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觸控那抹陽光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一直是雍正最大的敵人,在奪嫡之爭時如此,即位後仍是如此。從劇情上看,八阿哥不僅有一定的見識和魄力,還得到了大量的支援,有很強的領導力,但為什麼總是失敗呢?

    第一,鋒芒太露,不會韜光養晦。八阿哥以“八賢王”著稱,得到了滿朝文武絕大部分擁戴,在公開推舉新太子的時候,百官聯名上摺子推舉他,這就暴露了他結黨營私的事實,必然被康熙猜忌,最可笑的就是張德明那段,估計康熙也是當笑話看的。而且,他的這種“賢”是靠收買人心換來的,康熙臨終前的話就說明他看的一清二楚。

    第二,心機太重,但逃不過康熙的眼睛。在電視劇的開始部分,康熙委派了一個追繳國庫欠款的差事,八阿哥覺得這件事得罪人,就不願意接,而後面處理刑部冤獄,因為能扳倒太子,又搶著接,這就很明顯了。而且他假傳聖旨威逼利誘肖國興揭發太子的事情很快也被康熙發現,他的這些小聰明都是瞞不過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的康熙的。

    第三,只顧私利,心中沒有家國天下。在查爾丹兵敗,朝廷準備推舉大將軍王的時候,鄔先生分析過,查爾丹兵敗的原因是由於八爺黨故意不支援糧草,不惜犧牲朝廷十萬大軍只為謀求兵權,這樣的用心可謂險惡。在雍正登基後,他仍然不服,一心想和雍正對著幹,或者看雍正的笑話,從來沒考慮過江山社稷,這些問題足不出戶的鄔先生都能看出來,更別說康熙和天下人的眼睛了。

    第四,孤軍奮戰,缺少得力干將。雍正之所以能夠上位,和他身邊的幾個得力助手——鄔先生、十三阿哥、年羹堯、田文鏡還有之後的李衛等人是分不開的,他們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而且對他都忠心耿耿,關鍵時候都能發揮作用,尤其是十三阿哥能夠控制兵權,這是至關重要的。(請參見為什麼雍正即位第一件事是用金牌令箭放了十三阿哥胤祥?)再看八阿哥身邊的人,雖然人數多,卻沒有一個得力的。九阿哥看起來比較玩世不恭,只會撈錢,而且撈錢的手段並不高明,手下一幫烏合之眾,十阿哥不用說了,就是個醬油。十四阿哥倒是有些能力,比如帶兵打仗,但他卻不是一心一意支援八阿哥,而是暗地裡想自己上位,所以一當上大將軍王就背叛了八阿哥,所以也不能用。其他大臣最厲害的是佟國維,但也早早下臺了,後來收買了隆科多,但隆科多其實是個見利忘義的小人,不堪大用。(請參見從《雍正王朝》中隆科多背叛叔叔佟國維這部戲能看出什麼?)

    第五,重文輕武,在軍中缺乏威信。劇中雖然他的兩次重大行動都部署了兵力,但都是派手下去部署,手下人畢竟只是奴才,所以兩次都是因為十三阿哥親自出馬,瞬間奪去了兵權。十三阿哥是親自帶過兵的,這點就佔大大的優勢,八阿哥沒有這方面的經歷,在軍中威信有限。按理說,十四阿哥應該實力和十三阿哥不相上下,但第四條也說了,十四阿哥不是一心一意支援他,而十三阿哥對雍正是死心塌地,這就是做人的差距。

    第六,出身卑微,先天因素不佳。這一點劇中沒說,但史實是這樣的。八阿哥的生母只是個宮女,偶然被康熙臨幸以後生下他,而他的對手雍正和太子的生母不是貴妃就是皇后,在子以母貴的文化下他是吃虧的。當然了,這一點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上面五條。

