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ovE1005XZ

    一、楊過的“狂”是金庸對人物的塑造

    金庸曾經說過:“中國古典傳統小說大致是以人物為主。我個人寫武俠小說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武俠小說的情節都是很離奇的、很長的,要讀者把這些情節記得很清楚不大容易。我希望寫出的人物能夠生動,他們有自己的個性,讀者看了印象深刻。同時我構思的時候,亦是以主角為中心,先想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如何,情節也是配合主角的人性,這個有怎麼樣的性情,才會發生怎麼樣的事情。”

    因此,楊過的性格很可能在金庸寫小說之前就已經基本確定下來,那就是“狂”。楊過叫“西狂”,跟“東邪”“北俠”“南僧”齊名。這四絕之中只有“西狂”“東邪”兩個是依據性格命名的。而“北俠(丐)”“南僧(帝)”卻是依據身份來命名。而一個人物的稱號體現他的性格的,做這本書的主角,必然是性格十分的鮮明飽滿。

    《神鵰俠侶》是的主線是楊過從一個小頑童成長為神鵰大俠。無論楊過的性格在成長中發生的哪些變化,但是都脫離不了一個主旋律,那就是狂!

    二、楊過的“狂”既是他的優點又是他的缺點

    “狂”在字典裡面有很多種不同的解釋。有積極的有消極的,有褒的有貶的,有好的有不好的。正好一一對應楊過的優點缺點在不同環境時的表現。“狂”的豐富含義直接體現在楊過的性格鮮明飽滿。因為楊過的狂,讓他成為武功高強的一代大俠,同樣也因為楊過的狂讓他飽受挫折大悲大苦。“狂”是形容程度強的形容詞。如果優點是正數,缺點是負數,“狂”是一個大於一的正數。如果一個人性格中帶有狂的因子,優點缺點都乘以“狂”這樣這個人的優點缺點都會變得相當突出。

    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與狂相對的就是狷,兩者之間就是中庸。真正能夠中庸之道的人在現實中是很少的。所以孔子才說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與狂者、狷者相交往了。奉行中庸之道就能消除人性的很多缺點,卻連很多優點也一併讓其消失了。變成了一個既沒有什麼突出優點又沒有什麼突出缺點的一個人,完完全全就把人平庸化了。有突出優點的人必然有突出缺點,常常突出優點在換一個環境換一個場合換一種情況就會變成突出缺點。金庸在塑造郭靖這樣理想化的大俠之後其塑造人物變得更成熟塑造出一個優點缺點都相當鮮明突出的大俠楊過。

    無論是歷史上還是文學作品上,我們都常常為那些性格優點缺點非常明顯的人物所吸引所打動。他們都是性情中人,堅持自己獨立的個性,不為時移世易。這樣的人最能吸引人打動人。他們的性格中的優點使得他們埋向成功,同樣,因為時世的改變,他們原本的優點已經不適應時世的變化發展,而變成缺點,使得他們面臨失敗。項羽就是這樣的例子:“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的個性成敗深深打動了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為他寫下這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

    同樣,楊過也是性格鮮明,優點缺點非常突出的人,楊過的優點使他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功,使他在逆境中自強不息不斷進取成為一代大俠。同樣,楊過性格中的缺點使他飽受辛酸大悲大苦,回想起來不禁為年少狂妄胡鬧差點誤入歧路而暗自心驚。

    優點缺點都突出的人更能讓人對其產生愛憐,愛其優點憐其缺點。這正是楊過與小龍女之間的愛情天殘地缺感天動地的重要原因。

    三、“狂”的豐富含義決定楊過豐滿性格表現

    “狂”有很多種不同的含義,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有所作為。結合在楊過性格方面就是有所表現。狂首先是指“人的精神失常”,“瘋癲”。 有些喜歡楊過的人不能接受楊過的狂其中有“精神失常”是“瘋癲”的。很簡單,想象一下,你深愛著的人突然離開你了或者遭遇難以面對的現實問題,你會不會精神失常或者發瘋發狂?“狂妄” ,楊過的性格帶有狂妄好理解。楊過從小就性格剛烈爭強好勝,當他的武功越強本事越大,有了狂妄的資本,又怎能不狂妄一回呢?“你既知我是神鵰俠,怎地對我的說話不加理睬?”這種狂妄,更多的是體現的是楊過的霸氣。“狂放”楊過是狂放不羈、任性放蕩。他自小愛逗人為樂,生性頗有幾分流氣,對於男女大防,楊過並沒有任何理會。陸無雙初遇楊過是一個“骯髒猥瑣的一個牧童”,楊過裝瘋賣傻,多次輕薄於她,使得她賭咒發誓:“明日待我穴道鬆了,定要在這傻蛋身上斬他十七八刀。”郭芙當初問過楊過,武家兄弟究竟是誰比較好,楊過笑道:“倘若他二人好了,我楊過還有指望么?”郭芙從來沒有聽到過有人對她說過一句輕薄之言,她受不了別人對她輕薄。楊過此言一出,就為他日後被砍斷右臂埋下了伏筆。

