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中有毒
-
2 # 顏二哥有言23
據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報道: (CNN) — A seized oil tanker at the center of a standoff between the UK and Iran is free to set sail, despite eleventh-hour efforts by the United States to halt the move to release it. (自譯:儘管在11個小時前,美國提出阻止釋放的司法複核動議,一艘處於伊朗和英國之間的爭端漩渦中心,導致兩國相互僵峙不下的油輪可以自由航行了)。
(伊朗油輪格雷斯號)
在此之前,英屬直布羅陀最高法院已經初步裁決,決定釋放伊朗油輪格雷斯1號。但是,美國當局對直布羅陀最高法院的裁決提出司法複核動議。由此,當地時間15 日(星期四)上午,直布羅陀最高法院開庭,就美國的司法複核動議進行聽證。聽證結束後,直布羅陀最高法院主審法官並沒有立即做出裁決。而是等待了11個小時以後,才做出終審裁決:決定釋放已經被扣留了40天的伊朗油輪格雷斯1號。這意味著,美國政府的企圖阻止伊朗油輪的司法複核動議,不被直布羅陀最高法院法官採納!
然而,直布羅陀最高法院法官為什麼不做出當庭裁決?要在長達11個小時後才能做出終審裁決?!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難想象,對於直布羅陀最高法院法官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裁決。他不能“擅作主張”!為什麼?因為,直布羅陀是英國海外屬地,英國才是它的‘’最高主權決策機構‘’。也就是說,儘管直布羅陀最高法院法官做出了終審裁決。但最終必須獲得英國政府的同意。
顯而易見,直布羅陀最高法院主審法官的有關‘’釋放伊朗油輪格雷斯1號‘’的終審裁決,是獲得英國政府最高行政長官,英國首相約翰遜的知曉和批准的。這是常理,大家說呢?
在我看來,這11個小時之間,說不定英國首相約翰遜還跟美國總統特朗普通了熱線電話,向特朗普解釋英國為什麼不得不釋放伊朗油輪格雷斯1號的苦衷呢!
英國又有什麼苦衷?
首先,伊朗手中有英國的油輪斯特納.帝國號,需要與伊朗做油輪交換。
(被伊朗扣留的英國油輪)
其次,伊朗承諾釋放後的格雷斯1號,不再駛往敘利亞。這就意味著,當初英國按照歐盟的對“敘利亞政府禁運令”扣留伊朗油輪的理由,已經不復存在!
最後,英國國內面臨‘’脫歐危機‘’,無力再繼續在油輪問題上糾纏,耗費經歷和資源。
總而言之,英國釋放伊朗油輪已經成為了不可改變的事實。
(波斯灣戈遊的美國航母戰鬥群)
在我看來,既然美國有心要繼續扣留這艘伊朗油輪,也不排除美國在格雷斯1號離開直布羅陀途中,自己去對伊朗油輪進行攔截和扣留。面對美國的霸道,誰又能排除這種可能性呢?!
-
3 # 縱橫觀智庫
約翰遜身為英國首相,是否釋放伊朗油輪“格蕾絲1號”,實際上就是由他拍板決定。直布羅陀方面拒絕美國司法部的要求,也就等於英國首相約翰遜拒絕了美國司法部的要求。那麼,英國首相約翰遜為何不惜冒著與美國鬧翻的風險,執意釋放伊朗油輪?
第一,約翰遜剛剛當選英國首相,不能夠有損英國“國家尊嚴”;第二,約翰遜要全力以赴處理英國脫歐相關事務;第三,英國也有油輪被伊朗扣押,甚至英國油輪在霍爾木茲海峽經常遭到伊朗海軍的騷擾,約翰遜為了英國利益,也需要儘快釋放伊朗油輪,與伊朗重歸於好。
約翰遜
1.約翰遜需要“硬懟美國”。儘管約翰遜被稱為“英國特朗普”,但他並不是特朗普那樣的政治素人,而是有近20年政治經驗的老人,不僅擔任過倫敦市長,還曾經擔任過英國的外交大臣。約翰遜剛剛當選為英國首相,寶座還沒有坐穩。這個時候,如果約翰遜任由美國司法部干涉英國是否釋伊朗油輪“格蕾絲1號”,豈不是給了對手攻擊的把柄?
