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條子

    歷史沒有假如,稍稍的改變會對歷史造成巨大改變——蝴蝶效應。假設不成立,不過可討論一下。假如扶蘇上位,大澤鄉的星星之火可能會自熄滅。但通常一個國家被一個文人當皇帝,此國家也不會長命,如宋朝的皇帝。慢慢的國家會被文氣所覆蓋,完全忘記了祖宗的尚武精神,軍隊沒士氣,將軍沒霸氣,就會被外族侵略。所以你的答案是:只能沒這麼快,但好不了那兒去,可能也就在扶蘇的晚年或扶蘇的下一代就玩完。

  • 2 # 夢與白雲一起飛

    應該不會。

    秦朝滅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秦二世胡亥繼位後,大權由趙高把持,君臣二人殘害忠良,橫徵暴斂,以致天怒人怨,四處反叛。那麼,胡亥和趙高都幹了些什麼呢?

    一是殘殺兄弟。胡亥的皇帝位子來的名不正言不順,雖然設計害死了的公子扶蘇,但胡亥仍然不放心。因此,他陸續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殺死,其中一次在咸陽將自己的十二個兄弟全部處死,另一次在杜郵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全部碾死,剩餘不多的幾個兄弟也都陸續被殺,可以說殘忍至極,毫無人性。

    二是殘害忠良。胡亥當政後,在趙高的鼓動下,對眾大臣也開始的殘殺。首先被害的是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後來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為免遭羞辱,也自盡而死。這還不算完,為了效仿秦始皇,胡亥在繼位的第二年,也開始巡遊,趙高對他說:"陛下這次巡遊天下,應該趁機樹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聽從的官吏誅殺,這樣您才能有至高無上的威信。 "胡亥傻瓜似的不問青紅皂白,就連連下令誅殺大臣,最後扶持他上位的丞相李斯也被陷害至死。其實這些大臣都是趙高看不順眼的,這樣殺來殺去,大權就進一步落到了趙高手裡。

    三是窮奢極欲。胡亥當上皇帝后,一心想享樂一生,他對趙高說:"人這一生就如白駒過隙,做了皇帝,我想盡心享樂,愛卿你看呢?"這正合趙高心意,從此討好胡亥享樂。胡亥繼續大量徵發全國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調發五萬士卒守衛咸陽,同時讓各地向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凡此種種,數不勝數。

    四是趙高當權。胡亥對趙高言聽計從,幾乎是趙高說什麼,他就信什麼、做什麼,以至於趙高甚至演出了指鹿為馬的把戲,把所有反對自己的勢力全部清除,他成了事實上的當權者,胡亥只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擺設而已。而趙高的手段比之胡亥更加殘酷,對底層的壓榨更加厲害,終使民怨沸騰。

    五是治國無方。胡亥雖然當了皇帝,但除了殺人、玩樂之外,毫無治國之策。如,陳勝、吳廣起義後,天下烽煙四起,義軍遍地。但是,胡亥只喜歡聽天下太平的話,根本不相信會有人造他的反。有一次,在朝堂上討論是不是發兵平定起義時,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發兵也就更加談不上了。 叔孫通了解胡亥,說:"他們說的天下反叛根本就不對,先皇早已經拆毀了城牆,熔鑄了天下兵器,有您明主坐堂,有嚴明法令行於天下,國家安定,人民富足,誰還會造反呢?現在陳勝這些人只不過是幾個盜賊而已,地方官正在積極追捕,請陛下儘管放心就是了。"胡亥聽了這話,滿心歡喜。然後,他又問其他人,有的說陳勝是"盜賊",有的則說是"造反"。說"盜賊"的沒有事,說"造反"的就治罪,因為說"造反"等於說天下大亂。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說了不應該說的話。這樣,久而久之,沒有人敢對他說真話,治國也就不用提了。

    而公子扶蘇卻和胡亥大不相同,史載:扶蘇剛毅勇武,為人仁義,有政治遠見。他反對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等嚴峻政策,因而觸怒秦始皇,便被派到上郡協助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這樣看來,如果是扶蘇做了皇帝,胡亥做的這些事他都做不出來,秦國也就不會這麼快滅亡了。

    而且陳勝、吳廣起義時,也曾借用扶蘇的名字。陳勝說:"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可見,扶蘇還是很得人心的。如果是他當了皇帝,就更不會出現大規模造反的事了。

