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定郡小書生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

    這句話是指古代兩位猛人,分別是西楚霸王項羽、飛虎將軍李存孝,形容其勇猛程度無人可敵。後來,民間繼續演繹成為四個人。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

    分別是:項羽、李元霸、李存孝、金臺。其中項羽、李存孝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李元霸為《說唐》中虛構人物,為李淵第四子,力大無窮,隋唐第一好漢;金臺據說是北宋武學奇才,然而也不見正史記載,在傳奇小說《金臺奇俠傳》《金臺三打少林寺》《鐵臂金刀周侗傳》以及評書《金臺傳》《金臺小史》中被描述為武學大師,是周侗的老師,而周侗確實盧俊義、林沖、史文恭和岳飛等人的老師。

    好了,現在據題主所問已經偏題了。所謂:“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描述的是項羽、李存孝的勇猛無人能及,那麼李存孝的軍事指揮才能到底如何呢?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沙陀人。被李克用收養為義子,在十三太保中最勇猛。史書載其“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昔武皇之起並、汾也,會鹿走於中原,期龍戰於大澤,蓄驍果之士,以備鷹犬之用。故自存信而下,皆錫姓以結其心,授任以責其效。與夫董卓之畜呂布,亦何殊哉!惟存孝之勇,足以冠三軍而長萬夫,苟不為叛臣,則可謂良將矣。”

    李存孝在軍事上的表現:

    ①文德元年(888年),河南尹張言襲佔河陽,李克用派遣李存孝和薛阿檀、安休休等人率七千士兵,協助河陽節度使李罕之準備奪回河陽。同時朱溫也派丁會、牛存節等人協助張言。此戰,李存孝大敗,安休休被俘。

    ②龍紀元年(889年),昭義鎮被一分為二。李克用據澤州、潞州,以李克修為昭義節度使;孟方立據邢州、洺州、磁州,亦稱昭義節度使。李存孝隨軍奪取邢洺磁三州,吞併整個昭義鎮。此戰,李存孝的功勞最大。

    ③大順元年(890年),潞州兵變,殺死李克恭歸附朝廷,以京兆尹孫揆為昭義節度使,朱溫命葛從周、朱崇節入據潞州,又命李讜攻打澤州,同時派三千士卒護送孫揆赴任。結果李存孝率三百騎兵,在長子一帶的山路上伏擊並生擒孫揆;跟著率五千騎兵馳援澤州,在澤州城下生擒驍將鄧季筠、大敗李讜,然後回兵攻打潞州,葛從周、朱崇節棄城而走,潞州得到收復。

    ④朝廷再次以張浚為招討使,征討李克用。李克用命李存信、薛阿檀率軍迎戰,李存孝屯兵趙城。不久,張浚戰敗退守晉州。李存孝率部攻打晉州,張浚迎戰失敗後,從此緊閉城門;於是李存孝退兵五十里,讓張浚逃走。

    此後,李存孝由於戰功卓著,常常自負其功大。又加之與李存信二人互相猜疑忌恨。受到李存信離間,反叛李克用,投降朝廷。李克用出兵討伐,李存孝援軍投靠了李克用,掉轉槍頭攻打李存孝。最後,李存孝面對孤城,糧盡的情況下,投降李克用;被李克用囚到太原,車裂而死。

    在處死李存孝後,李克用非常可惜。因為李克用手下將領當時沒有人出來為李存孝求情;事後,李克用非常痛恨手下將領,併為此十多天不理政事。有此李克用和將領們下棋,談到李存孝流淚不止,康君立卻不以為然,結果李克用大怒,用毒酒殺死了康君立。

  • 2 # 指動濟南

    因為各種演義、小說而來的說法“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其真實性到底如何?透過各種史料包括野史來佐證,“王不過項”應該是十分確切的!

    至於其他3位,就當歷史故事吧,因為他們的封神之路全是起步於演義和小說。說書人的嘴和媒婆的嘴一樣,全是靠不住的,你聽聽就行,千萬別當真。

    今天就來專門說說“將不過李”的李存孝吧。

    1、李存孝是如何成了“將不過李”的

    李存孝成了“將不過李”是何時?答案是:宋元時期。為何是這一時期?答案是:贏弱的宋朝需要神一般的英雄!

