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uddy花粉兒

    1、小燕子夜闖如意館那一集,用布包住了一尊維納斯像。當時是乾隆時期怎麼可能有米洛斯的維納斯。維納斯是在19世紀找到的,而乾隆的在位時間在18世紀。時間上的差距。

    2、沒有香妃(歷史原型:榮妃)

    3、沒有還珠格格(歷史原型:和碩和婉公主)

    4、格格是王爺大臣的女兒,是小姐的意思“姑娘” 。

    5、皇帝的女兒都是和碩公主或者固輪公主。

    6、令妃沒那麼單純,歷史上她鬥倒了皇后。

    7、和碩和婉公主沒有和阿哥相愛 。

    8、愛新覺羅·永琪沒到20歲就已經病死了 。

    9、福爾康和紫薇實際年齡不知道差了多少 。

    10、乾隆妃子有很多很多,而在還珠格格里只出現幾個。

    11、誇張了很多地方,比如不管是誰在皇宮散發都是要砍頭的。

  • 2 # 名字太長不能藏在樹後

    最明顯的,一口一個“大明湖畔”,在清朝的天下敢提大明兩字?怕死的不夠快?各種陳設瓷器錯的也是一塌糊塗,早中晚清各種都有。所以任何一部清宮戲中,服飾、禮儀、建築、人物關係、頭銜、民俗等都有很大的錯誤和硬傷,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所以只能比差了。

  • 3 # 榮耀歷史

    喜歡歷史的人通常都會有一個怪癖,就是難以容忍古裝劇裡面常識性的錯誤,但是我們的編劇們好像一點都不體諒我們這些歷史愛好者,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我們的心理防線,標榜為歷史正劇的《康熙王朝》一次又一次喊出“我孝莊”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直接棄劇了,但是近些年來,嚴謹的歷史劇越來越多,前期大熱的《長安十二時辰》由馬王爺專門指導,現在正在熱播的《鶴唳華亭》在歷史嚴謹上頗下功夫,感謝用心的影視人。接下來回歸題目,《還珠格格》有哪些常識性的錯誤。

    1、老佛爺

    《還珠格格》時代背景是清朝乾隆時期,裡面的太后可以說是最大的BOSS,人人畏懼,所有人都要尊稱一聲“老佛爺”,這就是瓊瑤阿姨想當然了。

    清朝歷史上只有一個人被稱為老佛爺,那就是慈禧,傳說是大太監李蓮英為了討慈禧的歡心,命人按照慈禧的樣貌在萬壽山立了一尊觀世音像,表示慈禧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轉世,並稱其為“老佛爺”,慈禧本來就尊佛,李蓮英此舉很得她的歡心,於是“老佛爺”的叫法就流傳開了。

    其實“老佛爺”背後還有一層意思,女真人在關外時,首領被稱為“滿柱”,是佛號“曼殊”的轉音,滿人入關之後,“滿柱”就被譯為“佛爺”,所以“佛爺”是滿族皇帝的代稱,而慈禧被稱為“老佛爺”,背後隱藏這她掌握大清權柄的意思。

    2、髮型

    小時候看《還珠格格》對她們頭上像扇子一樣的裝飾很好奇,後來才知道這種髮型叫做大拉翅,也是慈禧太后的發明,而在乾隆時期的頭髮裝飾其實應該是《延禧攻略》或者《甄嬛傳》裡那種,魏瓔珞還曾經被做了一副表情包,頭頂著電話。

    3、住所

    《還珠格格》中皇后住在坤寧宮,大婚後的永琪還住在景陽宮,這是兩大錯誤。第一坤寧宮是後朝三大殿之一,是名義上的皇后居所,與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相對,但是很早之前,坤寧宮就已經不住人,而是成為祭祀的場所,從雍正開始,史書上就沒有記載過住在坤寧宮的皇后,歷史上的烏拉那拉氏皇后住在翊坤宮。第二,成年後的皇子竟然還住在皇宮內,極其荒謬!皇子們到了一定年齡後都會賜宅搬到宮外居住,比如說太子是東宮,四爺有自己的雍和宮,八爺、九爺、十爺、十三爺等都有各自府邸,所以永琪此時應該已經住在宮外了。

    4、無所顧忌的爾康

    爾康,對應著歷史上乾隆寵臣福康安,備受榮寵,但是電視劇裡有一點讓人啼笑皆非,就是作為外臣的爾康竟然隨意進出後宮,動不動就到漱芳齋幽會紫薇,還闖到坤寧宮、慈寧宮見皇后、太后。皇帝的後宮,一個正常的男人在裡面隨便進出,讓乾隆的臉面放在哪兒?