  • 3 # 衣賜履讀通鑑

    我個人感覺不會那麼快就滅亡,能傳幾世,則不能妄言。

    從《史記》上看,扶蘇是一個比較溫和的人,甚至多次勸諫始皇,也因此被髮配到北境守疆。始皇用意,無非有二,一是懲罰兒子居然說老子的不是;二是讓扶蘇有個軍中經歷,特別是與蒙恬建立深厚情感,一旦即位,軍權在手,一般人等翻不了天。

    我曾在《讀通鑑》系列裡探討過秦法,從商鞅起,秦法以嚴著稱,但到了始皇年代,許多嚴刑苛法也經過了改良。比如,商鞅前期,禁止開旅館,是為了防範人民不耕田四處遊蕩。而商鞅被誅之前,他自己因沒有身份證,沒辦法住旅館,說明,商鞅執政的二十餘年裡,其法也在不斷改變。因此,為了與統治相適應,秦法想必一直有所修正。

    秦一統後,之所以二世而亡,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國本土,法制化經過一百多年,已深入人心,而六國在陳勝一呼之下,紛紛揭竿,其實是六華人民對秦法還不適應,且國家大了之後,許多具體條規需要修改,而這個工作尚未完成,始皇崩。

    而胡亥趙高上位後,才不配位,只能以更嚴的法來清除異己,殘害百姓,加劇了六國對秦的惡感。倘若扶蘇上臺,在法規修訂方面,恐怕會下大功夫。行“仁政”的可能性很大,不管這個仁政是儒家的還是別家的,法令務寬,這應該是不用懷疑的。法令寬,人民生活穩定,即使有不滿者起事,支持者不會太多,起事很難成功。另外,蒙恬是身經百戰的大將,如果有人起事,斷不會像趙高胡亥失了方寸,給了陳勝稱王的機會,讓觀望者紛紛效仿,遂成燎原

  • 4 # 東斯坦因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開始第五次巡遊天下,也是最後一次,而且他就死在巡遊途中。

    秦始皇車駕在回咸陽的途中,在平原津(今山東平原)停住了,因為始皇帝染上重病。秦始皇最終在彌留之際,做出帝國繼承人的決定,讓扶蘇繼承帝位。

    命運最捉弄秦始皇。趙高、李斯勾結起來達成了帝國後事的共識:矯詔令扶蘇自殺,立幼子胡亥為繼承人,這就是史稱的“沙丘之謀”。

    在接到“秦始皇”讓扶蘇自殺的詔書,便準備自殺。

    蒙恬等就勸扶蘇不要自殺,等核對聖旨真偽再做決定。但是扶蘇沒聽蒙恬勸告,直接拔劍自刎死了。

    首先李斯,趙構的這份矯詔有很多的疑點。

    一是北部軍鎮守邊疆,關係國家安危之大事,皇帝突然讓兩個最高將領自殺說不通,而且這一紙詔書還不是始皇帝親筆詔;

    二是有前車之鑑,當時的人都知道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殺大將晉鄙奪取軍權的事情,信陵君用的正是詐託王命的招數。

    可以說只要公子扶蘇請求複核,胡亥、丞李斯、趙高三人組就兜不住了。

    而且就算詔書是真的,你公子扶蘇是不是也應該做一下垂死掙扎。可是公子扶蘇就是這麼“二”,扶蘇沒有選擇複核,拔劍自刎而死。

    公子扶蘇的表現說實在的一點都不像是一名帝國皇位繼承人和一名政客該乾的。很難想象在皇族那種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環境里長大的公子扶蘇,性格會是這樣子的,簡直顛覆了小編對於皇子的認知。很多人都說公子扶蘇這樣是受到儒家學說的影響,可就算公子扶蘇喜好儒學,也不應該這麼草率的就自殺(比書呆子還呆),可見公子扶蘇是一個過於感情用事的人。不得不說秦始皇不喜歡公子扶蘇還真是有原因的(感情用事的人是成不了帝王的)。

    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的統治者之間爭權奪利的是非常血腥的,有多少的梟雄為了權利落得個身首異處。這些人的出身,相貌,年齡等等都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可以說是一樣的——不見棺材不落淚,不到黃河不死心。不到最後一刻那些梟雄是不會放棄的,只要有一線生機他們都要也要掙扎著去抓住。

