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添財9
-
2 # 滄海人間為什麼有的人練完瑜伽後腿會又酸又抽筋?練完瑜伽後腿酸、抽筋,一般來說,或者是因為瑜伽前沒有充分熱身,或者是瑜伽時動作相對於自身的承受力動作過大,可以在瑜伽後透過拉伸緩解。任何健身,在鍛鍊過程中,都應遵循科學健身的原則,要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循序漸進去鍛鍊。有效鍛鍊前,要做十分鐘以內的熱身活動,熱身活動可以是快走、慢跑,也可以是一些由慢漸快的節奏性動作;目的是使身心進入到準健身狀態,有效的熱身可以避免在鍛鍊時受傷。瑜伽,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能加速新陳代謝,調理養顏,提高人的氣質。但是同其他運動一樣,瑜伽需要量力而為,循序漸進鍛鍊;尤其對於初練者,一些相對的高難動作要適可則至,不能勉強。充分的熱身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受傷,循序漸進地去鍛鍊也可以避免運動受傷。鍛鍊之後的拉伸則可以排出運動後的乳酸堆積,減少鍛鍊的延遲痠痛,減少肌肉粘連,增加身體柔韌性,提高肌肉功能;瑜伽之後,也應做一些拉伸動作,來緩解酸困,促進和保障瑜伽效果。腿抽筋,是一種肌肉自發的強制性收縮,主要發生在小腿和腳趾的肌肉。腿抽筋時,可以用手慢慢將腳掌向自己方向拉,這樣可以拉伸腓腸肌,再慢慢伸直腳,或者用雙手使勁按摩小腿肚子。附:一些瑜伽動作圖片(來自網路)----
-
3 # 凡一說瑜伽
練完瑜伽以後腿痠是正常的,一般你幾天沒有運動,或者突然強度加大。運動以後腿會酸。
練習完瑜伽以後腿抽筋有幾原因,1、練習過程中強度過大。2、練習前的熱身和練習後的拉伸沒有到位。3、休息術時沒有徹底放鬆。4、練習過程中受涼。
1、練習過程中強度過大。
再次強調瑜伽體式以“穩定和舒適為最佳狀態”。如果一個體式咬著牙才能硬撐下來,請降低一點難度。需要咬著牙硬撐,首先身體沒有辦法放鬆,其次呼吸有可能變得急促。這樣的練習效果也不好,當然這種練習前期可能會進步很快,但是從長遠來說,一方面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另一方面也違背了瑜伽的初衷。
3、休息術沒有徹底放鬆。
瑜伽最後的休息術,雖然一再強調。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不重視,我甚至見過瑜伽老師也不重視休息術,把休息術當作走過場的。休息術怎麼說呢,相當於把你從戰爭狀態中平穩的安全的過渡到日常生活狀態中。
2、練習前的熱身和練習後的拉伸不充分。
之所以把2放在3後說,主要覺得提問者的抽筋是1和3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因為不止抽筋還酸,如果練習不到位不大可能會酸。
練習前的熱身和練習後的拉伸在瑜伽課堂上,問題並不大。因為瑜伽老師都是按照這個程式來排課的,再笨的瑜伽老師排課也會關注到熱身和拉伸的。
4、練習過程中受涼。
受涼會引起抽筋,這個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瑜伽練習也要注意不受風寒。比如休息術之前把潮衣服換下來,儘量不讓自己的肩、腹部、膝蓋、腿裸露。不在風口,特別是空調風口處練習。
關注凡一,共享健康和美麗。
-
4 # kylin麒麟瑜伽
抽筋的學名叫肌肉痙攣,是指身體某部位的肌肉不自主地強力收縮,而且無法很快地放鬆的現象。一般發生在小腿後側和腳趾的肌肉痙攣最為常見。除此之外,包含大腿後側以及大腿的前側、腳、手指、手臂、腹部、甚至肋骨間的小肌肉都可能發生抽筋。
抽筋時,整塊肌肉會變得堅硬,有時甚至可以看到面板下面有肌肉抽動的現象。肌肉痙攣的時間可能幾秒鐘後就消失,也有可能持續15分鐘以上。若沒有及時處理或是中斷原來的運動,可能會在短時間內一再地反覆發生。
抽筋這種事,不抽還好,一抽起來那真是疼痛難忍、痛不欲生!