    5、紫薇嫁入福家

    紫薇下嫁給爾康,婚後竟然生活在福家!!堂堂大清公主,竟然沒有公主府?每朝每代,公主下嫁,皇帝都會賜予公主府,公主是住在公主府裡,而駙馬得到允許可以一起生活,但是要受公主以及公主府內官員的管轄。

    6、知畫的皇后夢

    知畫是永琪的第二個女人,依稀記得太后用皇后的位置誘惑知畫,可是知畫是漢家女兒,終清一朝,從來沒有漢人當皇后的,甚至貴妃都沒有,在這一點上滿人還是非常支援的。

    以上簡單說六個常識性錯誤,其實還有很多,比如說稱謂,格格可並不是這麼叫的,還有太后的姓氏應該是鈕鈷祿氏等等,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認真考究。

  • 4 # JNX路邊一枝花

    對於當時甚至至今還有無數網友追看的《還珠格格》裡邊其實在清朝作為格格是悲劇的一件事,並不像清宮大戲中那麼浪漫,而且清朝的格格大部分命運悲慘,很多早年就過世了,能夠有後代的格格也很少。就像電視劇裡演的皇上和紫薇小燕子還有大臣,皇子一起遊山玩水,還吃叫花雞,這在當時是完全不可能的事,首先格格在出嫁前是絕對不能出宮的!皇子和大臣也不能有往來,否則便會有結黨營私的嫌疑,再者君臣之禮也不能少,哪像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坐在一起有說有笑的對詩下棋,吃燒烤啊!

    電視劇就是電視劇畢竟只是為了博得觀眾的眼球,看電視劇時不必太過拘泥細節,看了圖個熱鬧就行了!說實在的瓊瑤劇也是很不錯的

  • 5 # 日照海釣王船長

    第一個:大拉翅頭

      在《還珠格格》這部劇中,格格等嬪妃們用的旗頭名都是“大拉翅頭”,而這個“大拉翅頭”是慈禧年間才有的裝扮,當時是因為慈禧掉頭髮,所以才發明了這種“假髮”。而《還珠格格》卻講述的是發生在乾隆年間的故事,那個時候清朝女子流行的是“小兩把式”的髮型,所以這麼看來無疑就是一大漏洞了。

    第二個:“老佛爺”的稱謂

      我們都知道在《還珠格格》第二部中,老佛爺帶著晴兒回到了宮中,更是與小燕子和紫薇展開了一系列鬥智鬥勇的故事,正因為這樣,第二部才精彩紛呈。然而“老佛爺”也是在慈禧年間才成為太后的稱呼的,在這之前的時候,是沒有太后敢這麼稱呼自己的,因此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漏洞。

    第三個:紫薇和小燕子被稱為“格格”

      “格格”這個稱呼也是最明顯的錯誤,小編之前一直覺得“格格”是皇上女兒們的稱呼,但殊不知在清朝皇上的女兒一直都是被稱為“公主”的,而只有王公大臣之女或是親王的低階侍妾才被稱為“格格”,這樣看來格格的身份是遠遠不如公主的,因此這也是劇中很大的一大漏洞。