    很多人認為,如果公子扶蘇繼位,秦朝就不會滅亡。

    但是小編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秦朝滅亡的種子其實從它崛起的時候就埋下了,就在商鞅變法的時候!商鞅變法內容不少,但主要是重新分配利益,利益跟軍功掛鉤,而且不能繼承,所以變法成功後秦國最具侵略性,這是真正的狼入羊群,吃完只看狼有多餓。然而這種制度在帝國統一後有嚴重弊病,軍方仍然會不滿足的繼續擴張,自己家打完了就到外面打,可以說打仗才是動亂之源。從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開始,秦國便進入了一種機械網路式的統治結構。歷經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幾代君主的發展,這一統治結構已經發展到了頂峰。秦始皇繼位之後,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到秦始皇去世時秦朝的統治結構已經接近於崩潰的邊緣。

    以公子扶蘇在“沙丘之變”中的表現來看,姑且不說扶蘇有沒有這樣大的影響力,單從有沒有這樣的能力,這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請注意,陳涉世家的那句話“天下苦秦久矣。”不要說,扶蘇無力力挽狂瀾。即使秦始皇還活著,農民起義還是會爆發。再加上蠢蠢欲動的六國貴族們,在農民起義爆發之後,這些貴族們也隨之呼應。

    即便是扶蘇不死,扶蘇順利繼位,他有能力廢除推行了幾代的秦法嗎?帶領秦朝逐步走向正規。如果沒有能力改革制度,那該來的還是會來,換誰都沒用。

    很明顯公子扶蘇沒有這樣力挽狂瀾的能力。

  • 5 # 自駕和露營

    這個假設很好。扶蘇繼位的話蒙家兄弟肯定會有大權,至少會有軍事上的大權。而李斯跟蒙恬有過節,必然會形成將相不和。這種窩裡斗的事情最後的結果都不太好。李斯這個人很心胸狹小否則也不會讓趙高威脅就範。在這說扶蘇這個人是個文人。他曾和始皇帝因為政見不和鬧過很多彆扭。所以始皇帝才讓他去了蒙恬哪裡玩一段時間。如果一個封建國家實施的是仁政而不制定嚴酷的發令的話,那是很難約束住那些大戶豪紳大世族的。之後因蒙家兄弟權利太大皇帝會感到威脅,必然會像宋朝一樣重文抑武。那最後的結果也是長不了的。

  • 6 # 熱心的小白鼠

    感覺差不多,其實這裡就是復甦和胡亥誰當皇帝的問題,在當時公子扶蘇相比於嬴政沒有雄才大略,是一位比較仁慈的傢伙。說到底確實不適合在這亂世之中支撐一國之繁榮。當時就算他真的能繼位,當上皇帝,趙高和胡亥估計也會想盡一切辦法除掉他,畢竟擋了他們的野心之路。內憂外患真的是不能兼顧啊。

    當時嬴政在世的時候沒有人敢輕舉妄動,在他歸西之後趙高的黑手就慢慢顯露出來,從結局也可以看出來,明明降旨皇位傳給長公子扶蘇,趙高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擅自篡改遺詔,另立胡亥為秦二世,而公子扶蘇被賜死。所以即使扶蘇繼位要不就是沒有雄才大略被各種反叛勢力所滅,要不就是晚幾年被胡亥篡位,畢竟以復甦的的仁慈之心很難做到像雍正那樣,殺掉幾乎所有對自己帝位有威脅的兄弟姐妹。

    所以說即使扶蘇繼位,大秦帝國恐怕頂多也就多過那麼幾年,並不會像嬴政想的那樣成為萬代傳的鐵桶江山。

  • 7 # 拾五六

    首先,歷史無法假設,當然我們不妨大膽推測一下。要分析這個問題,首先還是要解釋清楚秦朝滅亡的原因。而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自古以來多有爭論,以下試分析之。

    秦朝滅亡,主要在於施政過急,而不在於暴政。之所以這麼說,在於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雷厲風行地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錢幣度量衡等等政策,一時之間,原來的六國遺民無法適應。另外,秦始皇修長城、馳道,也不是浪費國家民力,因為當時秦朝統一之後,國家最主要的威脅在於匈奴,更何況,修建長城,並不是始皇帝首創,早在戰國時期,各國就紛紛修建長城,其中燕國和趙國就在北邊邊疆修建長城抵禦匈奴,秦長城有一段就是將燕趙長城連線起來了。另外,所謂焚書坑儒,也是時勢使然。首先,焚書是為了統一思想,這其實與後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如出一轍,而坑儒之事,史學界目前甚至還存在爭議,或許並不曾發生。

