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h上善若水W
-
2 # 使用者外東北
曹爽智商有問題,蠢豬一樣,當年魏明帝託孤給他,封他為大將軍,總攝朝政,為的就是怕有別人篡權,雖然司馬懿控制洛陽,但是洛陽禁軍並不忠於他,只是群龍無首而已,地方上的各大軍區,也是忠於魏的,並不是忠於司馬懿的,只要魏少帝下詔說司馬懿謀反,司馬懿畢將死無葬身之地,可惜曹爽太傻了,爛泥扶不上牆,曹睿託孤給他,大魏焉能不亡
-
3 # 長沙市芙蓉區柳芊
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與司馬懿併為託孤大臣。少帝曹芳即位之後加侍中。改封武安侯。從此,勢傾四海,聲震天下
曹爽原本謙虛謹慎,後來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侵吞財產,一意孤行出兵伐蜀造成國內虛耗死傷慘重,起居自比皇帝,並採用鄧颺之謀將郭太后遷往永寧宮軟禁,公元249年(正始十年)正月甲午(初六)日(2月5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解除曹爽大將軍的職務。不久因謀反之罪,在朝議後被族誅。
從整個三國來看能駕馭司馬懿的只有曹操和曹丕,最瞭解他的也只有曹操,司馬懿文韜武略 極具城府 心狠手辣 政治眼光是毒辣的,軍事才能突出,曹衝死後司馬懿能把家族命運押寶於曹丕說明他政治眼光超前,曹丕能從眾世子中繼承大統說明他也是極具膽識謀略和心狠手辣之人,所以倆人能惺惺相惜,三國後期曹丕去世後無人能真正駕馭司馬懿,韜光養晦只為了一飛沖天。曹爽作為曹姓託孤之臣擁有很好的政治前景,甚至都把司馬懿排擠出權利中心,能把司馬懿排擠出權利之外證明他不是個草包還是具有一定的能力,可惜一手好牌被他打爛,他開始干預皇權,再加上軍事上的過失和政治上的錯誤 性格上的猶豫給了司馬懿機會,高平陵政變讓司馬懿家族從此走上了歷史舞臺。
三國史無論前期還是後期來看,司馬懿除了年齡上優勢外他的才能不可忽略,他可以堪稱為軍事家 政治家 謀略家三者俱全的人才,從他的兒孫成就來看他還教子有方,所以曹爽的失敗曹魏的政權變更除了特定的歷史背景外,最大原因還是碰上了人才輩出的司馬家族,歷史沉浮 誰能主宰?只不過過眼雲煙,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然規律無人能抗拒,所謂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
4 # 人民正能量
曹爽作為曹魏政權的重要大臣和將領,本來是實權在我,最後終究沒有鬥得過賦閒在家的司馬懿,這是一件悲劇。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曹爽自我腐化。作為朝廷大員,或者說是實際掌權人,不剋制自己的私慾,整天貪圖享樂,私生活方面不加剋制,導致自己越來越腐化。
其次,伐蜀失敗,威望大減。曹爽在本來想透過征伐蜀國,打幾場勝仗為自己立威,但是不巧弄巧成拙,軍事行動節節失敗,損兵折將不說,最主要的是喪失了自己的權威,讓群臣瞧不起,使得自己威信大打折扣。
最後,對手勢力強大。司馬懿作為當時曹爽的主要對手,一直假裝生病,賦閒在家。一次次的透過自己的示弱騙過了曹爽,讓曹爽放鬆了警惕。
高平陵政變發生的時候,此時腐化墮落的曹爽早已對司馬懿失去了警惕,而且曹爽在當時還有翻身的機會,但是他沒有把握住。當時還極其愚蠢的回家,最終被司馬懿家族捉住殺掉並誅滅三族,這樣就徹底的失去了掌權的機會,永世不得翻身了,從此之後曹魏也就處於司馬懿家族的掌控中。
-
5 # 科學渣渣
提起司馬懿,給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他太熬、太能忍了。熬死了三國初期英傑,熬死了曹魏子孫三代人。到了三國後期,又玩死了最後一位創業路上的強勁對手曹爽。
身為曹魏宗室,曹爽在魏明帝曹睿還是太子的時候,二人關係相處得就非常不錯。曹睿上位後,曹爽受到了曹睿的提攜和重用。
公元239年正月,曹睿病危,擬詔傳位年僅8歲的養子曹芳。並任命曹爽、司馬懿二人為託孤輔政大臣。
曹爽與司馬懿共同輔政的前兩年裡,雖然二人之間存在不少猜忌與隔閡,但有事大家一起共同商議與決策。雙方也基本做到了以禮相待、相敬如賓。