  • 6 # 賣火柴的小女孩i

    一:髮型 先說說劇中女性角色的扮相,清朝還未入關之前,婦人的造型更加簡單,梳成一個辮子盤在頭上,

    馬背上的民族追求乾淨利落,入關之後結合漢人的審美髮型才變得越來越繁瑣。

    二:格格 劇中對格格的稱呼有重大的誤解,在清朝還未入關之前格格是用來稱呼貴族家的小姐,其實就是漢人小姐的意思,

    但是皇太極稱帝之後做出了區分,皇家的女兒稱為公主,其他的貴族小姐和親王府邸沒有名分的侍妾都成為格格(宮斗大贏

    家鈕祜祿氏在雍親王府邸時就只是個格格)。按道理說紫薇應該被稱為公主,小燕子被封為郡主,稱為格格是正確的,一定

    要記住皇太極之後皇家的女兒都是公主哦,皇后所生的被封為固倫公主,妃子生的是和碩公主。

    三:太后 太后鈕鈷祿氏錯的最離譜。清朝的皇后娘娘都出生於大族,比如鈕鈷祿氏(《甄嬛傳》甄嬛的原型),烏拉那拉氏(《如懿傳》

    如懿的原型),富察氏都出自滿族的大家族,從沒有一個漢人的妃子做皇后的,但是太后卻說······

    四:寢宮 小燕子和紫薇住的漱芳齋,其實是個戲園子,有讓公主住戲園子的嗎?《還珠格格》裡的皇后是烏拉那拉氏,也是去年最紅的皇后,

    《如懿傳》《延禧攻略》她都是主角,劇中皇后住在坤寧宮,這真的讓人哈哈大笑啊,坤寧宮的主要職責是用來祭祀的,也作為皇

    帝洞房花燭夜的新房,皇帝大婚也只不過住兩天。在滿天神佛的坤寧宮長住想想都可怕,歷史上烏拉那拉氏住在翊坤宮。

    五:老佛爺 其實老佛爺是帝王的稱呼,為什麼用來稱呼太后呢,這又和慈禧太后有關係,大太監李蓮英用來討好慈禧的,《還珠格格》

    裡的太后鈕鈷祿氏可不敢自詡為老佛爺。

  • 7 # 大唐御史官

    今天就這個問題來說說在清朝皇帝的女兒該叫“格格”還是“公主”,我認為這是《還珠格格》裡最大的錯誤,畢竟什麼都可以錯,就是片名不能錯。

    《還珠格格》講的是乾隆皇帝在江南微服私訪期間在大明湖畔邂逅一位夏雨荷的女子,夏雨荷和乾隆皇帝生下的女兒帶著當年乾隆皇帝的信物往京城尋親,最後被封為“明珠格格”。

    我們知道滿族人和漢人的習俗有很大的不同,稱呼、飲食習慣和文化都不一樣。根據《清史稿》記載看看滿族人之間是如何稱呼對方的。滿族人入關前,雖然有貴族和平民之分,但是騎在馬上的人沒有繁瑣講究身份,貴族和平民對女兒的稱呼一致,兒女們把父親叫做“阿瑪”,母親叫做“額娘”,長兄可以叫“阿哥”,年輕未出嫁的姑娘別人可以叫一聲“格格”,那時候滿族人根本沒有“公主”、“郡主”這個概念,努爾哈赤的大女兒叫做“東果格格”,而不是叫“長公主”。

    清朝入關後,愛新覺羅一族當了皇帝,皇帝得有皇親國戚的威嚴,稱呼不能與一般人相同,於是,皇太極參考漢族禮儀的制度制定了具有滿族人特色的封號系統。

    皇帝女兒小時候可以被叫做“格格”,但是成年之後就要進行冊封儀式,獲得自己的封號,這時候下人和其他人就得改口叫“公主”了,格格萬萬不能叫。如果是皇后生的女兒一般被封為“固倫公主”,“固倫”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天下,皇后生的女兒自然配得上天下的稱號;皇帝的妃子生的女兒被封為“和碩公主”,和碩在滿足中的意思是一方的意思,妃子的女兒怎麼看都應該比皇后的女兒“小”,皇帝女兒的封號也有特例,如果妃子所生的女兒非常受皇帝的喜愛,皇帝也可以把她封為“固倫公主”。所以說《還珠格格》裡對各位皇帝的女兒的稱呼有非常嚴重的口誤,不應該把公主變成格格。

    《倚天屠龍記》中的郡主趙敏是金庸筆下最受人喜愛之一的人物,趙敏被稱為郡主也是清朝封號的特點,清朝貴族在女兒成年後會根據父親的爵位統一頒發正式的封號,意味著她的貴族身份被朝廷認可。

    皇族和貴族的女兒封號不一樣,貴族封號有五個等級,分別為都叫做格格,只是字首不一樣,比如和碩親王的女兒叫做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但鎮國公、輔國公的女兒沒有字首直接叫做格格,這和其他的滿族人平民的女兒並沒有什麼不一樣,畢竟這些人是有一丁點皇室血脈,所以又有一個宗女的稱號,比爛大街的格格高大上多了,五個等級封號的漢名為郡主、縣主、郡君、縣君和鄉君。

  • 8 # 澹奕

    《還珠格格》應該算得上是接觸得最早的“清宮劇”了,這部瓊瑤劇應該是很多人的回憶,是非常經典的,然而這部經典名劇之中卻也存在著大量的錯誤。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因為這部劇很多人都認為清朝的公主就叫做“格格”,然而實際上清朝皇帝的女兒,依舊叫做公主。

