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杏花雨耕田楊柳風讀書

    梁山好漢們原來上梁山之前,根本上說不是因為貧窮,生活的不下去才上的梁山。所以梁山好漢們根本沒有貧農,僱農等貧苦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地主或者下層官吏或者打家劫舍的土匪。他們上梁山受上級或者其它地主的氣而上梁山。他們上梁山革命只不過是讓他們過上更好的地主生活。這些人招安能讓他們返回體制內部並且比原來加入梁山之前地位要高。正像李高祖李淵反隋不是打倒隋煬皇帝,過上農民生活,而是李淵自己的事業發展受阻,反隋成功才開闢了李淵這個人至西漢李廣以來的李氏家業:李廣之孫李陵降匈奴苟且偷生,傳下李氏一脈人煙。從此以後這一支李氏人煙不斷為了上位在拼殺。到李淵時代,李氏族人已經枝繁葉茂,李淵反隋的革命實質上為了搶一個個人上位的機會。同理梁山好漢們上樑後招安也是為了個人取得人生上位的機會。

    這些人願意招安的原因:上梁山想個人一展身手幹一番事業受阻才上梁山,招安給他們提供了施展個人才華的用武之地。他們本來為了建功立業產生衝突和矛盾,把他們逼上梁山。招安讓他們回到自己人生的建功立業的軌道:封妻廕子之功業,才是他們的理想。

    梁山好漢們,草莽英豪根本上沒有什麼政治頭腦,阿Q革命的經濟目的志在秀才娘子的寧式床,阿Q革命的方式到廟裡砸尼姑的門,阿Q革命的個人原因找老婆(向吳媽求婚?娶女傭人吳媽為妻)。

  • 2 # 雪舞的時節

    正如易中天所言,梁山一百單八將只有林沖是被逼上梁山的,其他的是打打鬧鬧也跟著上了梁山。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大部分的好漢只把梁山當作暫居之所,覺得有更好的出路自然就會離開,而接受招安是他們所認為的最好出路。

    首先,梁山上只有林沖、武松、魯智深等十來個好漢堅決反對招安,但他們的勢力太小,左右不了梁山的決策,所以也只能憋屈在肚子裡。

    其次,梁山上比較有實力的猛將原來都是朝廷的命官。其他的不說,單看五虎將,原來全部都是朝廷命官,除了一個林沖被逼得和朝廷仇深似海,其他四個上梁山都是逼不得已,一旦可以接受招安,自然是樂見其成,怎麼可能反對。

    最後,還有一部分好漢自身沒有什麼主見,憑著兄弟情義跟著宋江走。如李逵,雖然他也反對過招安,但他那種意識是朦朦朧朧,宋江一生氣他就不敢再多嘴,宋江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從來不問對錯。

    總之,自打宋江一上梁山,就註定了這場悲劇的開始,即使有一大部分的人反對招安,也會造成梁山的四分五裂,最終難免被朝廷所滅。

  • 3 # 星勝

    因為沒有更高的追求可巡。

    從白衣秀士王倫到托塔天王晁蓋,直至呼保義宋江,梁山一直都沒有一個能夠洞察時事,目光遠大的好頭領。這麼多人聚在一起沒有更高的願景,更大的擔當,只一味地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是非常危險的事情,遲早會生變。

    怎麼辦?

    宋江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他實在是沒有更大的願景,更不敢謀更大的擔當。於是,他又一次習慣性地選擇背叛當下,投奔當下的對立面。所以,一大群人轟轟烈烈折騰了一番,又開始回到原點。我一直覺得宋頭領真名應該叫送人頭。

    宋江這個人真的是非常有意思,我在另一個回答中曾經評價過他,雄才大略沒有,還總是不知道自己是幹什麼吃的,做押司領官府的錢,卻與匪盜勾搭連環。這回佔山為王了吧,又開始與官府眉目傳情。能夠擁護這樣的頭領,梁山上這些個好漢,也真是夠好的。

    天無絕人之路,但人會自尋死路。梁山好漢們曾經轟轟烈烈引以為榮的壯舉,因為自己的背叛,轉眼成為了自己的罪惡,這些人披上了官衣,也開始了贖罪之旅,於是,他們向曾經的志同道合之輩,舉起了屠刀,他們以為這是在戴罪立功,卻不知更加罪孽深重。

