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請收下這本書!
上班剛剛一個多月,單位就發生了人事地震,近一半的老員工,陸陸續續開啟了離職模式,這讓人事經理徐姐叫苦不迭,“用人荒”“成本高”“流動大”,成了她嘴裡天天唸叨的詞,公司留下的員工,也在持續觀望中,如果沒有更多的“實惠”政策,也都有了逃之夭夭的打算,為什麼員工們會有這樣選擇呢?
這是因為一家企業80%的基礎性工作,都是在普通員工手中完成的,正如一棟建築,基礎的品質決定了整個建築物的牢靠程度,因此,在一家企業的經營中,讓普通員工發揮出高質量的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與可貴,但現實中,普通員工的能力開發和他們所需的報酬形式,確是最不被企業所關注的,流動就成了員工的必然選擇。
如何改善員工的低效體質,不滿足感,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牢牢抓住員工的心?面對人員流失的措手不及,企業如何能結束招聘-試用-辭職的怪圈?
告別盲目管理吧!一本書解決你的困境,讓企業進入良性迴圈,這不僅是一部企業科學管理法,還是大部分員工,想對老闆說的真心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知道員工真實的想法,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領導們下達的指令,才能使命必達,高效高質的被完成。
這是一本改變了600多家企業和上萬名商界精英管理方法的書,該方法在美國和日本的多家著名企業或組織中被採用,如:波音企業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它的名字叫做《使命必達:百分之百實現目標的行為科學管理法》(以下稱行為科學管理法),作者石田淳,是日本行為科學管理的鼻祖,他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行為科學管理法”,主要聚焦研究人的行為,這一方法最神奇的地方在於,經過實踐,它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效用,讓企業80%的“庸才”變成“猛將,因此而受到許多企業高管的青睞,這本書對一切認為員工“能力不行”、“沒有辦法”、“無法堅持”的言論,進行了否定,據此石田淳也提出了“給予支援”、“賦予動機”、“降低難度”的解決方案。“行為科學管理法”是由四大管理利器構成的一個完整的實踐體系,讓經歷過系統訓練後的員工,對一切任務大聲say:“easy,I do”的行為方法。
Ⅰ、四大管理利器之MORS法則
“行為科學管理法“的落腳點是行為,也就意味著“做”,普通的企業管理流程,安排一件工作時,通常是領導說出自己想要的結果,給你限定完成時間,這項工作就算安排完成了。如:領導安排我工作時,就常常很簡單的說一句,把合同調一調。我就一定要追問很多次,這要不要調整,那要不要也調整一下,他有時會不耐煩的說:“你自己看著先調吧”。我按自己的想法調整後,傳送給他稽核時,他總是表示不滿意的說:“這怎麼沒調整呢,那怎麼也沒調整呢?領導的想法很簡單:“這些都是該你自己動腦想的問題,而不能讓我處處指教,否則是你在做還是我在做呢,不懂領導的心,你就是不合格的,我要你幹什麼呢”。
但這在運用MORS法則檢測這一安排時,這項工作安排是有缺陷的。什麼是MORS法則呢?它是由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而來,它們分別是Measured(可計量) 、Observable(可觀察)、Reliable(可信賴)、 Specific(明確化),執行這一法則的目標:就是要讓員工的行為有意義,導致產生領導想要的結果。
傳統的工作方式,領導的命令都是抽象的,“如:把合同調一調“。領導的這個安排,在行為科學管理中,就不能稱之為一個行為,它是非具體性的,需要主觀猜測,但未經過深層次的溝通,很難把握一個”滿意結果的度“,當最終結果,不能使領導感到滿意時,會極大的戳傷員工的幹勁和熱情,而領導也會在心中留下一個”他不是一個能做好事情的人“的主觀印象,久而久之企業就容易形成,在職人員工作效率低下,離職人員劇增的管理局面。
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方法其實很簡單,領導下達命令時,要傳達具體的做法,不要傳達口號,徹底消除含糊性和不明確性。如:“把合同內容中加上一份固定總價承諾書,按照某某專案曾經的格式修改一份,新增到合同的末尾頁。這一命令的下達就屬於具體的、可操作的,消除了含糊和不明確的指令,這也是MORS法則最大的魅力之處,它管理規範人的工作方法,但又不因某人,才發揮功能。它的最終目標是,遵守這個法則的人,人人都能做這件事情,而不是必須由某個人才能完成。
Ⅱ、四大管理利器之ABC分析
毛主席曾經說:“世上最怕認真二字“,現實生活中也有最難做到的二字:“堅持”。我們都知道早睡早起、減肥健身,對健康的好處,但是堅持不了幾天,就又被打回原形了,堅持好的方法就是這樣,易攻難守。在工作中也是這樣的,我們知道了MORS法則是個好方法,只要堅持貫徹執行,我們的工作就會更高效,但好的習慣與人、與企業都一樣,不是那麼容易就養成的。
