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葦說歷史

    突厥汗國,是繼匈奴、鮮卑、柔然人之後,又一個龐大無比、強絕一時的草原遊牧民族,強如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等人,都曾向突厥汗國俯首稱臣。

    突厥是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一個的遊牧民族的統稱,但突厥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而是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各個民族之統稱。

    突厥人曾經建立過一個“東自遼海以西,西至西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屬焉”突厥汗國,對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唐等朝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強如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等人,都曾向突厥汗國俯首稱臣。雖然突厥汗國最終亡於大唐王朝,然而真正擊敗突厥人的並不是大唐王朝,而是隋朝的長孫晟。

    長孫晟可能很多人不熟悉,因為他不如隋、唐兩朝的那些名將出名,但他卻是真正擊敗突厥汗國的第一人。

    長孫晟(551年-609年),字季晟,隋朝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其子長孫無忌為大唐名相,其女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德皇后長孫氏。歷史上的長孫晟出奇計,離間分化了突厥汗國,使龐大的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突厥(583 年),並策劃了隋軍的八路反攻,令曾經強絕一時的突厥人實力銳減。雖然後來東、西突厥也曾復興,但他們再也沒能恢復西到裡海,東至小興安嶺的廣闊疆土,最終為大唐王朝所滅。

    長孫晟生性聰慧,擅長騎射,他的箭術天下無雙,不輸於歷史上任何的神箭手,成語“一箭雙鵰”即出自於這位長孫晟。

    長孫晟起初並沒有多大的名氣,別人也不知他有何才能,只有當時主持北周朝政的楊堅,稱長孫晟為當世奇才。長孫晟一生深受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父子之重用,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餘年中,長孫晟雖未指揮過大的戰役,但卻憑其出眾的謀略,分化和瓦解了強大突厥汗國,並在出使突厥的過程中,創下了“一箭雙鵰”的奇蹟(長孫晟跟隨突厥沙缽略可汗出遊,遇兩雕於空中爭食,沙缽略可汗給長孫晟兩支箭並說“請射取它們”,長孫晟彎弓搭箭,只用一箭而射落兩雕,被突厥人敬為神人)。

    開皇元年(581年),楊堅受禪登基,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

    隋朝建立之後,突厥沙缽略可汗以:“我是周家的親戚,現在隋公自立為帝,我不能制服他,又有什麼面目見千金公主呢?”為藉口,準備大舉南侵尚未一統天下的隋朝。隋文帝楊堅聞訊大驚,他一面下令修築長城來抵禦突厥鐵騎,一面下令撤回準備進攻江南陳朝的軍隊,集中兵力來抗拒突厥。

    然而長孫晟卻對突厥汗國瞭如指掌,於是他上表隋文帝,策劃了針對突厥的“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之計策,成功的分裂了突厥汗國。

    開皇三年(583年)四月,突厥汗國出動四十萬騎兵突入長城,大舉入侵隋朝。隋文帝楊堅在長孫晟的離間之計大獲成功之後,命隋軍分八道反擊突厥,突厥聯軍大敗。慘敗後的突厥汗國被迫向隋朝請降進貢,隋文帝遣長孫晟再次出使突厥,而長孫晟不辱使命,居然成功的逼迫了突厥可汗沙缽略行跪拜之禮接詔,突厥汗國自此由強變弱,隋朝北部的邊患基本消除了,同時也解除了隋朝南下滅陳的後顧之憂。

    隋朝建立後,長孫晟歷任儀同三司、左勳衛驃騎將軍、左領軍將軍、右驍衛將軍等職,大業五年(609年)長孫晟去世。

    關於長孫晟,突厥人對其評價是“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隋文帝楊堅稱長孫晟為當世奇才,隋煬帝楊廣評價長孫晟“將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此,一何壯哉!” 大業十一年(615年)八月,煬帝出塞北巡,於雁門關被突厥始畢可汗圍困,危急之下,不禁慨嘆道:“如果長孫晟還在世的話,朕不至於被逼到如此地步!”

    唐太宗李世民追贈他的這位岳父為司空、上柱國、齊國公。

  • 2 # 聊以自娛2

    長孫晟(551-609年),字季晟,小名鵝王,河南洛陽人,鮮卑族。隋朝時期軍事家、外交家,北周開府儀同三司長孫兕第三子,唐朝文德皇后和太尉長孫無忌的父親,唐太宗李世民的岳父。長孫晟一生中與突厥交往長達二十餘年,雖然沒有指揮過大的軍事作戰,但不能否認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長孫晟憑藉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出色的軍事謀略,出眾外交手段、驚人的膽略和魄力,最終分化瓦解了強大的突厥帝國,將他們分解成兩個相互攻訐的對手,歷史上有人這樣認為:強大的突厥帝國就“毀於”長孫晟之手!從另一方面來說,長孫晟為保持大隋王朝邊境安寧,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一功勞是非常人所能企及的!也是在戰爭中無法取得的!

