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4-23 18:16
“娥皇和女英”的故事是講什麼的?
5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2429676616371
【簡介】 娥皇、女英,中國古代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
也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父頑,母囂,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終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脫險。舜繼堯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後舜至南方巡視,死於蒼梧。二妃往尋,淚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於湘江之間。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後世因附會稱二女為“湘夫人”。 【傳說】 傳說聰明美麗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時部落酋長堯帝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於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並讓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 娥皇封為後,女英封為妃。舜不負堯的信任,讓禹治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協助舜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想到那裡視察一下實情。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 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訊息,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後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裡的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後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雲:“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山海經》載:“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晉張華《博物志•史補》雲:“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今江南有“斑竹”、“湘妃竹”之說,蓋出於此也。 娥皇、女英二妃的美麗動人的形象,歷來成為吸引詩人、畫家的創作題材。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是最早的歌頌二妃的不朽詩篇。 【其他】 帝堯有兩個女兒,大的叫娥皇、二的叫女英。傳說堯王的兩個夫人前妻生娥皇,繼娶生女英,其說不一。 帝堯將王位禪讓虞舜以後,並將兩個賢慧的女兒,嫁給舜,以輔助帝舜;管好國事。 娥皇無子,女英生商均。 二女嫁舜,究竟誰為正宮,澱為妃子,堯和夫人爭論不休。最後決定了一個辦法,據說當時舜王要遷往蒲坂,堯命二女同時由平陽向蒲扳出發,哪個先到哪個為正宮,哪個後到,哪個為偏妃。娥皇、女英聽了父王的話,各自準備向蒲坂進發。娥皇個樸實的姑娘,便跨了一頭大馬飛奔前進,而女英講排場,乘車前往,並選由騾子駕車,甚覺氣派。可是正值炎夏、牲口渾身淌汗,路過西楊村北,遇—溪水,二女休息片刻,讓牲口飲水解渴,以便繼續趕路。在行進中,不料女英駕車的母騾,突然要臨盆生駒,因此車停了。這時娥皇的乘馬已賓士在遙遠的征途,而女英受了騾子生駒的影響,落了個望塵莫及。正宮娘娘的位置為娥皇所奪取,女英氣氛之餘,斥責騾子今後不準生駒。因此傳說騾子不受孕,不生駒,都是女英封下的。 後人將二女牲口飲水的地方,就叫娥英泉,現在襄汾縣西楊村附近。 又傳說,帝舜執政三十九年以後,曾到長江一帶巡視,不幸死在蒼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兩位夫人聞此噩耗,便一起去南方尋找舜王。二女在湘江邊上,望著九嶷山痛苦流涕,他們的眼淚,揮灑在們竹子上,竹子便掛上斑斑的淚痕,變成了現在南方的“斑竹”,“斑竹”也稱湘妃竹。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濤滾滾的湘江,化為湘江女神,人稱湘君(娥皇)、湘妃(女英)或湘夫人。戰國時的偉大詩人屈原在《楚辭·九歌》中,加以熱情歌頌。1961年,毛澤東主席在聽取故鄉湖南的同志彙報湖南生產建設情況後,興奮之餘,揮筆寫下《七律·答友人》的光輝詩篇。開頭就借舜和湘夫人的典故、抒發情感:“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幹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羊獬村的傳說】 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後計劃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划進朝向父王辭行。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報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旗的上角為八卦;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後,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後,能發揚父王帝堯的家風,克勤克儉,勞動生產,並能與鄉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蹟流傳萬代。 