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唐李廣
-
2 # microkof
北宋的軍隊主要分成兩批,一是禁軍,二是邊防軍。從歷史上看,金進攻東京,完全看不到禁軍的記載,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先說邊防軍。
金入侵宋分為兩次,第一次是1125年10月,三個月時間打到東京城下。這三個月內,宋庭主要做了兩件事,就是換皇帝,和誅殺奸臣,邊防軍也有動作,宋最精銳的防守西夏的西軍十萬以上由种師道率領,趕到東京。金國主要懼怕這支軍隊,所以撤軍,經過宋欽宗和主和派的一頓騷操作,金全身而退,种師道氣死。
金入侵宋第二次是因為宋欽宗的騷操作,他居然拉攏金的使臣,被金使臣告發。
1126年9月,金第二次入侵宋,12月攻到東京城下,這一次,因為宋欽宗不斷的騷操作,形勢比上一次艱難的多,比如李綱早前被免職,沒有了強力主戰派,比如六神甲兵等等的。。。同時,這次金派重兵把守潼關,阻止西軍入潼關,所以西軍沒法指望,上一次已經到東京的西軍,最巔峰的時候有二十萬人,但是,一部分在戰後遣回西北,一部分支援太原遭受損失,一部分因經濟原因被宋欽宗遣散,這騷操作。。。最終守軍不足七萬。
南方各地的勤王軍當然有,但是主和派權臣命令各地駐軍不得進京,只有南道總管張叔夜和他兒子違命出兵,最終在東京城破之前成功突入東京城,成為守備力量,也是唯一的勤王軍。
宋欽宗最後的騷操作就是把自己搭出去請和,最終群龍無首,金要宋搜刮錢財上貢,導致城內誤以為錢財湊夠可以免於城破,於是戰和不定,金不費力氣就破城,以後就是靖康之恥。
那麼禁軍呢?林沖八十萬禁軍哪去了?禁軍就是一個腐敗的大坑,是宋王朝腐敗的典型體現:
一,禁軍八十萬,虛報的厲害,為了軍餉,低層人什麼都敢幹。
二,長期無戰事,軍人改種田和手工藝創收。
三,剋扣軍餉,營養不良,逃兵多,無人追究。
宋太祖時期的禁軍橫掃四方,幾十年後就成了邊防軍強過禁軍,可嘆。
-
3 # 不沉的經遠
這個必須要提到太原保衛戰了,太原保衛戰是北宋末年為抵抗金朝入侵,以太原為主戰場展開的一場保衛戰。此次戰役以宋軍戰敗、太原失守而告終。
為解太原之圍,北宋多次組織軍隊北上救援。
第一次大將种師中由河北井陘西進,姚平仲的養父姚古和張孝純的兒子張灝分別從長治和汾州北上,三軍互為犄角,共解太原之圍。但是姚古、張灝兩軍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約定與种師中部會師。种師中部遭到金軍主力圍攻,先勝後敗,被迫撤退到殺熊嶺時,再次遭到金軍重兵圍攻,軍糧短缺、士氣低落的宋軍幾乎全軍潰散,身邊僅剩百餘將士的种師中身中四創仍然裹傷力戰,最終為國捐軀飲恨疆場。擊潰种師中部後,金軍主力從容回師,在祁縣以東的盤陀擊潰姚古部,在交城擊潰張灝部,宋廷第一次救援太原的努力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救援又以李綱為首,抽調解潛、折可求、張思政、範瓊等部北上救援。但是,如此事關國家存亡的重大軍事行動中,李綱上疏各路大軍合兵一處統一指揮的要求卻被否決,身為宣撫的李綱徒有節制諸路大軍之名而無節制之實,各路將領都直接聽命於遠在京城的宋欽宗,各自為政,互不協同。金軍將一盤散沙的宋軍各個擊破,對太原的第二次救援宣告失敗,李綱以“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被貶官。
兩次救援太原失敗,宋軍損失了名將种師中,第一次汴梁保衛戰的功臣李綱也被貶斥,宋軍更是損失慘重,根據不同資料,宋軍損失在30-70萬之間,大量的機動部隊被消滅,所以第二次汴梁包圍戰時能來救援的部隊就很少了。
-
4 # 軍都弩
此時的北宋禁軍根本無法擊敗金軍,因為之前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因為之前皇帝昏庸和大將的無能已經把軍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基本已經無力迴天了。
金國崛起之後,北宋與金國簽訂海上之盟,南北夾擊遼朝,金國進貢遼朝長城以北領土,北宋進攻遼朝長城以南領土,主要是幽雲十六州北宋一直的夢想,結果,金人三下五除二消滅了長城以北的契丹人,待在長城北邊觀察北宋軍隊如何收復幽雲十六州。
北宋童貫閹人大將軍帥軍磨磨蹭蹭開向北京方向,遼軍一看,我打女真打不過打你們還不是簡單,遼軍幾千騎兵一個衝鋒,童大將軍幾十萬大軍立馬潰敗,無數裝備物資淄重全被遼軍沒收,童貫不好交差只能請金人出手幫忙。
童貫派出的使節來到金軍營中,口稱我朝皇帝有好生之德不忍殺傷,請貴國出兵消滅幽雲十六州遼軍殘餘,土地歸我朝,地面財富人口歸貴國,如何如何?
