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小地方看歷史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進入白熱化,各個阿哥的實力都很強勁,

    八阿哥被稱為八賢王,康熙四十七年被大臣們公推太子,康熙的大哥福全也極力推薦八阿哥做康熙的繼承人。大臣們的眼睛是亮的,一兩個人有私心可以理解,全都有私心不太可能,也就是說,八阿哥的確是公認的最優秀的皇位繼承人。就連雍正也承認,八阿哥比他能力強,可見八阿哥以及站在同一陣營的阿哥實力不容小噓。

    所以,當雍正登基當皇帝以後,本身就遭到了以八阿哥為首各阿哥的抵制,並且其關係網錯綜複雜,,稍有心軟就會遭到反撲。

    再者,攘外必先安內,西北戰事吃緊,外部環境迫使必須有一個國內的統一戰線,並且民間開始有教會的不法活動,必須要有鐵的手腕,

    最後,估計還是和雍正的刻薄寡恩的性格有關,

  • 2 # 瑞心楊安

    雍正規定“每兩加耗五分”,作為政府的正常稅收,統一徵收,存留藩庫,從中提取“養廉銀”,發給官吏作為生活補貼和辦公費用,而且其數量大大超過正俸。督撫大吏每年一二萬兩,知縣一二千兩。意思是說得了這筆錢,就應該廉潔奉公,不再貪贓剝民。這是雍正時的一項重要改革,這一制度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使雍正在位時期成為清朝吏治最好的時期之一。

    清王朝的興起和康乾盛世的出現,得益於順治到乾隆前期的統治者推行了較為得當的政治、經濟和民族政策,其中政治的清正廉明也是清朝邁向盛世的關鍵因素。但是就在國家鼎盛之際,統治階級放棄了文治武功的進取精神,反而因富而奢、因盛而驕,使盛世滑向衰落。

    與康乾盛世伴隨的是貪腐恣意橫行

    康熙年間,官員的貪汙現象已相當嚴重,一些大權在握的大官僚肆無忌憚地貪汙公款,收受賄賂,如滿族大臣索額圖、明珠,漢族大臣徐乾學兄弟、高士奇等。當時的民謠說:“九天供賦歸東海(徐乾學),萬國金珠獻澹人(高士奇)。”康熙皇帝也覺察到情況的嚴重,曾經懲辦了一批貪官,還大力表揚于成龍、張伯行、張鵬翮等一批廉官,作為各級官員的榜樣。但康熙漸漸發現不但貪汙無法肅清,就連自己樹的廉潔典型也並不真是兩袖清風,像張鵬翮在山東兗州當官時就曾收受過別人的財物;張伯行喜歡刻書,每部至少得花上千兩銀子,光靠官俸無論如何是刻不了的。晚年的康熙已是心力不濟,不僅不再致力於肅貪,反而認為“若纖毫無所資給”,則“居官日用及家人胥役,何以為生?”此論一出,各級官員自然更加無所顧忌了。雍正皇帝繼位後,決心改革積弊,打擊貪汙,整頓吏治。他令各省在限期內補足國庫的虧空,對查實的貪汙官員嚴加懲處,追回贓款,抄沒家產。當時雍正對一些大臣的懲辦顯然還有政治上的複雜原因,但也確實起了打擊貪汙的作用。與此同時,雍正解決了官吏俸祿過低和地方政府開支沒有保障的問題。具體辦法就是實行“養廉銀”。雍正期間,吏治有了明顯改善。

    但自雍正離奇暴亡,乾隆接過權杖後,便一改其父嚴厲冷峻的處事行為,轉為平和放任的風格。尤其乾隆晚期,貪汙之風盛行,吏治廢弛。乾隆皇帝照康熙之例六度南巡,而“供億之侈,驛騷之繁,將十倍於康熙之時”。為了維持奢靡的生活,乾隆巧立名目,勒索官吏、商人和百姓的錢財。乾隆帝規定,官員犯有某些過失或不盡職責,可向皇帝交納罰銀或贖罪銀,以換取寬恕或免罪。交納的銀兩,收歸皇帝私囊。乾隆帝的寵臣和珅,任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執政20多年,深受乾隆帝倚重,嘉慶時被責令自殺,抄沒家產。人謂其家財八萬萬,敵清朝當時歲入十年以上。與官僚們驕奢淫逸生活相伴隨的,是貪汙的風氣盛行,賄賂公行,政以賄成。各級官吏層層貪汙中飽,整個官場瀰漫著貪贓枉法、惟利是圖、阿諛奉迎的惡劣風氣。各級官吏過著犬馬聲色、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置國計民生於不顧。

