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陽下的小草
-
2 # 史之策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從老祖宗算起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文化講究和習俗制度。這些規矩沒有法律約束,但卻約定俗成。如婚喪嫁娶,禮儀禁忌,以及題目所問到的五服。
五服不好搞懂?演算法其實很簡單。這裡的五服可不能斷章取義,當作它是五件衣服。雖然和衣服有關,但它指的其實是一種由血緣關係決定的親屬制度。
五服二字在古語中有多種解釋。有說是國土瓜分由遠及近分為五等;有說是古代天子諸侯等級劃分;也有說是族系五代等等。
如今民間所流傳的五服總是被定義為五代或者一個與五有關的量詞。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制度而已。
簡單來說,這個五服代表的親屬關係就是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和自身向下五輩。上至高祖下至玄孫這九代所有男系後裔及配偶均在五服之內,故又稱九族。
華人重情義,講究血緣往來,所以五服之內,誰家有個紅白喜事,按理說都是要參加的,如若出了五服,就看個人意願了。五服之內都有誰,各位大可參考文章所給圖示。
五服名字因何而來?確實和衣服有關。古代封建社會禮法嚴謹,血緣關係往往體現在一些制度上。這五服也原本是指因親疏遠近不同的五種喪服。其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斬衰最親,緦麻為五服之內最遠。
五服服孝,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喪禮禮治。由晚輩為逝去的長輩披麻戴孝以示孝道和哀痛。該項制度最早出自周禮,是儒家的禮制。
斬衰:是五種喪服中最重的一種,以粗麻布為材料縫製而成的一種褂子,左右和下邊不縫。
斬衰的守孝期為三年,主要是兒子和未出閣的女兒,兒媳,重孫,妻子妾室。
齊衰:用比斬衰稍輕一些的粗麻布製成,衣旁和下邊要縫合。
齊衰服喪期為三月到三年不等,主要是子女為繼母,丈夫為妻子,孫輩為祖父母等。
大功:大功的材質是粗熟布,粗熟布稍細一些,服喪期為九個月,主要是堂兄弟,未出嫁的堂姊妹之間又或者為叔伯。
小功:為較細的熟麻布製成,重量也更輕。小功的服喪期為五個月,主要是本宗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等。緦麻:是五服之中最輕的一個,由細熟麻布製成。服喪期也只有三個月,主要是本宗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等。
以上五種不同材質的喪服即民間五服一說的由來。可能聽起來費解,不過大家瞭解一下有益無害。
關於五服,還有些流傳下來的禁忌習俗五服作為流傳下來的民俗文化,有著許多的規矩。其一便是未出五服,不得通婚的說法。
古人有“同姓而婚其後不繁”的說法。看來老祖宗也早就意識到了遺傳科學的重要性,為了優生優育,定下了五服之內不能通婚的規矩。
但是從古到今,戰亂改革、時代變遷以及人口遷移。很多家族的族系家譜在混亂中流失,導致根系不清。所以五服之內禁通婚的說法如今也只在部分地區存在。
依照今天中國的法律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也就是並非五服之內完全禁止。那麼,你可能會覺得疑問,古代那些戲曲傳說中,表兄妹成婚親上加親也案例不是比比皆是嗎?但那要看是表親還是堂親。
這裡再補充一個概念,表親和堂親。堂親是指父親的兄弟的後代,表親是指父親的姐妹和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後代。在父系氏族社會的古代,堂兄妹之間是不可以成親的。
