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北拾芳
-
2 # 黑兔子牙
中國北洋水師作戰艦艇實力如下
定遠、鎮遠,鐵甲近海防禦戰列艦東亞第一,速度慢,火力極強,裝甲極厚
靖遠、致遠,阿姆斯特朗穹甲巡洋艦,速度快,但火力一般,防護一般
經遠、來遠,伏爾鏗裝甲巡洋艦,速度較快,火力一般,裝甲防護好於致遠級但可靠性很差
濟遠,伏爾鏗穹甲巡洋艦,速度較快,火力貧弱,防護很怪異,實驗艦,很不實用
平遠,福建調來的近海防禦鐵甲艦,火力強,速度極慢,裝甲很厚
廣甲,福建船政制造的鐵脅炮艦,火力若,防護極差,速度一般
廣乙、廣丙,福建船政建造的魚雷巡洋艦,火力一般,防護差,速度較快
超勇、楊威,阿姆斯特朗撞擊巡洋艦,火力弱,裝甲很薄,速度慢
還有大型魚雷艇福龍,中性魚雷艇若干,炮艇操江
指揮官為丁汝昌、劉步蟾、林泰曾
腳盆作戰實力如下
松島,嚴島,喬立,法制近海防禦艦,火力強,速度一般,防護較差
吉野、高砂,阿姆斯特朗高速穹甲巡洋艦,火力極強,速度極快,防護較差
秋津洲,日本自己建造的穹甲巡洋艦,火力強,速度快,防護差
浪速、高千穗,阿姆斯特朗穹甲巡洋艦,火力強,速度較快,防護一般
千代田,法制裝甲巡洋艦,火力強,速度較快,防護一般
金剛、比睿,舊式船旁列炮鐵甲艦,火力較強,速度慢,防護較好
扶桑,中央炮廓鐵甲艦,火力較強,速度極慢,防護好
八重山,鐵殼偵查艦,火力弱,速度極快,防護極差
高雄,鐵脅炮艦,火力弱,速度較快,防護極差
大和、武藏,鐵甲炮艦,火力弱,速度一般,防護差
天城、赤城、葛城,鐵甲炮艦,火力極弱,速度慢,防護差
西京丸,武裝商船,魚雷艇若干
指揮官為伊東佑亨、坪井航三
1 日本的海軍大臣東鄉平八郎來清國訪問時無意當中看到北洋水師士兵把洗過的衣服晾在炮管上,回國後立刻啟奏天皇出兵中國,稱其國土雖大,但不堪一擊。1895年日軍準備在滿洲登陸,4000人的部隊只死了40多個就攻下旅順防線。旅順清國守軍13000,登陸後日軍全部將其俘虜後屠殺。1905年日俄戰爭,日軍再次想從滿洲登陸,8萬人的部隊死了6萬人,才攻下旅順。旅順的俄國守軍6000人(當時滿洲被俄國控制)。
-
3 # 風雲天下之談古論今
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是中國清朝後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軍中實力和規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師1888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清政府也因此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實力對比
一、噸位
甲午海戰爆發前,中國海軍由北洋、南洋、福建、廣東4支艦隊組成,共擁有大小艦船78艘,魚雷艇24艘,總噸位83,900噸。
日本海軍編成常備艦隊和西海艦隊(甲午海戰時合編為聯合艦隊),共擁有艦船31艘,魚雷艇24艘,總噸位61,373噸。
論噸位和艦艇數量,當時的中國海軍強於日本,位居當時世界第9位,日本位居第11位。但從主戰艦艇的質量來說,日本則明顯優於中國。
1、噸位
黃海海戰參戰主力艦艇北洋水師12艘,日本聯合艦隊12艘,雙方數量相同。
北洋水師參戰艦艇噸位合計32,396
日本聯合艦隊參戰艦艇噸位合計40,849
很明顯,從噸位看,黃海海戰中日本艦船總噸位佔優。
其具體噸位和艦名如下:
==============北洋水師==============
艦名-----------------------------噸位
定遠(鐵甲艦)------------------7335
鎮遠(鐵甲艦)------------------7335
經遠(裝甲巡洋艦)--------------2900
來遠(裝甲巡洋艦)--------------2900
致遠(巡洋艦)------------------2300
靖遠(巡洋艦)------------------2300
濟遠(巡洋艦)------------------2300
平遠(巡洋艦)------------------2100
超勇(巡洋艦)------------------1350
揚威(巡洋艦)------------------1350
廣甲(巡洋艦)------------------1296
廣丙(巡洋艦)------------------1030
北洋水師噸位合計:32,396
=============日本聯合艦隊==============
艦名---------------------------------噸位
吉野(巡洋艦)------------------4225
高千穗(巡洋艦)----------------3709
秋津洲(巡洋艦)----------------3150
浪速(巡洋艦)------------------3709
松島(海防艦)------------------4278
千代田(巡洋艦)----------------2439