所以,約翰遜一定知情美國司法部要求直布羅陀政府繼續扣押“格蕾絲一號”,也一定授意了直布羅陀高階法院釋放“格蕾絲一號”。約翰遜又不是一位政治蠢蛋,何必當美國的馬前卒去招惹伊朗?
“格蕾絲一號”油輪
2.約翰遜忙於英國脫歐。此外,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約翰遜要在10月31日之前兌現英國脫歐的承諾,已經沒有精力與伊朗繼續博弈。甚至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打破了60多年的英國王室中立傳統,表達了對英國政府脫歐不利的不滿。約翰遜已經發出了公開信,要求所有英國政府僱員停止請假或者休假,全力應對英國脫歐相關事宜。
觀察室認為,能否順利脫歐關係著約翰遜的政治生命。如果英國脫歐順利,約翰遜能夠保住首相寶座;如果英國脫歐不利,約翰遜就要像特蕾莎梅一樣,引咎辭職。在關係到自己政治生命的關鍵時刻,約翰遜怎麼可能在意美國司法部的態度?
約翰遜與英國女王
3.約翰遜也是在為英國國家利益考慮。在7月4日,英國扣押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以後,僅僅在半個月之後的7月19日,伊朗海軍就扣押了一艘英國油輪史丹納帝國號。不僅如此,伊朗海軍還不斷的騷擾來往於霍爾木茲海峽的其他油輪。如此下去,英國就會產生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要知道,英國有超過100艘油輪往來於霍爾木茲海峽!釋放了格蕾絲一號油輪,伊朗也就不會再找英國的麻煩!作為英國首相,約翰遜當然要為英國的國家利益著想!
“史丹納帝國號”油輪
-
4 # 英武
這個肯定約翰遜是知道!現在要看的是:接下來,約翰遜與特朗普會如何隔空對戰?
2.從伊朗扣押英國遊輪開始,英國與伊朗之間的勾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伊朗反制扣押英國油輪目的很明確:一對一進行油輪交換。事實上,從伊朗官員釋放出油輪被釋放開始到關鍵時刻美國司法部橫插一槓,讓直布羅陀週四(15日)的聽證會推遲了數小時,但釋放已經是大勢所趨了。
3.約翰遜目前最大的任務是在不到一百天的時間內,是否能夠順利讓英國硬脫歐?而伊朗油輪被扣押,是特蕾莎·梅時代的產物,自然作為約翰遜不想太多的參與,而又不得不處理的一個問題。
所以我們看到約翰遜在上臺後第一時間廢除了梅首相的命令,下令英國皇家海軍出動軍艦進行護航,同時(8月14日)英國的第三艘負責護航軍艦也已經派往波斯灣。
所以約翰遜在忙著脫歐的同時,也在表現自己的強硬,只是面對難纏戰鬥技能爆表的伊朗,也只能妥協了。畢竟伊朗還扣押著英國的郵輪和船員呢!