但是古人認為姑表親或者舅表親成婚卻是親上加親是的喜事。就像《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和林妹妹,評劇《花為媒》中的王俊卿與李月娥,其中不乏戲劇成分。
當然有近親結婚先例的也不只古代中國,日本的天皇家族就規定必須近親結婚以保證血統。但如此一來畸形兒、白化病的機率就大幅度提升了。
有考證的中國歷史上近親婚姻也有很多,比如王獻之一家,陸游和唐婉,還有最有名的惡毒太后姥姥呂雉。
呂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竟將自己的外孫女嫁給了自己的兒子劉盈。所幸劉盈不同其母,一直未與之圓房,畢竟舅舅和外甥女涉及亂倫。當然今天的文明社會,這些落後的近親結婚習俗早就銷聲匿跡了。不過留下來的五服家譜及其禮法規矩,我們還是可以去了解一二的,畢竟老祖宗的智慧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
-
3 # 歷史好奇怪
五服指的是一種家族關係,雖然有點繞,但是並不算很複雜。
農村有很多村莊一個村莊可能就還沒有脫離了五服。比如說像我們這邊一個村,一個小自然村百十口人,大概往上數三代4代,基本上都是有直系血脈的關係,換句話說就是同一個祖宗的。
五服源自古代喪葬制度五服制度其實不論在官方還是在民間,都是漢字文化圈中的傳統喪服制度,是居喪期間的服飾飲食和起居制度。
就是說5服並不僅僅是一種家庭關係,所以說他一開始指的不是一種家庭關係,而是說在古代中國以父系宗族組成的社會群體中,居喪期間的服飾……
這些服飾並不是誰都會穿的,也不是誰都能穿的,比如說披麻戴孝,這就是特定的人才能穿的,這就是一種服飾,是一種喪葬禮儀。
後來可以引申為血緣關係,也就是說,華人是很重視死亡這件事情的,有哪些有著一定血脈聯絡的人才能夠穿著特定的衣服出現在某個人的葬禮上,因此五服也被泛指為具有著一定血緣關係的本宗九族。
那怎麼來區分的五服關係遠近呢?第一是主要依靠父親這個直系血統的遠近,它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五種等級,即謂“五服”,其實就是指服裝期間穿的衣服的布料的粗細不同,父系親屬,祖父系親屬,曾祖父系親屬,和高祖父系親屬。
然後是依靠母親這個關係的遠近,母親的親族只有一服,就是和母親我的直系血緣關係的親屬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兄弟和姨表兄弟。
屬於最後的腮麻服。
除了我們上述的親屬之外,其他人都屬於五服親屬,就是泛指那些關係比較遠的人了,甚至可以說沒有血緣關係了。
那由於我們是一個非常龐大且久遠的人情社會,五服經過演變可以劃分為23種,運用在138種人際情況中,服飾極其繁瑣,也就是簡單說披麻戴孝的方式和服飾非常有講究,但這是在古代那些比較講究禮儀的時代裡,今天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
但是在農村,男子頭戴白帽,女子披白衣依舊是規矩,成年親族男子還會在腰間纏一個白色腰帶,年齡比較小的幼童則會在白帽的頂點綴紅色的布條,血緣關係遠近的人發放的東西也是有所不同的,其實仍舊是遵守五服的規矩。
五服既是判斷關係遠近的一個規矩,又是一種喪葬禮儀的一個文化,互為表裡,各主內外。
在古代如果生父過世,兒子要為父親服最重的斬衰三年,但母親過世,只服齊衰三年;妻子過世,丈夫只要服一年就行了,丈夫過世,妻子卻要服三年,嫡母去世,庶子服喪三年,而庶母去世,嫡子不必服喪。
其有著非常鮮明的男女區別,和尊卑關係。服務非常明顯的表現出血統親疏的等級,習慣上認為五服之內為親,五服之外為疏,這就是親疏有別。
-
4 # 小油瓶侃歷史
小油瓶小的時候經常在村裡聽到有人攀親戚時說:“咱倆可是親得很,沒出五服”
