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一盞Online

    行動通訊網路的進化大約每十年一代。隨著2018年的到來,大眾百姓離5G時代更近了一步。不過,在這背後,一場圍繞5G時代佈局的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卻早已在運營商間悄然打響。5G時代,運營商站在新起跑線上提起5G,人們最先想到的或許是它所帶來的高速率、高頻寬的特性。比如用1秒鐘下載一部影片,透過移動終端觀看各類高畫質影片,傳輸大型文件更是不在話下。事實上,5G帶來的絕不僅是速度的提升。作為新一代移動通訊技術,5G具有高速率、低時延、低功耗、高容量、廣覆蓋等特性,被稱為是“因物聯網而生的技術”。可以預見,5G將極大的消除人與人,物與物,以及人與物之間的連線屏障,有力的推動物聯網的發展,同時也會引發電信業自身以及社會各行各業的巨大變革。值得注意的是,新技術勢必會催生新的應用價值和新的市場機會。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5G將會連線500億臺智慧裝置和77億人。屆時,5G將促進對影片內容提供服務的大量需求,同時也會催生AR、VR、無人駕駛、車聯網、智慧家居等新的應用需求。而這些對於運營商而言同樣意味著廣闊的市場機會。IT平臺能力是關鍵毫無疑問,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對於運營商而言,挑戰也顯而易見。在我看來,5G將挑戰運營商雲平臺的各項能力,綜合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於頻寬、時延等資料傳輸瓶頸的突破,智慧終端和物聯網裝置不再受限於裝置本身的計算能力,而是可以借力於雲端,以獲得更為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所以,其對運營商雲資料中心的平臺服務能力、支撐能力提出挑戰。其次,隨著高畫質移動影片、AR、VR、無人駕駛、車聯網、智慧家居等新業務的快速發展,要求網路能夠提供超低時延,業務本地化處理,可定製化等特定能力。這就需要將移動核心網部分功能下沉,更加接近內容源。比如,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對於汽車執行狀態、路況等實時性資料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時需要保持與資料中心的頻繁互動。因此,這些全新的需求將對運營商雲資料中心的能力帶來挑戰。最後,5G技術也會激發大量的業務創新,運營商業務種類的增多也會增加技術的複雜性和管理的難度,這就要求運營商在具備敏捷、彈性應用部署的同時,還必須具備強大的自動化及管理運維能力。不難看出,5G時代的來臨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真正的挑戰多來自於後方的平臺。那麼,電信運營商應該如何來打造面向5G時代的雲資料中心?在華為看來,電信運營商需要關注如下領域:第一,邊緣計算。如前所述,在5G時代,AR、VR、V2X等物聯網業務對於網路時延、速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將網路功能和業務處理功能下移到靠近接入網的位置,同時也對計算和轉發能力提供更高的要求。而邊緣計算無疑能夠很好的滿足需求。第二,智慧引擎。5G時代將會湧現無線影片監控場景下的影象與影片識別,車聯網場景下基於車輛GPS位置軌跡及駕駛行為偏好分析,智慧交通場景中的擁堵、違章檢測、紅綠燈最佳化,智慧城市場景中的群體密度以及移動模式預測,智慧電網場景下的電力使用分佈與高峰預測等。上述面向5G IoT場景的“智慧引擎”,需要雲資料中心依託於大資料平臺所匯聚的IoT資料湖,進一步提供豐富完善、預集成了業界主流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圖引擎、搜尋演算法等基礎平臺服務。第三,更高效的硬體形態。5G提出了相比4G網路100倍以上的速率與頻寬提升需求,對可靠性、時延保障等方面也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訴求,以滿足未來虛擬現實、超高畫質影片、智慧製造、自動駕駛等典型行業應用場景的需求。因此在嚴格遵從業界事實標準的開放服務API與生態的前提下,能否滿足5G網路及業務對雲平臺的高網路吞吐量、高併發計算與儲存IO需求,達到雲資料中心整體效能與成本最優,就成為衡量5G時代雲資料中心競爭力的試金石。面對上述需求,X86通用CPU處理平臺已面臨難以克服的瓶頸,透過引入ARM、智慧網絡卡SOC,以及GPU/FPGA乃至NPU神經網路處理晶片等異構計算架構,使業務執行在能效比與價效比最高的硬體形態上。5G已來,運營商需要加速技術佈局,搶佔先機