  • 3 # 一鍋煮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通常是說新上任的官總要先做幾件能彰顯自己才華和膽識的大事,以此來樹立威望,使人信服。要說雍正登基後也想燒幾把火似乎並不妥當,因為雍正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雍正上位以後表現的很強硬並不僅僅是為了彰顯自己,更多的是為了治理好他的國家。

    瞭解清史的人都知道雍正從康熙手中繼承過來的大清帝國,其實並不如表面上宣揚的那麼強盛,反而是充滿了各種矛盾和問題,比如吏治腐敗、百姓賦稅增加而國庫卻日漸空蕩以及邊疆的不安定環境,可以說康熙給雍正留下了一大堆的爛攤子,作為大清帝國的新任主人,一心想要勵精圖治的雍正皇帝迫切的需要去革除這些弊端。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比如吏治腐敗的問題,康熙晚年肯定也知道這是個巨大的隱患,可是想要改變的話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來治理,對於晚年被九子奪嫡攪得不可開交康熙,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把這些問題交給後世之君來處理。

    說雍正強硬大抵也跟他推行新政的堅持有關。正所謂頑疾需用猛藥,想要根除這些弊端,必須要進行一系列嚴厲的改革,而推行改革勢必要牽動那些既得利益者,這些既得利益者一定會想盡各種辦法去阻撓,比如整頓吏治、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改土歸流等等,這些新政的推行過程中無不遇到巨大的阻力。如果雍正不用強硬的手段去推行他的改革新政,那麼就算他所推行的新政再怎麼好,也很難實行下去,不僅實行不下去,而且會使這些問題越來越難解決,這肯定是任何一心圖治的皇帝所不願意看到的,更何況雍正皇帝是一位堅剛不可奪其志的君主,所以,雍正沒得選擇,只有硬起手腕去推行新政,改革弊端。

  • 4 # 在下葵小胖

    雍正此時剛剛登基,此時的大清國百廢待興,許多事務和政務都需要重新梳理,所以此時的雍正上位後,一點也不能馬虎,為自己立威,態度必須強勢。

    向日葵認為有以下幾點來說明雍正皇帝此時必須新政,態度強硬:

    第一,雍正在眾位皇子中脫引而出,早引的其他阿哥不滿,不服,此時的阿哥們也成了親王,這種政治鬥爭蔓延開來,如果不把八阿哥這一夥政敵清掉,以後自己施行的任何政策會很難施行,所以開始消除異己,隨便找了一個藉口,講八阿哥一黨的人全部圈禁。在權利面前,親情沒有一點價值。

    第二,吏治腐敗,已到了不能不剔除的地步,所以雍正皇帝大勢懲戒貪官汙吏,整治吏治,選用賢臣,如李衛,田文鏡,張廷玉等人,來治理事務。

    第三,戰亂頻繁,西北戰事等地戰事頻頻,用糧,用人,用銀子,面對這樣的處境,這種局面不得不強硬,雍正坐不住,一面設立軍機處,集中央權利於一身,一面又命江南官員加緊生產,為打仗做好資源供給。

    第四,不論誰處於皇帝的地位,不強硬,不強勢,就會被群臣所玩弄,弄成個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這是任何皇帝控制權利的必要因素,強勢是個政治手段,方法,經過雍正皇帝的強勢登場,很多康熙皇帝遺留下來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最後向日葵總結,上位的強勢不光是雍正皇帝用過,歷朝歷代的皇帝剛登上皇位,都會用,不用,不則以豎威