短暫的蜜月期過後,曹爽受到他人不斷吹來耳邊風的影響,思想開始發生轉變,開始排擠和打壓司馬懿。沒過多久,司馬懿被削去軍權,明尊實降為太傅。
就這樣,忍者神龜司馬懿被一步一步架空。而曹爽成為朝堂上唯一大權在握之人。
不過很可惜,獨權後的曹爽開始胡亂出牌,比如:
1、像愣頭青一樣去伐蜀,失敗,損兵折將不提了,威信也隨之降低。
2、生活作風腐化,貪圖享樂。
3、侵犯皇權,大肆搶奪皇帝后宮佳麗。
無拘無束的曹爽漸漸在權色之中迷失了自我,對司馬懿也失去了防範之心。這恰好給了司馬懿再次翻身的好機會。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曹爽與他的三個兄弟擁護著皇帝一同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曹睿。司馬懿蟄伏了快十年,感覺自己翻身的機會到了。
於是,十年磨一劍的司馬懿果斷髮動了高平陵政變。確切地說,司馬懿發動的這場政變的勝率並不是很高,假如當時的曹爽依然保持魏明帝曹睿執政時的魄力+決斷力,當即擁護皇帝曹芳先行躲避司馬懿的鋒芒,著手以皇帝的名義號令地方武裝討伐司馬懿,想必司馬懿定然難以應對,畢竟當時曹爽一家子在魏國民意支援率還是很高的。
可惜的是,司馬懿已經完全看透了曹爽的腐化和墮落,不會再有如此的決斷力。
最終,曹爽被司馬懿誅其三族,趕盡殺絕。曹爽身為曹家宗室的後人,深受兩代皇帝信任和重用,可謂前程似錦。也是當時最有可能阻止司馬懿篡曹的曹家人。
-
6 # 暢享明亮1706
在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在父親曹操逝世後,在父輩成就的基礎上,曹丕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三國鼎立之一的曹魏政權。然而曹魏政權及曹魏掌權人壽命普遍並不長久,雖然歷經曹丕、曹睿、曹芳幾代帝王,但是在公元266年,曹魏最終還是被司馬家族建立的西晉取代了。不過司馬家族最終能夠以晉代魏,並非一蹴而就,自從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變,司馬家才得以逐步徹底控制朝堂。
當時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司馬懿趁機誅殺曹爽及其勢力,最終起兵政變併成功控制京都奪得軍政大權。大多數人都說是因為他能隱忍,活的夠久,把所有人熬死了,才得以成功控制朝堂,但其實不然司馬懿還是非常有能力的。現在就討論一下,當時曹爽出身於曹魏宗室,起點很高,而且他在政治鬥爭中勢力穩固,曹爽也曾全面碾壓司馬懿,最有可能保住曹魏政權,為何卻失敗了?
曹爽能力相對平庸,無法和司馬懿相比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突然病危,在曹睿被逼臨終託孤的時候,曹睿選擇了兩位顧命大臣司馬懿和曹爽,自此之後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繼任的曹芳,成為了當時曹芳的左膀右臂。但是最終曹爽在穩贏的局面時卻被司馬懿打敗,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曹爽自身的能力不足,曹爽志大才疏,因為父輩曹真的勢力才能有當時的地位,曹爽本來也是一直謙虛謹慎,但是後來權利慾矇蔽了他的眼睛,他開始大量任用私人蠢人,專權亂政,大肆侵吞錢財,這些事情帶來的反效果成為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虛耗錢糧,攻打蜀國因為曹爽並沒有立下過任何絕對的功勳就坐上了這個位置,所以公元244年,曹睿為建立軍功來穩固自己的勢力,接受了鄧颺和李勝的建議,在沒有好的作戰計劃下,曹爽不聽司馬懿勸止,任命夏侯玄為徵西將軍率領六、七萬大軍從駱谷入蜀征伐蜀國,但是後方軍需並不能滿足行軍,而且對方蜀軍大將費禕又先一步領兵據守山嶺,堵住了曹爽的後路,曹爽在此時將自己的無能暴露出來,經過手下苦戰曹爽方才得以撤離,但魏軍也死傷甚多,因為慘敗曹爽在朝臣內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而反觀司馬懿,司馬懿與曹爽一樣出身名門,而且是四朝老臣,曾多次抵禦諸葛亮北伐攻勢,也曾平定遼東,為曹魏建立了無數軍功,在這些方面曹爽是比不過司馬懿的。