金人立馬同意,又是三下五除二,消滅幽雲十六州遼軍,括地三尺後把幽雲十六州交還北宋童貫實現了宋太祖太宗都沒能實現的戰績,立馬加官進爵,賞賜豐厚,頭腦發熱,收留了大量原遼朝人口,金人要求索還,不許。
於是金人整頓兵馬,直撲汴梁,徽宗初期任用李綱兩次擊退金軍,每次擊退後李綱即被貶斥第三次金人再次圍城,徽宗欽宗任用神人作法企圖再次擊退金人,無奈金人不信邪,攻破汴梁,徽欽二帝連帶後宮家眷全部被俘,僅趙構漏網。
趙構南逃,組建朝廷稱為南宋,金人一路追索趙構被嚇成陽痿,一度逃入海中避難,金人進犯終被岳飛韓世忠挫敗,南宋得以苟延殘喘,岳飛被殺,韓世忠被貶。
-
5 # 隨遇而安41432
更正一下,自始至終金軍沒有攻下汴梁城,是宋朝皇帝被嚇破了膽,自己投降的。城外一直有援軍,但是怕出現董卓之流,寧願向異族投降也不讓援軍進城。城中百姓到皇宮請求發給武器自衛也沒被允許。北宋不亡天理不容。
-
6 # 鹹魚閒聊
金軍圍攻東京怎麼可能沒有援軍?正是种師道的西軍在太原阻擊了金國西路軍併火速增援東京逼迫金國東路大軍撤退,才使得第一次東京保衛戰得勝,只是令人遺憾和憤怒的是,第一次東京保衛戰勝利後,朝廷主和派大臣壓倒了主戰派,宋欽宗棄用主戰派大臣李綱和种師道,致使李綱退出朝廷,种師道鬱鬱而終,而支援東京的西軍及其他援軍,義軍也各自遣散。那麼之後的第二次東京保衛戰,面對金軍的圍攻,北宋軍隊又都哪裡去了呢?
當時北宋的主要軍隊就是號稱“八十萬”的中央禁軍和西北邊防軍(也就是种師道和种師中領導的西軍)了,至於河北路的邊防軍,也就是中原王朝用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軍隊,在北宋末年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因為自宋真宗與遼國定下“澶淵之盟”後,北宋河北路從以前的戰場成為了榷場,兩國相安無事一百多年,這一百多年以來,隨著官員的腐敗,軍隊出現大量空餉,再加上軍隊久疏戰陣,缺乏訓練,到了北宋末年金國崛起,河北路邊防軍真是要人沒人,要裝備沒裝備,也基於此,宋遼戰爭爆發後,北宋君臣才急忙從禁軍(連這部分禁軍都是臨時拼湊的)和西軍中抽調部隊到河北去打仗。
那麼北宋的中央禁軍呢?不是號稱“八十萬”且戰鬥力最強嗎?事實上這又是一大笑話,且不說因為貪官吃空餉導致中央禁軍根本就沒那麼多,再加上北宋後期選拔禁軍也沒以前嚴格,導致禁軍內部良莠不齊,比如當時參與伐遼的禁軍,也是一群臨時拼湊的烏合之眾,童貫領著他們一路浩浩蕩蕩去了,西軍打仗,他們負責搖旗吶喊和搶功,後來西軍因為對河北環境不瞭解和童貫的瞎指揮而戰敗,這群禁軍又跟著童貫一路逃回了東京,不過想一想,中央禁軍有宋徽宗這麼個昏君,童貫,高俅這樣的貪官領導,不會打仗不奇怪,會打仗才奇怪!後來第一次金軍南下,有種師道和李綱他們在,禁軍尚且能撐一會兒,到了第二次金軍南下,种師道病逝,种師中戰死,西軍分崩離析,李綱罷相,這種情況下,禁軍就難以抵抗金軍了,像金軍渡黃河,守衛黃河渡河口的禁軍還未交戰就逃走了,當時的北宋真是得了恐金症,見了金軍就逃跑,毫無鬥志,後來東京城破,這些禁軍也是非死即降,有很大一部分後來成了劉豫偽齊政權的部隊。
而只有西軍尚能為大宋挽回一點顏面,但第二次伐宋,金國明顯吸取了第一次伐宋的教訓,先是集中優勢兵力攻佔太原府和真定府,確保之後包圍東京不會出現腹背受敵的危險,也是在這兩次戰鬥中,西軍損兵折將,主將种師中戰死。雖然西軍損失慘重,但依然沒有被殲滅,留在陝西的西軍在南宋建立後依然戰鬥在抗金第一線,直到金軍為了奪取川陝地區而發動的富平之戰,以宋軍的戰敗結束,至此西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再後來南宋軍隊重新洗牌,韓世忠,岳飛,劉錡,吳玠,劉光世,張俊等年輕將領崛起,不得不說的是,西軍不愧是北宋末年最優秀的軍隊,像韓世忠,劉錡,吳玠,張俊等都是西軍出身,可惜的是這支部隊沒有遇上一個明君。
