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離子
-
2 # 勇戰王聊歷史
大清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於1924年11月5日,被西北軍閥馮玉祥指揮鹿鍾麟帶兵趕出了紫禁城。這就是著名的“北京政變”,溥儀只能搬進載灃居住原攝政王府。而大清國的最後一批太監,也被載灃遣散了。
其中,最有名的太監,就是大清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孫耀庭被遣散以後,回到了老家。可是,他在老家也是無依無靠。於是,孫耀庭又回到了北京,去了北京北長街的出宮太監的居所萬壽興隆寺居住。很多無路投親,又沒有錢財的太監,都選擇居住在萬壽興隆寺。
不過,孫耀庭不甘寂寞。當他聽說溥儀在偽滿洲國當皇帝以後,他就去長春溥儀處當差,繼續伺候溥儀。後來,因病離開長春,回到北京。解放後,孫耀庭居住在廣化寺,一直到逝世。
當時,很多有錢人也會請太監到家當差。太監伺候人習慣了,很會服侍主子。於是,很多在京的大戶人家,就僱傭這些“失業的太監”,給自己幹活。這些太監可是伺候過皇室的,所以,一些有點名氣的太監成了大家大戶爭搶的“紅人”。一時間,很多大戶以僱傭太監為榮。而這些太監中,比較有能力的部分人,開始擔任“管家”的角色。
齊白石老爺子就僱傭了一位名叫尹春如的太監,給自己看門。
《大宅門》裡的大壞蛋王喜光,就是位有本事的太監!他靠著白景琦的信任,在白家一手遮天,貪汙白家財產,在外面養女人。最後,被白景琦扒光褲子羞辱一番,趕了出去。
太監中活的最滋潤的是小德張。小德張曾是長春宮四司八處大總管,權傾一時。朝廷大臣要想覲見隆裕太后,必須得到小德張的首肯。他為自己在宮外準備了很多家產,所以,他出宮以後生活的相當富足。
共和以後,袁世凱在天津給小德張買了兩所房子。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後,小德張沒了靠山,就出宮了。他直接去了天津英租界。小德張出宮後的生活,相當愜意。他先後娶了四個老婆,有下人三四十個伺候他。
小德張家產:老家靜海縣唐官屯置地17頃,在北京南苑置地20頃,在天津英租界41號路,修樓房12座,在北京永康衚衕建築了一所宏大的宅院,另外在北京前門外鮮魚口和北溝沿開設了永慶、永存兩座當鋪,資金達十多萬兩,還在北京大柵欄開設了祥益綢緞店,資金二十多萬兩。1957年4月19日,小德張在天津去世,終年81歲。
-
3 # 歷史春秋網
都被譴散了,因為溥儀養不起了。溥儀被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趕出紫禁城,搬進了載灃家。載灃只收留了溥儀,將太監們譴散回家了。
實際上太監們是無家可歸的。他們只是象男人的男人,除了侍侯人,也不會其他的工作。所以大多數太監生活悽慘,無家可歸的他們,只能到寺廟暫時居住。比如孫耀庭,回老家後過不了日子,回到北京萬壽興隆寺,最後還是到偽滿州國找溥儀伺侯老主子,老主子又倒臺,他又去了廣化寺,直到終老。
太監們的另一條出路,是到大戶人家伺侯人。畢竟這些太監,是侍侯過皇帝或皇后的人,所以大戶人家往往圖他們的名氣,聘請他們來家當個管家或傭人。比如齊白石,就曾聘請太監看大門。當然,也有太監過得好的,比如小德張,要錢有錢,要勢有勢,娶了四個老婆,或買或建了十幾套房產,開了幾家公司,手底下有幾十號傭人。小日子過得很滋潤,活到了八十多歲才善終。但象他這樣的,少見。也就他一個人了。
總之,民國革命將太監們趕出了皇宮,他們就只能自食其力了。至於幹什麼,也給了他們足夠的自由。幹什麼能養活自己就幹什麼。他們是末代太監,最後一批太監,在他們之後,再也無人淨身當太監了。因為沒有皇帝,社會也再也沒有這個需求了。於是這種半男半女的社會現象便成為了歷史。
