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邦的詩
-
2 # 中國鏟史官
這些年,我們“喝過”的心靈雞湯不少。一碗碗雞湯端上桌,大家品得津津有味,可誰會知道很多都是假雞湯,而“偽名人心靈雞湯”就更典型。
有多少名人“躺槍”
“你羨慕我的自由,我羨慕你的約束;你羨慕我的車,我羨慕你的房……我們都是遠視眼,總是活在對別人的仰視裡;或許,我們都是近視眼,往往忽略了身邊的幸福……”“煙戀上了手指,手指卻把香菸給了嘴唇,香菸親吻著嘴唇,內心卻給了肺……”這些署名莫言的雞湯文是不是很熟悉?不少人更是因為標題上注著“莫言”倆字,才果斷地點了進去,並在幾秒鐘內迅速轉發。
“懷著學習美國先進科技報效祖國的豪情,我翻山越嶺來到了這個‘強大’的國度,可是結果讓我大失所望!”《大家別去美國!一個愚蠢而落後的國家》一文曾在各大論壇、微博頻頻露面,如今也成為微信大熱門,在微信上署名為“陳丹青”。正在紐約的陳丹青透過電子郵件看到這些文字的時候,迴應得很乾脆,“這當然不是我寫的。我沒有接受過稿約呀,平時也不寫文章,更不會上網。”陳丹青說,很多有關他的微信內容,都是別人根據他曾經說過的隻言片語進行發揮,又添了作者自己的話,但最後並非他所言。
白巖松也站出來打過假。面對“我的世界沒有你,很久了”那類酸文,老白說,“我從來沒說過,我沒那麼小資”;面對“有時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丟了”那類抒情體,老白鑑定過後也稱,“我沒那麼文藝青年”。
“林徽因的經典摘錄,總有一句是說給你聽的”“林徽因的愛情諫言,總有一句溫暖你”“關於一代才女林徽因的39段文字”……從這些微信中摘錄一二呈現給大家,比如,“等待一場奼紫嫣紅的花事,是幸福。在Sunny下和喜歡的人一起築夢,是幸福。”“渴望佔有愈多而愈脆弱。”“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認真統計的話,愛情主題只佔林徽因詩篇的少數,寫風物、時光、生死的筆墨格外多。”陳學勇說,林徽因的“文學票友”身份,使她不矯情、不浮躁、不粗疏、不勉強,創作出了一些精美之作,“林徽因詩歌除了玲瓏、晶瑩、雅緻外,還有屹然、超越諸多女詩人的巾幗之處。”而那些低劣之作顯然令故人蒙羞。
假冒名人古已有之
說起來,假冒名人寫點文字,竟然秉承了老祖宗傳統。作家、學者餘世存說:“春秋戰國之後,華人寫書,不署自己的名字,倒是愛署黃帝和孔子的名字。”像《黃帝內經》不是黃帝寫的,為古代醫家託軒轅黃帝名之作。而漢代很多偽書、緯書,則是託名孔子寫的。“中國古代有‘防火牆’,使人們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勇氣,人們的言論要受到很大限制,那個時代的人寫書,就多託名黃帝、孔子這樣的權威。”餘世存說。
腦袋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讓自己的腦袋,變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這句話,用在不加懷疑、全心全意接受“偽名人心靈雞湯”的群體身上,應該還算合適。
尤其是在一些急於走向成功的人群中,他們尊崇名人,認為名人的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舉動,都具有不可辯駁的引導力量。知乎網友“小人物”說,“我爸的微信朋友圈全是這類雞湯文,他偶爾還會直接轉發給我。”而出版社編輯張小天也說道,媽媽每天都是各種心靈雞湯的狂轟濫炸,“她常常質問我:看沒看,怎麼不回我?這都是人生大道理啊,看看人家是怎麼成功的。”
面對此情此景,學者餘世存直言不諱地說:“華人的思維訓練不夠,即便是很多人已人到中年,還沒有學會獨立思考,所以這種打著名人旗號、貌似有道理的假心靈雞湯,很容易就能把他們征服。”學者張宏傑也認為,“民眾整體知識素養還是很有欠缺的,造成了這種簡單化、雞湯化的創作方式容易走紅。”他認為,很多人喜歡大而化之,喜歡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喜歡別人告訴他一個道理,喜歡實用的,反而對知識性、趣味性、思辨性強的內容不感興趣。“所以,幾百年來,中國沒有產生過大的哲學家。”