    當然,秦朝滅亡,與其繼續貫徹法家思想也有關係,法學重視霸道,主張以刑法統御百姓,勢必會有些激進,而儒家則宣揚愛民,容易為百姓接受,因此秦朝同統一之後繼續尊法廢儒算是失策。漢代賈誼的《過秦論》則認為秦朝滅亡在於不施仁義,而杜牧《阿房宮賦》則認為是不愛惜六國之民,均有一定道理。

    因此,即便秦始皇把皇位傳給扶蘇,倘若扶蘇繼續沿著秦朝的統治方式,秦朝即便不會二世而亡,也會很快趨於崩潰。另外,秦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陳勝起義,陳勝發動起義時的號召稱“失期當斬”已經被雲夢睡虎地秦簡證明為假,而陳勝很可能是陳國貴族之後,因此其實其起義具有蓄謀性,而不完全是偶然事件,隨之引發的六國舊貴族的反抗,說明秦朝內部存在很強的六國殘餘反動勢力。扶蘇也未必能夠處理好這些問題。

    當然,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扶蘇的有關言論,可以看出扶蘇其實傾向於儒家思想,倘若它能夠變法為儒,並且休養生息,恢復民力,或許可以挽救秦朝滅亡的趨勢。

  • 8 # 曹老師xixi

    如果傳位給扶蘇,只能講秦朝滅亡的不會那麼快,但是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首先扶蘇自身性格原因,在歷史書中,一般我們都認為扶蘇能力很強,並且品學兼優,繼位必然能光大秦朝,但是我認為扶蘇並不能稱為一個合格的君主,為什麼秦始皇在位期間不設太子,除了秦始皇幻想自己能長生不老外,另外主要原因在於皇子們沒有一個他能看的長的,矮子裡拔高個子,相對扶蘇稍微好一點,扶蘇性格上沒有君王的隱忍精神,政治經驗又差,還沒有權術陰謀,講好聽點就是“單純”,講難聽點就是“傻”,焚書坑儒扶蘇為了一時意氣,公開反對秦始皇,他自己不清楚他父親是什麼樣的人,一言既出一百批馬都拉不回來,政見不同,待繼位後再講,這下好被貶到北方了,遠離政治中心,錯事繼位的一大條件,給小人轉了空子,始皇死後,趙高偽造詔書,讓扶蘇去死,扶蘇也不思考下,就自殺了,史書僅用三個字來記錄扶蘇的自殺,說明扶蘇死的果斷,雖看出其重孝的一面,但讓人覺得可笑,扶蘇為什麼不動動腦子,蒙恬講的其實很有道理,蒙恬講“不知道哪裡隨便來一個人,講讓我們死就死了,你知道是真是假?待我們面見始皇,問清緣由,如真要我們死,再自殺不遲”,再說蒙氏兄弟在朝中深的人心,三代功臣,與其兄弟蒙毅一文一武,一內一外,並且手握秦朝精銳長城軍團30萬重兵,又有皇長子的身份為人氣基礎,扶蘇這一死,蒙氏兄弟必定被拖累而死,還坑了一幫忠臣,間接的也要為秦朝的覆滅負責,這麼好忽悠的一個君主,在亂世中繼位了也會被權臣所擺佈。

    再者,有人講秦朝的滅亡要歸咎與胡亥的不理朝政,重用奸臣,貪圖享樂,但實際上秦朝雖是大一統,但是實際天下早已離崩亂不遠了,秦始皇一死,第二年就爆發的陳勝吳廣起義,說明秦朝管理的天下,始皇時期民間就已經民不聊生了,並且各地亡國貴族蠢蠢欲動,只待始皇一死,就爆發動亂,就算秦朝有能臣強將,失去民心的天下,誰能扭轉?加上扶蘇本就不是強硬之人,勢必無法控制局面,結局估計會和子嬰類似。

    所以秦朝無論篡位給誰,滅亡都會很快,扶蘇可能會比胡亥能多堅持幾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癌是沉默的“殺手”!身體一旦出現三處癢兩處痛,恐是肝癌前兆,究竟是那三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