    宋朝是畸形發展的社會,文化經濟強大到全球無敵,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值,一說達到22.7%,另一說認為達到60%。無論哪種說法,宋朝肯定是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

    但宋朝享國319年裡,除了北宋初期近40年見誰滅誰之外,其他近280年都是依靠與外敵的媾和度日。經濟的強大日益襯托出軍事的軟弱,而靖康之變在長達154年裡,都是宋人無法洗脫的恥辱。

    於是隨著宋朝話本的流行,諸多歷史人物被“神化”,以影射宋人的軍事軟弱,尚武精神缺失,潛意識裡希望也有這樣的英雄出現,一掃壓抑在宋人心底的陰霾。同時激勵熱血男兒報效國家,抗擊外敵。於是,李存孝就成了“將不過李”。

    2、“將不過李”的如何包裝產生的

    以宋朝話本開始的“講史”,經過金、元時期演繹和豐富,在明朝形成演義和小說,話本中雜糅正史和野史的人物,也徹底實現再造和重塑,其歷史真實早已面目全非,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三國演義》中的三華人物。

    “將不過李”主要由《殘唐五代志傳》等包裝產生的。這本書裡,從李存孝石嶺關大破柳彥璋開始,到生擒孟絕海、力殺四將、火燒永豐倉、力服王彥章、活捉鄧天王、病挾高思繼,直到五牛掙死李存孝,這位“身不滿七尺,臉如病夫,骨瘦如柴”的十三太保,被包裝成了天下第一好漢。

    下面就來看看,這本書裡關於李存孝最精彩的部分——力服王彥章。

    說是王彥章本劫道莽匪出身,與李存孝狹路相逢,兩個人互報姓名。

    李存孝問:你的武器渾鐵篙多少斤?

    王彥章答:120斤。

    李存孝不以為然地嘲笑分量太輕,王彥章大怒,兩手舉篙打來,李存孝伸手抓住,王彥章奮力奪回來,卻“恰似蜻蜒搖石柱一般”,而李存孝用手一拖,把王彥章連人帶篙摔出百十步遠。李存孝縱馬而走,王彥章從水裡鑽出頭來,不服氣地追上繼續打。結果李存孝把手中的大搠輕輕打去,王彥章“架隔不住”。李存孝說:“本待打死你,見你沒甚本事,饒了你這一命罷!”

    王彥章放馬逃生,跑去數里之地,放聲大哭說:“若存孝在世十年,我十年不出,存孝除非死了,我王彥章才敢出山。”自此王彥章就隱姓埋名了。

    王彥章史上確有其人,善使大鐵槍,無人能抬得動,人稱"王鐵槍"。時人把他同三國的猛將張遼相提並論,鄉野小孩啼哭,當媽的只要說王鐵槍來了,“啼聲立止”。這樣一位猛人,在李存孝面前如同七八歲小孩與世界重量級拳王過招。

    3、真實的李存孝到底有什麼戰功

    拋開羅貫中這位演義大家的《殘唐五代志傳》不說,歷史上真實的李存孝到底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功?

    戰功一:率騎兵5000救援澤州。此戰最高光的部分是,李存孝帶500人在城下向汴軍大喊“想吃人肉了,把你們長得肥派出來作戰!”汴將鄧季筠帶軍應戰,被李存孝揮舞長矛打敗,生擒鄧季筠,隨後斬首數萬。

    戰功二:率騎兵300襲捉孫揆。昭義節度使孫揆等人領兵1萬去上黨,李存孝帶騎名300埋伏在山崖間。出其不意,偷襲得手,擒獲孫揆等500多人。

    戰功三:收復晉州、絳州,因功被授予汾州刺史。

    戰功四:平定邢州、洺州,因功被授予洺州節度使。

    《舊五代史》中記載李存孝“驍勇冠絕”,李克用常把他當作先鋒,從沒有打過敗仗,跟著李克用援救陳、許二州,打敗黃巢軍隊,一直到上源遇難,“每戰無不克捷”。史書對他的評價是“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這就是“將不過李”的真實面目。武力值相當於三國的張遼、甘寧,僅此而已。說實話,根本無法跟西楚霸王項羽並肩,兩個人之間大約差了5個關羽、6個張飛、10個趙雲吧。

    你說是不是這樣呢?

