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叫我李白把丶

    不請自來。

    不過要是說宦官能壓過皇權的話那就有點扯了,明朝的宦官雖然是權力極大,但是明朝的君主專制已經到達頂峰了,宦官權力雖大,卻沒有軍權,看到這,大家應該明白了。

    軍權對於一個國家意味著什麼大家應該清楚。大唐帝國後期軍權落到了宦官手中,宦官廢立皇帝猶如家常便飯一樣,大漢帝國後期的軍權落入了諸侯手中,群雄逐鹿幾十載視漢庭為無物。大明的軍權從一開始就牢牢掌控在皇帝手中,哪怕皇帝再昏庸,再曠工也從來沒有放棄過掌控軍權。

    有明一代,大太監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甚多,劉瑾是如何死的,還不是碰了軍權(其實沒碰軍權,就是在自己的宅子裡藏了幾件盔甲),被正德帝誅殺。魏忠賢,號稱“九千歲”,夠厲害的了吧,崇禎上臺隨隨便便找個了藉口就誅殺了。

    而且,明朝的太監也不盡是些奸佞小人,也有一些“賢宦”比如,鄭和(七下西洋),張敏,懷恩(保護弘治帝),馮保(算是有文化的太監,對一條鞭法有一定的推動),王安(忠心輔佐光宗,且也是極少數被士人稱讚的太監,被魏忠賢害死)。王承恩(是不是賢宦不知道,陪著崇禎自縊煤山)

  • 2 # 紅塵孤燈客

    不請自來!

    這個問題不知道題主在哪裡看到的?這怎麼可能!

    說幾個人,大家就知道了:劉瑾、汪直、魏忠賢。就這三位,大家可以去查查,權勢大的時候,滿朝文武莫敢不從!特別是魏忠賢,拜九千歲之位,最後怎麼樣?無一不是皇帝翻手給滅了的!

    所以,怎麼肯能出現宦官權力壓制皇權!

    因為:

    1、宦官的權力,來自於皇權

    宦官的立足,就是因為是皇帝身邊的人,深得皇帝信任和寵幸,所以皇帝才會給予權力。如果皇帝不在了,這些人就是渣。說白了,大家怕的不是宦官,而是給宦官撐腰的皇權。

    在皇權至上的古代,皇帝怎麼會容許被人挑戰自己的權威。放權,不等於讓權。一旦皇權受到衝擊,絕對不會手軟。

    2、有明一代,權力的制衡,一直為世代楷模

    明朝對宦官的大力任用,就是出於限制和監控百官的權力。但是為了防止宦官權力過大,干涉正常的朝政執行,又給了內閣極大的行政決策權,但是為了制衡內閣,就把批紅(批准行政決策)的權力,給了司禮監。這應該是中國古代式的“三權分立”。

    這只是個簡單例子。整個大明朝,官員和各機構部門的制衡,是維繫明朝穩定執行的一個重要保障,哪怕是皇帝幾十年不上朝,也不影響國家正常運轉!

    3、明朝的宦官,不講仁義禮智信,但是忠於皇帝

    中國歷史上,宦官大規模讀書習字,只出現在明朝。這就給了宦官改變命運的機會,給了宦官一定程度上的正常人待遇,從心理上,使得宦官對皇帝、皇室,有著感恩戴德之心。縱觀整個明朝,幾乎沒有出現過宦官造反作亂的事件。

    4、明朝皇帝雖然奇葩多,但都不是傀儡

    明朝十餘位皇帝,沒有一個皇帝在皇權上是迷糊的!雖然他們有很多奇葩舉動和行為,甚至是失德表現,但是在自己的皇帝權威上,毫不含糊!都牢牢的將國家大權控制在手中的,沒有一個稱謂傀儡!

    總結的來說:明朝雖然是中國歷史上宦官最盛行、權勢極大的朝代,但實際上明朝的宦官,基本上都別皇室牢牢的掌控著,並且不少宦官在明亡時,比文武大臣還有氣節些!

