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娛娛樂

    無論正處於混亂的青春期還是年過半百,透過螢幕上青年們的生活,我們總能學得一二。下面是個人覺得不錯的成長題材電視:

    正如2018年我們的周遭世界都在呼籲責任與成熟,我們的電影也是如此。今年表現突出的成長題材電影均包含了我們所有人需要引以為誡的重要人生道理:從 Crystal Moselle 以被輕易忽視的青少年友誼為主題創作的《滑板廚房》,到正視人生獨立問題的《賽馬皮特》等影片,2018年最佳電影的年輕主人公們收穫了觀眾的尊重與喜愛。

    而且,這些影片中有很多都模糊了題材的界限,且晉身奧斯卡獎項角逐名單,這說明與以往相比,成長類電影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而且贏得了更多觀眾的支援。成長類電影不再是兒童的專屬。無論你是處在混亂的青春期還是即將迎來70週歲生日,透過螢幕上年輕人的生活,我們總能學得一二。這十部精彩影片就是證明。

    《伯德小姐》

    Lady Bird

    在 Greta Gerwig 的世界裡沒有爛片二字。自2010年憑藉出演 Noah Baumbach 的《格林伯格》而聲名鵲起的她,在眾多影片中詮釋了多個性格複雜而又深受大眾喜愛的角色,讓一眾演員羨慕不已。因飾演居無定所而又尷尬笨拙的角色(推薦觀看她出演的《Frances Ha》)而走上成名之路的她,在獨自擔綱導演的處女作中延續這個路線就不足為奇了。《伯德小姐》由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女星 Saoirse Ronan 挑大樑,將背景設定在21世紀初葉,講述了一名勇敢的女孩竭力逃脫位於加利福尼亞的家鄉的故事,以清新的喜劇風格俘獲了觀眾的芳心。片中充斥著流行文化元素,並由本期i-D 封面人物 Timothee Chalamet飾演與本人形象不符的渣男角色,這部優異的成長類影片道出了本世紀初葉小鎮孩子的心聲。

    《青春的三段回憶》

    My Golden Days/Trois Souvenirs de ma Jeunesse

    這部低成本的法國電影講述了一名男士的青春回憶,今年初上映後並未掀起多大波瀾,不過這也不足為奇。它早於2015年戛納電影節期間便進行了首映,時隔三年之後才終於登陸美國院線。在戛納看過這部影片後,我們便一直熱切地盼望它能夠在影院上映。《青春的三段回憶》由法國藝術影片巨匠 Arnaud Desplechin(繼這部作品之後,他又聯合 Charlotte Gainsbourg 和 Marion Cotillard 拍攝了一部影片)執導,巧妙分成三個部分,抽絲剝繭地追溯了一名沉溺於享樂主義與傷心過往的人類學學生重回人生正軌的經歷。這部遺珠之作製作精巧且充滿生機與活力,無奈上映後並未得到它理應收穫的尊重。讀者們不妨找出這部影片,細細觀摩品味;說不定它會成為你最愛的成長類影片。

    《賽馬皮特》

    Lean on Pete

    Andrew Haigh 痴迷於描述人與人之間的聯絡。就其過去拍攝的作品來說,這位英國導演在自己的獲獎影片《愛在週末邂逅時》(Weekend)中,立足於英格蘭,講述了一對男同性戀人的故事,而在榮獲奧斯卡提名的《45 年》(45 Years)中,他巧妙捕捉了一對七旬老夫妻的感情裂痕。不過他在第三部作品中將背景設在了美國,講述了 Charley 這個成長於破碎家庭的少年在一匹病弱的賽馬身上找到人生意義和安慰的故事。《賽馬皮特》是一部半公路、半成長類影片,以出其不意的情節設定,繞過美國電影製作的陳腐制式,呈獻了一部關於家庭重組的感人作品。除了傳奇人物 Steve Buscemi 與 Chloe Sevigny 的加盟,年輕主演 Charlie Plummer 至臻完美的演出也是這部影片成功的重要保證。

