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人說三十而立,然後現在30歲一無所有的人還是不少,是不是註定沒出息了?
10
回覆列表
  • 1 # 羅曼67647969

    古人壽命短,又沒有養老金,不“立”怎麼辦?現在三十不“立”,無所謂啦,媒體不是天天蠱惑人們“娛樂至死”嗎?跟他們玩幾天也無妨。

  • 2 # 木子書社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大學之道;三十歲懂得了禮,言行都很得當;四十歲能成為知者,無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六十歲所聞皆通;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一般人的理解是,作為人生不同階段所應達到的生活理想狀態。實際上應該是,十五歲有志於學術體系的建立,三十能夠建立自己學術體系的初步雛形,四十能夠把自己的學術體系拾遺補缺較為完善,五十知道自己的學術體系天性如此,難做寸進而與人鬥牛,六十知道自己的學術體系不過如此,你們愛說不說,七十宣傳自己的學術體系本應如此,面對質疑、求教,能夠從心所欲解釋自己的學術體系。

    對於“三十而立”這句評語,後人給出的解釋有很多,比較受認同的說法是“30歲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初二年級語文書:30歲做事和於禮。簡單一句話,30歲,人應該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了。

    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一種自覺的或者是有相對覺解的意識,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人的"立"意識是一種普遍的精神現象,具有自覺性、獨立性、階段性、過程性、內在和外在統一性等特徵。在對生命之"立"反思意識有所忽視和遺忘的公元2017年,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立意"才能真正安身,承擔崇高的人生使命、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於國家和社會的建設中,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按照南懷瑾的解說是這樣的:

    這是孔子的自我報告,為什麼孔子在談到為政,要作自我報告呢?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他的身世很可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有一個半殘廢的哥哥和一個姐姐,對家庭,他要挑起這擔子來,他的責任很重。他說十五歲的時候,立志作學問,經過十五年,根據他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磨鍊,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作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象,“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還要再加十年,到了五十歲,才“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來源,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範圍。到了“六十而耳順”,這裡問題又來了,孔子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麼問題不順,耳腔發炎嗎?這句很難解釋,可能在當時漏刻了文字。可能是“六十而”下面有一個句讀。如果照舊,“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始作人處世,學問修養,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儘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裡平靜。注意!心裡平靜不是死氣沉沉,是很活潑,很明確是非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可愛,對壞的人,更覺得要幫助改成好人,要這樣平靜,這個學問是很難的。然後再加十年,才“從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逾矩”。我們上街去看看,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來吃,“從心所欲”嘛!行嗎?要“不逾矩”。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範圍。“從心所欲”——自由而不能超過這個範圍,所以“不逾矩”,同時這句話也通於形而上的道理。講到這裡,我們要研究孔子為什麼把幾十年所經歷作人、做事、做學問的經驗,要放在《為政》篇裡。這經驗太重要了,本來為政就是需要人生的經驗。

    三十而立,並不是指成家立業,事業有成。

  • 3 # 走出洞穴

    我們首先要明確何謂三十而立,孔子的是結合自身求學經歷和境界提升體驗而說的,這裡的“立”不同於我們現在所說的立業,而更多的是在三十歲階段時,他已經確立了自己的志向,找到了能讓自己的道德生命挺立而不受誘惑干擾的東西,堅持這個“立”,能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生命價值之所在,並矢志不移地追求,這也就是後來他所說的“知天命”。

  • 4 # 道途先生

    首先感謝由我做為回答的人:

    三十歲,年齡不過是時間堆積起來一層一層皺紋和那距離兒時的夢想越來的越遠了。

    昔日,在兒時。

    當老師向我們提問:“你們長大要當什麼?”

    那是的我們積極踴躍的回答。

    我依舊清晰的記得我當時手舉得高高的,被老師點到,故意提高几分音量說道:

    “我長大的要成為一名科學家!”