以後帝堯將二女娥皇、女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最後帝堯巧設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七粒豆子、七根豆杆,在相同的時間裡,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採用的是大火煮法,認為這樣熟的快。可是豆子尚未煮熟,豆杆已經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杆未燒完,而豆子已經熟了。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可是女英心兒細,有計劃,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才做好準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隻了。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溼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雖為姐姐,仍羞於認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願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皋陶說:就如此決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後次序上路。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時未發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並請姐姐與舜(重華)先行吧。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那麼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後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車輻村了。一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 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麼,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馬駒。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吧。因此後人將王家莊南頭稱南馬駒,北頭稱北馬駒。 隨從人員牽馬跟車行進,老馬護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後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 馬走了不多遠,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後人將這股清水,稱為“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並修有娥英廟。 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裡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雲外,各自承認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誇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格。關於論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後來採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結果娥皇又失敗;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車到姚丘後,娥皇打算上歷山,勞動生產,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 姊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願意學習姐姐虛心處事、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操。不知不覺車已到達姚丘,當地的親朋厚友和群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並說:旅途中發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與舜王婚後,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當時社會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後到姚頭,開設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次子姚龍、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傳至現在,羊獬就成了二女的孃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孃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 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孃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孃家後,羊獬人們於初四日請大姑進廟,初五日請二姑進廟,這一天要比初四更熱鬧,家家吃餃子,全村載歌載舞,鼓樂喧天。 另外,羊獬村的婦女,每年五月初五、六月十八、九月初九要提前一天到神立,正日子到萬安。