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洋網
-
2 # 清水空流
志大才疏,大奸似忠,沽名釣譽,欺世盜名,無能之輩應該是對這個“康聖人”最好的評價。他不僅騙了光緒一輩子。也騙了梁啟超和譚嗣同半輩子和追誰他的人,實際上就是政治騙子和流氓。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現在屬於廣東省海南島人。晚清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後來部分接觸西方政治和文化(也就騙騙光緒這樣的)1898年開始主持戊戌變法,這次變法總計103天。失敗後逃往日本,就此開始騙子生涯。
康有為的確是一個在政治上渾水摸魚,行為上欺世盜名的無能之輩,道德操守也極其卑劣。在戊戌變法中雖然有康梁變法之說,但實際上他的作用不如梁啟超和楊銳。就是一個鼓動者、也就是會忽悠。變法的時候康有為啥也沒有幹,但袁世凱卻主持和推薦詹天佑設計中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開啟警察制度,修築了中國第一條自來水管道。這才叫實幹家。康有為除了一張嘴之外,是啥也做不了,因此上李鴻章張之洞這些真正的洋務派對康有為極為反感。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康有為遠走海外,就此以光緒代理人自居,到處騙錢,以衣帶詔為證,號召海外華人募捐推翻慈禧。讓光緒親政。為此還成立公司。實際上所有的金錢都被他自己中飽私囊揮霍一空,實在是無恥的很。而在個人生活上更是極其糜爛。43歲續娶18歲的梁隨覺,50歲續娶17歲的何旃理,56歲續娶17歲的市岡鶴子,58歲續娶17歲的廖定徵,62歲續娶19歲的張光。簡直讓我無語。
康有為個人的能力和本身水平就不高,完全是自我吹噓和炒作出來的。他的才智絕對無法承擔變法重任,政治幼稚又加上野心勃勃。典型志大才疏的政治投機分子。康有為對於西方憲政和歐美政治思想也是幼兒水平,理解不清晰理論也不明白。完全是瞎亂忽悠,在康有為的身上也許體現了中西文化的混亂,也就是在他自己身上也體現出太多的矛盾,往往言行不一。比如,他宣傳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可是自己卻妻妾成群,且處處留情。也就是說,他康有為只革別人的命,不許革自己的命。康有為長子和康有為的小妾市岡鶴子亂倫生下了孩子。也可見康有為家族的混亂。
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這應該是對康有為最好的評價,康有為自戊戌變法以後就再也沒有離開政治,以國師,聖人自詡,簡直是太狂妄和無知了。但康有為一輩子沒有觸及政治核心圈層。更沒有治理過州府,也沒有當過督撫,根本沒有任何實際的政治經驗和政治理念。早年是個政治狂熱分子,中年是個政治騙子,晚年是個(張勳復辟)政治偏執狂,一輩子是個無能的政治投機者。難得是留下了一個“不錯”好名聲。可以說。沒有任何人比他更擔的起人渣這個詞了。
-
3 # 福垊
三千多年集權沿襲到清朝,守舊者罵康有為、革命者罵康有為、洋務者罵康友為甚至就連立憲乃至維新派都罵康有為。他們大多罵的是康有為,人品差、愛折騰、還逃跑,然而很少有人會說戊戌變法是錯誤的。
戊戌變法至今120週年了,戊戌六君子不只是六君子的悲劇,而是所有國民的悲劇。雖然後來還有立憲運動的發起,然而他錯過了最佳的時機,最終給革命者以可乘之機。如果說改良者康有為是一個很不合格的改良者,但他的改良思想是正確的。日本因為改良而強,日本也因強而狂,但幾乎很少有人認為福澤諭吉要為日本的狂而遭受兩個原子彈負責。但從民初乃至現在,康有為這個失敗,很多人讓他為我們內憂外患的歷史負責——都是老康折騰惹的禍。