    長孫晟出生在世代高官家庭,很有修養。長孫晟生性聰慧,喜涉獵文史。善彈丸射箭,身手矯捷。北周天和四年(569年),十八歲的長孫晟擔任皇帝禁軍衛士中的小頭目。被當時隨國公、丞相楊堅發現、看中並給予大力栽培。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阿史那·攝圖請求與北周通婚和親,北周宣帝宇文贇以趙王宇文招之女封為千金公主嫁給他為妻。派長孫晟作為汝南公宇文慶的副使,護送千金公主到沙缽略可汗(581―587年在位)的突厥國(時主體在蒙古一帶)。《北史》說:“突厥者,其先居西海(薛宗正認為西海指的是鹹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周書》說:“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

    當時北周和突厥都想誇耀自己的力量,所以對於使團都是精挑細選,要求每一個送親團的成員必須是容貌英俊,武藝高強的人,長孫晟能做為副使,自然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和親使團到了突厥之後,沙缽略可汗對於北周使團成員看待很一般,唯獨對長孫晟是青眼相加。挽留長孫晟在突厥住了一年多時間,而且經常帶他一起遊玩兒。一次沙缽略帶著長孫晟一塊兒出遊,看見兩隻飛雕正在爭一塊肉。沙缽略可汗對長孫晟說,我給你兩支箭,你把這兩隻雕給我射下來嗎?長孫晟策馬飛奔、看準角度,拿出了其中一箭射過去,正中兩隻雕之頭,這就是成語“一箭雙鵰”的來歷。隨同的突厥人都驚呆了。

    開皇元年(581年),楊堅受禪登基,建立隋朝。千金公主日夜啼哭,要為宇文家族復仇,沙缽略可汗嫌棄隋朝不甚禮遇,糾集諸部落首領南侵。隋文帝新立,憂懼突厥襲擾,派兵夫修築長城,屯兵北疆。長孫晟知道突厥人並非鐵板一塊。建議隋文帝楊堅利用矛盾,分化拉攏,採用“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策略,為隋文帝採納。隋文帝實施反間計,故意派遣太僕元暉出伊吾道,高規格拜訪達頭可汗,特賜狼頭纛,假裝對他很欽敬,高規格地待遇。達頭可汗使者回訪時,隋文帝又特意將其使者放在沙缽略可汗的使者之上,規格很高。因此,沙缽略可汗與達頭可汗之間果然發生了猜疑、產生了矛盾。隋文帝任命長孫晟為車騎將軍,出黃龍道,攜帶大量錢財賜予奚、契丹等部族,讓他們當嚮導,得以到處羅侯的住處,與他深深交好,引誘他內附朝廷。如此一來,突厥內部受到分化,沙缽略可汗很快變得孤立起來了。

    開皇二年(582年)春,突厥沙缽略與眾可汗自蘭州入關,襲擾大隋邊境。隋文帝下令撤回即將進攻江南陳朝的軍隊,準備集中兵力抗拒突厥。隋朝時西部落突厥達頭可汗堅決不從沙缽略意見,率先領兵回撤,長孫晟讓隋代東突厥首領處羅侯的兒子染干欺騙沙缽略說:“鐵勒等族準備反叛,正準備攻擊沙缽略牙地”。沙缽略害怕老窩被搗,加之被隋上柱國李充在河北山(今內蒙古包頭西黃河以北)、大將軍韓僧壽在雞頭山(今甘肅平涼西)多次擊敗。突厥人只好撤兵出塞。