    《我殺死了巨人》

    I Kill Giants

    悲傷是貫穿今年脫穎而出的成長題材影片的主題,也是一份令人意想不到的饋贈。《我殺死了巨人》講述個性獨立的女孩 Barbara 逃離苦悶的現實生活,遁入奇幻世界,遇見巨人並與怪獸搏鬥的故事。在這個世界中,Barbara 對死亡與親情有了更深的體悟,重新回到現實生活。這部影片由《小鬼當家》(Home Alone)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導演 Chris Columbus 擔任製片人,對2008年的漫畫素材作了巧妙改編,出其不意地為觀眾帶來情感的一擊。

    《滑板廚房》

    Skate Kitchen

    紐約街頭是成長類電影的天然拍攝現場。或許是因為摩天大樓會讓人輕易陷入渺小和微不足道的悲傷之中,正如我們小時候常有的情緒一樣。不過《滑板廚房》的演員們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這座城市還能夠賦予人們以一種街頭智慧,而這是在鄉村長大的孩子所無法獲得的。靈感源自紐約郊區全女子滑板團體,Crystal Mozelle 執導的這部朋克風格青少年影片是各大頒獎禮的寵兒,年初更是在聖丹斯電影節攬獲重要獎項。影片情節跟隨來自紐約郊區的邊緣人物 Camille 的生活軌跡徐徐展開,講述了她在曼哈頓下城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故事。不同於多數電影對青少年友誼不以為然的處理,《滑板廚房》深知這些稚嫩的情感蘊含的強大力量,對它們進行了抽絲剝繭的闡釋。

    《羅姆男孩》

    The Ciambra/A Ciambra

    義大利選送角逐本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影片是一部波瀾不驚的劇情式紀錄片,描繪了一個羅姆家庭在義大利南部地區艱難求生的生活圖景。不過這部影片本質上呈現的是主人公的成長曆程,這也是其入列這個名單的原因。在《羅姆男孩》中,導演 Jonas Carpignano 將他的鏡頭對準了14歲的男孩 Pio,雖然表面看起來有點自以為是和直言不諱,不過 Pio 的內心早已因為社會焦慮而陷入分崩離析。敬重的哥哥失蹤後,Pio 被迫成長起來,無論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他還是擔當起家裡“頂樑柱”角色。Carpignano 招攬現實中的羅姆家庭演繹虛構情節,成功編織了一個具有十足吸引力的故事,探討了毫無邊界的友誼、無謂的責任以及青少年時人人都曾擁有的渴望,那就是一邊希望快點長大,一邊又眷戀身為孩子所擁有的自由。

    《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

    To All the Boys I’ve Loved Before

    這部 Netflix 原創電影不動聲色地出現在我們的螢幕上,然後旋即成為網際網路大熱的話題。《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背後的故事會讓所有曾經歷過年少慕艾的人一陣後怕。影片講述的是一名高中女生在寫給5個暗戀物件的情書被寄出之後,重新找回社交生活的故事。這部電影以 Jenny Han 2014 年撰寫的年輕人題材書籍為基礎改編而成,對主人公的愛情生活作了細緻描述,重現老牌青少年電影的經典元素,並且是少數以亞裔女演員擔當主角的美國成長題材電影之一。這部影片還讓我們意識到新一代好萊塢青少年偶像已經誕生:Noah Centineo 露出一口白牙的燦爛笑容和充滿魅力的迷人頭髮讓他在2019年繼續風靡全世界。

    《夏日1993》

    Summer 1993/Estiu 1993

    每個人邁入成年的時點都不一樣。對6歲的 Frida,Carla Simon 處女作《夏日1993》主人公來說,這個時點來得要比我們任何人都早。影片的開頭描繪了一幅慘淡的場景:Frida 在不久之後即將成為記憶中的“家”的地方,注視著自己的東西被一件件放進箱子裡,她的父母皆因艾滋病而亡故,而她即將搬到叔叔位於加泰羅尼亞鄉村的房子裡。雖然開頭的基調頗為致鬱,不過影片隨後的情節則在西班牙雀躍的炎夏中展開,以蒙太奇的手法再現了導演本人童年的點點滴滴。兩個因素讓這部影片不容錯過。首先,Frida 的飾演者,年幼的 Laia Artigas 貢獻了一場令人驚歎的爐火純青而又拿捏自如的表演。其次,這是少有的幾部真正透徹理解童年複雜性的影片。雖然大部分影片出於情節需要都會安排兒童出演家庭戲劇故事,不過《夏日1993》在呈現童年時光對我們一生的重要影響方面表現十分可圈可點。