而廣東花縣的老仁坤,香山的帝象,則受到熱情的謳歌和讚美。然而痛定思痛,靜靜一想:仁坤不仁——政教合一,帝象似帝——政哲合一!坤坤象象給國、民帶來的災難是康有為帶來災難的萬倍。歷史對康有為不公平,他方向對方法錯,他做的是正確的事然而沒能正確去做事,最後竟然成了作死。你看康有為晚年幸福的生活,然而其志向沒有實現,他的高足梁啟超的反覆,都讓他心酸。他在海外的日子,也的確都是演戲,為的都是瑪尼,自然少不了人們罵他尼瑪。
-
4 # 康142341986
康有為是百年來最大失敗者,就像馬相伯說的像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把華人叫醒,最後還被掘墓戮屍“砸爛最大保皇派的狗頭”,真不知是老康的悲哀,還是國家的悲哀,還是百姓的悲哀……
-
5 # 小舟侃侃侃
康有為,大家上中學時,歷史教科書上記載他的是“戊戌變法”的關鍵人物。120年來,他給我們所留下的歷史形象還是相當正面的,不過,近些年來許多專家對各類歷史資料研究後才發現,其實,康有為並非歷史所記載的那樣正面,其實他才是真正的小人。
康有為出生於清咸豐八年二月初五,廣東南海人,青年時期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從未考中。1886年,28歲的康有為在廣東參加鄉試,結果還是未中,相比他以後的學生梁啟,11歲成秀才,16歲中舉。
康先生真是無底自容了。正常的科舉之路,康先生認為自己可能走不通了,於是劍走偏鋒,走個人IP網紅路線,靠寫書揚名。
其早期的著作《康子內外篇》,核心內容是強化愚民政策和君主專制,完全的皇權衛士面目。
而其後來所著《萬身公法書籍目錄提要》《實現公法全書》等等,則全盤否定了中國的傳統宗法制度,設計出一個無政府主義的烏托邦制度,他死後出版的《大同書》更是將這一思想推上極致,充滿了狂想主義者的痴人說夢。
1888年的康有為,真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思想者中最為激進的,可這種激進卻是充滿投機、瘋狂與無知。
他在北京四處給各類高官寫信,攀富貴,百般恭維,除了曾任駐英國公使的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與其見面,其他人都對此置之不理,不過盡此一事就成為其以後四處宣揚的資本。
後來,他又試圖一鳴驚人,直接給光緒上書,也就是在1888年底的寫出了當時的網紅爆文《上清帝第一書》,文中既提倡了所謂的“變法”,又力圖迎合保守派避免反感,與洋務派劃清界線。
只可惜由於某些原因,其文並未達到光緒手中。但康先生敢以布衣身份向天子上書,也是在當時算是異類,瞬間出名成了網紅,慕名追隨者無數。
後來,1895年甲午戰敗,網紅康有為又聯名上千學子搞了所為的公車上書,搞了一張歷史上有名的合照,即康有為、梁啟超與光緒皇帝合影留念。
不過,後來被專家學者鑑定為PS合成的偽造,這其中除了康有為被光緒接見了十幾分鍾外,梁啟超終身未與光緒謀面。
不過因為當時資訊的閉塞,康有為又是網紅大V光環加持,搞輿論宣傳的好手,他藉此PS合照在報紙上刊發後,瞬間為其贏得了不少政治資本,出名後的康有為四處講學,全國講學,可能也是因為旅遊花了不少錢,所以他在上海遊學時,到妓院的嫖資就不夠了。
那時候大約是可以賒欠,反正康有為就拖欠了很多妓女的嫖資,於是人家就各自找了家裡的女傭人去康有為住的客棧討要,堵在門口,最後康有為急得沒辦法,還是追隨者給了銀子才得以脫身。
後來,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到日本,留亡海外近20年,直到清朝滅亡才得以回國。