  • 2 # 過程712

    從電視劇來分析分析吧,畢竟歷史真實性,已經掩蓋起來了。

    1、團隊.八阿哥是小團隊的首領,加上老九老十,十四阿哥,團隊其他的人就是嘍囉沒啥大作用。雖然明面上是以八阿哥為首,但是團隊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問題,互相猜忌,不信任,老十是大老粗,就是負責說渾話的,給他個腦子也當不上皇帝,可以刪除。其他老九,十四弟,難道就沒有想法?特別是十四阿哥,後來不是搶著當大將軍王,逼得八阿哥說要以十四阿哥為首了!老九自己去找隆中堂,去西北大營的行為,難道都是為了讓老八當皇帝?團隊不團結,失敗必然。

    2、個人。八阿哥獲得個八賢王,其實就是拿著國家的利益收買人心罷了,而且這是典型的搞山頭,小集體問題,被康熙皇帝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你什麼意思?再就是性格問題,你賢德了,自然處事方式就是寬鬆,遇到大事不懂得當機立斷,優柔寡斷,處處受制於人,怎麼成大事!

    3、處事。八阿哥處處想拿好處,還不得罪人收買人心,戶部他主事,結果欠款是老四去收!刑部大案又牽扯到九阿哥的門人,他卻誘供肖國興,把問題都推到太子頭上!本來八王議政是最好的機會,隆科多都倒向他了,圖裡琛也是牆頭草,那還囉嗦什麼?兵變就是!!搞什麼辯論賽?結果被老十三帶兵殺回來,又玩完!!!還有最後一個機會,康熙皇帝臨死之前,沒有公佈接班人答案,那就搞起來啊!!!四阿哥在跟鄔思道密謀時,鄔思道說:即便皇帝沒有傳位給你,我們裡應外合,一樣能成大事!!!這下子明白了吧?其實鄔思道也不敢肯定皇帝一定給你四阿哥,但是,我提前做好準備,萬一不是,我兵變!!!細思極恐!!!你老八做什麼了??

    所以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 3 # 影視同學

    九子奪嫡可謂是康熙一手造成的,康熙曾暗示諸子可以公平競爭,不能搞小動作。雖然八阿哥才能不在四阿哥之下,但是為什麼他偏偏失敗了呢?

    一是,名聲在外,不知內斂

    這一點與四阿哥恰恰相反,外界都稱八阿哥為八賢王,這是康熙最不喜歡的一點,什麼時候才會出現賢王,縱觀歷史各朝各代,有賢王必有昏君,康熙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聲,他希望後人評自己是一代聖君,而不是昏君

    二是,威脅皇權

    康熙讓上書房舉薦太子人選,他沒想到滿朝文武除了張廷玉居然全部支援八阿哥,這時候康熙害怕了,沒想到八阿哥居然有如此的影響力,不知不覺間已經得到了滿朝文武的支援,已經有了威脅皇權的能力,同時也感覺到顏面掃地,八阿哥太著急,他忘了太子只能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而不是滿朝文武

    三是,施政需求

    康熙後期一直執行的是一種比較寬鬆的政策,這也造成了康熙王朝國庫空虛,官員行賄受賄成風,人浮於事,已經到了不整治不行的地步,他希望新皇帝能嚴刑律法,康熙在追繳國庫虧空中,八阿哥不願意接下這個差事,怕得罪人,這與康熙的政治需求背道而馳,而四阿哥卻毫不猶豫的接下了這個差事,四阿哥說自己可以做一個孤臣,這是康熙最滿意的一點

    總結一點就是,八阿哥,名聲太響不知收斂,著急上位,拉攏人心,結黨營私。

    四阿哥:韜光養晦,迎合聖心,踏實辦事。

  • 4 # 精彩影視片段放映機

    電視劇《雍正王朝》完全就是一部沒有硝煙的戰爭,以九子奪嫡為大背景下的康熙面對自己的兒子們為了權力拼個你死我活,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作為權力的頂尖,康熙對待每個兒子都是留有一定的餘地,即使像太子那樣舉兵造反都被康熙只是圈禁而已!這些都說明康熙對待他的兒子們還是心存善念的!畢竟康熙是一位優秀的帝王,但絕對不是一個頂級的父親,為了大清朝的江山社稷,他愧對孩子們的實在太多了!