曹爽不能任用賢才,空有野心曹爽因為聽從了親信丁謐的建議,為控制司馬懿,明升暗降,曹爽將司馬懿升為太傅,得以削去司馬懿的軍權,這還可以理解。但是曹爽不該同時晉升蔣濟為太尉,與對待司馬懿一樣,免去蔣濟執掌禁衛的大權,因為蔣濟是四朝元老,同時也是曹睿很看中的人,而且蔣濟與司馬懿不同,蔣濟做人做事正直無私,心向曹魏,曹爽過於專政,把蔣濟的實際兵權給下了,讓他擔任一個虛職,逼迫蔣濟最後成為了司馬懿的親信,和司馬懿一起來推翻曹爽勢力。另外與司馬懿身邊的能人相比,曹爽身邊的丁謐、何晏、鄧颺這些所謂的謀士能力就有點差了,從他們建議曹爽在時機未成熟的排擠司馬懿、大膽幽禁郭皇后失去人心、建立軍功出兵打蜀國慘敗而歸等事情就能看的出來。
曹爽嚴重低估了司馬懿在後期,因為曹爽勢大,司馬懿被逼裝病,向曹爽示弱,讓曹爽認為他早已垂垂老矣,毫無反抗意志,已經不足為患。曹爽竟然輕信了司馬懿,然後嚴重放鬆了對他的監視和警惕。導致曹爽在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時,司馬懿趁機誅殺曹爽的勢力,最終起兵政變併成功控制京都,此時大將軍桓範力勸曹爽挾魏帝曹芳到許昌,然後以皇帝之名號召全國其他軍事力量支援討伐司馬懿,這在當時無疑是一個好主意。但曹爽優柔寡斷,司馬懿表示只要曹爽投降,無論爵位和富貴都可以全部保留,曹爽輕信了司馬懿的謊話,認為順從地交出權力就可以儲存城中家族的生命和實力,而且還可以繼續富裕奢華的侯爵生活,但曹爽看錯了司馬懿,認為他會像自己那樣婦人之仁,最後司馬懿大開殺戒,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曹爽三族,連孩子都沒有放過,至此曹爽全面失敗,以後曹魏政權實則掌握在司馬氏的手中。
-
7 # 閩西龍哥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高祖終得天下。
“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魏文帝受禪得正統。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南征北伐打下大半江山,被封為魏王。傳到第二代的時候,曹丕爭儲成功,受禪稱帝。為了鞏固權位,曹丕對兄弟進行大清洗,壓制曹魏親室,採用了外族與親族相互挾制的平衡策略,並被後世沿用為基本國策。
這個平衡策略就是曹魏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它導致皇室親族根基薄弱,就像一棵樹,把所有橫生枝節都砍了,只留向上生長的主幹,主幹的嫩芽一旦被摘了,樹再大也等死了。它過分依賴皇帝的控局能力,一旦皇帝弱小,有亂臣賊子發難,皇族子弟沒有東山再起的本錢了。
可惜的是曹魏二代皇帝和三代皇帝都是短命,而每次權力交接都是打破平衡的時候,皇帝弱小就更難掌握平衡了。到了第四代皇帝曹芳的時候,這個策略的弊端就很明顯了。皇帝已經無法平衡朝局,先是曹爽利用皇權宗室的影響力,壓制外族大臣司馬懿等人。得勢後起居自比皇帝,有僭越的行為。如果繼續發展,必定會發生類似奪權奪皇位的事。
正是天要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曹爽得勢後為所欲為,最終天怒人怨,失去其他大臣的支援,被司馬懿乘機控制了京城。失勢後外族大臣擔心皇帝及曹魏親族報復,把曹魏親族過分清算,本來就根基薄弱的曹魏親族再也抬不起頭了。
然後“魏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司馬氏專權掃六合。
回覆列表
三國時曹魏到後期經歷了一段風風雨雨的亂政時期,曹爽、司馬懿等人都是其中的主要參與者,他們都曾是曹魏的權臣。曹爽雖然是宗室出身,但一直很謹慎、小心。讓人想不到的是,像司馬懿這樣在歷史上有名的權謀家,竟也曾在曹爽這裡栽過跟頭,被曹爽奪走了手中好不容易得來的權力,由此可見曹爽是一定才能的,絕不是簡單的草包。可為何佔盡先機和優勢的曹爽,在高平陵事變和之前打壓司馬懿的行動中,前後表現判若兩人呢?為何曾經有決斷能力的曹爽在高平陵政變時,變得如此遲疑不定,不能採取正確的應對策略呢?這其中有著怎樣的糾葛?