    還記得我的小夥伴們開玩笑的樣子。

    “我還要當總統。”

    到了初中,我的夢想開始變了,同學問我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抬起頭想了想,然後說道:“還是當一名作家好了!”因為我當時曾瘋狂的迷上了小說,和即將意識模糊的意識到成為一名科學家是遙不可及的,我數學極差。

    時間太匆匆,又過了三年。

    我已經成年了,對事物也有了較為大概的瞭解,我還是好好學習吧!此時的我正在為高考複習,看著後面貼著“距離高考還有某天”,我心裡就不由的發慌 ,經常熬到凌晨,有時候睡覺也被高考催促的腳步驚醒,我猛喝了一杯水之後就再也睡不著了。

    我還在為高考加油的時候,如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般的。“哎呀,真糟糕!又考砸了!”我看著語文試卷最後面的作文題開始發呆,我懷疑我是不是可以當一名作家。同時我也為我腦子突然冒出來想法開始恐懼,不由的感到害怕:我恐怕連作家也當不成了。

    最後筆者想告訴大家,當理想照進現實的時候,理想可能在現實中變的脆弱不堪,但是隻要我們亦是堅持初心,不忘初心,就想那偉大的先哲一樣,不放棄就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 5 # 資料完善度低

    古代,生產力低下,僅靠農業、牧業及很少的手工業.沒有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物質資源缺乏,醫療衛生條件差,人均壽命短僅35歲,故有人生七十古來少之說.16歲左右就要成家立業,就是說要靠自己養活自已.不僅要養活自己,還要承擔家庭責任.上為父母分憂,下要養育子女.所以有"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就是指男子15歲就要上陣磨練,承擔責任.

    在這種條件下,如果你3O了,還不能獨立養活自已,生活不能自理,一但父母離逝,靠誰養活你?故而有"三十而立"的警示和古訓.這不是指有沒出息,而是你能不能靠自已生存.這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同樣具有現實意義.都3O大幾了,還是混混,啃老不覺得丟人麼?這跟事業上的成就和功名,或有無出息沒多少關係.

    有無出息,是跟你的職業和成就與他人之比較而言的,是相對的.比如,你只是小工人或小職員,而你的同學中,卻有大幹部、老闆企業家.或你是大幹部、企業家,說起你別人就會說這娃兒有"出息",所以,出息是相比較而言.非指30而立也.

    能自已養活自已,有獨立的人格和承擔責任的能力,即為"立"也.

  • 6 # 在天涯18

    謝謝邀請。根據你的述說,可以看出你是把三十而立的“立”理解成“有出息”、“富甲一方、應有盡有”了。按照你的這個觀點,那30歲卻一無所有的人,得出來的結論,當然是“沒出息”了。如果按照你這樣的觀點看問題,所有的老百姓就是“最沒出息”的了,而那些貪官汙吏“蒼蠅老虎”就是最“有出息”的了,你是不是這麼認為呢?由此可見,用錢財的多少、地位的高低來衡量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是最愚昧、最腐朽、最封建、最落後的價值觀,是坑人害己的,是人類痛苦的根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此中的“立、不惑、知天命”,是指人對世界、對自己、對“天”的認知程度說的,是指人逐漸認識、明白了活著的意義和價值,並知道了怎樣行合適,並不是指人擁有多少錢財地位。這樣回答,你滿意嗎?歡迎討論

  • 7 # 七里夕花

    看了很多答主的回答,三十而立的本意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三十而立並不是說三十歲事業就得有所作為,而是三十歲代表了一個成熟的年齡,從精神上到行為上應該是個標準的成年人了。

    但是民間普遍的理解就是三十歲應該有一定的事業成就了,其實題主問的也是這個意思,對吧?