    八阿哥作為康熙現役第八個兒子,為人十分聰明,17歲就被封為貝子,或許是庶出的原因,從小就被大阿哥太子這些打孩子們的打壓欺負,在這樣的環境下促使著他迅速成長,他也是不負眾望,在各個方面表現的都十分優異,這一點相信是太子跟康熙都無法相信的事情,所以漸漸地他也就成為了奪嫡的一個大熱門,身邊擁有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作為左膀右臂,漸漸地跟太子爺形成了對立之勢,被稱作八爺黨!

    康熙作為清聖祖,他的文功武治都是出類拔萃的,性格更是十分倔強有著一股子不服輸的精神,因此康熙作為帝王從來都是不服輸不服老的,所以他樹立的太子不過就是一個花瓶而已,一則是對自己的皇后赫舍里氏的懷念以及愧對,二則是對嫡長子承祐夭折感到背痛,畢竟那個時候的人都有一些迷信,早早立下太子也有助於胤礽的健康成長!三則是堵住群臣的眾說紛紜!

    其實康熙這麼多年,擒鰲拜,滅三藩,收臺灣,征戰葛爾丹,每一件事都值得他引以為傲,這樣的康熙漸漸步入晚年,他怎麼可能會對自己的榮譽有所批判!他還以為大清王朝即將進入了一個前無古人的盛世!其實如今的大清王朝已經出現頹敗的景象,官官相衛,腐敗不堪,朝臣結黨營私,徇私舞弊。一場天災讓康熙清楚的認識到他所謂的繁榮昌盛只不過是群臣們的誇誇其談罷了!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康熙突然間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所以他天天喜歡跟年輕的群臣打交道,就比如張廷玉和馬齊這樣的肱骨之臣,漸漸地疏遠了佟國維。然而極其擅長制衡之述的康熙特別擅長把這些東東應用到管理人才方面上來!就比如索額圖跟明珠,張廷玉跟佟國維,太子跟八阿哥!

    太子黨跟八爺黨的形成其實完全就是在康熙的授意下逐漸一點一點形成的。隨著太子胤礽的倒臺,八爺党進入了全盛時期,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意識到了危機感,所以他想看看八阿哥這夥人的實力到底有多大!於是乎他下了一個大套,明知道太子倒臺,八阿哥一家為大,但是他仍然讓群臣參與推薦太子人選。

    然而最終這件事以佟國維擾亂朝綱為由,徹底告老還鄉回家養老了,宣告八爺黨在這次事件中徹底告敗,而佟國維的離開也是為了告誡朝野,結黨營私是大罪過,大家切莫跟著八阿哥一起煽動朝綱,害人害己!佟國維完全被當做一隻雞了,康熙這出殺雞儆猴用的還是惟妙惟肖的!

    八阿哥失去了一個極大的外援,心裡多少也對康熙有所餘悸,知道自己已經被康熙看不上眼了,但是他仍舊不死心,還想博一下。康熙大壽,八阿哥把十四阿哥送來的賀禮變成了一隻死鷹,這就是足以說明他還賊心不死!

    隨著康熙病入膏肓,繼承人的人選早已經在他心中定下了,關著十三阿哥,放走十四阿哥,壓著八阿哥,禁著二阿哥,那麼這個位置最終人選只有四阿哥胤禛莫屬!奪嫡當夜其實來的太突然,康熙突然間就不行了,直接給大家來了個措手不及,然而康熙一切都已經事先安排好了,張廷玉跟隆科多兩個人總領一切,京城裡的大大小小的事務皆由他們兩個說的算!