-
5 # 一號風手
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當局釋放在直布羅陀海峽非法扣押的伊朗油輪“格蕾絲1號”,英國首相約翰遜肯定是知道,放船對英國有利無害。
英國和伊朗互扣油輪,英國的損失要大於伊朗英國扣押伊朗油輪剛開始的時候很爽,但是伊朗報復性的在霍爾木茲海峽扣押一膄英國油輪後,英國就爽不起來的。
因為伊朗控制霍爾木茲海峽,隨時可以對進出的英國油輪進行威脅,不間斷的損害英國的利益。
但是英國卻沒辦法拿出相應的籌碼來威脅伊朗。畢竟受美國“石油禁令”影響,伊朗對外石油貿易萎縮,英國想威脅伊朗對外運油的油輪,也找不到足夠的目標啊。
因此英國面對伊朗的這種威脅其實是沒有任何反制力的,別說現在英國海軍拿不出足夠的軍艦到霍爾木茲海峽護航。就算英國能夠排除大量的軍艦到霍爾木茲海峽護航,那麼吃虧的也是英國。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英國最多也只是讓伊朗損失一膄“格蕾絲1號”油輪的利益。但是伊朗控制著霍爾木茲海峽海峽,可以給所有進出霍爾木茲海峽的英國油輪帶來利益上的損失。
哪怕英國派出軍艦護航,那麼英國付出的代價也遠遠比伊朗高,而是時間拖的越久,英國的損失就越大。但是反觀伊朗的損失永遠也只是一膄“格蕾絲1號”油輪。
英國在計算和伊朗長期對峙下去,到底是賺還是虧,答案顯然是很直觀,英國絕對虧大。
用直布羅陀當局最高法官的話說“如果不是美國干擾,伊朗的油輪早被釋放了。”
要不是考慮臉面,英國早放船了伊朗曾經是英國的半殖民地,現在反手打英國的臉,英國當然下不可臺了。
因此英國對伊朗發出一系列的威脅,要組建歐洲護航編隊,但伊朗無視這種威脅。
英國在發出一系列威脅無效後,釋放伊朗油輪是他們止損的無奈選擇。
但是為了保護大英帝國的臉面,英國只能預設虧損,按照直布羅陀法院宣佈的扣押期限,到點放船。
由此美國司法部妄圖阻止直布羅陀當局放船,但是沒有成功,畢竟繼續扣押伊朗油輪只會讓英國利益繼續受到損失,英國不願意繼續幹這種蠢事。
英國不顧美國要求,堅持放船,只是不想繼續為美國背鍋英華人心理是很清楚,原本這是美國和伊朗之間的事,但是由於上一屆外交大臣亨特扣押伊朗油輪,讓英國捲入美國個伊朗之間的直接衝突之中。
約翰遜可能恨死亨特這種弱智的人,沒事你亂卻插一腳幹嘛,亨特不插一腳的話,伊朗絕對不會把氣撒在英國身上,英國也會因此為美國背鍋。
美國和伊朗打架,亨特卻主動的讓英國替美國受“捱打”,這是啥事嘛,老子沒見過那麼愚蠢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講,美國當然希望英國繼續扣押伊朗油輪,讓英國繼續替受“捱打”。
但是約翰遜顯然不願意繼續為美國挨伊朗的“拳頭”,所以極力甩鍋,不顧美國的施壓釋放扣押的“格蕾絲1號”,把這個鍋給甩掉。
釋放扣押的伊朗油輪,約翰遜另有打算約翰遜忙著脫歐,但是脫歐如今涉及到歐盟、英國、美國三者之間的博弈。
而由於英國扣押伊朗油輪,再加上歐盟和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的分歧,導致了伊朗問題同時又成為了,歐盟、英國、美國三者之間博弈的問題。
約翰遜釋放扣押伊朗的油輪,有三個目的。
第一個
避難伊朗問題攪入脫歐問題,增加他脫離歐盟的難度,畢竟英國內部很多人在伊朗有利益,約翰遜在伊朗問題上和美國站在一起,會增加反對他的人。
而歐盟則支援伊朗,如果約翰遜在伊朗問題上和美國站一塊,會增加歐盟對他在脫歐問題上的刁難。
因此約翰遜要儘快排除伊朗因素對脫歐的影響。
第二個
英國脫歐後,需要和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約翰遜現在釋放伊朗油輪,讓英國在伊朗問題上回到和美國對立的面上來。這就讓英國以後和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時候多了一個伊朗的籌碼。
到時候約翰遜完全可以利用在英國在伊朗問題上的立場,和美國討價還價。