不過,因為其虛構手中有皇帝的“衣帶詔”,流亡時期的小日子也過十分滋潤,一生共娶妻納妾6人。
在1919年,年過花甲的康有為在西湖邊娶了18歲的漁家女張光為第六任姨太,年齡差43歲。他曾在發行的書中強調要施行一夫一妻制,自己卻妻妾成群,這真是莫大的諷刺。
回覆列表
人有多面,但康有為在中國近代歷史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這裡有一段關於他與萬木草堂的教學歷史。
萬木草堂中的康有為、梁啟超雕像。
1858年,康有為出生在南海縣銀塘鄉(今佛山南海區丹灶鎮)一個祖上四代教書的儒吏世家。雖然聰慧好學,康有為的科舉之路卻屢戰屢敗,但得益於家族的萬卷藏書,他的學問從經學、理學到佛學、西學無所不通。1890年春,經歷了赴京應鄉試不第、上書變法無果後,康有為搬到廣州,因其學問盛名遠播,引得遠近學子慕名求教。其中,陳千秋、梁啟超成為了最早的康門弟子。
1891年,康有為租下了位於長興裡的邱氏書室,創立“長興學舍”,正式掛牌講學。隨著慕名前來求學的人增多,1892年,康有為把學舍搬到如今廣衛路附近的衛邊街鄺氏祠。1893年冬,康有為再次把學舍搬到現在文明路廣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宮後的廣府學宮仰高祠,正式稱為“萬木草堂”,取“將傾之大廈,必須有萬木扶持,而非一木所能勝任,故欲集天下英才而教之,冀其學成,群策群力,以救中國”之意。
從1891年開辦長興學舍,到1898年戊戌政變時,萬木草堂被清政府下令封禁,康有為在廣州辦學前後歷時8年。人們將三個辦學點都統稱為“萬木草堂”。不過隨著歷史變遷,至今保留下來的只有“邱氏書室”。
有講究 招生不看門第年齡 只論是否“志於維新”張啟禎是康有為次女康同璧生前最後一任秘書張滄江的兒子,也是《萬木草堂集》的編撰者之一。他告訴廣州日報記者,有關萬木草堂的歷史資料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康有為培養學生的方式和深厚的師生情誼。
“康有為招生的標準很有意思,不是看門第高低、年齡大小、學問深淺,而是與他們一個個人詳談。只要對方有一定文化水平,能接受他的維新變法思想,有志於維新,就能入學深造。”梁啟超回憶與康有為第一次見面時,本來“以少年科第”沾沾自喜,自己的學問卻被康有為批評是“數百年無用舊學”。兩人聊了近12個小時,康有為猛烈地抨擊了舊教育的積弊,並提出維新變革、“經世致用”的新理論,“以大海潮音,作獅子吼”,這讓梁啟超感覺如同“冷水澆背、當頭一棒”,於是他心悅誠服地拜在康有為門下。
“透過這種特殊‘入學試’進入萬木草堂的學生,往往都會被康有為的愛國熱情所感動,其中多數更成為維新政治活動的中堅力量。”張啟禎說。據說,萬木草堂中學生年齡最大的已有50多歲,年長於康有為,年齡最小的不過十六七歲。萬木草堂的脩金(即學費)是每個學生每年十兩銀子,跟廣州其他書院一樣,對家境貧窮的學生則免費。
草堂內有個“現代圖書館” 藏書4萬冊在萬木草堂講學的8年間,康有為多次離開廣州,有的是入京應試,有的是外出遊覽講課。但萬木草堂的治學卻從未停滯,更誕生了極為特殊的自治、自學制度。
為方便學生自學,康有為和他的弟子建起了一座頗具規模的“書藏”,足有300多箱書,合計約4萬餘冊。書籍主要來自康有為的個人藏書和弟子捐贈。康家數代先人收藏的“澹如樓”“萬卷樓”等圖書,全部運到萬木草堂。梁啟超的胞弟梁啟勳在《“萬木草堂”回憶》中提及,他“除了讀中國古書外,還要讀很多西洋的書。如江南製造局關於聲、光、化、電等科學譯述百數十種”。
康有為對買書相當慷慨,在搬到廣府學宮的1893年,他不僅一口氣簽下了10年租約,還“以千二百金大購群書”。據悉,江南製造局自同治三年以後30年間銷售的西學書籍總計不過11000冊,康有為就買了3000多冊,佔總數的1/4。
