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嬙遙度天際
-
2 # 細說簡史
孫策和太史慈都是三國著名將領,兩者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在戰亂紛飛的三國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孫策的故事1、孫策徵得袁術許可,東渡長江,進攻樊能、於糜,又在當利口襲擊張英。並以曲阿為據點,與揚州刺史劉繇進行決戰,大敗劉繇,率兵進攻會稽王朗和吳郡嚴白虎。袁術僭越稱帝后,孫策與袁術決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為騎都尉,襲父爵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
2、孫堅被殺,孫策舉家遷到江都。在江都期間,孫策數次拜訪揚州名士張紘,和他研究天下大勢。並說出了其立足江東的策劃,第一步從袁術手中索要其父孫堅的部隊,然後渡江南下尋求其舅父丹陽太守吳景的支援,以丹陽為根據地招募軍隊,佔領吳、會稽等郡,進而討伐劉表、黃祖,為其父孫堅報仇,最後建立孫吳政權。該策劃得到了張紘的認同,並在張紘的補充完善下,成為孫策政權建立和發展的既定策略。
3、孫策性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所以兵士和百姓都願意為他效死。他嚴申軍令,不得擄掠民間財物,因此受到百姓的歡迎。只用了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孫策迅速削平了大量割據勢力,佔有了吳郡、會稽郡、丹陽郡、廬江郡和豫章郡,基本上控制了揚州的廣大地區,為孫吳立國奠定了基礎。孫策不僅是當時幾大政治軍事集團中實力發展最快的一個,而且是魏、蜀、吳三國創業者中最年輕的一個。
酒酣戰孫策三國當漢、魏之際,英雄虎爭,一時豪傑志義之士,礌礌落落,皆非後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為可稱。
1、太史慈字子義,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太史慈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2、揚州刺史劉繇與太史慈同郡,自太史慈離開遼東回來後,未與之相見,於是太史慈亦渡江到曲阿相視劉繇,未去而孫策已攻至東阿。有人勸劉繇可以任用太史慈為大將,以拒孫策,劉繇卻說:“我若用子義,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因此只令太史慈偵視軍情。及至神亭,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當時孫策共有十三從騎,皆是黃蓋、韓當、宋謙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懼上前相鬥,正與孫策對戰。孫策刺向太史慈的座下馬而攬得太史慈系的頸後手戟,與此同時,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
結語太史慈驍勇善戰,箭術也非常過人,正是因為這樣,他從北海殺出重圍之時,才能夠射出數箭,並箭無虛發,讓敵人聞風喪膽。而孫策明果獨斷,勇蓋天下,兩者都非常厲害,令人為之佩服。
-
3 # 孤罔炎史