因此儘快釋放伊朗油輪,解除英國和伊朗的對立,可以讓英國與美國在未來的談判中獲得更多的利益迴旋空間。
假如英國如今在伊朗問題上就和美國立場一致,那麼美國在伊朗問題上就不用再求英國,那麼英國就少了一個重要的籌碼。
第三個
緩和與伊朗的矛盾,不但可以維護英國在波斯灣的利益,還可以讓英國在脫歐後無明顯立場。
英國脫歐後在國際問題上無明顯立場,可以讓英國脫歐後進行平行外交,透過平行外交擴大英國在全球的利益面,從而為英國竊取到更多的利益。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英國脫歐,馬上投入美國的懷抱,那麼世界上討厭美國的國家對待脫歐後的英國會相對謹慎,也許還會向孤立美國那樣孤立英國。
一旦英國陷入這種困境,那麼英國只有一條路的跟著美國走到黑,叫美國“爸爸”。
最後的結果那就是脫歐後的英國完全被美國控制,美國讓他往東,他不敢往西。美國連他吃屁,他不敢吃飯,這樣顯然對英國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簡單的說英國脫歐後,如果想獲得更多的利益,那就要保持相對中立,想印度一樣做牆頭草,讓各方拿出更多的利益去拉攏他,從而坐地起價。
回覆列表
英國和伊朗互扣船只事件震驚了全世界,是屬於兩國外交鬥爭的重大事件,如何處理被扣押了40天的伊朗格雷斯1號油輪,決定權屬於英國最高當局——首相約翰遜有絕對的拍板權。
所謂英國最後一分鐘頂住了美國的巨大壓力的說法,形象又生動的描述了首相約翰遜的行為。難不成美國司法部躍過英國政府而直接給直布羅陀地方當局施加壓力嗎?這種愚蠢的事兒,那不成了美國侵犯友邦的主權嘛!
雖然西班牙至今聲稱對直布羅陀也擁有主權,事實上自二戰後直布羅陀一直屬於英國的海外領地。海外領地也是領地,絕不是法外之自由王國,其外交和國防大權屬於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事實上,7月4日扣押格雷斯1號時,就是英國的皇家海軍突擊隊具體配合當地警方執行的。誰能下令調動皇家海軍呢?根據英國憲法,當然是英國防長。而扣船事關外交大事,所以外交大臣肯定是參去了。要統一協調外交和國防兩個部門的頂頭上司——只有英國前首相特雷莎梅。所以幾乎可以肯定的說:英國當時扣押格蕾絲1號油輪,最終拍板的定是梅姨。
那同樣的道理,最終下令釋放格雷斯1號的,也必定是英國首相約翰遜。因為這涉及到英國的主權——能否換回被伊朗扣押的史丹拉帝國號。事實上,英國之所以主動釋放伊朗油輪,很大程度上是可能事先已經與伊朗背對背的進行了談判,並且取得了一致意見——互放船隻。這是一個小小的直布羅陀地方政府能決定的嗎?
為什麼直布羅陀最高法院參與審理了警方的扣押船隻行為呢?這在英國和直布羅陀的司法體系中,凡是警方剝奪人身自由的或其他行為,必須要由法院審理裁定。世界上許多國家警方拘留人都必須經法院的審理決定。直布羅陀警方當時扣押了格雷斯1號上的一名船長和若干名船員,且他們的國籍並非伊朗人。所以要拘留他們必須由法院作出裁決。
直布羅陀法院是因拘留人而扣押船,而不是為了扣船而拘人。事實上,直布羅陀最高法院當時裁決拘留14天,7月18日到期後,又宣佈延期拘留28天,總共應該是42天。所以8月15日直布羅陀最高法院宣佈釋放了一名船長和三名船員以油輪,本身拘留期限已到,法律程式上沒有任何瑕疵。
解鈴還需繫鈴人,既然當時抓人扣船的執法主體是直布羅陀最高法院,那最終宣佈解除的當然是它。英國首相約翰遜不但親自拍了板,且此事肯定是上了內閣會議的。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直布羅陀最高法院不同意釋放油輪怎麼辦?不要緊。根據英國的憲法規定,還有聯合王國最高法院呢?如果大不列顛聯合王國最高法院認為直布羅陀最高法院審得不合適,根據《2005年憲制改革法案》第三章之規定,可以直接提審甚至改判。西方國家所謂的三權獨立——司法的獨立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不受到政治影響的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