“從現在流行的假心靈雞湯來看,很多人追求的恰恰都是末流。”餘世存對此表示深深的不安,他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分析說,華人講究把命運放在最重要位置,把對生存空間、生存環境的把握以及讀書等都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而把結交貴人、養生放在最後。他解釋說,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就是要認識命運、認識自己,而不是聽任本能或勢利地過一生;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這些本能或勢利是末流的,“但現在,很多人把如何結交貴人、如何鑽營、如何厚黑、如何養生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不少雞湯文講的都是這些。”
面對偽心靈雞湯的大肆氾濫,一些反雞湯的聲音開始多了起來。與此同時,有人發出“請尊重別人那顆在你看來低端的心靈”的呼籲,他們的意思是,你可以不喝雞湯,但不能一味貶斥喝雞湯的人。網友“小人物”說,其實像他父親那輩人,只是試圖在一個逐漸不需要甚至早已遺忘了他們的時代,以一種在他們看來無比新鮮的方式,跟與他們有著類似背景、類似文化層次的人交流,找到認同和共鳴,找到屬於他們的感動,甚至是找到自己罷了。
還有網友從整體平衡的角度,為雞湯文找到了一個出路。知乎網友“子易”認為,其實人們從來都不排斥真正的心靈雞湯,只是由於大眾化口味、勵志化包裝、快餐式閱讀,大量的心靈雞湯被粗製濫造了出來。“我們討厭的只是那種不負責任、經不起推敲、由大量說理性和認知性文字壘砌起來的假雞湯。”
-
3 # 小紅愛跑步
《心靈雞湯》讀後感<br> <br> <br> <br> 前幾天,我讀了傑克•坎菲爾和馬克•漢森寫的《心靈雞湯》,讀完後感受頗深。<br> <br> <br> <br> 這本書中的三百多個故事,每一個都蘊涵了深刻的道理,它讓我學會去疼愛他人,充滿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在我面臨挫折和失意時,它會使我得到鼓勵和慰藉;在我面臨成功時,它又會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它將成為我一生中永遠的良師益友。<br> <br> <br> <br>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卷七中的故事:野雁的感覺。這個故事講的是一群大雁互相幫助,飛往南方。一路上,它們遇到了許多困難,但它們齊心協力,藉助團隊的力量,最後成功到達了南方。這個故事中布萊克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深:“沒有一隻鳥會升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飛昇。”其實,何止是鳥,其實人也一樣。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幫助,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人如果脫離了團隊,就一定不能獲得足夠的幫助來贏得成功。記住,成功的總是那些懂得和別人互幫互助的人,因為他們有更大的優勢。記得有個人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兩個交換後仍是一個蘋果;但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兩個交換後就各擁有兩個思想。”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團結的集體總是能勝過一個人。<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分享共同目標與集體感的人們可以更快、更輕易地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因為他們憑藉著彼此的衝勁、助力而向前行。生活中的種種例子證明了這一點。科學研究中,許多研究成功的人後面其實都站著一些給予他很大幫助的人。就拿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些人來說吧,他們獲獎之後總是要感謝某些人在這期間對他的鼎力幫助。如果沒有這些人,那麼他可能永遠也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幫助,他才能無憂無慮地走向成功。<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當然,《心靈雞湯》給我的幫助遠不止這些。它還教我應該去愛護他人,去學習,如何實現夢想,怎樣去克服障礙,面對死亡的態度等等。感謝《心靈雞湯》對我的幫助,我將永遠記得《心靈雞湯》教給我的一切。
-
4 # 學以濟用
這問題之不難論喝假雞湯至心靈?你買賣什麼都可以做對比吧?不喝點假的心靈雞湯你何時可知真雞湯與心靈之滋味?你不傻吧?