    實話實說,這是一群烏合之眾,既沒有高尚目標,也沒有規劃遠景,並且處世反覆無常,最後自投羅網自尋死路,很正常。

    當然,這裡面也有不少睿智明事理的人,只是沒有話語權,能走的走了,能躲的躲了,實在抹不開面子的,陪著送人頭了。

  • 4 # 影是火影的影

    很榮幸的與您探討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首先在水滸傳中的各大英雄好漢在水滸傳之初沒有上梁山之前,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有的有自己一家的妻兒老小,雖說當時奸臣當道,可也算能活在Sunny下,在大的政策體質下也能生存下來。後來各大好漢迫與生活的無奈,或眾叛親離,或打抱不平種種原因齊齊上了梁山,扛大旗,為好漢,除暴安良 替天行道。這個是他們的大義,也說明了他們的心中還是有一個大和的天下。現在被逼上梁山,與朝廷為伍,整天過著刀口舔血的日子。我想這該不是每個人都希望如此的吧。在這樣長期爭鬥的過程中,大家也疲累了。慢慢朝廷也開始釋出詔安的說辭。這樣也就是說從之前的法律不許,疲於奔命的過去生活中能進入到安安穩穩,錦衣玉食,天下大和的這樣一個生活中 。相對於刀口舔血的日子,哪個好,自然不用多說。再加上眾好漢敬佩的宋江宋公明大哥也是極力促成此時,那大家也就更樂意招安這件事了。

  • 5 # 萍風竹雨123

    招安是一條不歸路,為什麼梁山九成以上的好漢支援招安?原因如下:

    一,料想不到招安是一條不歸路。招安是一條不歸路,但這是後人根據梁山好漢的結局總結出來的,也是梁山好漢血的教訓給人的啟示,但是這種比較前瞻性的事,不要說一般人,就是吳用這樣的智多星,宋江這樣的及時雨也是料想不到的。

    二,封妻廕子,是大部分人的終極目標。招安,幾乎在梁山所有人的心目中都是最好的出路,當時,大部分人的志向都是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以此來求得一個封妻廕子,比如何楊志,他學得一身的好武藝,所求為何?也不過是"封妻廕子",有一個好前程罷了。凡是上梁山之人,若是有星點的辦法,斷不會願意與國家與政府做對。即使林沖,雖然被逼走投無路,若不是當初高衙內派陸虞候要置林沖於是死地,林沖還是會在草料場安穩渡日的。

    三,一部分人本身就是朝廷命官,他們並不願加入梁山,做所謂的梁山好漢,而是迫於無奈,被迫投靠梁山,如秦明,呼廷灼等,他們本身就對梁山英雄不屑一顧。宋江之所以要投順朝廷,一方面在為大眾尋出路,一方面也是為了這一部分兄弟的願望

    四,招安是唯一的出路。在許多人的眼中只看到招安所帶來的危害,卻忽略了招安所引發的後果。也許粱山能顯赫一時,但那也是朝廷允許,如果朝廷真的認起真來,梁山的英雄好汊也是承受不了後果的。並且如果梁山只是一股小山匪也就罷了,朝廷也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隨著梁山實力的不斷拓展,隊伍不斷壯大,影響不斷擴張,朝廷早晚有一天會注意到,如果不及時投降的話,梁山依然會土崩瓦解。

    而招安,則有可能得到另一種結果,至少,有一部分人建立了功名,償了自己的心願,有一部分人存活於世,儲存了力量。

  • 6 # 庸者智也

    賊冠或稱山大王,後稱農民起義軍,招安是宋朝對造反軍隊的一種手段。再用招安的軍隊打造反軍隊。

    《水滸傳》好就好在投降

    所謂不歸路是題主的想當然,梁山上絕大多數是希望被招安的,一半以上北宋的軍官,當然都是低階軍官,被招安,立戰功,或許能加官晉級,終宋一朝,武人出頭機會極少。

    歷史上的宋江梁山一夥只是一群在山東的流寇,不用吹灰之力被相當於團級軍官張叔夜打敗,然後招安,然後被殺。

    再來說如果當時宋江能組織成《水滸傳》的108將,也是不能奪得天下,結果只能是老百姓更遭殃而已。被滅是遲早的事。按書中所表,是108將不是108條好漢,沒有幾個能稱得上真好漢,按筆者看也就是3個半好漢,魯智深,朱仝,燕青和半個武松,武松有殺道童和Y環的劣跡。