    然而八阿哥為什麼會這麼淡定,那是因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掌控著城外西山大營的兵力,畢竟西山大營的兵力是京城的數倍,打起仗來裡應外合,勝率有八成!而四阿哥那邊有什麼,他一點武力都沒有,即使大位傳給他也坐不穩!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按照他預想的來,最主要的是他忽視了十三阿哥的能力,一個十三阿哥單槍匹馬接管了西山大營。當十三阿哥帶兵進京勤王的時候,他瞬間明白自己輸了,彎下了他這兩條腿,無奈的參見新皇!

    八阿哥第一次近距離接近皇位,然而卻茫然的失敗了,但是雍正剛剛繼承大統,很多地方他還不夠穩固,仍舊需要八阿哥來給他撐起來。八阿哥的勢力仍是十分龐大,伴隨著雍正的一系列改革,這些措施嚴重的打擊到了八阿哥以及八旗子弟的利益。八阿哥也看到了希望,他必須站出來抵抗雍正,這樣一點點的蠶食,早晚自己的勢力都會被吞噬掉的!

    八阿哥不得不作出迴應,於是他聯合了四位旗主王爺打著整頓旗務的旗號,進行了一次宮廷政變,被稱作八王議政。這次八阿哥總結了上次失敗的經驗教訓,先是忽悠雍正的兒子弘時,又把弘晝直接拉下水,宮外由旗主王爺帶來的兵控制著西山大營,宮內聯合隆科多控制著城內的所有兵力,這樣就足夠萬無一失的了!這個時候的十三阿哥已經病魔纏身,天天只能依靠擔架來回走動。八阿哥對他已經徹底忽略不計了!

    然而八阿哥又一次出色的表現將八阿哥無情的打臉,拼了老命到西山大營硬是重新接管了西山大營,又火急火燎的趕赴城內,瞬間瓦解了這次八阿哥的宮廷政變。當然,大臣張廷玉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舌戰群儒,一個人對弈四位旗主王爺以及八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成功拖延時間!也是這兩個人將八阿哥的夢想覆滅了!

    總的看來,八阿哥最大的錯誤就是用人不當,第一次是成文雲,他統管的西山大營竟輕易被十三阿哥拿下。第二次是旗主王爺,四位旗主王爺被張廷玉忽悠的無言以對。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當然最大的失誤也是莫過於忽視了十三阿哥的存在,太小看十三阿哥的能力了,他沒想到這位拼命十三郎能夠這麼全心全力的去幫助雍正,甚至不惜丟掉自己的老命,這兩點致命的失誤足以讓他斷送了兩次問鼎權力巔峰的最佳時機!然而,這麼多年跟太子爭鬥,跟雍正爭鬥,他的脾氣秉性怎麼還是那樣不夠沉穩呢!

    有句話說的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雖然已經是步入晚年了,也要有著愚公移山的精神嘛!自己倒臺了,還有下一代,還有老九老十呢!認輸服個軟就那麼難麼?逞一時之快,最終只有被無情的淹沒在大清的歷史浪潮中!

  • 5 # 歷史吐槽

    最近重溫了一遍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裡面的各色人物演繹的十分韻味。劇中八阿哥曾經有兩次最接近權力的頂峰,可是卻全部失敗。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在我看來有一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兵權旁落。圍繞豐臺大營和九門提督這兩個職位的把控,兩次都敗在了雍正的手上,或者說敗在了十三阿哥的手上。因為兩次都是十三阿哥幫雍正解圍。

    第1次:康熙駕崩

    這個時候的大權還掌握在康熙的手上。隆科多臨危受命,被委以九門提督的重任。康熙命他竭力保全四阿哥,不得有誤。張廷玉手握康熙遺詔,是懸在隆科多頭上的一把刀,隆科多不敢有所閃失。這個時候八阿哥已經失了5成的機會。可是最不應該的就是把豐臺大營的兵權也被十三阿哥給奪去。雍正秘密安排十三阿哥出宗人府,去控制豐臺大營。

