍連家人,所以為了自己家族的興衰,親兵保護主帥是不計代價,以身擋刀在所不惜。

    有這四條保證,將軍有十幾、幾十的斬獲並不奇怪,更多的我覺得應該是誇張描寫了。

    典型代表如樊噲。

    與司馬枿戰碭東,卻敵,斬首十五級,賜爵國大夫。常從,沛公擊章邯軍濮陽,攻城先登,斬首二十三級,賜爵列大夫。復常從,從攻城陽,先登。下戶牖,破李由軍,斬首十六級,賜上間爵。從攻圍東郡守尉於成武,卻敵,斬首十四級,捕虜十一人,賜爵五大夫。從擊秦軍,出亳南。河間守軍於槓裡,破之。擊破趙賁軍開封北,以卻敵先登,斬候一人,首六十八級,捕虜二十七人,賜爵卿。從攻破楊熊軍於曲遇。攻宛陵,先登,斬首八級,捕虜四十四人,賜爵封號賢成君。從攻長社、轘轅,絕河津,東攻秦軍於屍,南攻秦軍於犨。破南陽守齮於陽城。東攻宛城,先登。西至酈,以卻敵,斬首二十四級,捕虜四十人,賜重封。攻武關,至霸上,斬都尉一人,首十級,捕虜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

    從上文看,單次戰鬥斬首一般也就15左右,最高記錄是68。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手了還放不下前任的你,會用什麼方法去挽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