如果只是比打架的話,這哥倆還真打過一次,《三國志》和演義中的內容差不多,都是不分伯仲。但如果拉開距離比弓術就必須是太史慈了,太史慈是《三國志》中少有的記載善使弓的。“慈長七尺七寸,美鬚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但這種比較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太史慈臨死前說過這麼一段話“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所以單純比武藝是對他們的侮辱。
如果但是要比統兵打仗那就只能是孫策贏了。許貢曾上書朝廷說孫策驍雄,與項羽相似。項羽一生征戰幾無敗績,而孫策17歲開始領兵,不僅深得一幫老臣信服,還能在幾年之內掃平江東,讓曹操感嘆“猘兒難與爭鋒也”,並立馬與孫策結為親家。
如果只講武藝,三國時代根本評不出來誰高誰低,記載於史冊的僅有三次武將對決,分別是呂布VS郭汜,關羽VS顏良,孫策VS太史慈。但除了孫太可以比比,其他人實在沒有參照。
-
4 # 不沉的經遠
孫策和太史慈兩個人武藝基本相當,不過太史慈的箭術比孫策要好。
孫策和太史慈兩人曾經打過一次,在孫策和劉繇交戰期間,孫策去神亭嶺祭漢光武廟,伏路小校報告給了劉繇。劉繇擔心有計不敢出戰,太史慈自己披掛出馬,在神亭嶺上和孫策大戰一番。
兩人先打了50多合不分勝敗,太史慈擔心孫策這邊人多,於是詐敗引開孫策。到了偏僻處太史慈回馬再戰,又打了50合未分勝負。最後兩人奪槍落馬,互相在地上廝打。孫策搶到了太史慈背後的短戟,用短戟去刺,而太史慈則強了孫策頭上的兜鍪遮擋。最後因為雙方軍馬趕來,孫策和太史慈才各自放手。
孫策和太史慈前後打了一百多個回合沒能分出勝敗,雖然最後廝打時孫策搶到了短戟,稍微有些優勢,不過這個更大的是運氣因素,應該說他們的武藝水平很接近,棋逢對手。
不過太史慈還有一個絕活就是箭術。當初太史慈還沒投奔劉繇,北海孔融被管亥的黃巾軍圍困,因為孔融曾經照顧過他的母親,所以太史慈特意去報恩。太史慈在帶了求救信去平原找劉備時,就是靠一手高超的箭術射退了管亥所帶的數百騎兵,可見他的箭術了得。
所以,孫策和太史慈武藝水平相當,箭術太史慈略勝一籌,綜合實力太史慈稍強一些。
-
5 # 名留青史
你從他們的戰鬥描述中就可以得知了。“孫策一槍刺中太史慈的戰馬,太史慈順勢揪住孫策,二人一起滾落下馬,孫策奪得太史慈後肩的手戟,太史慈也奪得孫策的頭盔,繼續激烈搏鬥。正當二人生死拼搏之時,雙方救援的部隊同時趕到,於是,孫策和太史慈各自撤回營地。”
孫策號稱小霸王,也就是和兩漢時期的西楚霸王項羽有一拼,而太史慈是東吳乃至三國名將,連曹操都想過要收買他,再看他們的正面較量,也是平手,所以你很難說誰在武力上更厲害,差距微乎其微,如果他們誰的狀態不好,比如說沒休息好,就可能導致打不贏對方,或者在士氣和心理上誰佔了優勢,就會取得最終的勝利,這都是相對偶然的因素。
那麼根據史料也有人評判,孫策單純作為武將要比太史慈厲害。
-
6 # 大飛熊騎士
發個問題也不容易,給題主更正一下,是太史慈吧。
孫策是“江東小霸王”,這意思就是說在江東是無敵的存在。但是,太史慈也不弱,而且成名很早,算得是小說裡的上古名將了,連一向高傲的孔融都有心結交太史慈。所以,孫策和太史慈對戰,是一場龍爭虎鬥,場面上的來說,二人是打平了。
但是,個人認為,神亭嶺之戰,佔上風的是孫策。有朋友會認為,二人單挑,從心理上來說,應該是太史慈處於劣勢,因為身邊只有一個曲阿小將,孫策這邊有程普,韓當等十二員大將,從局勢上來說,顯然孫策佔優。太史慈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才五十回合後詐敗,吸引孫策脫離大隊,打算生擒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太史慈應該略優孫策一點。