  • 3 # 季我努學社

    明代作為封建社會宦官專權的最後一個王朝,它的宦官制度無論是在完備性還是在控制力上都達到了極高極至的程度,與皇權、與外朝大臣有著極微妙的關係,可謂良莠參差,奸賢共存。根據《大明律》規定:“凡諸衙門官吏,若與內官近侍人員互相交結,洩漏事情,夤緣作弊,而扶同奏啟者,皆斬,妻子流三千里安置。”然而,隨著宦官權力的逐漸增大,要正常的開展工作,外朝大臣就不可能不與宦官發生接觸,《大明律》中的這一規定遂成為空文。

    馮保

    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上命吏部定內侍諸司官制”,這是明朝建國後對宦官組織的第一次整理。其官制為:“定置內使監奉御六十人……置尚酒、尚醋、尚面、尚染四局,局設正一人,副二人。置御馬、御用二司,司設正一人,副二人。內府庫,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內倉監,設令一人,丞二人。及置東宮典璽、典翰、典膳、典服、典藥、典乘兵六局,局設局郎一人,丞一人。又置門官,午門、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奉天門、左右順門、左右紅門、皇宮門、坤寧門、宮左門、宮右門各設門正一人,副一人。東宮門官,春和門、東宮後門、宮左門、宮右門,各設門正一人,副一人。”

    魏忠賢畫像

    明代宦官機構主要是以二十四衙門為主體,所謂的二十四衙門是指十二監、四司、八局的總稱。這裡主要介紹一下十二監。十二監包括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直殿監、尚衣監、都知監。四司是指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八局包括兵仗局、製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除二十四衙門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宦官機構,如宦官提督的特務機構,包括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在京城之外,也有一些常駐或臨時派出的宦官機構,主要包括少數特殊地區的守備太監,分駐各地的鎮守太監、分守太監、守備太監。還有派駐軍隊系統的宦官和管理經濟事務的派駐宦官等。總之明代宦官機構龐大,官職分配詳細完備遠遠超過前面任何一個朝代。

    錦衣衛漫畫圖

    內官既是官員又是家奴。有職事者稱宦官、內官、中宦,居官則當授品給祿。吳元年九月置內使監,初為正四品,旋升正三品。這是明代宦官達到的最高品級。以後內侍衙門升降不一,各有差等。至洪武二十八年劃一為:各監,太監正四品,左、右少監從四品,左、右監丞正五品;各司、局,正,正五品,副,從五品,成為一代定製。但內官雖有品秩,卻並不依品給祿。

    “洪武中,內官僅能識字,不知義理。永樂中,始令吏部聽選教官入內教書。正統初,太監王振於內府開設書堂,選翰林檢討正字等官入教,於是內官多聰慧知文義者。“宣宗設內書堂,選小內侍,命大學時陳山教習之,遂為定製。用是多通文墨,曉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正是由於皇權有意識的培養,宦官掌握了從政基本技能,從而為宦官長期作為分割外朝大臣權力的牽制力量做了準備。但是,明代宦官的權力無論多大都不能超越皇權,如崇禎剛登基時,“上(崇禎)命讀疏,使(魏忠賢)跪聽之,忠賢震恐喪魄”。可見,明代無論宦官的權勢膨脹到多大程度,在與皇權相對撞時都是不堪一擊的。

    參考文獻:

    1. 張廷玉:《明史》

    2. 胡丹:《洪武朝內府官制之變與明初的宦權》

    3. 呂曉斌:《嘉靖朝宦官研究》

    4. 郇蕾:《明朝宦官制度的特點及作用研究》

  • 4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明朝宦官掌權的比比皆是,數都數不過來。但是,威脅和壓制皇權的,一個也沒有、一個也沒有、一個也沒有,重要的話說三遍!不論是“立皇帝”劉瑾,還是“九千歲”魏忠賢,明武宗和明思宗滅他們時,別說是孤注一擲、武力反抗,就連最基本的抵抗都沒有,彼時的他們幾乎就是砧板上的魚肉和待宰的羔羊,束手就擒……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明朝的宦官和晚唐那些動輒廢立皇帝的宦官們根本無法相比。

    首先,明朝的宦官並不是一家獨大,明朝的皇帝們都是玩權力平衡的高手。給宦官放權,是為了制衡文官集團。與此同時,皇帝也同樣在利用文官集團制衡宦官。二者一直處於一個相對平衡之中,而這個維持平衡的砝碼始終掌握在皇帝手中。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就是最典型的例證。無論是票擬還是批紅,都只是掌握了權力的一端,而無法實現專權,最終的拍板決定的只有皇帝本人。即便少量弄權的宦官也只是利用了皇帝“懶政”的空子而已,並不能形成氣候。一旦皇帝覺醒,他們只有靠邊站的份,沒有其他。