  • 5 # 春風解語

    說實在的,雍正這個人著實有點怪,登基之後被人質疑其不名正言順,登基後又被描述成一個小丑樣的人物,而且在歷史上的名聲也確實不太好,諸多質疑。他也是一塊夾心餅,夾在康乾盛世的中間,難免會被對比得灰頭土臉。特別是他登基後的一系列強硬政策與措施,確實也讓他被後世弊病。

    其實雍正在位十二年裡,對於清政府的吏治做了很大的整肅,把他爹康熙帝留下來的很多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了,當然也得罪了很多權臣。他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耗羨銀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這就是最早的高薪養廉了。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立軍機處,創立秘密建儲制等。這一切看起來,雍正不失為一個勤政的君王,也沒有後來描述得那麼昏庸無道。康熙帝雖然開啟了大清盛世的序幕,但是總歸在晚年的時候有了太多積弊,雍正一登基就掃除頹唐之風,使吏治清明。

    特別是誅殺貪官這方面,其狠辣程度,令人歎為觀止,這也是他被人醜化的一個原因,畢竟被殺的那些人,其家眷什麼的,都是能寫會傳的之人,他就一點點的被醜化,妖魔化了。他最狠的地方是翻舊賬,只要你伸手了,管你死的活的,一律找你麻煩,連後代子孫都要牽扯其中,看過《紅樓夢》不?曹雪芹的情況就是這樣。雍正的意思說,這些王八蛋,自己貪汙就算了,還想耍賴,死後就給他們的後代子孫留著,不行,我不能讓他心想事成。雍正為什麼如此肅查貪腐,其實就是康熙的煌煌盛世留下的歷史問題,看起來強大的帝國,其實已經虧空得很厲害了,再不殺一批貪腐之人,這位置還怎麼坐,這麼看起來,康熙爺把公司交給他的時候,公司內部已經貪腐叢生,弊病蔓延了,這個寡人不好做啊。雍正為了查貪腐,建立了一個“會考府”,幹嘛的呢?就相當於一個審計機關,從各地來往賬銀開始核查,誰也不敢做手腳,大部分人都害怕他的強硬手段,不敢伸手,但是也有個別人存了僥倖心理,以為抓不著,抓不著,抓不著,但是沒有能逃過去的,一旦抓住,後果很嚴重,罷官,索賠,抄家。不想索賠怎麼辦?賠不出來的賣東西,東西賣完了,那就賣人。要不然你看紅樓夢裡,丫鬟,小姐統統發賣,最可怕的是,還擺市場上賣,連有親戚關係的都查,要是你把東西藏他家怎麼辦?所以連親戚也不放過,狠不狠?

    他這些作為也不過是清除大清積弊,這些做法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一個作用。

    說雍正誅殺功臣,無情無義,實事是不是這樣呢?一開始他和年羹堯是一個聯盟,但是老年啊,有一些驕傲,以為自己業績好,就不把boss放在眼裡,那怎麼行,業績再好,你不過是個打工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幫boss排憂解難,你怎麼能居功自傲呢,但是這哥們看不明白自己的位置,甚至在boss面前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雍正心裡就不高興了,我好歹也是你的boss,給你發著工資呢,這麼不尊敬我嗎?

    第二條,結黨營私,這是歷代帝王所不願意看到的事,所以這年羹堯自己找事,也怪不得別人心狠手辣。最後一點,太不支援boss的政策了,老闆一直在抓貪腐,哥們一直在貪,就算老闆器重你,這也太不給面了,然後就把年羹堯抓起來,抓起來就沒有他的然後了。

    至於九子奪嫡,雍正對幾位親兄弟的態度,這可是證明了他適合做個帝王最好的佐證,如果不是這麼強硬的手段,今天這個王爺反了,那個王爺又起義了,那得多煩人。實際上,他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你看他把自己兄弟關起來後,還給別人起綽號,“塞思黑”,滿文豬的意思,像不像小時候打完架後給別人起外號的頑童。

    雍正這個人,涼薄倒是真的,但是未必是一個昏庸之人,他也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他上臺後其實件件都是做的好事,可以說文治武功,但是由於他做得強硬而怪異,讓人忍不住會去詬病他。

      

      

      

      

     

      

      