    《尋夢環遊記》

    Coco

    這部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和華特迪士尼影片聯合制作發行的影片以墨西哥亡靈節為靈感,是這家知名動畫工作室過去十年來創作的最有野心,也最別出心裁的作品之一。除非你已經心如死灰,不然肯定會被它所講述的故事感動到落下淚來。《尋夢環遊記》以墨西哥的聖塞西利亞為背景,追隨一個12歲小男孩展開。這個小男孩夢想成為墨西哥下一個音樂超級巨星,結果卻被父母禁止在家中唱歌與彈吉他。為了掙脫父母的控制,並向他們證明自己,小男孩偷偷溜進高祖父黑漆漆的墳墓,摸到一把可以讓他成為世界巨星的吉他。當他彈奏出一個音符之後,小男孩被拽進亡靈的世界,於是他開始尋找這把吉他的主人,向他徵求所有困惑的答案。這本來可以變成一部單調乏味、膚淺老套的兒童電影,不過《尋夢環遊記》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蘊含著真正的人生道理,這部影片告誡人們傾聽智者的忠告,學著與愛的人告別。如果看完電影你沒有掉下一滴眼淚,那麼只能說你真的已經心如死灰了。

    《騎士》

    The Rider

    在美國中西部一個荒無人煙的小鎮,名叫 Brady 的年輕人每天靠在雜貨店擺放商品度日,再者就是和朋友們一起遊蕩在荒原上,凝視天上的星星。然而以前他的人生並非如此。幾個月之前,Brady 是一名獲獎的Mustang騎手,名利眼看便唾手可得。不過一次他摔下馬背導致腦部嚴重受傷,而重回馬背會讓他有生命危險,這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職業。這部製作精湛的現代寓言式電影由被嚴重低估的導演 Chloe Zhao 執導,講述了一個年輕人重振旗鼓,努力追尋夢想的故事。這部作品會重燃你對美國獨立電影的信心。當你的祖父母說起,“現在人們不像以前那樣拍電影了”時,不妨給他們看一看這部影片。

  • 2 # 羽入

    我想推薦的這三部電影都是透過主角的努力堅持為題材,接受生活的打擊,頑強面對。

    《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主角麗斯自己的求學之路。麗斯生在美國的一個貧民窟裡,生活的不如意,母親酗酒吸毒後來死於艾滋病,父親進了收容所,面對這種身體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打擊,麗斯並沒有退縮一點,而是堅持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考上哈佛,她用非常真誠誠懇的態度去打動了高中校長,獲得了學習的機會,麗斯在這段征程中,一邊打工一邊學習,申請了各種的獎學金來支撐自己的生活,萬幸的是經過麗斯的努力,她成功了,她踏上了哈佛的學習之路,這部電影給人帶來的感覺就是即使生活不如意,但是依然衝著自己的目標前行,沒有什麼能擋得住一個人的決心。