當時也是對五服很不解,後來才瞭解到,“五服”原來是指五種喪服,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當家中有人去世後,去世之人的親戚就會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穿著這五種喪服,後來這五種喪服又反而成為標誌血緣關係遠近的符號。
古代的五服制度由於中國封建宗法制度是以父系為核心,所以古代五服的範圍包括從高祖到玄孫九代的男性及其配偶,與現在不同。
(1)斬衰
斬衰是最重的喪服了,斬衰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做成,並且布料還不允許縫邊,表示毫不修飾以盡哀痛,服喪期也最長,長達3年。
在古代,男子以及沒有出嫁的女子為父母,妻妾為丈夫,嫡長孫為祖父母都要服斬衰
(2)齊衰
齊衰僅此於斬衰,齊衰也是用生麻布製作的,與斬衰不同,齊衰是需要將衣服邊緣縫合的
男子為庶母、為伯叔父母、為兄弟及在室姊妹,出嫁的女兒為父母,孫子孫女為爺爺奶奶服需齊衰一年
(3)大功
大功,使用粗熟麻布製做的
在古代,男子為堂兄弟,已經嫁出去的姑姑,已經嫁出去的女子為伯父、叔叔、兄弟需服喪9個月
(4)小功
小功用稍粗熟麻布製成,一般男子為祖父的兄弟,已經嫁出去的堂姐妹需服喪5個月。
(5)緦麻
緦麻用較細的熟麻布製成,也是最輕的喪服,一般男子為曾祖父母、表兄弟、姨兄弟等服喪3個月。
那麼現在民間五服怎麼算呢?到了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早已省去了很多過去葬禮中的比較繁瑣的章程,五服的範圍也已經悄然收窄。
現在民間所說的五服已經完全變成了形容血緣遠近的代名詞了,五服的演算法也變為從自己這一輩開始算的上下五代人,往上數就是自己的爸爸、爺爺、曾祖父、高祖父,往下數就是自己的兒子,孫子,曾孫子,玄孫子。
所以現在的五服大致是這樣算的:
一服:父親、兒女
二服:爺爺、姑姑、姐妹、兄弟、侄女、孫子、孫女、伯伯、叔叔
三服:曾祖父、叔伯父、堂兄弟、堂伯叔、堂姐妹、堂姑、堂侄女、堂侄子
四服:高祖父、堂爺爺、堂孫子、叔伯曾孫子、玄孫、玄孫女、堂孫女
五服:族兄弟、族姐妹
-
5 # 五色土聊歷史
其實“五服”指的是五種喪服。在中國古代社會,以喪服來表示親屬之間血緣關係的遠近以及尊卑關係。“五服”具體指的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斬衰是用很粗的生麻布做成,不縫邊,像斧斬一樣,故名斬衰。穿這種喪服服喪三年,用於臣、子、妻、妾為君、父、夫服喪;齊衰則是縫邊的生麻布做成;大功和小功則是用熟麻布做成,只是做工不同;緦麻是細的熟麻布做成。服喪時間依次減少,分三年、一年、九個月、五個月、三個月。古人以這五服表示親屬的遠近親疏。
從自己開始,上到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下到子、孫、曾孫、玄孫,同時還有上述親屬的旁親,都是有服親,叫內親。母親一系叫外親,服制只有一世,僅包括外祖父母、舅父、姨母、舅表和姨表兄弟,其他人則是無服親。同時,期親指父系親屬,大功親指祖父系親屬,小功親指曾祖父系親屬,緦麻親指高祖父系親屬,母系親屬均列入緦麻親中。
大功服小功服緦麻服這樣分來,喪服不僅僅是在出殯時所著服裝,也顯示出不同輩分與直、旁系親屬關係,因此大家就把“五服”作為表示親戚關係的一種標準了。甚至還有以五服制罪的法律,即“準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親屬關係遠近及尊卑,來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可見“五服”的親緣關係有多重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五服關係衍生出來的“五服之內不通婚”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近現代生物學研究發現,五服親屬通婚除去倫理道德問題外,所生子女多會天生許多嚴重疾病,如畸形與弱智,一些家族遺傳病也會也會凸顯出來,而古人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以血緣為依據,禁止五服通婚,可謂有先見之明,而這也應該是古人透過實踐經驗以及血淋淋的教訓總結出來的道理,最後將其定為通婚禁忌,當然了,用五服血緣親疏排列親戚遠近次序是沒有科學依據與必要的。