-
5 # 禹州神垕老頑童
隨後一陣寒風飄過,那些在網際網路上打著魯迅名字的雞湯文瞬間冰凍三尺,並且結滿了蜘蛛網。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古文也被後人用的缺胳膊少腿,殘缺不全了,有些甚至被誤傳了意思。可想而知,那些古人說過的話,再看看今天我們所歪曲的意思,估計要氣到自殺了。
我們總愛喝名人牌的“雞湯”,似乎這碗雞湯下肚便可以頓悟人生,殊不知這些你視若珍寶的”人參湯“,有可能是不知出自誰人之手的山寨貨……
-
6 # 姵煾
很多時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你都知道自己還有把事情搞砸的本事,這是一個黑雞湯,你既然問這樣的問題說明你的生活可能很卑微吧,其實你樂觀一點這都不算什麼,沒有人總是一帆風順的,其實你並不寂寞。看看你身邊的朋友,不就是因為失敗才混在一塊兒的嘛。加油
回覆列表
下面的幾個小故事,或許能夠說明那些心雞湯。美其名曰“經濟學課堂”或者“心靈雞湯”,旨在給奮鬥路上的童鞋們一些啟發。但樓主覺得哄哄小孩子、當笑話看還勉強,如果你真的把這些觀點當做人生準則或者價值理念,保證你血本無回、眾叛親離。
下面樓主一一點評所謂的“經濟學課堂”中的幾個小故事——
故事一:一個賣瓷碗的老人挑著扁擔在路上走著,突然一個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頭也不回地繼續向前走。路人看到覺得很奇怪,便問:“為什麼你的碗摔碎了你卻不看一下呢?”老人答到:“我再怎麼回頭看,碗還是碎的。”你得到什麼啟示呢?
樓主點評:這個故事簡直是在傳遞“混賬價值觀”,前段時間網上還在熱傳說:人家德華人如果把打碎的玻璃杯裝進了垃圾袋,那麼會在垃圾袋上標註“小心,內有碎玻璃”。那麼你這死老頭,你的瓷碗在地上摔碎了,你就這麼走了,後面來了汽車、小孩、盲人怎麼辦?這樣的“混賬”故事也敢拿出來教育人?
故事二:某富翁娶妻,有三個人選,富翁給了三個女孩各一千元,請她們把房間裝滿。女孩A買了很多棉花,裝滿房間的1/2。女孩B買了很多氣球,裝滿房間3/4。女孩C買了蠟燭,讓光充滿房間。最終,富翁選了胸部最大的那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瞭解客戶的真實需求非常重要。
樓主點評:富翁做的這件事牛頭不對馬嘴、文不對題,你要是遇上了這樣2B的客戶,沒被他選中應該感到慶幸。就算你知道“瞭解客戶的真實需求很重要”,但你知道富翁究竟喜歡苗條的還是豐滿的嗎?這個案例其實是在暗示“潛規則”,意思就是說:表面上的考核、面試都是走過場,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分數,而是對方究竟想不想要你!
故事三:乞丐到小王家乞討,他給十塊,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給十塊,持續兩年。一天只給五塊,乞丐:以前給十塊,怎麼現在給五塊?小王:我結婚了。乞丐一巴掌打過去:媽的,你竟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啟示:當提供免費服務讓客戶成為一種習慣,這種服務就不再是優勢,而是劣勢。
樓主點評:百度、騰訊QQ、360免費防毒……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你提供的免費服務能讓客戶成為一種習慣,那這將成為巨大的優勢,而絕不是劣勢。比如:騰訊,大家都罵它是“山寨之王”,它不論山寨什麼都能成功,但有沒有人想過,它為什麼能成功?