而神立和萬安的婦女於三月十五、四月初八要到羊獬拜壽,所謂唐虞遺風,流傳至今。 【旁系歷史考證與猜測】 娥皇女英姐妹有一個奇特的前身,那就是遭到史學家忽略的羲和(娥)。這個羲和,又叫常儀、常娥或常羲(這三字古音相同,可以互換),在原始的神學體系中,她是大神帝俊的妻子,生下來就長髮垂地,顯出非凡的性感,曾為丈夫生下十個太陽兒子。《山海經·大荒西經》又稱她生了十二個月亮,所以是孕育日月的母親大神。《淮南子》還說她是天上的御者,每天駕著六龍寶車載著日神巡察大地。這個動人的傳說揭示了羲和的本來面目。她原是古希臘神話人物,叫做赫利俄斯(HELIOS),是著名的男性日神,每天乘坐四匹噴火神馬拉的太陽車,由東向西穿越天空,其情景真是壯麗炫目。儘管赫利俄斯在移民中國後沒有改換名字(“羲和”與“HELIOS”的發音大致相同),卻被置換成了女人,而且由大神降為祭司,職責也從太陽擴大到月亮。郭璞在《山海經》詮釋說羲和是“主日月者”,明確指出她就是主持日月祭祀的女巫。 中國原始宗教儀典以後出現了更為細密的分工,希臘移民“羲和”的地位逐漸削弱,她的職位被主祭太陽的“娥皇”和主祭月亮的“女英”所瓜分。這兩個女人是新一代的女祭司,她們的名字不慎暴露了身份:“皇”是盛大鮮明的樣子,用以形容太陽的光芒,而“英”通“陰”,暗指代表陰性世界的月亮。這顯然是在向我們暗示她們的工作物件——娥皇主祭太陽,而女英則主祭月亮。這是二元對立神學確立的標記。 舜在中國神話譜系中扮演了日神的角色,他的發音“SUN”,在全球各大古老文明體系中都是太陽的意思(這個迷案我將在以後詳加闡釋)。但日神不應當是孤獨的,儘管他熾熱難當,卻仍然需要來自妻妾的溫存與關懷。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舜下凡成了人間帝王,而娥皇女英則成了他的美麗賢良的妻妾。她們與大舜構成“一夫一妻一妾”的三位一體結構,正是此後中國家庭結構的範本。 娥皇女英死後發生的變化是不可思議的,她們竟然從貞操女子搖身變成了怨婦和蕩婦,在湘江上呼風喚雨,為所欲為。這裡隱藏著古怪的邏輯關係:死亡解脫了世俗的道德約束,讓人民接納了其生前被掩蓋的一面。事實上,女祭司生前不僅要與其主祭的大神性交,而且也要跟其他男性祭司國王(酋長)交合,在一些非洲部落裡,甚至要與被選定的少年交合以繁殖後代。女祭司在性政治方面的出色表現,註定了她們與性愛的必然關聯。娥皇女英就是這樣被當做模範造愛者而載入史冊的。死亡並未埋葬她們,相反,使她們在種族的情慾時空裡獲得了重生。 【脈脈溫情下的背叛——猜想與推斷】 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弔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娥皇、女英,是位於中國愛情史開端的兩個女人。 《史記·五帝本紀》載:堯年老後,問大臣誰能繼位,大臣推薦了舜。為了考察舜,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在舜的調教之下,二女“甚有婦道”。堯非常滿意。三年後考察結束,堯把帝位傳給了舜。 堯的這個舉動,就是史所美譽的“禪讓”。此後舜仿此例,亦禪讓於禹。有史以來,正史所記載的出於公心的禪讓僅此二例,後世僅有的幾例禪讓都是被逼無奈之下,為保命而演出的把戲。“禪讓制”因此被孔夫子及其以降的大人學者們稱頌不已,成為“託古改制”原始依據,直到今天,還是正統歷史觀的寵兒,堂而皇之地寫進了中學歷史教科書。 舜是黃帝后裔中的另外一個分支,距黃帝九世,居住在黃河中游(山西蒲州一帶),舜當是該部落的首領,名聲才會被堯所聞。堯為了聯合拉攏舜的部落,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這是中國史“和親”的最早濫觴。遙想當年,舜下了重金作為聘禮,在媯水邊迎娶二女的時候,一定百感交集。蒹葭蒼蒼,野露茫茫,一絲寒意一定襲上了年輕的舜的心頭:這次聯姻吉凶未卜,二女所懷的,不知是怎樣惡毒的使命,舜部落的秘密和實力,眼看即將暴露在閨房女紅的閒庭信步之中;但是無論二女如何作為,舜又無法處治,畢竟,娥皇、女英是強大的堯的親生女兒。“和親”,脈脈的溫情下面,提前隱藏著刺探和背叛的結局。 那時母系氏族早已逝去了其黃金時期,女人作為男人的附庸,被當作工具用於各種無法言傳的場合。況且娥皇、女英是庶出,堯寵愛的是正房女皇所生的長子丹朱,將來的皇位非丹朱莫屬。而丹朱頑兇,娥皇、女英和另外九個庶出的兄弟,大概早已預料到了丹朱上臺後自己的命運。那麼,父親密令刺探的這個叫舜的男人,能夠依恃嗎?畢竟,堯之前,也不是沒有過非長子繼位的先例,堯本人就是以次子的身份,奪了哥哥摯的皇位。在這個白露為霜的寒冷的早晨,婚媾張揚的大喜之日,娥皇、女英也是心緒複雜,滋味難辨。 婚後的日子波瀾不驚。舜,“目重瞳子(兩個瞳仁),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貌奇,魁梧;而且非常能幹,會耕,會漁,會製陶器;又孝順,處事公正,甚得部落百姓的愛戴。如果這樣的男人不值得愛,還有什麼人值得愛呢?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互相提防中,在日復一日的耳鬢廝磨中,愛情,這個神秘的煙幕,悄悄地放出來了。當舜的父親瞽叟和異母兄弟象屢次要加害舜的時候,娥皇、女英被愛情激發出了巨大的智慧,指點舜兩次逃生。先結婚後戀愛的滋味,原來更加甜蜜啊。 三人同心,其利斷金。趁著堯派他的九個庶出的兒子,假借探望娥皇、女英之名,實為收集情報的時機,三人和九男結成了統一戰線。 堯73歲時,傳位於丹朱,舜和九個內應發動了政變,一擊得手,囚禁了堯和丹朱,舜順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這就是“禪讓”的真相。 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弔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舜則志得意滿,江山美人一手盡攬。然而,冥冥中似有定數,數十年後,舜卻重複了堯的命運:與舜有殺父之仇的禹篡位,將舜流放到極南的蒼梧之野(廣西),死後葬在湖南九嶷山。娥皇、女英一路尋覓到九嶷山,天蒼蒼,野茫茫,瞻前顧後,感懷身世,不禁淚下如雨,點點滴滴,滲進了竹子的肌理,悽婉動人的“湘妃斑竹”就此誕生。
發表回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小到大一直很瘦弱,怎麼辦?
熱門排行
2021TAYRON330動力怎樣?
甄貓靠譜嗎?
比亞迪唐冠軍版電池容量?