-
4 # 李三萬的三萬裡
說說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的故事,溥儀被逐後,他和皇帝一起出宮。一年後,因為不能忍受皇室的虐待,稱病離去。 孫耀庭離開婉容後回到了老家靜海縣。可是,那些莊稼人都會的農活,他卻幹不了,何況,他沒有一寸土地。
當了8年太監的孫耀庭,靠著兄弟的接濟生活著。在鄉下,他成了新聞人物。那些婦女們,帶著某種奇特的神色,遠遠地看著他,低聲議論著什麼。頑皮的兒童,一群一群地跟著他,指指點點,還高叫著:“太監!太監!”只有那些善良的老人,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有時,也向他打聽些宮廷秘事。 兩年後,他重返北京,住進了北長街的興隆寺,和四十多個同命運的太監住在一起。其中有幾個太監還有些錢,便置了些房屋、土地。他們把這些房屋、土地出租給別人,收些租金,供大家度日。
為此,孫耀庭他們每天能吃上兩餐雜糧。然而由於年長月久,出租的房屋破敗了,所收的租金已對付不了房屋的維修了。孫耀庭為了生活,不得不整日出入大街小巷,撿些煤渣、廢品。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他做了妥善安置。從政治上不歧視,從生活上給予照顧。月發給他一定的生活費,讓他同過繼兒子住在北京廣化寺一個幽靜的小院裡。每天和寺院老僧下棋聊天,養花種草,過荷舒適恬靜的生活。
-
5 # 黑句本
清朝歷史上有四大太監,分明是順治時期的吳良輔、鹹(豐)同(治)時期的安德海、同(治)光(緒)時期的李蓮英、光(緒)宣(統)時期的小德張。作為清末紫禁城最後一任大內太監總管,小德張曾聊過太監最終的歸宿問題。
從咸豐末年開始,一般的太監不管有錢沒錢,出宮後最終都能有個安穩的落腳地。這要歸功於當時掌管太和殿寶璽大印的總管太監劉承印,是他上奏朝廷,領下了30萬兩餉銀,在京郊和城內建了多處寺觀,總計有房舍數百間,香火地若干頃,如北京後門的宏恩觀、西郊藍靛廠的立馬關帝廟、北長街的興隆寺、黑山的護國寺、西斜街的玉皇閣、琉璃河的秀雲觀、西郊金山的寶藏寺。(老北京的說法。)
那些一輩子沒混出模樣的老太監,凡是家裡窮無著落的,只要交上10兩銀子,就歸到這些寺廟裡,所有生養死葬全歸寺廟兜著。
樸素的印象,一說到“太監廟”,有些人總覺得是老太監走投無路下落腳的破敗廟子,其實不是,太監廟是專門給老太監修的,相當於太監養老院。
到了清末,因為李蓮英、小德張得勢,老太監們多少也沾到了他們一些光。據小德張說,宣統年間,大興縣的土地畝價銀錢數只要四五錢,於是他乘機購置了二十一頃。為使宮中太監出宮後有養老送終的地方,他又特請隆裕太后頒賜卹銀5000兩(小德張說話在隆裕面前很好使),置了各廟的香火地,修建太監廟,過程中李蓮英贊助了1000兩銀子,小德張自己贊助了1000兩銀子,崔玉貴贊助了玉泉山前的兩頃稻田。
這些太監廟,清末民初凡是出宮的太監均有入廟的資格。
從這個角度講,出宮太監的待遇是好過出宮宮女的,出宮後沒著落的老宮女很多都是借老太監的光,也在太監廟裡度餘生。
小德張說,這些太監廟,有的風景還挺好,最好的要屬金山寶藏寺,在頤和園西邊,景緻又美又清靜,站在金山頂上可以遠望昆明湖。
這塊地原來是慈禧恩賜給李蓮英的,李蓮英年歲大了之後就送給了他徒弟姚蘭榮,姚蘭榮覺得管不好這麼好的地兒,最後又讓小德張接管了過去。
受電視劇的影響,宮中的太監群體給人的印象似乎都不太有人性,在主子面前卑躬屈膝,下來後又是以大欺小。其實也不盡然,都是殘缺不全的可憐人,考慮人生歸宿時,他們其實挺抱團的。
在這一點上,得勢的大太監還是有人情味的,雖然他們不住太監廟,但還是會為其他老太監考慮、安排。