    《追夢赤子心》這部電影改編於真實事件,講述主角路第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橄欖球員。路第從小就喜歡橄欖球,可遺憾的是路第在報考聖母大學的時候並未透過考試,只能和哥哥一起去工廠工作,在路第22歲那年朋友送給他一件聖母大學的外套,並告訴他要堅持自己的夢想,然而路第的這名好友因為意外在鋼鐵廠死亡,對於路第的打擊也很大,路第堅定了自己的理想,毅然決然的前往了聖母大學,為了進入聖母大學,路第在大學裡找了一份雜工,一邊工作一邊複習,整整考了四年才進入這所夢想中的大學,路第透過自己的努力進入到校隊的替補陣營,他的堅持不懈獲得了家人以及大家的認可,最終路第從替補出場,幫助校隊拿下了比賽,也實現了自己的夙願。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則講述了男主贊恩與苦難的童年生活作鬥爭。贊恩今年12歲,他想起訴自己的父母,因為他的父母生了他,但是卻沒有盡到養他以及他兄弟姐妹的責任,贊恩一家都是黎巴嫩貧民區的居住者,父母和兄弟姐妹一共七口人,贊恩為了隱瞞妹妹來例假的事實,想帶著妹妹出走,但是現實給贊恩上了一課,父母強行的將妹妹賣給了房東薩德做妻子,贊恩為了家裡的兄弟姐妹。小小年紀的他便去送貨,賣果汁,家裡生活的重擔都在他的身上,贊恩經受著與這個年紀不相符的苦難,但是並沒有被現實壓倒,而本部電影的大部分事件都是贊恩親身經歷,不由得讓人感嘆。

  • 3 # 阿勳剪輯

    成長類的莫過於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了,電影中有鄧超、黃曉明、佟大為三人共同演繹的電影,是一部非常勵志的電影。是陳可辛導演的作品。講述了成東青(黃曉明飾),農村出身的土鱉,兩次高考落敗,眼看就要屈服於當農民的命運,他最後一搏,搏命背下整本英文字典,從明眸變成近視眼,第三次試考,考上北大。

    在這裡,他分別遇到了孟曉駿,孟曉駿(鄧超飾),出生於留學世家,精英知識分子。個性張揚、孤傲,是一個有很典型美國性格的人,就是有什麼說什麼,敢於表達自己。強烈自信,內心認定自己永遠是最優秀的那個。還有王陽(佟大為飾),一個叛逆的“憤青”,在大學年代肆意揮霍青春,喝酒跳舞,成功泡上火辣洋妞。他是一個在每個階段都活得很精彩的人,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樣子俊朗,熱愛文學,一生夢想是當個詩人

    這樣三個各走極端的人,居然就在燕京大學碰上,戲劇性的建立友誼。三人從最初的好朋友一直到最後的合夥人,感情一直都是非常的好,儘管每個人都不一樣。

    三子跟八十年代莘莘學子一樣,懷抱著一個美國夢。申請簽證的結果是:兩個成功,一個被拒。土鱉成東青延續失敗的命運,眼看兩個好友出國完夢,他失望透頂,他只有留在燕大任教,卻又因在外私自授課,被校方發現,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毫無餘地的成為一個真正“失敗者”。

    美國那邊,孟曉峻正要一展抱負,卻未料堂堂燕大高材生,在美國根本找不著工作,落得在餐館當侍應助理的命運;王陽簽證成功,卻因一個一見鍾情的美國女孩放棄出國,貫徹其浪漫派個性;成東青一無所有,只有偷偷在肯德基辦補習班,其獨特的自嘲教學法,卻漸漸吸引不少學生。

    這是命運的安排,他從沒想過,被拒籤這個人生最失敗的挫折,亦是成就他人生中最成功的契機。成東青請王陽加入一起辦補習班,成東青毋忘孟曉駿,讓他回國強勢加盟,正式開辦“新夢想”學校。

    三人憑藉個人魅力,包括成東青的自嘲式幽默教學法,孟曉駿的美國經驗和簽證技巧,以及王陽的創新電影教學,讓新夢想空前成功。新夢想再擴規模,成東青被媒體和青年塑造成為留學教父,不由自控的散發著一股從土鱉蛻變成領導者的光芒,讓孟曉駿看不過去,二人漸貌合神離,王陽左右做人難。

    孟曉駿遠走瀋陽,三人的友情面臨重重考驗。然大時代一幕又一幕的挑戰,包括1999年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被北約軍機轟炸、還有ETS美國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夢想侵犯版權,又把三子再次凝聚起來,共同面對新夢想的困境。最後三人共同前往美國,三人再現革命友誼。這也是非常看的一部電影。裡面有非常多的臺詞值得思考和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鄧綏垂簾聽政十六年為何沒有落下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