嚴島(海防艦)------------------4278
橋立(海防艦)------------------4278
比睿(巡洋艦)------------------2284
扶桑(裝甲巡洋艦)--------------3777
西京丸(巡洋艦)----------------4100
赤城(炮艦)---------------------622
日本聯合艦隊噸位合計:40,849
從以上的2張表格中對比可以發現,北洋水師除了“定遠”和“鎮遠”2艘七千多噸的鉅艦外,其餘10艘艦船排水量全在3000噸以下。
反觀日本聯合艦隊,除了“赤城”、“千代田”、“比睿”三艘戰艦外,期餘9艘戰艦排水量全部大於3000噸。
2,機動性對比:北洋水師艦船速度慢,機動力不如日本聯合艦隊,已是公認的。航速在18節以上艦船對比,中日之比2:5。
3、主要武器與參戰兵力
當時的海戰,艦船裝備的主要武器為火炮和魚雷發射管,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口徑火炮。而這也是北洋水師最致命的差距。
裝備的大口徑火炮數量比較(150mm口徑以上),中日之比42:43,日本佔優。
裝備的速射炮數量比較(120mm口徑以上),中日之比0:97,日本戰壓倒性優勢。
4,彈藥對比。
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所攜帶的彈藥只有半個基數,(丁汝昌曾經百般催迫,無奈就是沒有)其餘用減三裝藥的教練彈代替。
如果擊中的炮彈全部爆炸(不但是海軍,陸軍炮彈中了不炸,在清軍幾乎成了正常,參見龜井茲明的《日清戰爭親歷記》),結果就完全不同。
對日本人最有威懾力的“定遠”305mm主炮,當時居然只有3發榴彈,前後主炮各1發,剩下的1發靠猜拳決定歸誰。這是北洋官兵的過錯嗎?
炮彈正中日艦,但就是沒爆炸,這是北洋官兵的過錯嗎?
魚雷正中日艦,但居然從艦底而過,這是北洋官兵的過錯嗎?
在那場海戰中除了速射炮,北洋海軍的命中率是20%,日本的是12%
-
4 # 本草百曉生
人們很容易把戰爭簡單化,以為戰爭就是武器裝備的大比拼,認為誰的武器先進,誰就能穩操勝券,誠然,武器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但絕不是最為主要的因素,因為兩國交戰,決定勝負的往往包括:兵役制度、武器裝備、後勤運輸、野戰通訊、情報採集等因素。說白了誰能打勝,比拼的是兩國的綜合實力,可以明確的說,清日交戰,清軍必敗!
在北韓登陸的日軍後勤部隊
我從武器裝備、後勤運輸、野戰通訊、軍隊醫療以及對戰雙方兩國民眾來闡述清軍為什麼會敗北。
武器方面:
北洋水師進口的外國戰艦噸位號稱“亞洲第一”,在船隻噸位上,戰艦數量上,艦艇種類上,清政府均勝於日本海軍。
但在艦艇動力上,擁有超5000馬力以上的戰艦,日本有9艘,清國有6艘,這點日本佔優勢。
艦艇火力:清國主戰艦的主炮口徑為20CM;日本艦22.9CM,明顯日本佔優勢,在發射速度上,清國平均放一彈要一分鐘,而日本則是一分鐘放六彈以上。
艦隊指揮官實力對比: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陸軍軍官出身,有對太平軍和捻軍的陸戰經驗,但海戰經驗全無;日本聯合艦隊伊東祐亨,在英國學過炮術學、航海術學專修、參加過薩英海戰(1863日本薩摩蕃與英軍的武裝衝突)和戊辰海戰(1868年日本倒幕戰爭)。
後勤運輸:
開戰前,清政府在全國保有300公里鐵路,海上靠租賃洋船運兵。甲午中日戰,日本陸軍徵用汽船112艘共運送212636噸物資;海軍徵用汽船24艘共運送45750噸;綜合比較日軍物資搬運機能優於清政府。
被日軍俘虜的清軍
野戰通訊:
北洋防務軍事電報線達6500裡,日本雖國內通訊發達,但由於在境外作戰,所以軍隊以新設線路或奪取清國原有通訊為主要手段,這通訊保障清政府佔有優勢。
軍隊醫療:
清政府可以說完全沒有現代醫療編制,軍隊醫療處於渙散無組織狀態(老中醫擅長內科,至於外科接骨療傷,中醫不及西醫快速),甲午中日戰,清軍野戰醫療幾乎處於癱瘓,正規醫療主要靠來自西方紅十字會的慈善援助。日軍軍隊編制有嚴謹的醫療體系,如戰爭中,軍、師團、兵站、佔領地總督均設有軍醫部,部隊中有衛生員、衛生隊、野戰醫院、衛生預備員等。醫療體系方面,日軍完勝清軍。
有人說,甲午中日之戰,是李鴻章與日本一個國家的戰爭,每次李中堂要銀子,除了被慈禧剋扣外,朝廷上還要備受張之洞、翁同龢的非議。彷彿北洋海軍就是李鴻章一個人的,他們巴不得看北洋水師失敗,見不得李鴻章得功勞。
清軍上下士兵更是少有死戰到底的案例,對於他們而言,稍有不順,就忙著棄船逃跑,甚至在逃跑過程趁機劫掠當地村民,士兵根本不知道為何而戰。
北洋水師衙署
至於清政府的百姓,甲午戰爭中,清軍一方根本看不到民間團體參與、支援國家的跡象,普通百姓只在乎自己眼前利益。
日本上至天皇,下至黎民百姓無不用行動來支援侵華軍隊,平民用省下來的四個梅乾錢來支援前線,對清期間,日本明治天皇住僅有79平米的大本營中,用行動來鼓舞前方戰士。
綜合對比,清軍不輸才怪,不輸自己怎麼知道昔日帝國竟敗給一矮人國!