當它的客戶數量足夠龐大,客戶對它的免費服務產生依賴的時候,它就可以用任何方式賺錢了。一句話:誰擁有客戶,誰就是贏家。這個案例中的“小王”如果放眼長遠,就不會對這件事感到懊悔。
故事四:夫婦逛商場,女的看中一套高檔餐具,堅持要買,丈夫嫌貴,不肯掏錢。導購一看,悄悄對丈夫說了句話,他一聽馬上掏錢。是什麼讓他立馬轉變?導購員對丈夫說: “這麼貴的餐具,你太太是不會捨得讓你洗碗的。” 啟示: 人的觀念沒有什麼不可改變,關鍵是角度,要善於揣摩客戶心理。
樓主點評:是啊,“關鍵看角度,要善於揣摩客戶心理”,對方的心理能這麼容易揣摩麼?導購員的這種做法有點風險,不能隨便效仿喲。
你們有沒有聽過“能者多勞”?如果文中“夫婦”家裡是太太比較會做飯,丈夫比較會洗碗,太太一洗碗就摔破,那麼無論買什麼樣的碗,家裡永遠都是丈夫洗碗,導購員如果這麼說無疑將是“弄巧成拙”。
而且再個換角度講,如果丈夫是個勤勞的“鐵公雞”,這種“花錢買勞力”的事情他並不一定樂意。也許他寧願自己天天洗碗,好把錢攢下來買別的。所以,這只是個笑話。
故事五:女孩買了條褲子,一試太長,請奶奶幫忙剪短,奶奶說忙;找媽媽,也沒空;找姐姐,更沒空。女孩失望地入睡了。奶奶忙完家務想起小孫女的褲子,就把褲子剪短了一點;姐姐回來又把褲子剪短了;媽媽回來也把褲子剪短了,最後褲子沒法穿了。——管理的弊端就在於:要麼都不管,要麼都來管!
樓主點評:這個故事並非揭露管理的弊端,而是揭露“缺乏溝通” 的弊端。多人來管沒什麼問題,問題出在參與管理的人互相之間沒有溝通。這個“故事”真正告訴我們的是:溝通很重要,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和自己的夥伴和客戶溝通好,有效的溝通可以促進合理分工、避免重複勞動。
故事六: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說“這是菜油”。只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說“這是一隻杯子”。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財富、權勢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熱衷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的擁有自己。
樓主點評:
文中的比喻是說外界看杯子會怎樣,而得出來的結論卻是在說自己看自己會怎麼樣。這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推論得毫無依據。這個“故事”真正告訴我們的是:如果你內心裡裝滿了邪惡,別人就會說你邪惡;如果你心裡裝滿了善良,別人就會說你善良。
故事七:一個人去買牛奶。小販說:1瓶3塊,3瓶10塊。他很無語,於是掏出3塊買了1瓶,如是三次。然後他對小販說:哈哈,看到沒,我花9塊就買了3瓶。小販:哈哈,自從我這麼幹,每次都能一下賣掉3瓶。這也許不光是一種銷售的手法,更是一種讓你的工作生活充滿創意的思考方式!
樓主點評:如果你不是存心去給小販上課、讓小販難堪,那只有傻×才會因為“1瓶3塊,3瓶10塊”去一瓶一瓶的買三次,這居然能叫“銷售手法”?
故事八:一隻鼬鼠要與一隻獅子決戰,獅子果斷地拒絕了。鼬鼠說:“你害怕了嗎?”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的動物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過多打攪,因為成功的秘訣就是抓住目標不放,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瑣事上。
樓主點評:這個故事要我們別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瑣事”上,認為“不重要的人”就不要去搭理他。但樓主認為:一個人重不重要、一件事算不算瑣事,這是由結果說了算的,在你搭理他之前是不知道結果的。
中國民間有言:“叫花子都有三個朋友”。而“廣交朋友 ”正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稍微有點閱歷的人就知道,每一個不起眼的人,都有能幫到你的時候;你再牛逼,也總會遇到過不去的坎兒。例如:《水滸傳》中,柴進是梁山好漢中身份最高的(上山前),但他從不以貌取人,不管誰去他府上,都能混到一口飯吃、一口酒喝,所以當他遭難時,才有那麼多人冒死去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