  • 3 # 星火辰

    “王不過霸(項羽)、將不過李(李存孝)”。歷史上的楚霸王項羽打仗是真厲害,一代戰神。至於李存孝嘛,那就是小說誇張了。

    一、傳說中許多的名將,都被小說誇張得沒邊兒了,甚至諸多錯誤

    三國第一猛將呂布,雖在三國演義中有所誇張,但大體上還是屬實的;

    隋唐十八條好漢,則很多都是虛構的,排在末尾的秦瓊、尉遲恭雖脈絡屬實,但許多故事都是虛構的,他們的出身來歷都很不符實,楊林大概有個原型,什麼羅成、雄闊海、伍天錫、宇文成都之類多屬虛構,李元霸雖實有其人,但很早就死了,根本沒打過什麼仗;

    大唐名將蘇定方甚至變成了大反派。

    二、首先說說著名的“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是傳說中唐末晉王李克用的十三個兒子(除了李存勖是親生,其他都是義子)。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後來打敗後梁,建立了五代的第二個朝代後唐,因此李克用又被追尊為後唐太祖武皇帝,因此看以前的五代史,很多時候把李克用又叫武皇。

    十三太保從大太保李嗣源,到十三太保李存孝,共十三人,這和歷史是不相符的。

    首先,李克用的義子絕對不止十三人,但真正出名也就十人,加上他親兒子李存勖這才十一人。其二,排在末尾的李存孝,其實是十三太保中年齡最大的幾人之一,歷史上的李存孝只比李克用小兩歲而已。而十二太保康君立比李克用還大好幾歲,恰恰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是這些人中年齡較小的,三太保李存勖更別說了,是李克用親兒子,比這些人都小得多。事實上,大太保的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就和李存勖同歲,李存孝從年齡上說,根本是三太保的父親輩。

    這裡說明一個什麼問題,一是說明了中國古小說喜歡湊人數,明明只有十一人,要再湊上兩人,十一太保、十二太保是強加上去的,雖然歷史上實有其人,但他們不是李克用的義子。二是說明了中國古小說喜歡把簡單的問題更復雜化,明明康君立和李存孝只是地位之爭,這裡平白加上了兒子們的爭寵。三是說明了中國古小說不喜歡考證實際,雖然編得好看了,卻失去了歷史真實的好看,除了好看失去了現實的指引意義。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歷史上李克用的義子們,其實是分兩波重用的,李存信、李存孝是第一波,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審是第二波(主要活躍在李存勖繼位後),而不是一股腦都抬出來。只有明白這個道理,你才知道李克用為什麼一直幹不過朱溫,而他兒子李存勖卻可以。因為,第一波是唯戰主義,而第二波卻是智勇雙全。

    三、真實的李存孝的確是少有的猛將

    猛將這是沒說的,史書記載他“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鎧,櫜弓坐槊,手舞鐵楇,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酣易騎,上下如飛。”

    但是,李存孝真的就是唐末、五代十國的第一猛將嗎?至少,按照史書的記載,只是把他評價為張遼、甘寧一樣的人物,甚至沒有抬到關、張的高度。

    四、李存孝的軍事指揮能力如何?

    史書記載他的早年是“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也就是說早年他帶領騎兵為先鋒,沒有不打勝仗的。其實呢,這史書也有吹的成分,畢竟後來的後晉、後漢、後周說到底都出自後唐,對後唐(前身為晉國)的將領自然得吹一吹。譬如李克用等人在上源驛被朱溫派兵圍殺,大將死傷無數,雖然是朱溫忘恩負義搞的突然襲擊,但李克用肯定是吃了大虧的。這一場,李克用尚且是大敗,李存孝不過是憑藉非凡的武功保下一條命來,又何談無不克捷。不過,這句話的大部分還是屬實的,但李克用肯定不願承認自己上源驛吃了大虧。

    李存孝一生主要的戰績,都集中在李克用與朱溫爭霸的前期,活動地帶主要在今天的山西東南部、西南部,以及河北一帶。

    這一時期,關於李存孝的百科資料,百度上都有錯誤。百度上說,這個時期,唐朝朝廷被朱溫掌控著,這是完全錯誤的。

    這個時候的朱溫,根本還沒有能力挾天子,他以汴州(今開封)為基地,還在與徐州的時溥、兗州、鄆州的朱瑄、朱瑾兄弟、以及李克用(以太原為基地)等人進行這劇烈的爭奪。而唐朝朝廷遠在長安(西安),受著掌控禁軍的宦官、自認為清流的朝臣、以及關中各路小軍閥的共同制約和影響,尚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總體來說,朝臣們的代表唐朝宰相對朱溫的印象較好,而認為身為沙陀人的李克用是巨大威脅,因此在朱李之爭中偏向朱溫,再加上李克用仗著強大的軍隊,對唐廷表現得態度蠻橫、桀驁不馴,這才招來了朝廷大軍的征討,而不是因為朱溫控制了唐朝。