    開皇三年(583年)四月,突厥大舉入侵隋朝,隋文帝命衛王楊爽、河間王楊弘、上柱國豆盧勤、秦州總管竇榮定等八人為行軍元帥,分道率軍反擊突厥。突厥阿波部剛到涼州,就被隋竇榮定部打敗。長孫晟時任秦州總管竇榮定手下偏將軍,派人見到阿波可汗說:“以前攝圖(即沙缽略)部每次來打仗,都獲得了勝利。您阿波部剛到內地就被打敗。這是突厥人的恥辱,難道您不慚愧嗎?而且攝圖與阿波,兵力本來差不多。現在攝圖取勝,被眾人推崇;您阿波卻出師不利,為突厥帶來恥辱。攝圖肯定會把罪過歸結到您阿波部頭上,趁機消滅您這一支北牙部落。請您好好地想一想,那時您有能力對付攝圖嗎”?阿波可汗於是派人來見長孫晟。表示勸說達頭可汗一同歸附隋朝。隋朝派長孫晟遊說阿波可汗和西突厥達頭可汗,分化突厥的勢力。但沙缽略可汗不服,偷襲阿波牙帳。殺其母。阿波投奔達頭。與達頭一起向東打敗了沙缽略。阿波收復了故地,招降突厥散兵遊勇數萬人,阿波部實力大增。沙缽略見事不諧,不得已向隋文帝稱臣納貢。

    開皇四年(584年),長孫晟受隋文帝委派,以副使身份隨虞慶則出使沙缽略可汗部,賜千金公主姓為楊姓,改封為大義公主。當時,沙缽略可汗奉詔時不行跪拜之禮。長孫晟正色道:“突厥與大隋俱是大國天子,可汗不行跪拜之禮,誰敢違意?但可汗您現在是大隋的女婿,怎敢無禮,不敬婦公乎”?沙缽略不得已,只好行跪拜之禮!因此,大隋在消滅南朝陳後主時,沒有了後顧之憂。開皇七年(587年)四月,沙缽略可汗卒,其部眾立其弟處羅侯為莫何可汗,請隋廷承認。隋文帝派遣長孫晟持節前去祝賀,並賜以鼓吹旗幡,承認其弟處羅侯為莫何可汗,其子雍閭為都蘭可汗(亦稱都藍可汗,即葉護可汗)。處羅侯趁機向隋請求攻打阿波部,虞慶、長孫晟等回國後,隋文帝召集文武官商議此事,大家認為應當協助莫何可汗處羅侯滅掉突厥阿波部。隋文帝問長孫晟如何處置?長孫晟認為:“若突厥阿波部背叛大隋,那麼就應該協助他。現在是他們自己內部自相攻擊,阿波部儘管可惡,但並沒有揹負隋朝,主要因為窮困、爭奪資源相互攻殺而已,為了長遠利益,不如中立,隨他們自己處置好了”。隋文帝認為這個意見很對。

    後來,莫何可汗攻打阿波部,生擒阿波可汗。開皇八年(588年)冬,莫何可汗繼續西擊鄰國,中流矢而死,處羅侯的兒子雍閭(都蘭可汗)繼位。開皇十三年(593年),流民楊欽流亡至都蘭可汗處,謊稱彭國公劉昶與宇文氏共謀反隋,特遣其來密告於大義公主(即北周千金公主)。都蘭可汗對此深信不疑,從此不向大隋納貢,積極準備反隋。長孫晟出使東突厥汗國,責問都蘭可汗(雍閭),索要楊欽這個人,都蘭等謊稱無此人。長孫晟早已買通其手下,當夜抓獲了楊欽。長孫晟將他帶到都蘭處當面質問,雍閭不得已將楊欽交給大隋處理,同時長孫晟報隋文帝批准,誅殺了千金公主。

    不久,都蘭可汗(雍閭)、和突利可汗(染干)都向大隋上表求婚,長孫晟力排眾議,認為都蘭反覆無常,不能答應他的要求。但同意突利的請求,附加條件是:染干必須率眾南徙,居住度斤舊鎮(陰山之南),也就是突厥前大可汗沙缽略南牙故址。隋文帝楊堅同意這一計策,將安義公主嫁給了突利。訊息傳到突厥,都蘭可汗氣壞了,突利可汗卻高興極了!突利果然按長孫晟說的遷往南牙故址。擋在都蘭與大隋中間。都蘭常率部抄略隋境。突利可汗察知其動靜,即派人報隋。因此都藍可汗每次入邊,都因隋邊境都先有防備而未能得逞。開皇十九年(599年)二月,突利可汗奏報都蘭可汗製造攻城器械,準備攻擊大同城(今內蒙烏拉特前旗東北)。隋文帝隋軍分三路進攻突厥,都蘭可汗得知隋軍來攻,非常害怕,急忙與達頭可汗結盟,合兵攻打突利,雙方在長城下展開激戰,突利可汗大敗。都蘭盡殺突利的兄弟子侄,然後率部渡河進入蔚州(治靈丘,今屬山西)。