    其次,明朝宦官的一切權力都是皇帝賦予的。宦官說到底就是皇帝的家奴,他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巨大的權力,並不是天經地義,而是皇帝賦予的。說白了,宦官的權力本身缺乏法理依據,或者說是不合法的,而其之所以變得合法,完全是因為皇帝的默許。如果皇帝想讓它變得不合法,無非上下嘴唇碰一下的事情。 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武宗、明思宗能夠輕鬆搞定劉瑾、魏忠賢的原因之一。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明朝的宦官雖然看似權力很大,但卻始終不牽涉軍權。很多影視作品給了人們一定的誤導,經常將東廠、西廠和錦衣衛有意無意的合併在一起,讓人錯誤地覺得,明朝的宦官是可以調動錦衣衛的。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明朝的宦官可以有提督東廠之類的職務。但是,從來沒有宦官擔任錦衣衛都指揮使之類軍職的。所以,沒有皇帝的首肯,宦官想調動錦衣衛根本不可能。而且,錦衣衛都指揮使一般都是由皇帝非常信任的心腹大臣擔任,沒有皇帝的首肯,他們也根本不可能會聽從宦官的調遣。至於地方上的軍職,宦官就更加無法染指了,他們能做的無非監軍耳目而已。但是,軍隊的指揮權始終是沒有的。而東廠、西廠等等,只不過是特務機關罷了,搞搞情報、暗殺之類還行,明刀明槍對抗,根本就玩不轉。正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手裡沒有硬傢伙,明朝的宦官即便想興風作浪,也純屬徒然。況且,明朝的皇帝對宦官也並不是絕對信任的,所以才有了司禮監內部的分權,即掌印和眾多秉筆的一正多副配置,以及御馬監、內官監等所謂的二十四衙門。說白了,這其實也是皇帝擔心部分別有用心的宦官會一家獨大,最終尾大不掉。

    另外還有一點,宦官基本都是無後的,即便少量結婚生子後自宮或經閹割入宮的,也未必能走上權力巔峰。所以,宦官大多數只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一些私利而已。至於篡位奪權的野心,基本是沒有的。因為,即便他們改朝換代了,皇位也只能傳給過繼嗣子,根本到不了自己後代手裡。因為,壓根兒他們就沒有後代。冒著誅滅九族的風險為他人做嫁衣,我想沒人願意幹吧?即便晚唐的權宦們也不過是廢立皇帝,以此謀取自身更大的權力和利益而已,從無取而代之之心。這也是明朝皇帝敢於給宦官放權,用宦官制衡文官集團的原因之一。當然,這個和問題沒有直接關聯,本人說多了……

    此外,明朝的皇帝奇葩多是出了名的。什麼鬥蛐蛐的、當將軍打仗的、做木匠活兒的……五花八門。但是,明朝的皇帝雖然愛好廣泛,但基本沒有因為愛好徹底撒開了玩的。他們對權力的掌控還是相當到位的。即便避居西苑的明世宗、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明神宗,甚至兼職小木匠明熹宗都沒有失去對權力的掌控。這可能也是明朝宦官不能威脅和壓制皇權的原因之一吧。明朝的皇帝雖然很多看起來昏庸、貪玩,但他們對於權力的掌控卻絲毫沒有放鬆,這一點是歷史上一些朝代的“昏君”們所無法比肩的。

    綜上所述,明朝的宦官雖然人數眾多,權力巨大。但是,始終處於可控狀態。終明朝近三百年,從沒出現過宦官威脅和壓制皇權的案例。即便馮保和張居正實現了宦官與文官集團的政治合流,也並沒有對皇權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彼時的很多重大事務,馮保和張居正還是必須取得明神宗的監護人、明穆宗孝定李皇后和孝安陳皇后的首肯和支援才能得以解決。