-
7 # 翡翠貓貓
說岳全傳 並不全是真實歷史.金軍於1126年渡過黃河,兵臨汴京城下.宋欽宗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負責守衛汴京.李綱領導軍民,奮力頂住了金軍的首次進攻.這時,汴京城外又有二十萬宋朝援軍趕至,但欽宗和寵臣李邦彥卻派使者向金求和,並接受了金軍提出的割讓太原三鎮的要求.因此事主戰派和主和派發生激烈爭論.李綱撤而復立,金軍才被迫撤退.隨後欽宗又撤了李綱等主戰派的職.
1126年八月,金軍再次大規模南侵.九月,金將粘罕攻破太原,與南下的金將斡離不合圍汴京.閏十一月,開封城被東、西二路金軍合圍.這時有人向欽宗吹噓會用魔法,只要招7779個"神兵",就可大敗金兵.二十五日,"神兵"開城門出戰,卻被一舉擊潰,金軍乘機衝進城門,斡離不下令屠城,城內軍民便與金兵展開巷戰.
金軍只得重新議和,並扣押欽宗為人質,並向宋索取絹、緞各1000萬匹,金100萬錠(一錠50兩)、銀1000萬錠,欽宗一一答應,才得返回宮中.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押解著徽欽二帝,皇帝子孫、妻女、妃嬪、大臣3000餘人,以及掠奪到的大量金銀財寶、圖書文物,退回北方。
北宋至此滅亡.史稱"靖康之禍".南宋建立後,任命老將宗澤為東京留守.1127年十二月,金軍分三路南侵,宗澤在城郊建立24座堡壘,並團界京師附近的180萬抗金義軍,打敗了兀朮、粘罕聯軍.而後,宗澤連向高宗上了24道奏疏,懇請皇上返回汴京.高宗置之不理,宗澤含恨病死.1128年七月,投降派杜充繼任東京留守.
他將宗澤生前苦心經營的防守工事盡毀.隨即金軍再次南侵,徹底控制了汴京,此後南宋再也沒獨自奪回它.金朝在此建南京,並未破壞宮室,直至1234年金滅亡.
-
8 # 漩渦鳴人yy
這一點你得說到當時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的身上,趙匡胤黃袍加身,實際上對於他自己來講,最大的一件需要擔心的事情就是萬一以後自己子孫手底下有一個像他一樣的將領,擁有這麼大的兵權,最後黃袍加身了,自己所給子孫打造的這附家業,不就全完了嗎?
除了杯酒釋兵權以外,趙匡穎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從地方的軍隊裡面不斷地抽調精壯人士來補充禁軍!也就是拱衛首都安全的軍隊,所以說當時北宋主要軍隊集結在那兒,就是在汴京!
就如同《水滸傳》裡面一直吹噓的80萬禁軍。事實上應該有個十幾萬人吧,說80萬應該有點兒吹的過頭,但也從側面印證了當時北宋的禁軍實力有多麼強悍。
可是這一次軍隊在建國之初一直到北宋滅亡,可以說屢次遭到打擊,最近的一次就是童貫,也就是《水滸傳》裡面四大奸臣之一,兩次率領20萬禁軍進攻幽雲16州,結果都是失敗,損兵折將一次遼國派了1萬軍隊把他打跑了,回過頭還要打遼國,派了7000軍隊,就把它給趕跑了。
以至於後來金兵第一次南下。進攻宋朝首都汴京的時候,宋徽宗看情況不對,把皇位扔給自己的兒子宋欽宗,自己撒開腳丫子就跑到江南去了!與此同時,還帶走了禁軍裡面所謂的常勝軍,一共是兩萬多人,也就是兩萬多骨幹力量被他給抽光了。
後來,北宋的文臣宗澤指揮著當地的農民起義軍和地方部隊一起反抗,使得金兵退了下去,禁軍剩下的兩萬多骨幹。隨著宋徽宗到了江南以後,逃了個七七八八送回中也就逃回了汴京。
結果宗澤這個地方還沒有排程,當地的地方部隊武裝和民兵的時候,兩個皇帝都被抓了!