  • 2 # 道以致遠

    這個問題是一個值得該方面的從業者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在這裡想簡單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就目前5G技術測試的效能來看,其高於現在4G網路10-100倍的速率,毫秒級延遲,五個九級的可靠性等等這些超強特性,給了它足以改變社會的強大力量。

    在聯想到現在超高畫質影片傳輸,自動駕駛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都可以依託它來全面的落地,這就意味著我們的邊緣計算將無處不在,也就意味著資料儲存也會無處不在,但是這種儲存意味著作為資料中心必須提供比以前更高的併發訪問,比以前更大的儲存容量,比以前更強大的處理能力。

    從目前業內人士的觀點看來,5G的到來對資料中心應該是顛覆性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超高速的網路,超低的延遲,意味著資料中心的處理能力必須改變,也就意味著單箇中央資料處理中心的時代的終結。

    第二、5G催生的物聯網技術落地,會出現超密度的邊緣計算,這些資料都是小塊資料,所以以後資料中心將會變成區域性中心為主,而超大型的資料中心為輔,也就是說將來的資料中心肯定是區域資料中心矩陣。有可能是某些大型的基礎設施周邊佈局的,比如高鐵沿線,高速公路沿線等。

    第三、5G技術和雲計算會導致資料效率的提升,有研究表明這種提升可能是近100倍的提升,那麼對於資料中心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資料中心處理能力必須跟著提升,隨之其能源消耗問題也將凸顯。所以為了的資料中心,必須項小型化,多叢集方向發展。

    第四、5G技術將給資料中心帶來類似於人工智慧、AR/VR等先進技術給行業帶來的影響。這些技術將促進高度健壯和難以想象的使用者體驗,這將促使資料中心必須去改進其流程和基礎設施,以處理此類高度創新的內容和技術,比如我們的廣電做的超高畫質電視轉播之類的,以後可能會結合AR/VR技術,這就要求我們的資料中心必須具備相應的服務能力。

    第五、資料中心的區域化均衡分佈也將成為未來的必然方向。還是前面說的,資料中心將承擔區域內部邊緣計算節點公共資料服務的支援任務,包括各種物聯網,各類自動駕駛,各類遠端醫療等等。

    第六、5G的轉型正在推動向軟體定義基礎設施的重大轉變,移動運營商正在升級基礎設施,以支援“雲原生”計算模式。軟體定義網路(SDN)的要求將變的越來越迫切,這就要求將來的資料中心,必須具備不斷升級的研發能力。

    第七、更快、更低延遲的5G網路基礎設施將對物聯網、人工智慧、線上遊戲、虛擬/增強現實和智慧城市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給了資料中心更廣闊的的服務市場,在加上雲原生服務成為標配,對於資料中心的建設來說,可能必須去轉身變為服務提供商。

    這樣說來,我們原來創的電信,移動,聯通包括廣電,都必須變身跟阿里雲,騰訊雲一樣的綜合雲服務商了。

    第八、對於資料中心建設來說,重要的電力,安全空間,和製冷也可能會發生變化,要求會更高,特別是安防等方面的問題,將是一個更加嚴峻的課題。需要資料中心轉型,不能單純的再去做純粹的資料和基礎設施管理了。

    最後,總結一下未來5G技術影響下的資料中心將程式設計一個微資料中心,加主幹節點的區域資料中心,以及大型或超大型控制中心相結合的密集型資料中心網路。而且一切都必須是虛擬的,由軟體定義來隔離硬體的,統一管理,具備高彈性,高可用性,搞穩定性的資料網路平臺。

  • 3 # 那年那些事er
    自來水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流到家裡?這取決於水源有多遠?管道有多寬?水壓有多高?這是在5G時代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

    自來水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流到家裡?這取決於水源有多遠?管道有多寬?水壓有多高?

