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方不北的牛子
-
2 # 聖恆標
《傳世後繼》
高手在民間,
代代出詩文。
先輩聖言好,
後繼出能人。
-
3 # 付伯平V滿江紅
我以為普通人既便寫上一萬首哲理詩,要與屈原、李白、杜甫平起平座,無異是天方夜譚,也是完全不會有可能。 為什麼呢?!
因為三位所處的時代、背景、身份、節點、家學、學識、教養、德性、胸懷、經歷等都是常人難以比擬的,故以己淺薄的資質要想與這些大師相提並論,到頭來,只會成為笑柄!
雖然,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可時代造就人,歷史塑造人,逆境錘鍊人,胸懷容納人,教養震懾人。沒有強大的氣場,再張揚也就徒勞!
不妨下面作以梳理:
A
從我說起
屈原、李白、杜甫這三位歷史大咖,貫古而通今,鳴當時而醒後世,牽一髮而動全身,名一世而鳴千世。可圈可點,可敬可謂! 雖然,這幾位詩人早已遠去,但其淵源、名號、經歷、出處都與我這個無名小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屈原,名平,字原,而我的筆名叫平原,是屈原名字的合稱,而且我倆都寫詩。
李白,字太白,生於唐時碎葉城(前蘇聯境內),後雖居於四川省江油市,但其祖籍為隴西成紀,即現在天水市,與我老鄉,因為我們都是天水人再 說,我們都寫詩,均屬外向性格,詩風均以浪漫而醒世,均以浪漫而銘志。
杜甫,安史之亂前,在京為小吏,詩風熱情奔放;安史之亂後,其投奔侄子杜佐而流寓秦州,秦州即天水,來到天水之後,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自己悲殘的境遇,以時代為墨,以自己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為筆,寫下了劃時代意義、且具分水嶺式的傳世大作,從而為其走向聖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與杜公均寫詩,均有紮根天水沃土而詠歎的情懷和感慨!
與屈原、李白、杜甫三位傳世大詩人比,我是沙漠一粗、大海一滴,雖然,我已寫詩填詞三十餘載,也已寫了幾萬首詩、詞、曲、聯、快板、格言、寄語、論文,但要與這三位相比,我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恐怕都難望其項背!
B.
家庭背景
1.屈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2.李白: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3.杜甫:杜甫遠祖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酷吏杜周,曾祖父杜依藝為鞏縣令,祖父杜審言,母親崔氏,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C.
時代背景
時勢造人、逆境煉志。 因屈原、李白、杜甫這三個人雖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遭遇及相同的興趣愛好,但在逆境浪濤的洗禮中,殊途同歸,借用手中之筆緊按時代脈搏奔走呼號,大境界、大尺度、大胸懷地嘔歌著時代的悲喜情仇。
同時,這三人均有著遠大的理想報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正因為如此,他們寬廣的胸懷、深邃的眼光、堅強的毅力,在不知覺中抒寫了他們不平凡的傳奇人生;在展露時代的悲涼和王朝的興衰更替的同時,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日積月累而沉沙淘金,又經時代長河的經久沖刷打磨,終究,深紮了自己的社會根基,精塑了自己在詩詞王國難以撼動的雕像。
而大眾普通人的哲理,只是從自己的觀點出發,由人及人、由人及物,因為沒有真正融到大時代的韻味之中,自然很難將思想表達到位。
D
思想境界
屈原、李白、杜甫三人皆名門正統,深受家中宏偉思想的薰陶和引導,加上他們所處的年代是官本位的年代,皆受“學而優則仕”思潮的洗禮,認為讀書不當官,不替百姓做事,人生就如爛泥一灘,絲毫沒有意義。難怪民間有這樣的說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因其思想上的高大上,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汙,從而導致其人生的悲涼境遇;因其憂國憂民、飽讀聖賢,故其在創作中將自己為國為民的思想徹頭徹尾的注進了詩詞,即便時過境遷,這種令人敬佩的思想依舊光芒萬丈,仍為後人樂道。
而普通人沒有名門望族家風的薰陶和引導,生活侷限性很大,因其眼界不闊、思想滯後,微弱目光很難觸及不到家國深處,加上閱歷浮淺,就根本無法體會到國之大義的厚重感,更不要說為國思未來、為民謀幸福了。
E.
歷史地位
從歷史長河中探望屈原、李白、杜甫三人,你定會發現許多有別於普通人的東西。透過其簡介,我們應對這幾位文壇大雅有個深層次的瞭解和認識。
1.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屈原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週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透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2.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著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多為醉時寫,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其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其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3.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以上三位大家,都是經歷了朝局的動盪、國家的安危、官場的不得志、老百姓的疾苦、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才得以書寫出千古名詩。
而普通大眾,大多生活於社會底層,起雞叫睡半夜,無非忙碌於柴米油鹽醬醋茶,娶妻生子續香火這些事,很難經歷生活上的大起大落,更不要說有感而發於筆端,壯志豪情詠山河了。
普通大眾,寫的東西雖哲理性,但始終離不開人生征程上的瑣碎雜事,這既缺少了民族大義,又缺少了家國情懷,故而很難引起時代的共鳴,更不要妄圖得到歷史親時睞了。
-
4 # 塗之人995
寫下萬多哲理詩,
二三傳世即名師。
靈均早已沉江底,
相較無端意太奇。
-
5 # 三茅居士
我認為一個是名人有職,又有才華。
如李白既是才子又是大官副大夫,杜甫雖官不大也在皇帝身邊幹過。王安石,曹丕大家皆知。屈原也是居官大夫,這樣再有才,詩文傳播廣,人廣知。女詞人李清照雖女輩但父為禮部員外郎,夫趙明誠太學士,其父為大夫。
蒲松齡才華橫溢,但屢考不中,最後弄了個貢生。留下了聊齋志異流傳於世。
但大部是有職有才。無職也很難出名。當然家況好有學習條件是最重要的因素。
一個平民很難出仕並寫出好詞文。以前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如現在學習條件好了,民間中下層有好多人水平很高,但無大官職也很難出名流世。
有許多人愛好書法,寫的一手好毛筆字,但很少有人問津,有收藏者也是親朋好友,字不值金。因為不是名人。如果是知名大官寫得差一點也能值千金,掛在廳堂顯身份。以前有很多大官就是字一般也是協會會員,甚至副會長。如大官者寫得精就流傳百年了。
當然不否認也有個別是一般文人,寫出了好東西,也小有名氣。但流芳百世是很罕見的。
你說呢?請關注,說出你的意見。
回覆列表
首先得分析幾位大家成就和經歷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屈原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憤交加,懷石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週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透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他創作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作品特點
戰國時代,楚國之風俗迷信鬼神,宗教性的祭祀和祈禱在民間流行。屈原處於巫現甚盛的楚國,豐富的神話傳說與原始的泛神論給他文學創作以充分地滋養,他在巫現甚盛的時代氛圍中,展開自己的詩歌創作,《九歌》就是在這種時代氛圍中所寫的偉大光輝的詩篇。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
以上三位大家,都是經歷了朝局的動盪,國家的安危,官場的不得志,老百姓的疾苦,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才書寫出千古名詩
所以普通人寫一萬首成不了像李白他們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