    當時北宋末年老百姓生活不至於漢末,唐末這樣的軍閥割據,也沒有明末這樣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紛紛農民起義,北宋是整個漢人朝廷經濟最發達時代,四大發明有三個在宋朝,但軍人開創的朝代最怕軍人造反,對軍隊的建設最弱,但僅僅是是對北方民族而言,對付農民軍還是綽綽有餘,南方的方臘起義軍被童貫這個太監率領的軍隊不過幾個月就消滅了,就算宋江有108將在山東被北宋軍隊消滅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理由如下:

    1起義軍沒有群眾基礎,老百姓沒有到活不去的情況。

    2,沒有安邦定國的謀士,張良,蕭何,劉基,李善長等等一個也沒有,吳用之流連牛金星,宋獻策(李自成軍)都不如。

    3,宋江下面將領大多是被宋江吳用用奸計逼上梁山的,像盧俊義,朱仝,徐寧,秦明等,對宋江不可能全心全意。

    4《水滸傳》施耐庵一開始就寫得是魔星下凡,搗亂天下而已,註定是沒有好結局的

    所以只能被招安,至少也有幾位能善終,比如朱仝最後做到太平軍節度使,相當於師級幹部。李俊到海外做個島國囯王

  • 7 # 另類文史

    另類君解題^_^招安的確是一條不歸路,然而對於活著的梁山好漢沒來說,豈能未卜先知?

    我們從梁山好漢的構成來說,晁蓋出身富農,是個大財主,吳用是教書先生,屬於儒生,及時雨宋公明更是地主家庭出身,盧俊義更不用說,我們綜合起來總結一下,這些首腦人物都是地主階級出身,他們作為國家的量級生產單位,在封建社會是有一定地位的。

    我們看他們這些人為什麼要造反。晁蓋是天生的大盜,日子過得很富足,卻偏要“智取生辰綱”,吳用也是不安現狀的人,功名利祿謀求不易,就跟了晁蓋做強盜,宋江屬於底層官吏,在體制內雖然地位不高,但活得很滋潤,而盧俊義就更不用說,他是個大財主,偌大的產業,如果不是宋江和吳用以毒計下套的話,盧俊義絕不可能加入梁山。

    我們知道,除了晁蓋是天生匪首外,吳用只是從犯,而宋江、盧俊傑等人都是被動加入的。

    我們再看二線頭目。林沖是唯一一個被逼上梁山的,因為他個性懦弱,其他如魯智深、武松等,都是不受氣的主,但凡有點窩囊氣就要拳腳相向,而以他們的傷害輸出,打個照面就能要人命,所以他們上梁山是合理化方向,但他們人數太少,未能形成規模,所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再看梁山上比例最大的人群:不得志官員。這些人中如雷橫、秦明、呼延灼、關勝、楊志、楊雄、徐寧、索超等一大群人,他們在宋朝體制內本來做的還算湊合,但稀裡糊塗的上了梁山,這些人對朝廷從心底裡還是認可的,所以他們對招安的態度絕對是心悅誠服無異議。

    其實,整個梁山泊只有一個農民叫九尾龜陶宗旺,大家可以想見,一百單八將,只有這一個農民,那還能叫農民起義嗎?