鹹魚之王黃金錦鯉與利刃哪個好?
龍華富士康ackn是流水線嗎?
適合露營自駕的車型?
騎手接單取消配送要付多少違約金?
清風抽紙190*132是什麼規格?
晶核冒險者小屋怎麼去?
我的世界攻擊力最高的武器是什麼?
【簡介】 娥皇、女英,中國古代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
也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父頑,母囂,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終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脫險。舜繼堯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後舜至南方巡視,死於蒼梧。二妃往尋,淚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於湘江之間。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後世因附會稱二女為“湘夫人”。 【傳說】 傳說聰明美麗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時部落酋長堯帝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於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並讓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 娥皇封為後,女英封為妃。舜不負堯的信任,讓禹治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協助舜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想到那裡視察一下實情。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 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訊息,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後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裡的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後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雲:“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山海經》載:“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晉張華《博物志•史補》雲:“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今江南有“斑竹”、“湘妃竹”之說,蓋出於此也。 娥皇、女英二妃的美麗動人的形象,歷來成為吸引詩人、畫家的創作題材。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是最早的歌頌二妃的不朽詩篇。 【其他】 帝堯有兩個女兒,大的叫娥皇、二的叫女英。傳說堯王的兩個夫人前妻生娥皇,繼娶生女英,其說不一。 帝堯將王位禪讓虞舜以後,並將兩個賢慧的女兒,嫁給舜,以輔助帝舜;管好國事。 娥皇無子,女英生商均。 二女嫁舜,究竟誰為正宮,澱為妃子,堯和夫人爭論不休。最後決定了一個辦法,據說當時舜王要遷往蒲坂,堯命二女同時由平陽向蒲扳出發,哪個先到哪個為正宮,哪個後到,哪個為偏妃。娥皇、女英聽了父王的話,各自準備向蒲坂進發。娥皇個樸實的姑娘,便跨了一頭大馬飛奔前進,而女英講排場,乘車前往,並選由騾子駕車,甚覺氣派。可是正值炎夏、牲口渾身淌汗,路過西楊村北,遇—溪水,二女休息片刻,讓牲口飲水解渴,以便繼續趕路。在行進中,不料女英駕車的母騾,突然要臨盆生駒,因此車停了。這時娥皇的乘馬已賓士在遙遠的征途,而女英受了騾子生駒的影響,落了個望塵莫及。正宮娘娘的位置為娥皇所奪取,女英氣氛之餘,斥責騾子今後不準生駒。因此傳說騾子不受孕,不生駒,都是女英封下的。 後人將二女牲口飲水的地方,就叫娥英泉,現在襄汾縣西楊村附近。 又傳說,帝舜執政三十九年以後,曾到長江一帶巡視,不幸死在蒼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兩位夫人聞此噩耗,便一起去南方尋找舜王。二女在湘江邊上,望著九嶷山痛苦流涕,他們的眼淚,揮灑在們竹子上,竹子便掛上斑斑的淚痕,變成了現在南方的“斑竹”,“斑竹”也稱湘妃竹。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濤滾滾的湘江,化為湘江女神,人稱湘君(娥皇)、湘妃(女英)或湘夫人。戰國時的偉大詩人屈原在《楚辭·九歌》中,加以熱情歌頌。1961年,毛澤東主席在聽取故鄉湖南的同志彙報湖南生產建設情況後,興奮之餘,揮筆寫下《七律·答友人》的光輝詩篇。開頭就借舜和湘夫人的典故、抒發情感:“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幹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羊獬村的傳說】 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後計劃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划進朝向父王辭行。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報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旗的上角為八卦;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後,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後,能發揚父王帝堯的家風,克勤克儉,勞動生產,並能與鄉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蹟流傳萬代。 