-
9 # 阿昆83
宋朝重文輕武的體制才是滅國根本。重用文官為將,駐防軍邊軍調動頻繁。這種體制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治內亂。可有強大外敵的時候。這種軍事體制那就一擊即潰了。
-
10 # 君山話史
金兵第一次南下進攻開封城時,當時開封的守軍兵力,就不比金兵少了。當時李綱把禁軍、廂軍,保甲兵等安置於開封城四面,佈下數道防線,又組織馬步軍四萬人,日夜操練。而城外的金兵,也不過才六萬人,而且大部分是歸附於金的奚、契丹、渤海等部落,驍勇善戰的女真部落騎兵人數並不多。
在朝廷向各地發出勤王令後,大宋帝國各路兵馬打著“勤王”的旗號救援開封,种師道、姚平仲等各路兵馬相續抵達京師,兵力達到二十萬人之多。看上去宋軍人數比金兵多了好幾倍,但宋欽宗太怕死了,不敢與金兵一決雌雄。說到底,宋朝軍隊的戰鬥力太差了,連皇帝也沒信心。所以我看到現在老有人喊“鐵血強宋”,真是心裡犯笑,將近30萬人,對陣金兵6萬,還要割地投降,這也敢叫“鐵血”,也敢叫“強宋”,標準太低了吧。
在宋欽宗答應割地賠款後,金兵便退師了。不料金人一退,宋欽宗的“鐵血”上來了,反悔了。金人大怒,遂先攻太原。緊接著,又發動對開封的第二次進攻。
宋欽宗萬萬想不到,金兵才退兵幾個月,又捲土重來了。此時開封的守備是什麼情況呢?
在幾個月前,京師的勤王軍最多時達到三十萬之眾,但這些軍隊後來被分派去救援太原或者遣散回地方,在金兵席捲北方之際,這些軍隊被大量殲滅。此時的京師還有七萬軍隊,從人數上看,也仍然不少。但是大家想想,三十萬大軍時,宋欽宗都不敢開戰,何況是七萬呢?更糟糕的是,京城中的居高官顯位者,沒有哪個有能力來領導抗戰。
殿前指揮使王宗濋自告奮勇,請纓出戰,宋欽宗拔給一萬名士兵。豈知他剛出城,才一交鋒,便狼狽鼠竄了。勤王的援軍有沒有呢?也有。東道總管胡直孺率軍入衛,還沒進城便打敗,成了金人俘虜,還被綁到城下示眾。範瓊率一千人出城偷襲,蹈冰過河時,冰面裂開,淹死五百人。這些失利極大挫傷宋軍士氣。
這次進攻,金兵攻勢是比較凌厲的。地方的軍隊尚沒來得及勤王,金兵就大舉攻城。此時京城之內,可謂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豈有抵抗的決心。很快,金兵已從四面八方登上城牆,宋軍統制姚友仲、何慶言、陳克禮等人皆戰死,守禦使劉延慶也被金兵所殺。開封城輕而易舉地被攻破了!
回覆列表
北宋的軍事力量分為禁軍(也就是中央軍)和地方軍,其中禁軍佔比非常高且全部駐紮在東京周圍,由皇帝直接呼叫,,這是宋太祖定下的規矩,也就是說任何地方官想造反是不可能的,全國的地方軍加起來也幹不過禁軍。這一點和清朝的八旗主力駐北京周圍是一個道理。
可是澶淵之盟後,北宋迎來近百年的和平期,武備鬆弛,禁軍更是如此,戰鬥力急劇下降,一戰就被金給滅國了。這也是金沒有想到的。本來就是計劃弄點好處回去,沒想到把對方皇帝給抓了,都城給佔了。
東京陷落後,各地勤王的軍隊還真不少,據說最多時有百萬之多。但戰鬥力不強,根本不敢主動發動進攻。即使這樣,對金軍也產生了巨大壓力,很快主力北撤,讓劉豫建立了個偽齊國來管理中原地區。康王難度後,這些軍隊也就陸續南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