說到位高權重的總管大太監,他們的歸宿就好多了,年老不能留差後,宮中會賜予告老還鄉,帶著原錢、糧米、原品休職的恩賜,如劉承印、李蓮英、崔玉貴等都得到了這種待遇。
不誇張地講,現如今的退休高幹,待遇可能都比不過。
這些大太監都是有豪宅、有家室、有繼子的。就說小德張吧,清朝覆滅後,他到天津作寓公,土豪的很,上來就是蓋大洋樓,他在天津蓋的第一座洋樓,後來賣給了清朝遺老載振,成了赫赫有名的“慶王府”。
賣了舊的,再蓋新的,更土豪,比先前的大一圈,花園、假山、水池、噴泉、大戲臺、義大利吊燈、比利時刻花玻璃、玻璃絲畫——照現在的說法,完全就是豪華大別墅。
剛好死在清朝覆滅前的李蓮英,最終的歸宿也算如他願,他的墓地是明代太監鄭和的墓地,這是明成祖朱棣恩賜的。李蓮英死後,他的墳塋就建在鄭和墓之後,用意很明顯,身後想和鄭和齊名。
他的“雞蛋墳”更是耗資巨大,為建墳,周圍百里外的村子,雞蛋幾乎都被收完了,只要蛋白、不要蛋黃,用蛋白拌石灰,江米粥灌漿。
墳前還挖有護墳河,河內還有防盜的絞刀——
還有一些大太監的結局也很有意味。
曾在光緒年間當過司坊首領的兩位大太監,一個叫王祥,一個叫李文太。這兩位爺因為出宮後的日子過得太好,在秋天大豐收的時候,一個高興地笑死了,一個喝慶賀酒醉死了。
做了一輩子奴才,到都來還是不太敢相信自己居然過上了富豪的日子。
相反,好一點太監廟裡的日子倒是悠閒實在的多,有的一天四頓精米細糧,整天沒事幹,不是提籠架鳥,就是踢毽子、練拳、遛狗、賭錢——
這種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不瞭解的大概是想不到的。
-
6 # 祗樹
話說大太監小德張離開紫禁城之後,在天津當起了“寓公”。不僅蓋了一座豪華的花園小洋房,還娶了4個姨太太!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太監出身的小德張,竟然僱了十幾個太監伺候他的一大家子。
同樣都是太監,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比如說中國歷史上最悲催的太監孫耀庭。因為家裡貧困,孫老爹在孩子八歲的時候,才動刀子把他給“閹”了。這一刀下去,被閹了的不僅是他的親生兒子,還有大清國的前途。
孫耀庭被迫變成太監之後,老爹就想著如何把他送入皇城。如此,不僅能讓“兒子”活下去,自己也能賣點兒錢花。然而,就在孫老爹興沖沖地去皇城把兒子送審的時候,發現大清亡國了!
大清國都沒了,要這太監還有何用?年僅8歲的孫耀庭在北京城裡,男不男、女不女的活著,受盡了別人的恥笑。即便是去給人家當免費苦力混口飯吃,也沒人用他。因為他沒了“根”,就使不上力氣,誰會去僱這麼一個吃白飯的呢?
孫耀庭的命運,就是大清國亡了以後,從宮裡出來的成百上千位太監的命運:毫無尊嚴、受人欺負、甚至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紫禁城一共有多少太監呢?他們又都是如何出宮的呢?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曾這樣寫道:清朝在慈禧太后時期,宮裡還有三千多名太監;而到了宣統十四年,原本三千多名規模的太監總數,直接降到了1137名。
此時大清已經亡國10年,帝國的尊嚴,也隨著太監的離去,變得一文不值。
幾乎每天都有太監離開,或是主動、或是被動。直到1923年6月27日這天,紫禁城發生了一場火災,這些太監的命運,進入了大轉折。一夜之間,近千名太監被遣散。
是皇帝養不起他們?還是皇宮的主人可以自食其力了? 根本原因在於,皇帝退位之後,束縛在這些太監身上的枷鎖消失了。
原本的主奴關係,現在變成了僱傭關係。過去皇帝一不高興,就可以隨時賜死這些太監,現在卻只能打一頓。 反正也死不了了,那還不可勁兒撈錢!宮裡的一草一木可都是無價之寶啊!