    朱溫控制唐朝,已經是他快要篡唐時最後幾年的事了,而李存孝,活躍在朱李之爭的早期。

    李存孝的主要戰績是:

    1、邢洺磁三州(都在河北西部,邢臺附近)之爭,李存孝立功最多,拿下了割據軍閥孟方立兄弟。

    2、澤潞二州(在山西東南部)之爭,李克用面對南邊朱溫和西邊唐朝朝廷軍隊的雙面夾擊,李存孝臨陣生擒朱溫驍將鄧季筠,打敗朱溫大將李讜。又在潞州之戰中生擒唐朝任命的潞州節度使孫揆,逼迫朱溫大將葛從周等人撤退,取下潞州。

    而後,李存孝有轉攻西路,打敗由唐朝宰相張浚率領的西路征討軍,拿下了晉絳兩州(山西西南部)。此戰過後,整個山西全境,都入李克用之手。

    需要說明的是,李克用此時面臨的是唐軍、關中軍閥(韓建)和朱溫的圍攻,李存孝的主要功績在東南路澤潞之爭,西路有一小半的功勞,另一大半是李存信等人在陰地關挫敗了唐軍主力。

    此戰唐朝的征討軍看似聲勢浩蕩,其實卻是造成聯軍失敗的主要原因。

    在東南路,孫揆是唐臣,而不是朱溫的屬下,他不過是個書生,正是因為他的被擒,導致朱溫軍隊被迫撤退。在西路,唐朝宰相張浚也不是個打仗的料,相公嘛,打麻將還可以(雖然那時候可能沒麻將),打什麼仗。張俊重用的關中軍閥韓建,也是心有二志的人,也不會出全力。

    因此,你要說此戰李存孝打勝有什麼訣竅,那就是先撿孬的打。

    李存孝也有兩場大敗仗:

    一是為了爭奪河陽(洛陽附近)的河內之戰(河南北部)。李存孝被敵人先扼守太行險關,慘敗給朱溫的軍隊。

    二是背叛李克用後,在邢州困守孤城,戰敗被車裂。此戰,頗有點當年呂布白門樓的意味,而且中了李克用很淺顯的計策。說是李克用要挖深溝圍困邢州,李存孝屢次出兵攻打,讓李克用不能成功。李克用派間諜勸他說:“你所怕的,不過是晉王李克用。倘若深溝圍城了,晉王自己就回去了,讓那些將領來繼續攻城而已,那些人都不是你的敵手,這深溝有什麼可怕的?”於是李存孝真信了,不再出兵,結果導致城困糧盡。這一點,和呂布當年不肯出城和陳宮為掎角之勢何其類似!

    五、對李存孝的簡評

    與呂布類似的人物,二人生長之地相近,作戰風格也類似,騎兵衝擊力強,而且都很勇猛。作戰憑直覺,一戰而勝便可勢如燎原。但缺乏智謀,不通謀算,打不了持久而又艱苦的戰爭。目光比較短淺,認不清形勢,又性情急躁,草率決斷,都給人反覆無常的感覺。

  • 4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五代之將,並非一介武夫,也都有勇有謀。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為沙陀族(突厥別種)人。沙陀族勢力是殘唐五代時期的一支極具影響力的軍事力量,這支力量不止為大唐平定黃巢之亂,立下了諸多功績。而且還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三朝以及北漢政權,而後周與大宋在本質上也是源於沙陀族軍事集團。

    殘唐五代時期,各軍閥都流行收養“義子”,李存孝為沙陀族軍閥首領晉王李克用所收養,因排行第十三,故被稱“十三太保”。史載:存孝,飛狐人。少於俘囚中得隸紀綱,給事帳中。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李存孝的驍勇無比,為李克用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也最受到李克用的寵愛。然而,這卻也引起李克用的其他“義子”們的嫉妒。李存孝與李存信素來不合,互相厭惡。892年,李克用任命李存信、李存孝為將,攻打趙王王鎔(藩鎮,成德節度使,今河北省中部)。而李存孝與李存信卻互相猜忌,彼此逗留觀望,無功而返。李存信便在李克用面前,構陷道:李存孝望風退衄,無心擊賊,恐有私盟也。