但是,卻有兩個因素說明太史慈戰孫策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第一個是,當太史慈吸引孫策到平川之地後,二人又大戰了五十回合,結果是太史慈先夾住孫策的長槍,導致二人一起摔下馬,用“王八拳”互毆的局面。可見,論兵器對戰,太史慈拿孫策一點辦法也沒有,甚至有走下風的嫌疑;第二個更加的明顯,二人在地上互毆的過程中,孫策手快,一把拿走太史慈背後短戟,而太史慈只搶走孫策頭盔,結果太史慈自然只能用兜鍪抵擋孫策戟刺,只有防守沒有進攻了。好在,劉繇的援軍先到了,孫策開始心慌,卻也沒有給太史慈一絲絲反擊的機會。
所以,孫策和太史慈單挑,如果沒有外力的介入下,打到底,估計太史慈是要掛彩的,因此孫策要比太史慈強悍一些。再看孫策和太史慈兩人的戰績對比,還是孫策要強一點。
孫策:戰績雖然少,卻是十分霸氣,特別是牛渚之戰,孫策挾死於糜,喝死樊能;而會稽之戰,孫策一槍就刺死了和黃蓋不知幾回合打平的周昕;後來,孫策被許貢三個門客埋伏,劍刃無故斷裂,又被射中面目,還只能用弓抵擋導致身中幾槍而重傷;但是,孫策並沒有因此去世,反而還想出兵征戰,最後導致孫策死亡的是于吉。
太史慈:武藝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神亭嶺之戰以及之前,太史慈的表現是超一流水準的。比如:為了解救孔北海,在千軍萬馬中殺進殺出;還有和孫策的百回合大戰;第二階段就是神亭嶺後,太史慈的武力消退了不少。比如:和程普三十回合平手;會稽之戰,不知多少回合和王朗平手;合肥之戰,太史慈和張遼七八十回合平手;七八十回合屬於深入交手,張遼的武藝接近強一流,太史慈第二階段也就是接近強一的水平,也就是在這一戰,太史慈用“無間計”要除去張遼,卻被識破,反而中箭身亡。
當然,太史慈的箭法不錯,但是單挑時用箭是需要一定的突發性或者隱藏性才能奏效,所以武藝還是基礎。因此。綜上所述,孫策的武藝還是比太史慈厲害一些。
-
7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在東吳陣營中,孫策被譽為“小霸王”,而太史慈則被認為是東吳第一勇將。那麼兩人相比,誰的武藝要更勝一籌呢?
孫策和太史慈是有過一次直接交鋒的,那就是神亭嶺之戰。咱們就透過《三國演義》中的原文對這場戰鬥的描述來進行一下分析。
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五回中,孫策率十二名親隨去神亭嶺光武廟去行祭祀,被探馬報回劉繇軍中,太史慈自告奮勇挺槍上馬,與“曲阿小將”兩人前去捉拿孫策。在嶺下截住了孫策一行,雙方都很有風度,決定單挑。
第一局:孫策與太史慈“兩馬相交,戰五十合,不分勝負”。太史慈慈見孫策的槍法“無半點兒滲漏”,決定詐敗誘敵。
第二局:太史慈且戰且走,孫策追來,兩人來到一片平川之地。太史慈回馬再戰,“又到五十合”。孫策一槍刺去,被太史慈躲過挾住;太史慈回刺一槍,也被孫策挾住。兩人爭奪中落馬墜地。
第三局:兩人棄槍進行徒手格鬥,孫策奪去了太史慈背後插著的一枝短戟,太史慈則搶去了孫策的頭盔。孫策用短戟來刺太史慈,太史慈則舉起孫策的頭盔招架。
隨後雙方援軍到達,展開一場混戰,“時近黃昏,風雨暴至”,雙方各自收兵回營。
雖然雙方這場戰鬥是以旗鼓相當,不分勝負而收場,但我們發現,孫策的進攻能力要略勝於太史慈,孫策始終保持著一種主動的態勢,而太史慈則防禦力較強,守得滴水不漏。
兩人的戰鬥風格完全不同,孫策更傾向於主動進攻,而太史慈側重於防守反擊。我們也可以從兩位猛將的戰績中能看出端睨。
孫策箭射陳生,生擒於麋,喝死樊能,飛劍斬殺嚴與,一槍挑殺周昕,總共6場戰鬥,孫策獲勝5旗,斬殺了5名敵將,不負“小霸王”的稱號。而太史慈雖然幹掉很多嘍囉兵,卻沒有殺死一名敵將,平孫策、平程普、平張遼,甚至連與王朗對陣,都沒能夠斬殺,太史慈這樣的攻擊力確實有點對不住他“東吳第一勇將”的大名。所以說,孫策的武力值應比太史慈略高一籌。