比方說陳阿嬌嫁給漢武帝劉徹就是近親結婚,違犯了天道,所以陳阿嬌不生孩子,最終導致夫妻感情不好,這可能也是上帝的安排,如果生了有可能也是個畸形兒,所以還不如不生,這也可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天道讓我們清心寡慾、淡泊名利、隨遇而安,實際上,如果是一個開悟之人,按照高數求極限的方式,求人生的最大值的話,那麼依照老子的思想去行事,與道同行就能得到人生的最大值。
-
6 # 小鎮月明
五服最開始指的也叫“五伏”,指的是一種血緣的遠近關係,其實現在仍然在使用。五服具體指的是爺爺、父親、孫子、重孫、玄孫。而第六代也就是所謂的“出五伏”了,在人們的普遍認知裡,三代之內關係很親密,五代之內還算有血緣關係,但出了五服就被認為沒有血緣關係了,這個說法也不是很準確。而且也是根據五服和一些基本的醫學人們也一直規定五服之內不得通婚,現在依舊如此。
而且五服的觀念也融合了道家的“五行相生”理念,即金木水火土,五代為一輪,第六代為一個新的開始。
古代與血緣緊緊聯絡在一起的便是尊卑,皇族體現更為明顯。
首先,從衣服的質量來看,斬衰是用不縫邊的粗麻布,齊衰是用縫邊的粗麻布,大功和小功都是用熟布做成的,但二者做工不同,小功更為精緻一些,緦麻則是用細細的熟布做成,較為柔軟。著不同服裝,服喪的事件也會不同。著斬衰者服喪三年,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某某大官因父逝或母逝回原籍守喪三年;著齊衰者服喪一年;著大功者服喪九個月;著小功者服喪五個月;著緦麻者服喪三個月。從五服可以看出古人對於倫理的重視以及古代法制的嚴密性。
五服還有一個說法,便是按離王城的遠近以及所納賦稅來區分的。這五服分別是,甸服、侯服,綏父,要服和荒服。
甸服是指離王城不足五百里的地區,泛指離京城較近的地區。靠近王城居住的人非富即貴,往往是功親大臣的聚集之地,他們和皇帝的關係十分親近,往往享有納稅等多種特權,他們繳納賦稅只需要繳納帶藁秸的穀物。
侯服是指甸服往外100裡的地方,主要是分封男爵的領域,離都城的距離也比較近,這個區域的人要繳納何禾穗,負擔相對會有所加大。
剩下的三服以此類推也可以看出,它們距離王的都城越來越遠最後到了流放犯罪之人的荒蕪之地,它們需要繳納的賦稅也越來越沉重,荒服地區的人都需要繳納無殼的米,生活壓力十分大。
其實,縱觀古代,所有的規章制度都按照兩個原則來展開,一個是王權另一個便是男權。與君親才是貴族,才可以享盡榮華富貴。為男性,才可以論五服,才可追求自己的地位。
回覆列表
五服,民間一般用來指家族關係,以自己為起點,往上到爺爺的爺爺,往下到孫子的孫子,上下各五代共有九輩人,是為五服。 民間所說的“五服”即為九族,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五服以內是不論遠近的,看做是一家,五服以外即就是這九代以外的本家族的人是“出五服”的人,關係較遠。在中國廣大農村地區普遍流行這一說法。 凡是血緣關係在這五代之內的都是親戚,即同出一個高祖的人都是親戚,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成為五服。五服之後則沒有了親緣關係,也可以通婚。一般情況下,家裡有婚喪嫁娶之事,都是五服之內的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