以後帝堯將二女娥皇、女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最後帝堯巧設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七粒豆子、七根豆杆,在相同的時間裡,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採用的是大火煮法,認為這樣熟的快。可是豆子尚未煮熟,豆杆已經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杆未燒完,而豆子已經熟了。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可是女英心兒細,有計劃,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才做好準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隻了。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溼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雖為姐姐,仍羞於認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願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皋陶說:就如此決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後次序上路。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時未發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並請姐姐與舜(重華)先行吧。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那麼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後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車輻村了。一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 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麼,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馬駒。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吧。因此後人將王家莊南頭稱南馬駒,北頭稱北馬駒。 隨從人員牽馬跟車行進,老馬護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後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 馬走了不多遠,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後人將這股清水,稱為“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並修有娥英廟。 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裡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雲外,各自承認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誇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格。關於論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後來採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結果娥皇又失敗;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車到姚丘後,娥皇打算上歷山,勞動生產,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 姊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願意學習姐姐虛心處事、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操。不知不覺車已到達姚丘,當地的親朋厚友和群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並說:旅途中發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與舜王婚後,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當時社會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後到姚頭,開設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次子姚龍、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傳至現在,羊獬就成了二女的孃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孃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 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孃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孃家後,羊獬人們於初四日請大姑進廟,初五日請二姑進廟,這一天要比初四更熱鬧,家家吃餃子,全村載歌載舞,鼓樂喧天。 