    當時,長孫晟正在突利可汗處出使,突利可汗與長孫晟僅帶少數人出逃,言談中,長孫晟得知突利有二心,暗中派人入伏遠鎮(今山西大同西北),令鎮中速舉烽火。突利可汗見四處烽火俱燃,便問長孫晟:“城上為什麼點燃烽火”?長孫晟謊稱:“城高地迥,必遙見賊來。中國家法,若賊少舉二烽,來多舉三烽,大逼舉四烽,使見賊多而又近耳”。突利可汗聞後大懼,對其部眾說:“追兵已逼,且可投城”。長孫晟帶染干覲見隋文帝,楊堅將突利可汗改封為“意利珍豆啟民可汗”, 在朔州(今山西朔縣)定居。因為都藍的侵逼,突利遷居於黃河以南,夏、勝二州之間(今內蒙古河套南)。晉封長孫晟為左勳衛驃騎將軍,持節護突厥。後來,安義公主死後,隋文帝又將義城公主嫁與啟民可汗(即突利可汗)。這年冬,隋文帝命高熲為帥,命上柱國趙仲卿率兵3千為前鋒,大破突厥,都蘭可汗敗逃,後被其部下所殺。隋軍另一路楊素大軍在靈州以北地區與達頭可汗部遭遇,亦大敗突厥,達頭可汗帶著重傷逃跑,其眾死傷不可計數。

    開皇二十年(600年),長孫晟上奏說:“今王師臨境,戰數有功,賊內攜離,其主被殺,乘此招誘,必並來降,請遣染干部下分頭招慰”。隋文帝同意了,都蘭部果然歸附者甚眾。達頭可汗(阿史那玷厥)自立為“步迦可汗”,傷好後於四月率兵進犯隋邊。隋文帝楊堅命晉王楊廣、尚書右僕射楊素出靈州(治回樂,今寧夏靈武西南),漢王楊諒、柱國史萬歲出朔州(治善陽,今山西朔縣),合擊步迦可汗。楊廣命秦州行軍總管長孫晟率突厥降眾為前鋒。長孫晟熟悉突厥民俗風情,知其人馬均需飲用泉水,乃命人在泉水上游撒放毒藥。突厥人、畜飲水後很多被毒死,人心惶惶,認為天降惡水,要亡族滅種,遂連夜遁逃。長孫晟率部追擊,斬殺突厥幹餘。史萬歲率柱國張定和、大將軍李藥王、楊義臣出塞,到達大斤山(即今內蒙大青山),與步迦可汗軍遭遇。步迦得知隋軍統兵將帥是當年威震敦煌的史萬歲,嚇得慌忙引軍回撤。史萬歲揮馬追擊百餘里,大破突厥軍,斬殺數幹。繼續跟蹤追入沙漠數百里而歸。不久,步迦可汗派他的侄子俟利伐從沙漠東面攻打啟民可汗,隋文帝再次發兵協助啟民可汗防守軍事要道,俟利伐只得退入沙漠。啟民可汗大為感動,表示願千世萬代永為隋臣。

    慶功宴上,時有突厥達官來降,他們說“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晉王楊廣笑著說:“將軍震怒,威行域外,遂與雷霆為此,一何壯哉”!回京後,長孫晟升開府儀同三司,並再次還大利城,安撫新歸附之眾。仁壽元年601年),長孫晟為受降使者,隨行軍元帥楊素援助啟民可汗北擊步迦可汗,收降大批突厥人,大隋邊境從此安定多年。

    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楊廣欲北巡至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啟民可汗率眾酋長前來迎接。長孫晟見營帳前雜草叢生,想要讓啟民可汗親自拔除,並讓各部酋長看到,使他們明白天子的威重。手指帳前的草說:“此根極香”。啟民可汗拔起幾株聞後說:“沒有什麼香味呀”!長孫晟說:“天子巡幸所到之地,諸侯都躬親灑掃,除清御路,以表示自己的至敬之心。如今牙帳中荒蕪,所以說是留香草罷了”!啟民可汗這才大悟,拔下佩刀,親自除草。各部酋長見後,爭相仿效。啟民可汗又發命舉國就役開御道,西起榆林,東達於薊,長3千里,寬百步。隋煬帝聽說此事,對長孫晟的辦法大加讚賞。

    大業五年(609年),長孫晟去世,時年五十八。煬帝深表悼惜,賜贈甚厚。長孫晟有五子一女,除長子長孫行布參與漢王楊諒反叛被害外。其餘四子具為高官,其第五子長孫無忌是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女兒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長孫皇后,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德皇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代卡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