    康熙駕崩

    對於康熙的遺詔必須接受,沒有反駁的餘地。如果說這一次是康熙造成了八阿哥的失敗。那第2次失敗只能從八阿哥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2次:八王議政

    雍正為推行新政,由八阿哥聯絡關外八旗旗主。因為皇帝很忙,一直都是由八阿哥和八旗旗主交流日常事務。這次招八旗旗主進京明著是商討八旗改革,暗地裡是和八阿哥陰謀逼政奪權。

    八王議政

    另外就是上面提到的隆科多,畢竟紫禁城內的兵權還在他的手上,這麼重要的事情,沒有他的登場,怕是這齣戲演不下去了。而隆科多也對雍正的新政不滿,被八阿哥鑽了空子,以扶持雍正的兒子弘時為名,連同八阿哥一起逼雍正退位。這個時候的八阿哥自己都說:有了9成的勝算。

    隆科多

    然而現實卻是啪啪啪的打臉,經過一番朝堂辯論之後,還是沒有辯倒雍正,就在八阿哥準備動武的時候,萬萬沒想到十三阿哥拖著半條命從豐臺大營回來了。和雍正一個眼神的相對:四哥,事情已經OK了,你繼續,我這集就要謝幕了。雍正的心算是放下了。因為八阿哥派去豐臺大營的人還是不行,十三阿哥半條命進鬼門關了,愣是被抬著跑到豐臺大營,又一次把八阿哥安排在豐臺的兵全給繳了。

    十三阿哥謝幕

    其實八阿哥的思維不夠縝密,第1次已經敗在雍正的手中,第2次還是沒有想辦法安排超自己最可靠的人過去接管兵營。在我看來八阿哥兩次失敗,都敗在自己對於人員的利用,沒有合適的人選去幫助自己控制兵權

  • 6 # 紅色的音樂

    對於胤礽兩次被廢,史料上並沒有著重描寫,我們看到的電視劇《雍正王朝》只是虛構其中的情節。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君權的問題,哪怕是儲君也不被允許插手君權。一方面,太子胤礽是第一任皇后孝誠仁皇后唯一長大的兒子。由於孝誠仁皇后難產而死,康熙對皇后的思念加深和希望皇嗣早定,於是年僅週歲的胤礽就被立為太子。到第一次被廢時,已做了33年太子。胤礽早期的表現倒也是不錯的,但隨著時間日久,而胤礽就有些自大了,難免以未來君主自居,加上早已奉旨監國,更加大了他的野心。這就讓他的心態上自然變化另一方面是,其他皇子對皇位的覬覦,來自不同黨派的利用,他們都在想方設法動搖皇帝對太子的信任。加上皇帝日益年老,對子女的疑心加重,也會擔心太子想提前奪位。如果太子犯錯就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擴大化。胤礽身為兄長,但他不能像別人那樣算計其他皇子,因為一旦被康熙發現,就面臨被廢的危險,這也讓他這場競爭中極為被動。康熙自身的強勢氣場遠超太子胤礽,雖然作為太子,但是實際上胤礽事事都難以自己做主,康熙很少放開手腳去真正磨鍊他。

  • 7 # 湘江風雷

    既然一定要拿影視劇當做正史。那一切以(雍正王朝)這本劇作進行分析。所有的人眾口一詞說八王賢,那麼作為最高統治者就不得不三思,其一,隋朝楊廣的慘痛教訓,其二,國之儲君本是胤礽,為何有人蓋其風頭,以後是否禍起蕭牆?因此還是鄔先生那句話,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惟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第1次失敗,敗在康熙根本就沒有打他的米,所以一切都被控制,只得以曲為直,打起立十四弟的名號。結果可想而知,第2次更不足為慮,所有的權力都是皇上控制,雖然能借著皇上的名號以天子之命亂諸將,畢竟不得人心,所以根基不在。失敗是必然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村上入黨需要什麼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