但孫策也有發揮非常不理想的時候,出去打獵,居然被三個刺客伏擊,身受重傷,最終死亡。堂堂的“小霸王”連幾個毛賊都搞不定,實在是令人大失所望。同樣的情況下,關羽過洛陽關時被韓福暗箭射中左臂,關羽用口叼箭,拔掉箭桿,再追殺一刀斬掉韓福;夏侯惇右眼中箭以後,還能“拔矢吞睛”,強忍疼痛,衝上去一槍挑翻放暗箭的曹性。以此看來,若論勇武,孫策和太史慈甚至還比不上夏侯惇。
東吳最強的太史慈與曹魏的張遼廝殺,七八十合不分勝負,沒有絲毫上風,這也說明東吳眾將的整體實力確實比曹魏和蜀漢的戰將要低一個層次。
-
8 # 愛尚文史
按照《三國演義》的武力值設定,孫策與太史慈兩人近戰武力值半斤八兩。但是太史慈以箭術聞名,在箭術方面高出孫策一個檔次,綜合水平應該是太史慈更強。
神亭一戰,太史慈與孫策打鬥孰勝孰負?神亭對峙期間,孫策軍紮營嶺北,劉繇軍紮營嶺南,兩家遙相對峙。孫策與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共十三騎,到嶺南光武廟祭拜光武帝,順便打探劉繇軍的部署情況。不料被劉繇軍發現了。
太史慈與孫策單挑的時候,孫策身後有十三騎,而太史慈身後只有曲阿小將一人。在氣勢上,孫策佔有絕對的優勢。
在打鬥過程中,太史慈且戰且走,幾番引誘孫策追趕,兜了很大一個圈子才甩掉程普等人。打得非常小心,沒有盡情發揮。
所以這場打鬥,對太史慈有一個小小的不公平因素。
然而打鬥的結果:
策卻手快,掣了慈背的短戟,慈掣了策頭上兜鍪。
按照“羅本”的說法,這場打鬥是太史慈略有優勢,因為失盔者輸。原文如下:
後史官議論,失盔者當輸也。
根據羅貫中的說法,以及打鬥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來看,神亭一戰,孫策應該是失敗方。
不過羅貫中後面還跟了一句,將兩人的實力拉平了。慈年三十歲,策年二十一。太史慈處於壯年時期,作戰經驗更加豐富。而孫策更接近青年時代,在鬥將經驗方面吃了一些虧。
總的來說。巔峰時期的孫策、太史慈,武力值應該是非常接近的。在不考慮弓箭的情況下,兩人的厲害程度是一樣的,難分勝負高低。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啊,武力你認為是啥?誰的力氣大麼?那麼就是孫策。孫策有小霸王之稱,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而孫策呢,得到霸王的外號事在陣上殺死一將,生擒一將,但是等把人放下來的時候,發現人已經被夾死了,可以想象,不管怎麼說吧,能硬把人夾死,這力氣當真不小,而三國演義中也說,孫策等孫家子第喜愛與虎搏鬥為樂,可以空手跟老虎打架,尤其孫策更甚,這力氣應該在三國裡都是很強悍的,但是並沒有什麼文獻說太史慈力氣如何讓驚人,如果這方面,孫策只強不弱,所以說,在馬下這兩個人廝打,太史慈根本沒有什麼優勢,
如果說馬上功夫呢,他倆基本上是旗鼓相當,那麼太史慈有什麼地方強呢?我讓個人認為,還有一點,暗器功夫,太史慈應該強於孫策, 太史慈是三國裡面很少使用雙戟的人物,另一個是典韋,他倆都是用雙戟背短戟,那意思就是,我打不著你我就各種扔暗器,書中表示過太史慈射過箭等,料想暗器應該不差到哪,畢竟他解救孔融的時候在大軍中來來回回的出入都沒受傷,躲暗器也應該不差。但是孫策呢,不說他老爹死的時候射了幾十箭愣是一個人沒扎到,書中也沒有標明孫策用箭,恰恰相反他躲暗器功夫也很一般,死因也是,好像就孫權箭術能好點?這就像是趙雲和關羽,你看趙雲啥時候受過暗器的傷害啊,嗖嗖嗖,不管你是扔啥,我就是用槍一撥,紛紛掉落,你看關羽,漢末無敵,從千里走單騎開始,嗖一箭射中右臂,戰長沙,黃忠又嗖一箭射中頭盔,之後荊州,幾乎是你想射中關老爺就能射中,沒得商量,那關羽和趙雲誰武力強呢,這麼法說。
綜合來說,勇猛孫策很強大,靈活太史慈更好,你看他們在地上廝打那塊就能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