付諸行動的目的,是為了得到結果,在行為科學管理法中,把這個因結果而促使人們進行或不進行的行為,叫做“ABC”模式。它也同樣是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而來,它們分別是:
Antecedent(先決條件)---發起行為的契機、行為之前的環境;
Behavior(行為)---行為、言論、舉止;
Consequence(結果)---行為導致的結果、行動之後的環境變化。
感覺很繞,該怎麼理解“ABC”模式呢?其實很簡單,舉個例子:
“屋子很黑”相當於A,”先決條件”;
“摁開關開燈”這就相當於B,”行為”;
“燈亮了“就是C,“結果“。
那麼如何能讓行為,持續的帶來好的結果,摒棄行為帶來的壞結果呢,解決方法就是石田淳先生提出的“對行為給予支援”、“為行為賦予動機”、“降低難度”,“為行為者創造願意工作的環境”。再舉個例子:
新來的實習員工請教你問題,你的回答分別是:
① 你自己多想想,不要總是來問。
②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剛實習時,這也是個難點。
兩個答案,哪個更容易讓實習員工,得到鼓勵和積極學習的熱情,顯而易見,問問題這個行為對實習員工來說,如果是能帶來益處的行為時,才會燃起他對工作與學習的熱情,才會更容易養成習慣並保持下去。
Ⅲ、四大管理利器之系統脫敏法
“主動想要員工”通常是把企業的理念,當作工作計劃中的一部分,納入到日常工作中的人,系統脫敏法就是要透過行為,改變“不得不員工“成為“主動想要員工”,如何才能實現呢?不斷的重複有益的行為是關鍵點:如實習生問問題的例子。我們可以透過有益的行為,為“不得不員工“創造出成為”主動想要員工“的契機,一定要在最適合的時間,給出有效的表揚或批評,讓這個有益的行為,有持續堅持的熱情,直至形成一種習慣。這時領導就要掌握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即:什麼時間進行表揚或批評的行為,才能算是有效的?
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對於有益行為的稱讚,在60秒之內最為理想,事後的評價最長也不要超過2個星期,也就是說,看到員工有益的行為後,馬上表揚是最有效的,它能夠最直接的強化員工的感受,進而使員工記住了這個最精準的行為,日後這個行為也最容易被重複,及時批評與及時表揚的作用是相同的,但在批評中,有一點尤為重要,它也是企業領導們常常失誤的點,就是要批評員工的行為而不是員工的人格。如:小張又一次做錯了事情,領導很憤怒的訓斥他,“為什麼這麼不長腦子,你是正規大學畢業的嗎?”這就是一個很錯誤的批評行為,發洩情緒不會對錯誤的結果,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但卻會使員工有益的行為終止。
Ⅳ、四大管理利器之整體薪酬回報制度
員工為什麼願意為了企業的強大與發展,付出自己辛勤的勞動?答案很樸實,就兩個字:報酬。但報酬≠金錢,經常聽到有的同事聊天說:“工作環境不舒服,給錢再多,我也不伺候了“。這話從側面反映出了,普通員工的真實心理,金錢已經不是能決定,是否繼續留在企業服務的唯一標準了。
商業領域在經歷了”績效主義“、”提成制“的失敗後,經過反省提出了。企業是否已經達到了這個環境標準,主要看是否滿足以下這6要素:
1、 感謝與認可
許多企業領導普遍認為:“員工拿了報酬,就該幹好本職工作,所以有什麼必要和他說任何感謝呢“,這個想法對嗎?答案是,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買早點“,服務人員把我們點的餐,交到我們手中時,我們付錢之後通常都會表示感謝,按上面的道理講,我們付了錢的,這就是你應該做的,我謝你幹嘛呢。其實,感謝是對服務人員的一種尊重,對提供服務行為的一種認可,是一種溝通的橋樑,更是一種有益的行為,它能使企業朝著更良性的迴圈發展,所以它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管理行為。
2、兼顧員工的工作與生活
人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而選擇工作的。所以一家企業如果懂得靈活的處理考勤形式、考慮女性員工的特殊情況,重視員工們的個人生活,這種企業在員工中的口碑,將會非常的高,無形中就提高企業的形象,是一筆無形的企業回報。
3、獨特的企業文化與組織氛圍
組織交流與互動,團結企業力量,搭建各部門暢通配合的平臺,制定出更多專屬於企業的福利制度,創造輕鬆、舒適的企業文化環境。
4、提供個人發展機會
對有學習慾望的員工,支援他的個人成長,提供專屬的在職學習時間,也是一種有效的報酬手段。
5、完善的勞動環境
提供方便、優美的辦公環境,提供卓越效能的辦公裝置,讓員工更愉快、專注地投入到具體工作中,因提高效率而節省的工作時間,是一種愉快體驗式的報酬。
6、對具體行為的明確指示
工作中領導指令明確,要求清晰具體,不做重複無用功,也是企業愛惜員工的,一種體貼式的報酬。
透過對四大管理利器的瞭解,你是否已經知道了以下三個問題的答案呢?