這是太監們最好的時代,也是他們最壞的時代。換句話說就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於是,紫禁城裡開始不間斷地發生盜竊案、縱火案、兇殺案,尤其是以盜竊案最為猖獗。以至於皇帝溥儀剛剛行過婚禮,皇后婉容戴過的鳳冠上的全部珍寶,都被人偷偷換成了贗品!
如果僅僅是偷盜,溥儀家大業大,也沒什麼好擔心的。讓溥儀感到恐懼的是,這些太監們偷了東西之後,為了毀滅蹤跡,往往會把自己的蹤跡給“抹掉”。最通常的辦法是縱火,如果被發現了,就可能會出現兇殺案。
宮裡都是木質建築,一旦有火源,極易造成火災。1923年6月的那場火災,直接把建福宮化作焦土。而發現這場火災的,竟然是紫禁城外的義大利消防隊!宮裡幾千雙眼睛竟然無一人發覺。
這樣猖獗的盜竊案,自然肥了一大批太監。他們被遣散之後,雖不至於像小德張那般“奢靡”,好歹不需為生計發愁。
最苦逼的,當屬那幫“膽兒小”的太監了,比如說後來託關係進入皇城的孫耀庭。 孫耀庭被遣散出宮之後,一沒本錢、二沒本事,想在當時的世道上活下去,真是難上加難。還好落難的太監們自發組成了“養老義會”,他們扎堆兒住在一起,互相之間也好有個照應。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太監都想去“養老義會”的,手裡稍微有點兒資本的太監,則會每個月都拿出一筆錢,入住到北京城周遭的寺廟,比方說萬壽興隆寺。
說到底呢,這個世界沒人會看你的臉,也沒人會管你可不可憐。只有你的錢,到哪都可以活的有滋有味兒。
這幫太監真正實現命運逆轉的,則是新中國的成立。國家為了儲存這批“歷史活化石”一般的太監,不但給他們發放生活費,還給他們安排了工作。舊社會把人逼成了“太監”,新社會則把太監改造成了人,歷史真是奇妙啊!
看來啊,一個太監的命運,不僅要靠個人的“努力”,與時代背景也是分不開的。
回覆列表
清朝最後一批太監,也看出了大清的氣數將盡,於是也沒有之前那麼畢恭畢敬,因此,皇宮裡屢有偷竊之事發送。
溥儀知道了這些情況,就想把這些偷盜皇家財物的太監抓起來仔細盤問。哪知這幫太監先下手為強,一把火燒了建福宮。
這下同樣也燃起了宣統帝的怒火,於是他向京畿衛戍總司令王懷慶寫了一封信,讓他帶兵進入紫禁城,開始遣散這最後一批太監。
太監們慌了,有的跪地求饒,有的撒潑耍賴,有的甚至開始罵娘,但這些都於事無補,1923年7月6日,除了175個伺候太妃的太監,其餘紫禁城中的所有太監都被遣散。
那天下著大雨,太監們被軍隊押解出宮,等待他們的是未知的未來。
人分三六九等,這太監也不例外,早些看出苗頭,且有一點資本的人,在京城早就做好了準備,也存了很多錢,比如那個小德張,是被遣散出來了,但人家在天津、北京都置辦了產業,一出宮就當上了爺,還收納了一批小太監伺候他。
稍微有點積蓄的,就去寺廟裡得“太監養老義會”,交上二十兩白銀,到了年老時,就可以在這些寺廟養老,這些太監未雨綢繆,老了也可以安度晚年。
更有些太監,連養老的錢都拿不出來,於是,這些太監們直接去了埋太監的地方,因為太監的身體不全,是不能進入祖墳的。
於是他們在這些地方的村落住下來,等待著死亡的降臨,最著名的當屬現在的中關村附近,就是有名的太監埋葬地。
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在1996年的後海廣化寺去世,他的死標誌這中國長達千年的太監史就此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