    李存孝不自安,便私下與趙(王鎔)及梁(朱溫)聯絡,並以其所佔據的邢州、洺州、磁州等3州之地歸順朝廷,請求朝廷任命他為節度使,並與王鎔商議,共拒李克用。李克用大怒,興兵討伐李存孝,並率先擊敗了王鎔的援軍。王鎔懼怕晉兵的強盛,遣使向李克用乞和,並請以三萬兵幫助李克用攻打李存孝,李克用同意了。

    李存孝雖兵少卻極其驍勇,晉軍只能選擇掘溝塹以圍城,而晉軍所掘的溝塹卻也屢屢被李存孝所破壞。後來李存孝卻誤信軍校袁奉韜之言,任由晉軍深掘溝塹。可待晉軍築成深溝高壘,李存孝卻成甕中之鱉了。而後,城中糧盡,李存孝只能登城向李克用謝罪乞降,並哭述道:“兒立微勞,本無顯過,但被人中傷,申明無路,迷昧至此!”李克用叱之道:“爾與王鎔書狀,罪我萬端,亦存信教耶?”於是,被縶歸太原,車裂於市。一代驍將,就此悽慘收場!

    亂世之中,確實難有完整。

  • 5 # 探尋歷史奧秘

    民間有句俗話叫:“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 ,拳不過金”,其中的“將不過李”指的就是唐末五代名將李存孝。李孝存(858―894年),沙陀族,原名安敬思,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人。李克用眾多義子中的一位,《新編五代史平話》(作者為宋朝人)中的十三太保最後一位,生性勇猛。

    李存孝

    《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李存孝以十八騎攻取長安,民間傳說他力大無窮,少年時曾打死過老虎,這些虛構雖然很誇張,但李存孝的確神勇,據《舊五代史》記載:“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李存孝的確勇猛,那麼作為一個將領,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如何呢?

    看一個將領的軍事指揮能力如何,就要看他打過的仗。就拿攻孟方立、復奪潞州來說吧。龍紀元年(889年),昭義被李克用與孟方立一分為二,李克用命李存孝攻孟方立,奪取邢州、洺州、磁州,李克用連取洺、磁二州,並大敗孟方立於琉璃坡,逼的孟方立自盡身亡。(其弟孟遷被眾將推為節度留後,孟遷求救於朱溫,朱溫當時正攻時溥,抽不出身,於是命王虔裕率數百精甲至邢州,王虔裕想借魏博羅弘通道,羅弘信不許,王虔裕只好抄小路趕至邢州),次年(即大順元年)李存孝復攻邢州,孟遷投降。

    在攻取昭義不久後,潞州動亂,殺李克恭,歸順唐朝。朱溫命李讜(《舊五代史》記為張全義)攻打澤州,李存孝率五千騎兵救之。到達澤州後,李存孝派出五百精騎,繞汴軍營而呼“我,沙陀求穴者,俟爾肉饌軍,可令肥者出鬥!”,汴軍將鄧季筠率軍出戰,被李存孝生擒,李讜敗走,李存孝追至馬牢關,退守潞州。

    唐朝廷又派京兆尹孫揆為昭義節度使,朱溫遣牙兵三千保護孫揆,八月,孫揆“自晉、絳 逾刀黃嶺趨上黨”,李存孝得知後在長子西崖間設伏兵三百,侍孫揆經過時,“出騎橫擊之”,大敗之,孫揆也被擒獲並押至太原;李存孝又轉攻潞州,潞州聽聞孫揆被俘,士氣大減,葛從周也棄城夜遁,潞州又回到了李克用手中。

    之後,朝廷以張浚為招討使,討伐河東,李克用派李存信、薛阿檀擋,並命李存孝駐趙城,之後唐軍戰敗於陰地關,張浚退守於晉州(《舊五代史》載為“華州韓建遣壯士三百夜犯其 營,存孝諜知,設伏以擊之,盡殪;進壓晉州西門,獲賊三千,自是閉壁不出。”),後棄城而逃。

    綜上總述,李存孝還是有一定指揮才能的,在復奪潞州時,設計伏擊而抓獲孫揆;在攻張浚時,成功阻止了韓建的夜襲,這些都說明李存孝不僅勇猛且軍事指揮能力也不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的戰略是全球霸權,那麼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是怎樣全球佈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