    即使是被很多人認可的黑旋風李逵,其實也是個敲詐勒索的獄卒,梁山上下,能扛定造反大旗,一條道走到黑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所以說,招安是他們心中最合理化的選擇,宋江只不過是揣度眾人的心意,代大家發聲而已。

  • 8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在這個大資料的時代我們應該讓大資料說話。水滸一百單八將,戰死者59位:宋萬、焦挺、陶宗旺、韓滔、彭玘、鄭天壽、曹正、王定六、宣贊、施恩、孔亮、郝思文、徐寧、張順、周通、張清、董平、龔旺、雷橫、索超、鄧飛、劉唐、鮑旭、侯建、段景住、阮小二、孟康、解珍、解寶、王英、扈三娘、李兗、項充、馬麟、燕順、郭盛呂方、史進、石秀、陳達、李忠、楊春、薛永、歐鵬、張青、丁得孫、單廷珪、魏定國、李雲、石勇、秦明、鬱保四、孫二孃、鄒淵、杜遷、李立、湯隆、蔡福、阮小五

    各位讀者,這59個人,我們一般讀者能想得起他們事蹟,記得住他們名字的能有幾個呢?無非就是阮家兄弟,孫二孃,扈三娘等有限幾個而已。

    能記住10個戰死好漢名字的讀者,就算《水滸傳》通家了。

    但是,大宋朝廷會全部記得住他們的名字,大宋朝廷雖然不是好朝廷,白紙黑字還是要記下他們名字的,這59個人也算是為國捐軀的軍人。

    大宋朝廷再不濟,也會給他們的家庭要麼政治待遇要麼經濟補助的。

    如果他們死在梁山呢,除了兄弟們哭一場,有些小角色都不一定有人哭的,他們的家庭能收到什麼?“匪屬”而已!

    這59個人就算復活,也會選擇招安這條路的。

    被朝廷任用繼續當官的有9位:金大堅(御前聽用),皇甫端(御前聽用),蕭讓(蔡太師府聽用),樂和(王都尉府使令),安道全(御前聽用),黃信(官復原職),孫立(官復原職),孫新(隨孫立回登州),凌振(火器營御前任用)。這9個好漢讓他們在梁山上做賊和朝廷當官之間選擇,他們會怎麼選呢?

    讀者君子,如果是你,你怎麼選?

    病逝的有13位:楊志,張橫,穆弘,孔明,朱貴,楊林,白勝,朱富,林沖,楊雄,時遷,關勝,宋清。

    這13個人作為公職人員病逝雖然政治待遇和經濟待遇不能和前面59個戰死者相比,但是,他們所能留給自己家庭的福萌肯定比在梁山上要好。

    你說,這13個人是願意病死在梁山,揹著賊寇的名聲死去,還是願意病死在朝廷的工作崗位上呢?

    答案顯而易見嘛!

    繼續看,返鄉,出海逍遙去了的15個好漢都是誰:穆春(回家盡孝,返鄉為民),燕青(杭州快活),李俊(暹羅國王),童威(也去暹羅),童猛(暹羅做官),戴宗(返鄉),阮小七(返鄉),柴進(返鄉),李應(返鄉),杜興(返鄉),顧大嫂(回登州),鄒淵(辭官返鄉),蔡慶(返鄉),裴宣(返鄉),蔣敬(返鄉)。

    我們要知道,這15個返鄉為民的人可是發了財的人,回家做的是富家翁,不是種地的農民,李俊和童家兄弟更厲害了,去開國做皇帝去了,還不是因為有錢呀!燕青也在大城市杭州快活呢,有沒有和李師師再有瓜葛,書中沒有交代,但他為什麼去杭州呢?

    這15個人是不會後悔招安的,刀尖上奮鬥了半生了,回家做個有錢人,誰不想呢?

    《水滸傳》儒釋道皆有涉獵,出家人也是不少。

    一百單八人中出家的有5位:公孫勝,朱武,樊瑞,魯智深,武松。

    這五個人得了“大道”,招安與否他們不會掛在心上吧?不論!

    如果說有後悔招安的也就是下面5位了:宋江(被朝廷毒斃),盧俊義(被朝廷毒斃),李逵(被宋江毒斃),吳用和花榮(自縊於宋江墓前)。

    大宋朝廷只殺了兩個人,宋江和盧俊義。

    如此看來,大宋朝廷對於梁山眾人的政策也是“首惡必辦,其餘不究,餘人各安天命呀!”

    至於說更好的出路,殺到東京做皇帝,一百單八個人中只有李逵有這個心思。

    吳用,盧俊義,花榮的理想是做一輩子梁山好漢。

    其他人除了出家的5個人,心思全是“殺人防水受招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拳超人》S級英雄的戰力排名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