另外,羊獬村的婦女,每年五月初五、六月十八、九月初九要提前一天到神立,正日子到萬安。而神立和萬安的婦女於三月十五、四月初八要到羊獬拜壽,所謂唐虞遺風,流傳至今。 【旁系歷史考證與猜測】 娥皇女英姐妹有一個奇特的前身,那就是遭到史學家忽略的羲和(娥)。這個羲和,又叫常儀、常娥或常羲(這三字古音相同,可以互換),在原始的神學體系中,她是大神帝俊的妻子,生下來就長髮垂地,顯出非凡的性感,曾為丈夫生下十個太陽兒子。《山海經·大荒西經》又稱她生了十二個月亮,所以是孕育日月的母親大神。《淮南子》還說她是天上的御者,每天駕著六龍寶車載著日神巡察大地。這個動人的傳說揭示了羲和的本來面目。她原是古希臘神話人物,叫做赫利俄斯(HELIOS),是著名的男性日神,每天乘坐四匹噴火神馬拉的太陽車,由東向西穿越天空,其情景真是壯麗炫目。儘管赫利俄斯在移民中國後沒有改換名字(“羲和”與“HELIOS”的發音大致相同),卻被置換成了女人,而且由大神降為祭司,職責也從太陽擴大到月亮。郭璞在《山海經》詮釋說羲和是“主日月者”,明確指出她就是主持日月祭祀的女巫。 中國原始宗教儀典以後出現了更為細密的分工,希臘移民“羲和”的地位逐漸削弱,她的職位被主祭太陽的“娥皇”和主祭月亮的“女英”所瓜分。這兩個女人是新一代的女祭司,她們的名字不慎暴露了身份:“皇”是盛大鮮明的樣子,用以形容太陽的光芒,而“英”通“陰”,暗指代表陰性世界的月亮。這顯然是在向我們暗示她們的工作物件——娥皇主祭太陽,而女英則主祭月亮。這是二元對立神學確立的標記。 舜在中國神話譜系中扮演了日神的角色,他的發音“SUN”,在全球各大古老文明體系中都是太陽的意思(這個迷案我將在以後詳加闡釋)。但日神不應當是孤獨的,儘管他熾熱難當,卻仍然需要來自妻妾的溫存與關懷。於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舜下凡成了人間帝王,而娥皇女英則成了他的美麗賢良的妻妾。她們與大舜構成“一夫一妻一妾”的三位一體結構,正是此後中國家庭結構的範本。 娥皇女英死後發生的變化是不可思議的,她們竟然從貞操女子搖身變成了怨婦和蕩婦,在湘江上呼風喚雨,為所欲為。這裡隱藏著古怪的邏輯關係:死亡解脫了世俗的道德約束,讓人民接納了其生前被掩蓋的一面。事實上,女祭司生前不僅要與其主祭的大神性交,而且也要跟其他男性祭司國王(酋長)交合,在一些非洲部落裡,甚至要與被選定的少年交合以繁殖後代。女祭司在性政治方面的出色表現,註定了她們與性愛的必然關聯。娥皇女英就是這樣被當做模範造愛者而載入史冊的。死亡並未埋葬她們,相反,使她們在種族的情慾時空裡獲得了重生。 【脈脈溫情下的背叛——猜想與推斷】 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弔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娥皇、女英,是位於中國愛情史開端的兩個女人。 《史記·五帝本紀》載:堯年老後,問大臣誰能繼位,大臣推薦了舜。為了考察舜,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在舜的調教之下,二女“甚有婦道”。堯非常滿意。三年後考察結束,堯把帝位傳給了舜。 堯的這個舉動,就是史所美譽的“禪讓”。此後舜仿此例,亦禪讓於禹。有史以來,正史所記載的出於公心的禪讓僅此二例,後世僅有的幾例禪讓都是被逼無奈之下,為保命而演出的把戲。“禪讓制”因此被孔夫子及其以降的大人學者們稱頌不已,成為“託古改制”原始依據,直到今天,還是正統歷史觀的寵兒,堂而皇之地寫進了中學歷史教科書。 舜是黃帝后裔中的另外一個分支,距黃帝九世,居住在黃河中游(山西蒲州一帶),舜當是該部落的首領,名聲才會被堯所聞。堯為了聯合拉攏舜的部落,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這是中國史“和親”的最早濫觴。遙想當年,舜下了重金作為聘禮,在媯水邊迎娶二女的時候,一定百感交集。蒹葭蒼蒼,野露茫茫,一絲寒意一定襲上了年輕的舜的心頭:這次聯姻吉凶未卜,二女所懷的,不知是怎樣惡毒的使命,舜部落的秘密和實力,眼看即將暴露在閨房女紅的閒庭信步之中;但是無論二女如何作為,舜又無法處治,畢竟,娥皇、女英是強大的堯的親生女兒。“和親”,脈脈的溫情下面,提前隱藏著刺探和背叛的結局。 那時母系氏族早已逝去了其黃金時期,女人作為男人的附庸,被當作工具用於各種無法言傳的場合。況且娥皇、女英是庶出,堯寵愛的是正房女皇所生的長子丹朱,將來的皇位非丹朱莫屬。而丹朱頑兇,娥皇、女英和另外九個庶出的兄弟,大概早已預料到了丹朱上臺後自己的命運。那麼,父親密令刺探的這個叫舜的男人,能夠依恃嗎?畢竟,堯之前,也不是沒有過非長子繼位的先例,堯本人就是以次子的身份,奪了哥哥摯的皇位。在這個白露為霜的寒冷的早晨,婚媾張揚的大喜之日,娥皇、女英也是心緒複雜,滋味難辨。 婚後的日子波瀾不驚。舜,“目重瞳子(兩個瞳仁),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貌奇,魁梧;而且非常能幹,會耕,會漁,會製陶器;又孝順,處事公正,甚得部落百姓的愛戴。如果這樣的男人不值得愛,還有什麼人值得愛呢?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互相提防中,在日復一日的耳鬢廝磨中,愛情,這個神秘的煙幕,悄悄地放出來了。當舜的父親瞽叟和異母兄弟象屢次要加害舜的時候,娥皇、女英被愛情激發出了巨大的智慧,指點舜兩次逃生。先結婚後戀愛的滋味,原來更加甜蜜啊。 三人同心,其利斷金。趁著堯派他的九個庶出的兒子,假借探望娥皇、女英之名,實為收集情報的時機,三人和九男結成了統一戰線。 堯73歲時,傳位於丹朱,舜和九個內應發動了政變,一擊得手,囚禁了堯和丹朱,舜順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這就是“禪讓”的真相。 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弔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舜則志得意滿,江山美人一手盡攬。然而,冥冥中似有定數,數十年後,舜卻重複了堯的命運:與舜有殺父之仇的禹篡位,將舜流放到極南的蒼梧之野(廣西),死後葬在湖南九嶷山。娥皇、女英一路尋覓到九嶷山,天蒼蒼,野茫茫,瞻前顧後,感懷身世,不禁淚下如雨,點點滴滴,滲進了竹子的肌理,悽婉動人的“湘妃斑竹”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