而且生活中也總是會遇到抽筋這個“絆腳石”。
練瑜伽剛進入狀態,抽筋了.....
跑步跑著跑著,抽筋了......
游泳遊著遊著,抽筋了......
坐著休息一會,一站起來,抽筋了......
早上剛準備起床,抽筋了......
晚上睡得好好的,又抽筋了......
抽筋的朋友,簡直崩潰有木有......
那麼要想知道原因和避免抽筋,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一個叫“肌肉粘滯性”的東東。
肌肉粘滯性,這是我們身體肌肉的一種物理特性,是指我們的肌肉在收縮或者伸長時,肌纖維之間、肌肉之間或肌群之間發生摩擦產生的阻力,阻礙著肌肉的快速縮短和拉長,還要額外的消耗一部分能量,這種特性稱為肌肉的粘滯性。
換一個比較簡單的說法,肌肉粘滯性就是影響我們肌肉啟動速度的阻力,肌肉粘滯性越高,我們的肌肉啟動速度就越慢,反之則越快。我們的身體在許多情況下出現抽筋,都和肌肉粘滯性有關。
粘滯性與溫度又有密切關係,環境溫度和體溫會直接影響到肌肉的粘滯性。氣候寒冷時,肌肉的粘滯性增大,易發生肌肉拉傷。健身運動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使體溫升高,減小肌肉的粘滯性,從而加快肌肉收縮和放鬆的速度,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的預防肌肉的拉傷。
哪些情況下容易抽筋呢?
一、寒冷刺激
當天氣寒冷,或者是在寒冷的環境中鍛鍊,或游泳時水溫過低,或晚上睡覺沒蓋好被子使小腿受寒,這些都會使我們的體溫低於平時。而體溫低會使我們的肌肉和筋變得緊張及僵硬,也會使我們的身體處於肌肉粘滯性高的狀態,這時候就很有可能出現抽筋。
所以我們經常說不管是練瑜伽,還是做其他運動都需要先熱身,將體溫升高,使我們的肌肉和筋變得柔軟才不會容易出現抽筋的現象。同理,在平時穿著上注意保暖,也可以預防日常生活中的抽筋。
但是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一樣,有些身體太過僵硬的人群,需要熱身的時間可能會比普通人花的時間要更長。這部分人,有些是因為遺傳,有些是因為太缺乏鍛鍊和生活習慣有關係,但都是可以透過合理的鍛鍊來緩解的。
二、做超過自身承受力的運動
01、肌肉連續收縮過快
劇烈運動時.全身處於緊張狀態,腿部肌肉收縮過快.放鬆的時間太短,區域性代謝產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縮與放鬆難以協調,從而引起抽筋。
02、出汗過多
運動時間長.運動量大,出汗多,又沒有及時補充鹽分.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代謝廢物堆積.肌肉區域性的血液迴圈不好,也容易發生抽筋。
03、 拉伸過度
經常會聽人講,“拉伸可以緩解關節肌肉疼”,這句話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一定要注意程度,比如說在辦公室弓背聳肩坐了一整天,下班後立馬就大幅度的活動肩膀和脊柱,這樣不僅不會緩解肌肉的緊張僵硬,還很容易造成疲勞肌肉的抽筋,造成二次傷害。當關節及肌肉存在過於緊張僵硬或長期未活動的情況,建議先對僵硬的地方簡單的按摩,舒緩緊張的肌肉,然後在做輕度的拉伸,使肌肉慢慢適應。
所以,瑜伽練習中,即使是許多高階體式,用到的也是更多的技巧,而不是蠻力;在練瑜伽的時候,強迫自己做一些當前身體柔韌性以及力量所不能承受的體式,也是有很大機率會導致抽筋或肌肉受傷的。瑜伽沒有速成,一步一個腳印的練習下去才是在鍛鍊身體,而不是在做體力活。