    這個要分各個時期與客觀情況,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一些老話,老規矩也不合適當下的社會情況,就拿民間版的三十而立來說。

    古代人均壽命才30多歲,人過七十就算得上“古來稀”了,所以古代人的壽命不是很長,人生的進度也是很快的。

    就拿婚姻來說,古人結婚是非常早的,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並聽婚嫁”的規定。《漢書·惠帝紀》中就明文記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罰她繳納五倍的賦稅,就是說15歲還不結婚,每年要繳納五倍的稅賦。夠狠吧?沒辦法,古人的壽命短,不加快步伐眨眼就到頭了。也就是說,古人三十歲左右基本連孫子都有了,有兒有孫的一大家,你不做出點事業來怎麼辦?換句話說,再不做出點事業來這輩子就過去了。

    現代就不一樣了,現在華人均壽命75左右。你去公園看看,古稀年齡的老頭老太太到處都是。再者,古代講究10年寒窗苦讀,從5.6歲正式入學(再往前的學習叫“啟蒙”)學到15歲左右,就可以去考功名了。也就是說擁有了學歷。而現代呢,義務教育9年,三年高中,4年大學,這就16年,再來幾年碩士博士什麼的,這就到30歲了。30歲,才剛步入社會,這怎麼能“而立”呢?

    所以古人的標準不能當作現代的人生標杆。

    如今也有句民間俗語,非常貼近現代的價值觀,叫“三十以前靠父母,三十以後靠自己”。也是,20多歲心智、能力都不成熟,是需要父母幫忙的。

    綜上,現代社會30歲沒什麼建樹很正常,不要拿古代的價值觀來衡量現在。況且,古代時期姜子牙快入土了才身居高位,劉邦跟秦始皇同歲,秦始皇死了,劉邦才開始帝王事業。

  • 8 # 蜂鳥小人物

    大器晚成也是一種情況 其實創業不分年齡 只要你有一份敢於挑戰未來的決心一切都會有的。咱們就來說說大家耳熟能詳的風雲人物 老乾媽 創始人 。一個女人打造了一個龐大商業帝國 所以不要把自己侷限起來 做好人生規劃嚮往運看

  • 9 # 小艾149783123

    謝謝激請,古人說三十而立,然後現在30歲一無所有的還是不少,是不是註定命運了,不是的,為什麼古人這樣說呢,因為在共元一九五五年以前,我記事時,我們村有不少的老人都以死去,看面相就是很老的人了,在近時代的閒談中,說以前死的長者的年領都是五十多歲,六十歲的都很少,在那時三十歲的人,就以經過了半了,一個人有一生的命運就以經定局了。現在的三十歲就大不象同了,生在新社會長在嘧桶裡,上高等學校的剛畢業年領,找好工作後正是定婚 和結婚的年領,美好的命運剛剛開始,怎能和古代三十歲的象比呢,三十歲的人,正經幹,美好的一天就要道來了。謝謝。

  • 10 # 聞聲36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其意是指人們從放蕩不羈,對人生毫無定格,而逐步走向成熟,穩健,充分認識,嚮往自己人生價值目標的過程。

    那麼三十而立,當然其中包含著財富,但並不是擁有了多少財富而決定自已人生未來的象徵。

    三十而立,正是炫彩人生的起點,在科學事業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看到,有眾多的學子在國內,在國外,還在學習深造。有眾多的科研人員正在孜孜不倦地攻克自已的科研專案。此時他們併為達到人生的輝煌,難道就能說明決定他們未來的人生一無所有嗎?回答是否定的。

    古人有"大器晚成"之說,漢高祖劉邦年輕時不務正業,每天和他的一些狐朋狗黨吃喝玩樂,48歲時才認識到人生存在的價值,才決定幹一番事業。最後經過自己堅韌不拔的努力,終為九五之尊。

    "三十而立",已趨於成熟!只要你有抱負,有志向,有知識,有才幹,好運不期而遇,把握好人生的時時刻刻,天道酬勤,定會前程似錦,事業如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4000左右,怎樣組裝一臺可以玩LOL和《絕地求生》的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