-
5 # 歷史的風和雲
大家已經看夠和聽夠了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的軍力對比了!從甲午海戰當時雙方戰艦的個體噸位和總體噸位的比較來說,北洋水師佔優;從軍艦的航速和炮速來說,也就是先程序度來說,是日本海軍佔優。
如果對比雙方的艦艇指揮官,那就不相上下了,都是英國等歐洲軍事強國培養訓練出來的,人員素質都是本國的佼佼者。水兵的比較,北洋水師稍微弱些。北洋的最高指揮官丁汝昌,雖說是陸軍出身,但指揮能力不弱,也是身經百戰和不怕死、不畏戰之輩。
從國力來對比,大清國比小日本強出很多,但清廷只是放任一個財力不夠、裝備不夠、準備也不夠的北洋水師以一已之力去對抗日本舉全國之力的日本海軍。
再有一個很重要也是有點說不清的話題,就是國運!但我還是覺得毛澤東說過的那些話很有道理!人,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制勝的法寶。
綜合來說,日本海軍勝而北洋水師敗是不出奇的。
回覆列表
中日實力對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比較。
一、日軍實力明顯強於清軍
北洋水師成軍的1888年,日本還沒有像樣的現代化海軍。甲午戰爭前4年,清朝依然佔有27000噸比17000噸的海軍總噸位優勢。但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總噸位暴漲至72000噸,全面壓倒清軍。
而實際參戰的兩國主力艦隊中,也是日本聯合艦隊以4。 1萬噸反超北洋水師的3。5萬噸。而且日軍是新艦,北洋水師是老艦,日方無論在質量和數量上都佔優勢。
人員就不比了,這對海軍沒多大意義,而且基本上是與總噸位成正比的。
所以,北洋海軍遠東第一隻是曾經的傳說,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已被日軍以驚人的速度反
超了。
二、無論戰略戰術上都是日本強
戰略上,日本的厚積薄發,精心策劃多年,有備而來,處積極進攻態勢,全國軍民士氣高昂,君臣同心協力。
清朝認為日本是“蕞爾小國”,麻痺輕敵,沒有做任何戰爭準備,倉促應戰,處被動防禦地位,士氣低彌,君臣將領們各有小算盤,未形成合力。
戰術上,日軍作戰設計明確,海陸軍配合默契,作戰指揮果斷,士兵戰技術熟練。
清軍沒有像樣作戰計劃,海陸軍間甚至陸軍內部各部隊處各自為戰、消極抵抗狀態,指揮混亂,除北洋水師外,士兵士氣和技戰術素質差勁。
三、清國理論上國力佔優,但實際可動員經濟實力兩國旗旗鼓相當,但日本實際動員經濟力量佔優。
當時兩國都還沒有科學全面的國民經濟統計體系,後世有些的經濟史學家根據兩華人口總數和經濟發展水平推測,認為清朝GDP不僅遠超日本數倍,甚至還可能高於歐洲強國。
但我認為,這種推測是毫無意義的,因為清朝幾乎是純農業國,那些推測的GDP絕大多數是用來吃飯的,轉化不成國家辦大事的經濟實力。
實際上,當時清朝每年的財政收入不過七八千萬兩白銀的樣子。
而日本自明治維新,工商業迅速發展,甲午戰爭前其財政收入已達七八千萬兩日圓,大約摺合五千多萬兩白銀的樣子,已經相當接近清朝了。何況,清朝財政支出中龐大官僚體系、治河救災及平叛等開支巨大且無法節省,更不能忘記太后辦壽、修頤和園、修陵、皇上大婚等等甲午戰爭前驚人的開支。
所以,實際上日本可動員的經濟實力並不亞於清朝,清朝對日本並不具備某些歷史學者所稱的絕對經濟優勢,“蕞爾小國”的稱號是清廷過於狂妄自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