  • 6 # 向陽花開7290

    因為雍正皇帝接過來的是一個徒有盛世虛名的空殼子,國家已經被腐敗的官員給掏空了,如果他再不強硬,連空殼子也沒得了,就剩下光桿司令了。

    再者,不服氣雍正的其他王爺們,正等著看他的笑話了,他們黨羽眾多沆瀣一氣,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雍正皇帝唯有強硬措施雷厲風行,才能壓制這種不正之風,扭轉局面。

  • 7 # 餘與虞

    筆者認為最大原因是——康熙給雍正留下了個爛攤子。雍正強硬不僅是因為個人性格,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社會矛盾激化。

    01康熙怠政

    康熙一朝,被許多清史學家稱為“盛世”。因此,許多人認為康熙帝是個明君,其實不全然。他前期平定三藩、三次親征葛爾丹、打跑沙俄侵略者,加之政治清明,確實是值得稱道。

    但和唐玄宗等皇帝一樣,康熙帝年老後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之中,逐漸怠政。面對社會弊端,他竟然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乾脆不管。只要不出大亂子,康熙帝就安安穩穩地做他的“盛世皇帝”。

    二來,隨著年齡增大,康熙帝疾病纏身,已經不能像年輕的時候一樣,那麼勤政。加之,他又要處理“九子奪嫡”的問題,就更沒有精力處理朝政了。

    02國內主要矛盾西北戰事吃緊,百姓怨聲載道

    康熙晚年,西北戰亂不斷,因此需要大量徵兵。康熙帝急於處理戰事,連忙發徵兵令。

    在這之前,清朝就打了不少仗。許多將士圖個舒坦日子,不想再打,於是紛紛當了逃兵。

    而對於西北民眾來說,打仗不僅影響他們生活,還得讓自己掏錢出力。於是,西北百姓怨聲載道。許多人圖安穩,甚至逃到了南方。

    許多大臣上奏停止用兵。國家安全都保證不了,還怎麼發展經濟?康熙帝自然是知道,可是他沒有好的解決方法,於是把難題留給了雍正。

    貪官多,富民少,經濟發展不起來

    康熙一朝,官員俸祿極低,稅收又少,連自己一家都很難養活。於是,他們就打起了火耗的念頭。

    火耗是什麼,簡單來講就是因為百姓交的稅銀質量參差不齊,而收上來的銀子需要重新鑄造,過一遍火爐。新造的銀比原來的銀質量好,這就造成了損耗,這就是“火耗”。所以,百姓得交點火耗錢。官員沒錢怎麼辦?就多收火耗錢唄。

    康熙後期,各地的官員都開始加徵火耗錢,山東河南甚至漲了80%。雖然康熙早期嚴令禁止,但由於他主張輕徭薄稅,給官員發的工資又少,最後不得不默許了官員的貪汙行為。

    而且,康熙不限制富商的發展,任由他們做大。甚至他還出臺了一系列保護富商的政策,給他們一定的免稅權力。

    雖然這種做法客觀上刺激了清朝的經濟,但同時拉大了窮人和富人的差距。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許多農民實在太窮,不得不造反。所以在康熙末年,叛亂時有發生。

    03雍正本就是個強硬派

    雍正即位時是45歲,他的整個青年時代都在“九子奪嫡”中度過。而他最後又能勝出,必是個“狠人”。

    在這段時期,爾虞我詐、你死我活,雍正被無數兄弟當做仇人,因此“傷痕累累”。

    他明白,若是不肅清這些政敵,政局必當會繼續混亂。因此,在當上皇帝以後,雍正就對其他皇子集團展開了瘋狂報復。這既是解了心頭之恨,又是立了Regal。

    不光如此,他在做藩王的時候,早已看透康熙朝的諸多弊端,而他又是個頗有志向的人。因此在即位以後,就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朱元璋曾說過,“元以寬仁失天下”。這裡的寬仁,就是君王對自己、對官員的縱容,康熙晚年便是如此。若是雍正不強硬的話,搞不好還會加速清朝的滅亡。所以說,雍正上位以後,不得不強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在英國12月份大選中,約翰遜首相與工黨領導人科爾賓的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