    狂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意思,就是猛烈、強烈。因此,楊過的笑是狂笑;楊過的哭是狂哭;楊過的怒是狂怒;楊過的喊叫是狂叫狂喊;楊過的嘯是狂嘯;楊過的奔跑是狂奔.......楊過的情感是:愛是狂的,情是深的,正因為有狂,楊過大悲大喜大苦大樂。

    楊過的“狂”更是突顯其保護女子的男兒本色,楊過拜師的時候發誓要保護小龍女足見其狂。正是因為楊過的“狂”促使他對小龍女的身份認同的變化,練玉女心經的時候就“只覺小龍女是個依賴自己保護的小妹子,更不當她是姑姑師父”。更加令到小龍女“不自禁生出依賴順從之情,師尊的架子尊嚴忽然盡去,兩人目光偶爾相對,一個憐惜迴護,一個仰賴求助,突然間心靈相通。”

    楊過的“狂”更加體現在他的武功修為方面。楊過的性格是“狂”,而武功是跟心境緊密相關的,楊過的“狂”也是跟武功一脈相成的。書裡面有這樣的描寫:楊過想把他所學的各家門派武功結合成一門自己獨創的武功,“心中如亂絲般絞成一團,再難支援,仰天摔倒,昏了過去。 達爾巴遙遙望見他瘋瘋癲癲,指手劃腳,不知幹些甚么,突然見他摔倒,大吃一驚,要去相救。”金輪國師笑道:“別去拂亂他心思。只可惜你才智平庸,難明其中道理。”更是交代了楊過修煉武功常人難以理解的瘋狂。

    楊過的“狂”還體現在長嘯上。“一人內功練到一定境界,往往會不知不覺的大發異聲。後來明朝之時,大儒王陽明夜半在兵營練氣,突然縱聲長嘯,一軍皆驚,這是史有明文之事。此時楊過中氣充沛,突然間難以抑制,作嘯聲聞數里。”

    楊過集百家之長結合自己悲苦人生自創的黯然銷魂掌更是隻有在狂悲的心境中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必須在悲痛欲絕的時候才能發揮驚人的威力。

    “狂”在古代是指不拘一格,氣勢猛烈,蔑俗輕規。古代有作為的文人大多是狂士。“狂”同智者相聯,是種可貴的精神力量。沒有“狂”,就沒有突破常規的勇氣。 文武雖然不同,但是在精神境界方面是統一的。“狂”同勇者相聯,是種創造歷史改變歷史的力量。楊過智勇雙全武功高強,正是因為他的“狂”使得他有一種開拓進取的冒險精神,先是出奇制勝帶領眾豪傑把蒙古兵左右兩翼前鋒全軍覆沒,再把郭靖曾數次遣兵襲擊始終無功的蒙古大軍的南陽糧草一夕之間放火將它燒了。在襄陽大戰中楊過更是勇猛果敢,衝進敵方千軍萬馬,擊斃蒙古大汗蒙哥挽救了襄陽。是“狂”成就了楊過神鵰大俠的美名。

    可見楊過的“狂”是有很豐富的表現的,曾經有人問過我:“難道瘋瘋癲癲就是楊過的狂嗎?”我想,我現在可以回答他,“瘋瘋癲癲”不是楊過的“狂”,而是其中一方面的表現而已!楊過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

    四、為什麼大家叫楊過做西“狂”

    在華山之顛,黃蓉贈楊過一個“狂”字。黃藥師首先叫好,說道:“東邪西狂,一老一少,咱兩個正是一對兒。” 楊過道:“小子年幼,修為日淺,豈敢和各位前輩比肩。” 黃藥師道:“啊哈,小兄弟,這個你可就不對了。你既居了一個‘狂’字,便狂一下又有何妨?再說以你今日聲名之盛、武功之強,難道還勝不過老頑童嗎?”黃藥師知道女兒故意不提周伯通,是要使他心癢難搔,索性擠他一擠。楊過也明白他父女的心意,和小龍女相視一笑,心想:這個“狂”字,果然說得好。