▂員工已經選擇入職您的企業,又為什麼選擇了離開?
▄員工如何培養,才能成為創造高效回報的”猛將“?
▅什麼樣的薪酬制度,才能緊抓員工的心?
其實,整個行為科學管理法是一個倒敘操作的過程,管理者用整體薪酬制度為員工創造一個極具優勢的工作環境,透過對有益行為的不斷實踐與重複,讓“不得不員工”轉變成“主動想要員工“,在實踐中,對員工的行為“給予支援”、“賦予動機”、“降低難度”,進而達成最終目標,即:企業每個員工的行為,都是精準高效的,從而產生經濟效益,使企業持續蓬勃發展。
行為科學管理法,是一門專注於身體力行的管理辦法,是企業管理發展的方向。同時,也能成為員工選擇是否去一家企業服務的標準,不知道你♥心動了沒有,想飛奔去這樣的企業上班嗎?
老闆,請收下這本書!
上班剛剛一個多月,單位就發生了人事地震,近一半的老員工,陸陸續續開啟了離職模式,這讓人事經理徐姐叫苦不迭,“用人荒”“成本高”“流動大”,成了她嘴裡天天唸叨的詞,公司留下的員工,也在持續觀望中,如果沒有更多的“實惠”政策,也都有了逃之夭夭的打算,為什麼員工們會有這樣選擇呢?
這是因為一家企業80%的基礎性工作,都是在普通員工手中完成的,正如一棟建築,基礎的品質決定了整個建築物的牢靠程度,因此,在一家企業的經營中,讓普通員工發揮出高質量的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與可貴,但現實中,普通員工的能力開發和他們所需的報酬形式,確是最不被企業所關注的,流動就成了員工的必然選擇。
如何改善員工的低效體質,不滿足感,如何提高員工的忠誠度,牢牢抓住員工的心?面對人員流失的措手不及,企業如何能結束招聘-試用-辭職的怪圈?