三、疲勞過度
疲勞、睡眠、休息不足或休息過多導致區域性酸性代謝產物堆積,均可引起肌肉痙攣。如走路或運動時間過長,使下肢過度疲勞或休息睡眠不足,都可使乳酸堆積。睡眠休息過多過長,血液迴圈減慢,使二氧化碳堆積等。
當長途旅行、山、登高時,小腿肌肉最容易發生疲勞。因為每一次登高.都是一隻腳支援全身重量,這條腿的肌肉提起腳所需的力量將是人體重的六倍,所以以上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抽筋。
另外睡眠姿勢不好,如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於絕對放鬆狀態,也會引起肌肉“被動攣縮”。
四、年齡增長
人體的肌肉粘滯性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高的。年齡越高的人,在進行運動時所需要做的熱身時間也需要更長。就像平時我們看到小孩子跑步,可以直接撒腿就跑,而大爺大媽就需要先熱身,再慢慢加速。所以熱身的時間和運動量根據年齡的不同也要注意調整。
特別老年婦女雌激素下降,慢慢會出現骨質疏鬆,這些都會使血鈣水平過低,肌肉應激性增加,也會導致抽筋頻繁發生。
另外,中老年人腿抽筋首先需要排除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尤其夜間嚴重的中老年患者,大多有過長期大量補充鈣劑的治療史,但補鈣效果都不明顯。像這類人群,他們中多數人只是輕度缺鈣,但是卻都患有下肢部分動脈完全或不完全閉塞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因下肢動脈血管壁內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導致動脈狹窄或閉塞,引起下肢供血不足,早期症狀是間歇性跛行。由於一些患者行走較長距離後才出現間歇性跛行,還有患者患有腦梗塞,間歇性跛行不明顯,所以該病早期不易察覺。部分患者甚至被當作一般腰腿痛或缺鈣而長期誤診,個別人甚至誤做了骨科手術。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如未能及時正確治療,患者後期非常痛苦,夜間下肢疼得難以入睡,腿足逐漸潰瘍,最後不得不截肢。
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者,當出現下肢痠痛、腿抽筋、行走不便的症狀時,應當首先排除臨床較為常見的下肢動脈閉塞症。而一旦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症,應當停止補鈣等錯誤治療。即使病人合併缺鈣,也應以食補為主,否則會適得其反。病人應多食富含鈣的小魚、小蝦、奶製品等,適當運動,多曬太陽,確實需補鈣者也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服用。
五、真的缺鈣
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著重要作用。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 抽筋 。 特別是 青少年生長髮育迅速,很容易缺鈣,因此就 會經 常發生 腳 抽筋。
那平時一旦發生腿抽筋該怎麼辦呢?
可以馬上用手抓住抽筋一側的大腳拇趾,再慢慢伸直腳,然後用力伸腿,小腿肌肉就不抽筋了;
或用雙手使勁按摩小腿肚子,也能見效。 如果是躺著的或者跪坐著的時候,應立即站立起身,抽筋便會慢慢緩解。
怎樣預防抽筋?