“書藏”的制度與現代圖書館頗為相似。盧湘父在《萬木草堂憶舊》中記載道,圖書管理員由同學們擔任,每人輪值一個月,借書要跟管理員申請,管理員檢查書況後借出,借書人把書名寫在書藏簿記上,還書時登出。每個月結束,都要把所有書籍歸還,清點統計,續借要重新登記。
萬木草堂沒有考試製度,康有為透過札記簿來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們聽講、讀書,都要把心得和體會寫在“功課簿”上,每半個月交給康有為一次。無論問題長短,康有為都以長篇批答,並每一個月召見同學一次,複查筆記,詢問學業,再因材施教。功課簿寫滿後,則進入書藏,供新來的同學閱覽。
令人惋惜的是,維新變法失敗後,萬木草堂被查封,藏書部分被竊取,更多是被付之一炬。
擊鼓三通即開講 首開體育、音樂、舞蹈課現在“邱氏書室”的主廳保留了一個有趣的細節——講堂書桌旁有一面紅色大鼓。萬木草堂學生盧湘父在《萬木草堂憶舊》中寫道,康有為每次升座上課前,都會以擊鼓三通為“上課鼓”,四鄰學生聞聲而至。
萬木草堂的學科分為“文字之學”“經世之學”“考據之學”和“義理之學”四大類,下面則細分有外國語言文字學、中國詞章學、萬國政治沿革得失、格致學、數學、地理學等。
康有為講學不設書本,講座上只擺放茶壺茶杯,別無他物。但講學及半,館童一定會端上小食,如點心、粉面,讓康有為補充體力。“每論一學、論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並引歐美事例以做比較證明”,梁啟勳在《“萬木草堂”回憶》中寫道:“我們最感興趣的是先生所講的‘學術源流’,先生每一個月講三四次不等,一講就四五個鐘頭。”每次講學時間雖長,但康有為絲毫不見倦意,學生們也是聽得津津有味,認真地記下精彩的講課內容。
除了中西兼備的“文化課”,萬木草堂還設有體育課、音樂課和舞蹈課。康有為在萬木草堂中專門設有“干城科學長”,負責帶領同學每隔一天做一次體操,開創了中國非軍事學堂的體操課先河。草堂裡還有一個禮樂器庫,有鍾、鼓、磬等樂器,學生們每個月習禮一次。
是學堂更是搖籃 培育一代教育、報業先鋒梁啟勳在《“萬木草堂”回憶》中提到,當時除了讀書外,還要編書。在編撰完《新學偽經考》、開始編撰《孔子改制考》時,康有為指定了一二十個同學,商定在某月某日幾點至幾點,會合在大堂,坐在硬板凳上通讀歷代學者著作,錄出有關孔子改制言論。
張啟禎認為,“就像現在教授讓他的研究生一起做研究一樣。編書一方面鍛鍊了學生的整理資料、分析問題和寫作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在給學生灌輸維新思想,把維新學說根植在學生的心裡頭。”
萬木草堂每半個月舉行一次演講會,讓學生們自由發表意見,學生們常常慷慨激昂地談論國事。這讓萬木草堂在八股成風的晚清教育界中成為一股清流。進步民主人士張元濟曾題詩讚揚萬木草堂:“南洲講學開新派,萬木森森一草堂。誰識書生能報國,晚清人物數康梁。”
萬木草堂被查封后,康門子弟各散東西,但仍致力於社會進步,尤其在教育界和新聞業界有突出的成績。記者檢視陳漢才的《康門弟子一覽表》發現,182名受業弟子中,擔任世界各地報社編輯、主筆或評論員的有17人,執教於中外中學高校甚至擔任校長的有19人,比如,早年入萬木草堂受業的鄭洪年是暨南大學創始人之一,盧湘父則畢生致力於澳、港兩地的平民和婦孺教育事業。
張啟禎說:“萬木草堂不僅是一個集讀書、講書、編書為一體的研究式學堂,更是發出除舊佈新呼聲、培養人才隊伍、推動社會變革的維新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