告別盲目管理吧!一本書解決你的困境,讓企業進入良性迴圈,這不僅是一部企業科學管理法,還是大部分員工,想對老闆說的真心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知道員工真實的想法,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領導們下達的指令,才能使命必達,高效高質的被完成。
這是一本改變了600多家企業和上萬名商界精英管理方法的書,該方法在美國和日本的多家著名企業或組織中被採用,如:波音企業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它的名字叫做《使命必達:百分之百實現目標的行為科學管理法》(以下稱行為科學管理法),作者石田淳,是日本行為科學管理的鼻祖,他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行為科學管理法”,主要聚焦研究人的行為,這一方法最神奇的地方在於,經過實踐,它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效用,讓企業80%的“庸才”變成“猛將,因此而受到許多企業高管的青睞,這本書對一切認為員工“能力不行”、“沒有辦法”、“無法堅持”的言論,進行了否定,據此石田淳也提出了“給予支援”、“賦予動機”、“降低難度”的解決方案。“行為科學管理法”是由四大管理利器構成的一個完整的實踐體系,讓經歷過系統訓練後的員工,對一切任務大聲say:“easy,I do”的行為方法。
Ⅰ、四大管理利器之MORS法則
“行為科學管理法“的落腳點是行為,也就意味著“做”,普通的企業管理流程,安排一件工作時,通常是領導說出自己想要的結果,給你限定完成時間,這項工作就算安排完成了。如:領導安排我工作時,就常常很簡單的說一句,把合同調一調。我就一定要追問很多次,這要不要調整,那要不要也調整一下,他有時會不耐煩的說:“你自己看著先調吧”。我按自己的想法調整後,傳送給他稽核時,他總是表示不滿意的說:“這怎麼沒調整呢,那怎麼也沒調整呢?領導的想法很簡單:“這些都是該你自己動腦想的問題,而不能讓我處處指教,否則是你在做還是我在做呢,不懂領導的心,你就是不合格的,我要你幹什麼呢”。
但這在運用MORS法則檢測這一安排時,這項工作安排是有缺陷的。什麼是MORS法則呢?它是由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而來,它們分別是Measured(可計量) 、Observable(可觀察)、Reliable(可信賴)、 Specific(明確化),執行這一法則的目標:就是要讓員工的行為有意義,導致產生領導想要的結果。
傳統的工作方式,領導的命令都是抽象的,“如:把合同調一調“。領導的這個安排,在行為科學管理中,就不能稱之為一個行為,它是非具體性的,需要主觀猜測,但未經過深層次的溝通,很難把握一個”滿意結果的度“,當最終結果,不能使領導感到滿意時,會極大的戳傷員工的幹勁和熱情,而領導也會在心中留下一個”他不是一個能做好事情的人“的主觀印象,久而久之企業就容易形成,在職人員工作效率低下,離職人員劇增的管理局面。
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方法其實很簡單,領導下達命令時,要傳達具體的做法,不要傳達口號,徹底消除含糊性和不明確性。如:“把合同內容中加上一份固定總價承諾書,按照某某專案曾經的格式修改一份,新增到合同的末尾頁。這一命令的下達就屬於具體的、可操作的,消除了含糊和不明確的指令,這也是MORS法則最大的魅力之處,它管理規範人的工作方法,但又不因某人,才發揮功能。它的最終目標是,遵守這個法則的人,人人都能做這件事情,而不是必須由某個人才能完成。
Ⅱ、四大管理利器之ABC分析
毛主席曾經說:“世上最怕認真二字“,現實生活中也有最難做到的二字:“堅持”。我們都知道早睡早起、減肥健身,對健康的好處,但是堅持不了幾天,就又被打回原形了,堅持好的方法就是這樣,易攻難守。在工作中也是這樣的,我們知道了MORS法則是個好方法,只要堅持貫徹執行,我們的工作就會更高效,但好的習慣與人、與企業都一樣,不是那麼容易就養成的。
付諸行動的目的,是為了得到結果,在行為科學管理法中,把這個因結果而促使人們進行或不進行的行為,叫做“ABC”模式。它也同樣是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組合而來,它們分別是:
Antecedent(先決條件)---發起行為的契機、行為之前的環境;
Behavior(行為)---行為、言論、舉止;
Consequence(結果)---行為導致的結果、行動之後的環境變化。
感覺很繞,該怎麼理解“ABC”模式呢?其實很簡單,舉個例子:
“屋子很黑”相當於A,”先決條件”;
“摁開關開燈”這就相當於B,”行為”;
“燈亮了“就是C,“結果“。
那麼如何能讓行為,持續的帶來好的結果,摒棄行為帶來的壞結果呢,解決方法就是石田淳先生提出的“對行為給予支援”、“為行為賦予動機”、“降低難度”,“為行為者創造願意工作的環境”。再舉個例子:
新來的實習員工請教你問題,你的回答分別是:
① 你自己多想想,不要總是來問。
②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剛實習時,這也是個難點。
兩個答案,哪個更容易讓實習員工,得到鼓勵和積極學習的熱情,顯而易見,問問題這個行為對實習員工來說,如果是能帶來益處的行為時,才會燃起他對工作與學習的熱情,才會更容易養成習慣並保持下去。
Ⅲ、四大管理利器之系統脫敏法
“主動想要員工”通常是把企業的理念,當作工作計劃中的一部分,納入到日常工作中的人,系統脫敏法就是要透過行為,改變“不得不員工“成為“主動想要員工”,如何才能實現呢?不斷的重複有益的行為是關鍵點:如實習生問問題的例子。我們可以透過有益的行為,為“不得不員工“創造出成為”主動想要員工“的契機,一定要在最適合的時間,給出有效的表揚或批評,讓這個有益的行為,有持續堅持的熱情,直至形成一種習慣。這時領導就要掌握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即:什麼時間進行表揚或批評的行為,才能算是有效的?