1、驅寒保暖,不讓區域性肌肉受寒。(夏日經常在空調室內工作的人群,經常保持同一個動作過久,或者沒有做好預防受涼的措施,也會容易引起抽筋)
2、適當參加體育鍛煉要加強體育鍛煉。鍛鍊時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讓身體都活動開,這時下肢的血液迴圈順暢,再參加各種激烈運動或比賽,就能避免腿抽筋,不做運動鍛鍊的,身體更僵硬、不靈活,也是引起抽筋的原因之一。
3、適當補鈣。含乳酸和氨基酸的奶製品、瘦肉等食品,能促進鈣鹽溶解,幫助吸收,也可以吃鈣片。
4、同時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調節體內鈣、磷代謝,維持血鈣和血磷的水平,特別是青少年兒童可以很好的維持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生長就發育。
5、注意睡眠姿勢。
6、運動前的熱身操,動後要放鬆並及時補充水份。特殊運動人員,可補充鈉(鹽份)以及電解水,使體內鉀鈉平衡。飲用運動飲料如寶礦力等,是能同時補充鈉及電解水之外,又能讓胃腸的迅速吸收水份,減輕胃腸的重量負擔。 (吃水果沾鹽,還有平衡鉀的作用。)
7、適當而漸進的運動。抽筋就是身體在警告我們,現時的運動量,己超過我們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的運動量不夠,還要多加循序漸進練習。戶外運動當中發生抽筋時,除了當時緊急處理後,回家後至少要有數日的熱敷及按摩,否則後期抽筋容易再發。
8、中老年人應預防下肢動脈硬化。更加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適當有規律的步行鍛鍊,放棄吸菸等不良嗜好,停止吸菸後間歇性跛行可部分改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出現足部發涼時要注意保溫,但不可用暖水袋暖腳或熱水泡腳,因可加重下肢缺血使病情加重,部分患者因面板感覺減退對熱不敏感發生燙傷不愈。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等病症的,還應注意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危險因素。
如腿抽筋的情況多次頻繁發生,應立即就醫治療。到醫院檢查微量元素或其他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治療。
以上就是在運動抽筋的處理方法和預防方法,運動對於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我們也要注意避免抽筋這樣的運動損傷給我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運動前充分熱身,選擇合適的運動裝備,注意補充水分,運動後注意肌肉放鬆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瑜伽當中有兩個比較經典簡單的體式可以很好的緩解和預防抽筋。
1、上犬式:
練習方式——
1、可以先從平板式進入,或者先俯臥在墊子上,雙手放在胸腔兩側
2、用手將上身由前向上向後穿出,如圖所示的位置
3、保持雙肩遠離耳朵,胸腔上提不折腰
4、腳背撐地將下半身稍稍抬起,讓髖部不斷向前找手腕的方向
5、可以選擇仰頭或者不仰頭,根據自己的肩頸舒適度來,不要讓肩頸產生壓力,眼睛隨著頭部的方向自然平視。
大忌:聳肩、壓力放在手腕。
上犬式可以幫助我們拉伸放鬆腹直肌以及大腿前側肌肉,減少腿部和腹部的抽筋。同時也可以增強脊柱活力,預防頸紋。配合好瑜伽中的呼吸,更有開啟胸腔,舒緩鬱悶心情功效。
2、下犬式:
練習方式——
1、可由平板式進入或四腳板凳式進入
也可直接由上犬式進入,轉動腳尖,將雙膝離地,臀部上提,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2、首先要保持背部的延展不能弓背,雙手臂伸直的同時讓力量向中間靠,雙手虎口壓實
3、眼睛看向肚臍的方向,回收肋骨和腹部,膝蓋不要內扣指向二三腳趾間,雙腳分開與髖同髖
4、保持不弓背的前提下,去伸直雙膝,並讓腳後跟下踩
5、如在不弓背的前提下,無法伸直雙膝的,應繼續在此停留保持,就是要去鍛鍊雙腿後側、感受雙腿後側的伸展。
大忌:弓背、壓力放在手腕。
下犬式可以拉伸放鬆到我們大腿與小腿後側的肌肉群,同樣有緩解和預防腿抽筋的作用,對於久坐人群非常有幫助 。同時下犬式可以很好的緩解腰背疼痛。
下犬式也屬於輕倒立體式,不經可以更快促進血液循壞,經常練習還可以延緩衰老,對於瑜伽新手又想練倒立的人群來說,可以透過最簡單的方式來達到倒立能有的瑜伽功效。
回覆列表
練瑜伽是一個拉筋與力量的柔性結合。練完瑜伽後肌肉痠痛這是很正常的反應。跟初次跑步是一個道理。抽筋應該是正氣消耗過量所致。歷練的多了應該就不再會有此類現象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