與司馬懿同受託孤:
曹爽在曹叡還是太子的時候,兩人關係就比較親近。曹叡即位之後,曹爽受到重用,為日後受託孤重任積累了資本。景初三年(239年),36歲的曹叡因病去世,因親兒子早夭,曹叡去世前便將皇位傳給了8歲的養子曹芳,並任命曹爽為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令曹爽與司馬懿二人共同輔佐曹芳。輔政初期,曹爽事事都與司馬懿商議,共同決斷,他知道司馬懿是一個值得他學習的前輩,對司馬懿也有所忌憚,不敢專政,那時他也受到朝臣的普遍尊重。司馬懿面對與曹爽共同輔政的局面,他也很配合,對曹爽表現得很尊重,二人可是說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執政蜜月期。
成功排擠司馬懿:
隨著形勢逐漸穩定,曹爽的心思開始受到身邊人影響,後來他聽從親信丁謐的建議,開始一步步從司馬懿手中奪權,直至架空司馬懿,完全大權在握。他把司馬懿尊為太傅,削去其軍權,同時大量安插自己的親族和親信執掌京城各要職。在古代軍權是最大的籌碼,有了軍權、政權自然也會受到認可,可見這時的曹爽是個非常有決斷的人,一時間隱藏在魏國最大的權謀家司馬懿,被曹爽拖到了局外,形成曹爽一人大權在握的局面。
專權亂政:
可惜,曹爽面對大好局面,卻沒有好好把握,接連打出幾手臭牌,導致形勢慢慢開始有利於司馬懿。正始五年(244年),曹爽傻乎乎地開始伐蜀的軍事行動,結果導致失敗,損失了兵馬錢糧不說,威信也大打折扣。正始八年(247年),被腐化的曹爽越來越貪圖享樂,甚至開始侵犯皇權,搶奪宮中的七八個才人作自己的妻妾,同時還養了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為其伎樂。奸猾的司馬懿卻乾脆稱病不上朝,完全任由曹爽自作孽,只在暗中觀察曹爽和朝局的變化,準備伺機而動。
貪圖享樂,丟權丟命:
過了一段這樣無人拘束的生活,曹爽漸漸迷失了自我,對司馬懿失去了戒備之心,這給司馬懿翻身創造了好機會。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曹爽和自己的三個兄弟簇擁著皇帝曹芳,一同前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蟄伏了近十年的司馬懿,感覺翻身的機會到了,於是他果斷地在洛陽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客觀地說,司馬懿發動這場政變的勝率並不是很高,如果此時曹爽依然保持十年前的決斷力,簇擁皇帝暫時躲避司馬懿的鋒芒,開始以皇帝名義號令地方軍隊討伐司馬懿,那司馬懿將很能應對,畢竟當時曹家在魏國還是有民心支援的。可惜,司馬懿已經斷定腐化墮落的曹爽,早已失去了決斷力,必定捨不得家中的美女和財寶,會主動回城用權力換性命和一身的富貴。
被糖衣炮彈腐化得如同豬狗一樣蠢的曹爽兄弟,回城後以侯爵的身份回家,還幻想著繼續過他那安樂享受的生活,可惜,司馬懿可不是慈善家,一朝得了勢,還豈容他再翻身?正月初十,在小人物張當的告發下,曹爽等人便成了反賊,司馬懿下令將曹爽兄弟與其親信黨羽全部逮捕,並立即屠滅其三族。由曹爽在應對高平陵事變的表現,可見他腐化墮落得是多麼嚴重,這樣怎能與司馬懿較量呢?
曹爽作為曹家宗室的後人,原本有著大好的前程,是最有可能阻止司馬懿專權的曹家後人,也是最有可能保住曹魏江山不換姓的人。可惜,他在權力和奢侈的物質生活中完全迷失了自我,應該說,曹魏政權實際是葬送在曹爽之手。如果曹操看到他的後人把國家弄成這個樣子,一定失望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