    這是在5G時代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我們經常把網路比喻為管道,資料比喻為水流,資料中心則是水庫或蓄水池。進入5G時代,一方面,管道越來越寬,水流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大量應用場景需要就地取水和蓄水,作為蓄水池的資料中心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全智慧、分散式、算力和AI下移

    “面向5G時代,資料中心有三大變化:網路從全雲化邁向全智慧化,架構從集中式邁向分散式,算力和AI從中心下移到邊緣。”幾天前,在MWC19上海期間,華為運營商雲與資料中心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銷售部Quattroporte陳洲在接受採訪中表示。

    回顧過去,資料中心生於網際網路時代,因為快速增長的網站和應用背後有大量資料需要儲存,誕生了集中式的大型資料中心。早期資料中心呈“煙囪式”垂直架構,資源無法共享,彈性差且資源利用率低。隨後,資料中心向全雲化演變,虛擬化技術橫向打通了計算、儲存、網路資源,從而大幅提升了資料中心的資源利用率和靈活性。接下來,隨著網路不斷髮展,在“雲+端”業務服務模式下,大量應用不斷湧現。

    但面向5G時代,“雲+端”的網路架構已無法滿足未來業務需求。

    首先,面向AI新時代,資料中心必須與AI融通,對外使能5G新業務智慧化,對內使能運維管理智慧化,實現從全雲化邁向全智慧化。

    其次,5G時代將有大量應用場景需就地“取水”和“蓄水”。

    AR/VR、車聯網、智慧製造等新興應用需要低時延的網路響應能力,這要求雲端的算力、AI等能力下沉到邊緣,使之更接近終端使用者,讓資料不必傳送到千里之外去處理,從而縮短資料來回傳輸時延,並降低網路回傳負荷。園區、港口等各行各業希望將資料儲存和處理於本地,以保障資料安全性和隱私性。

    為此,資料中心將從集中式向分散式演進,大量的邊緣資料中心將廣泛分佈於網路的每個角落,同時雲資料中心的計算、AI等能力也將從中心下移到邊緣。

    面對這些變化,行業該如何應對?

    打造智慧高效的資料中心能力底座

    過去50年來,在摩爾定律驅動下,晶片上的電晶體密度和計算速度飛速發展,但這一勢頭正在放緩。面向5G萬物互聯和人工智慧時代潮頭湧來,資料流量和計算需求劇增,資料中心的硬體效能瓶頸越發凸顯。同時,相對於雲資料中心,邊緣資料中心需實時處理大頻寬業務,實時本地AI分析,對算力要求很高。毫無疑問,夯實資料中心能力底座是推動5G業務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

    為此,從L1層的基礎設施和資料中心管理,到L2層的硬體資源和平臺服務,再到L3層的業務應用,華為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提供了智慧高效的全棧雲服務能力。

    基礎設施層基於AI實現全生命週期管理;晶片和硬體針對5G智慧化業務全面最佳化;平臺服務層透過創新軟體演算法最佳化和硬體加速技術,軟硬協同提升效能;業務應用層提供智慧雲應用平臺以加速業務創新。

    華為基於自研晶片、作業系統、資料庫及軟體平臺,透過軟硬體與AI無縫協同,自下而上構建了智慧高效的端到端資料中心能力,可提供線上線下協同的統一服務、統一管理和統一體驗,並可實現私有云與公有云無縫接軌,既能保障私有云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能,也可以提供敏捷、彈性和低成本的公有云服務。