根據研究結果表明,對於有益行為的稱讚,在60秒之內最為理想,事後的評價最長也不要超過2個星期,也就是說,看到員工有益的行為後,馬上表揚是最有效的,它能夠最直接的強化員工的感受,進而使員工記住了這個最精準的行為,日後這個行為也最容易被重複,及時批評與及時表揚的作用是相同的,但在批評中,有一點尤為重要,它也是企業領導們常常失誤的點,就是要批評員工的行為而不是員工的人格。如:小張又一次做錯了事情,領導很憤怒的訓斥他,“為什麼這麼不長腦子,你是正規大學畢業的嗎?”這就是一個很錯誤的批評行為,發洩情緒不會對錯誤的結果,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但卻會使員工有益的行為終止。
Ⅳ、四大管理利器之整體薪酬回報制度
員工為什麼願意為了企業的強大與發展,付出自己辛勤的勞動?答案很樸實,就兩個字:報酬。但報酬≠金錢,經常聽到有的同事聊天說:“工作環境不舒服,給錢再多,我也不伺候了“。這話從側面反映出了,普通員工的真實心理,金錢已經不是能決定,是否繼續留在企業服務的唯一標準了。
商業領域在經歷了”績效主義“、”提成制“的失敗後,經過反省提出了。企業是否已經達到了這個環境標準,主要看是否滿足以下這6要素:
1、 感謝與認可
許多企業領導普遍認為:“員工拿了報酬,就該幹好本職工作,所以有什麼必要和他說任何感謝呢“,這個想法對嗎?答案是,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買早點“,服務人員把我們點的餐,交到我們手中時,我們付錢之後通常都會表示感謝,按上面的道理講,我們付了錢的,這就是你應該做的,我謝你幹嘛呢。其實,感謝是對服務人員的一種尊重,對提供服務行為的一種認可,是一種溝通的橋樑,更是一種有益的行為,它能使企業朝著更良性的迴圈發展,所以它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管理行為。
2、兼顧員工的工作與生活
人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而選擇工作的。所以一家企業如果懂得靈活的處理考勤形式、考慮女性員工的特殊情況,重視員工們的個人生活,這種企業在員工中的口碑,將會非常的高,無形中就提高企業的形象,是一筆無形的企業回報。
3、獨特的企業文化與組織氛圍
組織交流與互動,團結企業力量,搭建各部門暢通配合的平臺,制定出更多專屬於企業的福利制度,創造輕鬆、舒適的企業文化環境。
4、提供個人發展機會
對有學習慾望的員工,支援他的個人成長,提供專屬的在職學習時間,也是一種有效的報酬手段。
5、完善的勞動環境
提供方便、優美的辦公環境,提供卓越效能的辦公裝置,讓員工更愉快、專注地投入到具體工作中,因提高效率而節省的工作時間,是一種愉快體驗式的報酬。
6、對具體行為的明確指示
工作中領導指令明確,要求清晰具體,不做重複無用功,也是企業愛惜員工的,一種體貼式的報酬。
透過對四大管理利器的瞭解,你是否已經知道了以下三個問題的答案呢?
▂員工已經選擇入職您的企業,又為什麼選擇了離開?
▄員工如何培養,才能成為創造高效回報的”猛將“?
▅什麼樣的薪酬制度,才能緊抓員工的心?
其實,整個行為科學管理法是一個倒敘操作的過程,管理者用整體薪酬制度為員工創造一個極具優勢的工作環境,透過對有益行為的不斷實踐與重複,讓“不得不員工”轉變成“主動想要員工“,在實踐中,對員工的行為“給予支援”、“賦予動機”、“降低難度”,進而達成最終目標,即:企業每個員工的行為,都是精準高效的,從而產生經濟效益,使企業持續蓬勃發展。
行為科學管理法,是一門專注於身體力行的管理辦法,是企業管理發展的方向。同時,也能成為員工選擇是否去一家企業服務的標準,不知道你♥心動了沒有,想飛奔去這樣的企業上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