    黃蓉贈楊過一個“狂”字一下子就得到黃藥師叫好,緊接著楊過夫婦二人都覺得這個“狂”字,果然說得好。 首先從黃蓉的角度看,為什麼叫楊過做“狂”。“狂”首先有“邪”。黃蓉在在教楊過讀書寫字的時候就覺得楊過跟她父親很像。楊過記誦極速,對書中經義卻往往不以為然,不住提出疑難。黃蓉常自覺得:“這孩子讀聖賢書,有些想法跟我爹爹十分相似,如我爹爹教他,二人談起來倒必投機。”“狂”跟“邪”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離經叛道厭惡世俗禮教的條條框框。而“狂”更體現的是激進的反抗。禮教大防那章楊過要娶師父小龍女而跟郭靖發生的激烈衝撞把楊過的“狂”表現到了極致。“狂”會讓一個人失去理智,不辯利害,幾乎完全受自己的情感控制著行動。當郭靖用死亡來威迫楊過認錯的時候,楊過寧願死也不認錯,激烈的情感衝擊,這就是“狂”。絕請谷斷腸崖前,黃蓉看到楊過知道小龍女又一次離去後,是如此的痛不欲生,失去小龍女後的發狂......這讓黃蓉覺得楊過的性格就是“狂”,而金庸正是透過黃蓉之口點出楊過的性格就是“狂”。

    黃藥師眼中楊過的“狂”:當聽到楊過說“偏要她既做我師父,又做我妻子。”黃藥師鼓掌笑道:“好啊!你這么想,可又比我高出一籌。”楊過不但邪得可以,狂也狂得可以。楊過提出傳揚邪名不一定要做黃老邪的徒弟,結拜兄弟也可以。著實讓黃藥師見識了楊過少年的狂妄。如果說黃藥師的邪隱藏得深不可測,而楊過的狂卻是鋒芒畢露表露無遺,卻有無法猜測。當知道世上並沒有南海神尼這個人時,楊過臉色大變呆立不動,一顆心便似欲從胸腔中跳將出來,仰天一聲長嘯,震動屋瓦,雙目中珠淚滾滾而下。也難怪黃蓉猜不透楊過的心思,楊過的“狂”是不完全遵循常規的。黃蓉就是覺得沒有小龍女在身邊,楊過發狂起來,誰也猜不到他會幹出什麼事情來。

    從小龍女的角度看楊過的“狂”,楊過的“狂”是狂熱,熱情如火。也只有楊過火熱的性格火一般的情感衝擊之下才令到小龍女那冷若冰霜的外表徹底融化,沉睡的情感在楊過的活潑的童心呼喚下甦醒。

    “狂”是楊過的無悔選擇,正是因為“狂”,才有大苦大甜,楊過認為:“大苦大甜遠勝於不苦不甜。我只能發痴發顛,可不能太太平平的日子。”

    五、“狂”的變化發展

    幼而狂,楊過從小就很“狂”。從他跟完顏萍談起父仇就可以可看出,楊過從小就有強烈的復仇意識,對於一個從小沒有爹的孩子,受盡歧視,是多麼渴望自己能有一個爹爹。當楊過的媽媽臨死之前勸楊過不要為爹爹報仇,少年楊過大聲喊道:“我不答應!我不答應!”這是楊過少年的“狂躁”“衝動”,少年人有點衝動是很正常的。書裡面有楊過跟郭芙都蟋蟀的情節:郭芙見自己的無敵大將軍一戰即死,很不高興,轉念一想,道:“楊哥哥,你這頭小黑鬼給了我罷。”楊過道:“給你么,本來沒甚么大不了,但你為甚么罵它小黑鬼?”郭芙小嘴一撇,悻悻的道:“不給就不給,希罕嗎?”拿起瓦盆一抖,將小黑蟀倒在地上,右腳踹落,登時踏死。楊過又驚又怒,氣血上湧,滿臉脹得通紅,登時按捺不住,反手一掌,重重打了她個耳光。 郭芙也有不對的地方,但也不可否認,少年時期的楊過的確是衝動暴躁了點。