    那麼,這部經典中的經典,到底有多少錯誤呢,我們來細數一下。

    清朝的公主,還是叫公主,不叫格格

    在滿洲話之中,“格格”的意思就是“小姐”,在後金時期的確將大汗與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然而滿洲入關之後,清朝皇帝的女兒封號就改成了公主,皇后所生的嫡出公主為“固倫公主”,妃嬪所生的為和碩公主。

    清朝也不是沒有格格這個稱呼,不過一般就兩種,一種的非正式場合用來稱呼貴族王公家的女兒,一種是妾室的意思。乾隆帝生母,也就是劇中的老佛爺,當年進入雍親王府時的位分就是個格格,也就是雍正帝潛邸時期的妾室。

    關於五阿哥永琪的錯誤

    歷史上的五阿哥永琪,生母是乾隆帝愉妃珂里葉特氏,劇中說愉妃早亡,然而實際上愉妃是乾隆帝后宮最長壽的妃嬪之一,歷史上愉妃活了將近八十歲,只可惜永琪並沒有繼承到父母的優良長壽基因,英年早逝。

    劇中永琪居住在景陽宮中,然而清朝東西六宮都是后妃們的住處,皇子若是成年是不能再留住後宮的,更何況劇中的五阿哥失去了生母,並沒有繼續留在宮中尤其是東西六宮之一的景陽宮居住的理由,甚至永琪與小燕子大婚之後,還是住在景陽宮裡。

    關於宮殿的錯誤

    劇中老佛爺的慈寧宮還有皇后的坤寧宮,對小燕子紫薇她們都是噩夢般的存在,然而清朝的皇后並不住在坤寧宮,皇太后也不住在慈寧宮。按照規制,慈寧宮的確是太后住處,坤寧宮也是明朝皇后住處,然而清朝入關尤其順治朝後,坤寧宮成為祭祀場所,皇后都是在東西六宮中選擇宮殿居住;孝莊太后之後,清朝皇太后大多住在壽康宮,慈寧宮主要是舉辦慶典用的。

    除此之外,清朝皇帝也不在居住在乾清宮中,雍正開始,皇帝辦公與就寢場所從乾清宮搬到了養心殿,然而《還珠》之中的乾隆帝仍舊是住在乾清宮中。

    大拉翅造型與老佛爺的稱呼

    就是因為還珠格格的影響,小時候一直以為清朝貴族女性的髮型都是像劇中那樣,頭上頂著個很高的大翅膀,然而實際上這種大拉翅的造型,其實是晚清時期慈禧太后創造的,在此之前清朝是沒有這種造型的。結果劇中上至皇太后,下到尋常宮女,清一色這樣的造型。

    另外,劇中稱呼皇太后為“老佛爺”,然而老佛爺這個稱呼其實也是晚清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時期才出現的,在此之前的清朝皇太后,仍舊稱為皇太后。

    福家與皇族的關係

    劇中爾康家可謂名門,其原型就是乾隆時期著名的傅恆家族。劇中福家與皇族的關係,一方面是福倫作為大學士,是乾隆帝的寵臣,一方面是爾康的額娘是令妃的表姐。

    實際上,歷史上的傅恆確實地位非比尋常,還是清朝最後一位保和殿大學士,而傅恆與乾隆皇帝的關係,其實是小舅子與姐夫的關係,傅恆的姐姐就是乾隆帝元配孝賢純皇后。

    除此以外,劇中還有很多的錯誤,比如乾隆帝召見西藏土司巴勒奔的時候,給巴勒奔介紹自己的“十幾個兒子”,而實際上,永琪二十歲出頭的時候,乾隆皇帝一生中十七個兒子,要麼還沒出生,要麼已經死了,要麼還是小屁孩,當時與永琪年齡差不多並且還活著的,也就永瑢永璇兩人而已。而且歷史上,壓根兒沒有所謂的“西藏土司”、“阿里和卓”。

    當然,電視劇終究只是電視劇,相傳《還珠格格》是當年瓊瑤到北京路過公主墳,聽說乾隆義女的傳說後寫出來的,並非什麼正劇。雖然瓊瑤阿姨說自己當年還是翻閱了很多歷史資料才寫的,不過阿姨翻閱的資料質量實在是太差,以至於劇中錯誤百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過年期間小孩子幾乎都抱著手機玩遊戲這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