    雲網/雲邊/全棧協同,構建智簡邊緣雲

    邊緣資料中心是分散式的雲基礎設施,是雲資料中心的補充和延伸。它位於使用者和雲資料中心之間提供本地計算、儲存和AI分析能力。由於部署位置和應用場景發生了變化,邊緣資料中心面臨新的問題:1)因受限於空間、環境等因素,邊緣資料中心相對於雲資料中心資源有限;2)未來的邊緣資料中心可能有成千上萬個,甚至幾十萬個,維護工作量將大幅增加,需考慮統一、高效運維,以降低人力、電費支出等運維成本;3)集中化的安全防禦相對容易,但邊緣資料中心脫離了安全的集中化環境,處於相對不安全的邊緣外部環境。

    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全網統一編排管理下,實現雲與邊緣之間在資源、業務、運維管理等方面的無縫協同。

    為此,華為提供雲邊/雲網/全棧協同的智簡邊緣雲解決方案:雲邊協同讓邊緣雲與中心雲能力長短互補,實現資料、應用、AI演算法、管理協同;雲網協同可透過一鍵式訂購、編排、運維和業務開通,實現邊緣雲敏捷快速接入中心雲;全棧協同則能夠構建輕量靈活、針對不同場景的邊緣雲系統。

    比如,在資源協同方面,邊緣雲處理50%+資料,中心雲集中資料分析並實現資料可視;AI協同場景邊緣雲進行演算法推理,資料實時分析,中心雲進行演算法訓練,雲端演算法自動推送;在業務協同方面,中心雲構建海量生態應用,可一次構建,多處執行,實現應用可無縫快速部署;在運維管理方面,可實現免配置一鍵式上線,中心雲實現雲端邊緣治理運維,集中化運維與本地自治相結合,以及基於AI最佳化的高效節能方案和遠端智慧監控管理等,從而破解海量邊緣雲運維難題,降低運維成本。

    此外,華為智簡5G邊緣雲還能確保本地資料不出園區,多維度保障業務資料安全。

    超融合,助力邊緣資料中心快速部署

    過去,集中式的資料中心創造了豐富的應用,也為網際網路巨頭們帶來豐厚的收入,但面向5G時代,集中式架構無法支援未來大量的近實時服務,需在網路邊緣、接入和本地等位置建立大量多分散式的邊緣資料中心,這讓運營商們看到了新的機會點,全球主流運營商已將智慧邊緣網路列為未來重大戰略方向,積極拓耕邊緣計算領域。

    過去,運營商的網路被為“啞管道”,根本原因無非是這個管道只有連線功能,沒有計算功能,難以產生附加值,而邊緣計算首次將雲端計算、AI,以及內容和服務引入到運營商內網,從而可催生出“雲管邊端”融合的新商業模式。

    但是,如何低成本、高效地建設邊緣資料中心,使能5G業務快速上線,是運營商邁向智慧邊緣時代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由於大量的地市及以下的傳統電信機房當初並非按IT標準設計,且承重和空間有限,邊緣資料中心建設不得不重新選址新建,部署週期長且投資成本大。

    針對這些問題,華為推出了超融合的邊緣DC解決方案:透過一櫃融合UPS、交流配電、-48V直流配電以及溫控系統,一模組融合部署接入、傳輸、網路、算力裝置,一模組融合不同櫃型,實現預整合的、去工程化的一站式部署,來幫助運營商節省機房空間,以最大化利舊現有機房,實現經濟、快速的柔性部署,助力5G新業務快速上線。

    從打造智慧高效的資料中心能力底座到雲邊/雲網/全棧協同,再到低成本高效部署和統一智慧化運維,如果說“雲管邊端“協同的終極目標就是讓計算和AI等能力如血液般流動於網路全身,那麼華為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就恰如為5G全身注入了新動能,助力5G穩健快跑。5G已來,這個網路、雲、邊緣與AI等技術大融合的時代必將推動新一波難以置信的創新高潮,助力全行業智慧化、數字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仕鵬現在做什麼工作,他為什麼要約周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