    當楊過長大了點,這種少年的衝動暴躁才漸漸地消除。原著中有這樣的描寫:小龍女但覺如此安穩過活,世上更無別事能及得上,但想他嚮往紅塵,終難長羈他在荒山之中,說道:“過兒,咱倆的武功雖已大非昔比,但跟你郭伯父、郭伯母相較,又怎地?”楊過道:“我自然還遠遠及不上,但你跟他們大概各有所長。”小龍女道:“你郭伯父將功夫傳了他女兒,又傳了武氏兄弟,他日相遇,咱們仍會受他們欺侮。” 一聽此言,楊過跳了起來,怒道:“他們若再欺侮我,豈能跟他們干休?”小龍女冷冷的道:“你打他們不過,那也枉然。”楊過道:“那你幫我。”小龍女道:“我打不贏你郭伯母,仍然無用。”楊過低頭不語,籌思對策。沉吟了一會,說道:“瞧在郭伯伯的份上,我不跟他們爭鬧就是。”小龍女心想:“他在墓中住了兩年多,練了古墓派內功,居然火性大減,倒也難得。”其實楊過不過年紀長了,多明事理,想起郭靖相待自己確是一片真情,心下感激,甘願為他而退讓一步,何況與郭芙、武氏兄弟也無深仇大恨,只不過兒時為了蟋蟀而爭鬧揪打而已,此時回想,早已淡然。

    因此,從楊過成長來看,“狂躁”“衝動”不能就說是楊過的“狂”,而是楊過的“狂”在某一成長時期內的表現。

    隨著楊過的不斷成長變化,“狂”也在變化。在絕情谷劍房裡面,楊過接過君子劍笑稱自己是“浪子”而非“君子”。浪子是無所約束的,而君子卻是有所約束。楊過那時的確不能算是君子,可是自從楊過得到那君子劍以後就在自己的腦裡面形成了一個君子準則。小龍女叫他抱郭襄去換解藥為他所拒絕,理由就是如果這樣做了,又怎麼能配得上用這把君子劍呢?這正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楊過的成長也包含了從浪子向君子轉變的過程。但是楊過絕對不是孔子提出的“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楊過的君子更多地體現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所以到後面我們看到一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楊過。英雄大俠都給人一個好印象就是不近女色,楊過也的確是做到了這點。書裡面這樣說道:楊過少年時風流倜儻,言笑無忌,但自小龍女離去之後,他鬱鬱寡歡,深自收斂,十餘年來行走江湖,遇到年輕女子,他竟比道學先生還更守禮自持,生怕再惹起風流罪過,對人不住。在女色方面,楊過從“狂”到“狷”,狷者潔身自守,反映出了楊過成長為無論從武功還是人品都同樣優秀的一代大俠。

    六、“狂”的爆發

    人們常認為悲劇結局更能賺眼淚,可是有時候喜劇結局也能賺取眼淚。十六年後,楊過跟小龍女終於在絕情谷底重逢了。

    楊過到後來熱血如沸,拉著小龍女的手,奔到屋外,說道:“龍兒,我好快活。”猛地躍起,跳到一棵大樹之上,連翻了七八個斤斗。

    這一下喜極忘形的連翻斤斗,乃楊過幼時在終南山和小龍女共居時的頑童作為,十多年來他對此事從來沒想起過,那料到今日人近中年,突然又來這么露了一手。此時他輕功精湛,身子在半空中嬌夭騰挪,使出小龍女當年所教的“夭嬌碧空勢”。小龍女縱聲大笑,甚么“少語、少笑、少喜、少樂”的禁條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這是楊過跟小龍女重逢後楊過喜極忘形翻斤斗表達自己心中狂喜的描寫。這個細節我以前看小說的時候忽略掉的感動情節。後來看了電視劇後才提醒了我重新注意一下這個細節。正是金庸寫情最傳神的地方。一切能夠表達情感的動作都可以稱為舞蹈,這是廣義上的舞蹈。古人說,言之不足當歌詠,詠歌不足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切言語都無法表現楊過此時的狂喜,惟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當想想為什麼楊過會如此地喜極忘形的連翻斤斗的時候,不禁想起那十六年零一日的漫長煎熬,漫長等待。這是一種苦盡甘來,最後雖然以喜劇收場,可是讓我覺得比悲劇更要來得打動人。一想到楊過這一朝狂喜是那十六年零一日的漫長悲苦累積的噴發,不禁潸然淚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要在她明天醒來的時候,看到我給她發的一百條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