  • 5 # 古風散人

    明代的宦官雖然干政專權,甚至一度主導政局,但干政的程度同歷史上較為嚴重的朝代相比卻大為減輕。

    從政治運作的角度來看,干政的宦官始終處於皇權的籠罩之下,沒有挑戰皇權,對皇權的威脅也較為有限,其專權干政只能是“假皇權以肆虐”,即藉助皇權的力量來專權干政,這同漢唐的宦官可以廢立皇帝的熏天權勢已大有不同。當然,東漢的皇帝為了對付強大的外戚勢力,不得不依靠並支援宦官的勢力,因此,宦官的勢力不斷坐大,進而完全控制朝政,於是出現了宦官和外戚輪流控制朝政的局面;唐代中後期各地的部分節度使權力較大,實際上是分割、侵奪了中央政府的部分權力,從而使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大為下降,而皇帝為了對付這些武將,採取了提高宦官家奴權勢尤其是軍權的做法,於是作為皇帝家奴的宦官才敢於胡作非為,威脅皇權。

    上圖京劇《法門寺》中的太監劉瑾、賈桂。尚長榮、朱世慧扮演。

    明朝與此不同,宦官受到中央皇權的嚴格控制,始終沒有唐代宦官那樣的權勢,尤其是沒有強大的軍權,即使是像劉瑾、魏忠賢那樣的大宦官,其權勢與漢唐宦官相比仍相對有限。正德帝收拾劉瑾、崇禎帝收拾魏忠賢,都沒有過多的費力。

    這一點還與明代錦衣衛的設立和執行有關,即錦衣衛作為皇帝直接控制的親軍衛之一,不僅可以鎮壓文武官員的反抗,同樣可以消除宦官勢力對皇權造成的威脅。有人看到明朝“廠衛”合稱,便以為東西廠和錦衣衛都是宦官控制的特務和警察機構,而實際上錦衣衛作為權力最大、實力最強的親軍衛之一,始終都是由皇帝來牢牢控制的,並且從未落到威脅皇帝的宦官手裡。

  • 6 # 坐古談今

    正如我們在上個問題“明朝的文官集團權利為什麼這麼大?甚至能威脅皇權”說的:因為文官沒有形成統一的領袖、宦官制衡兩大因素存在,明朝的文官勢力從來沒有威脅過皇權。

    (1)宦官與文官互相制衡

    但問題出來了,既然宦官制衡了文官,那麼,文官也同樣制衡了宦官勢力的增長。很明顯的例子就是“三楊”抑制王振、“三賢”消滅了劉瑾、東林黨制衡閹黨。

    從東漢、唐、明三朝“宦官專權”看,文官是反抗最激烈的。東漢、唐朝的“宦官專權”與明朝本質不同。

    (2)東漢、唐朝的宦官成為“皇權主體”,明朝因為三個原因一直是皇權主體

    因為皇帝時皇權的主體,宦官太監是派生出來的衍生體。東漢、唐朝的宦官反而成了皇權主體,明朝的皇帝則一直是皇權主體。其原因就在於

    其一:文官制衡與妥協延緩了“太監變為皇權主體”的速度。外戚專權、宦官專權、藩王做大等想要成為現實,首先要突破的就是“皇帝與儒家共享天下”的格局,首先就要經過儒家這一關。自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這一歷程就出現了,各方勢力要想自己做大就要打敗儒家系統;

    其二:太監一直沒有掌握軍權,皇帝和文臣對軍隊控制震懾住了太監;

    其三:明朝龐大的太監繫統,複雜的人事關係都使得宦官缺乏真正的領袖。

    (3)宦官、文臣壓制皇帝,在明朝主要出現在張居正、馮保合作時期

    張居正、馮保合作後,文臣集團與太監勢力相互支援,馮保代表的宦官勢力、張居正代表的文臣系統的權力合在一起才真正地威脅到了皇權。即使如此,張居正面對的文臣反對勢力也非常龐大。包括張居正改革集團的“七十人集團”內部,也有許多人反對與宦官集團合作。

    他們兩方合作的前提就是萬曆沒有親政,皇帝只是暫時退出了“皇帝”作為皇權主體的行列。但當他親政之後,“皇帝與儒家共享天下”的格局迅速恢復,而曾經“膽敢代替皇權主體”的馮保、張居正都沒有得好,二人都被最終抄家!

    由此,皇權很危險,也很難猜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其實造成阿聯離開NBA的,從來都不是實力,而是心態,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