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劉侃三國

    武則天能夠順利退位,有五位重要的大臣,以張柬之為首,事後論功行賞被封為王,所以這次政變也被稱為“五王政變”,後世人也很是稱讚他們的功績,可這五人當時的下場並不是太好。在李顯登基後這五人都得到了重賞,先後受封為王一時間榮耀至極。

    雖然當時武則天的男寵都得以終結,但是還是有許多親信仍然活躍在外面,就有像呂產與呂祿等手握重權的人逍遙法外,所以敬暉就建議丞相將其緝拿歸案,但是不論他人怎樣的勸阻張柬都置之不理,所以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唐中宗繼位後因為他缺乏自己的判斷能力,所以常常受到奸臣的誤導,最終他聽信了皇后的話將丞相為首的五位忠臣全部革職處理,五人都被貶官最終他在新州抑鬱而終,後來他們五人全部離開了京城,有的被死敵暗害,有的因為身染重疾不治身亡,而丞相張柬更是在猶豫中度過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後幾年。

  • 2 # 曉鐘樓主

    狄公薦士復李唐

    狄仁傑向武則天推薦張柬之,彌補了狄仁傑內心的遺憾。張柬之進士及第,當清源縣丞,已七十多歲,拜監察,累遷荊州長史。武則天才任命張為宰相。這時候,張柬之年已八十了。

    張柬之後來與桓彥範等人誅討武則天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弟兄,迎唐中宗復位,結束了武周統治,恢復唐國號。

     神龍政變封五王

    主要人物:張諫之、崔玄、敬暉、桓彥範、袁恕己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ァ⒆笥鵒紙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聯絡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力圖擁立李顯為君,誣稱武則天男寵--麟臺監張易之、司僕卿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長生殿,逼迫武則天退位。

    次日,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禪讓。第四天,李顯正式復位。二月初四,復國號為唐,武周朝廷終結。

      唐中宗打擊五大功臣的時候,先封他們為郡王,削奪他們的宰相權力:崔玄ィ博陵郡王;張柬之,封為漢陽郡王;敬暉,平陽郡王;桓彥範,扶陽郡王;袁恕己,南陽郡王。所以神龍政變,又稱五王政變。

    五王結局

    除惡未盡,自遺其咎。

    張柬之等五人的下場並不好。當初,敬暉和桓彥範等人誅殺張易之兄弟後,洛州長史薛季昶曾經對敬暉說:“二兇雖除,但呂產、呂祿那樣的人物依然存在,大人們應該藉著兵勢誅殺武三思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敬暉多次向張柬之提起,但張柬之都不同意,後來他解釋說:“這應該是皇上的事情。

    皇上還是英王的時候,以勇烈聞名,我留下武家子弟,是希望皇上能夠親自鋤奸立威。”後來,敬暉也沒有堅持,薛季昶曾感嘆道:“我不知道日後會死在什麼地方了。”

    事情的發展果然不出薛季昶所料,武三思勾結韋皇后“內行相事,反易國政”,武氏家族中人及其羽黨仍當權用事,“為天下所患”。後來,張柬之等五人被武三思和韋后譖毀,全部被貶官。

    敬暉失掉權柄,受制於武三思後,每每捶床嗟嘆惋惜,直至彈指出血,赴任崖州不久就被殺害。接著,張柬之在新州憂憤病死,崔玄暐在嶺南病死,桓、袁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自然之道也!

  • 3 # 相城歷史小學生

    引言:

    公元705年,那年的冬天尤其的冷,京城長安的皇宮裡,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嫗,平日裡都是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在跟前服侍,但是今天,老嫗卻一直沒見到這兩個人,他想問問卻怎麼也沒有力氣,只能在床上靜靜地閉目養神。

    突然,宮門外傳來了一陣陣的叫喊聲,還有盔甲跑動的雜亂聲。怎麼回事?今天那麼奇怪,老嫗努力的睜開眼想看個究竟,映入她眼簾的是五位當朝重臣,兩邊齊刷刷的站著虎背熊腰的兵士。“柬之,你這是要做什麼?”老嫗問道。“陛下,陛下年邁,無法理政,故臣等特請陛下退位,復李唐神器!”為首的大臣回覆道。“你!你們這些奸賊!易之!昌宗!來人吶!快來護駕!”老嫗拼了命的呼喊,卻沒有一個人行動。“陛下,張氏兄弟禍國殃民,臣等已代陛下清君側,將其正法了!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早行退位之事,可保天下太平!”床邊大臣冷冰冰的回答道。老嫗絕望了,沉沉的倒在了床上,望著床沿的大臣們,無奈的點了點頭,雙眼再度合上,等待他們的離去。

    從此,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性皇帝武則天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她所建立的武周王朝也沉沒在歷史的海洋中,唐朝正式復辟!史稱“神龍政變”!

    “神龍政變”圖

    一年之後,武則天帶著不甘和遺憾離開了人世,只剩下那座無字碑留給後人評說。

    那麼,逼迫武則天退位的是誰呢?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逼迫武則天退位的為首共五位大臣,分別是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五人,下面,為大家一一介紹下這五人的經歷。

    一.鳳閣侍郎張柬之

    張柬之,字孟將,是唐朝一代名相。與後輩蘇老泉一樣,張柬之也是個大器晚成的典型,年輕時雖被認為是奇才卻不受重用,一直到六十四歲才被朝廷發掘,提拔為監察御史。

    張柬之劇照

    而提拔張柬之的人,就是唐朝最偉大的宰相之一——狄公狄仁傑。在狄仁傑的舉薦下,當時出任荊州長史的張柬之一路升到了鳳閣侍郎,並在狄仁傑去世後,成為朝中文臣的領袖。後來,在張柬之的主導下,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

    但是,這樣一個為李唐江山鞠躬盡瘁的老臣,最後的結局卻頗為淒涼,在中宗復位後,張柬之居功至偉,被提拔為天官尚書,漢陽郡王。但是好景不長,中宗是個妻管嚴,又聽信武三思等人的讒言,免除了張柬之的宰相職務,後來又把他就放到瀧州。已經八十二歲高齡的張柬之面對這樣的結果內心無比憤慨,不久憤懣而亡。

    一代名相張柬之就這樣倒在了小人手裡,死在了他心心念念恢復的李唐王朝手中,不亦悲乎!

    二.鸞臺侍郎崔玄暐

    崔玄暐:本名崔曄,是唐朝宰相崔慎的兒子。崔玄暐為人忠勇耿直,不與貪官汙吏同流合汙,因此經常遭到朝中奸佞的惡意中傷。在崔玄暐被貶職不久,武則天對他說道:“你被貶職之後,朝中很多大臣彈冠相慶,說明你平時的剛正廉潔讓他們很忌憚,所以我現在把你官復原職。”後來,崔玄暐又累計升遷至鸞臺侍郎,官拜宰相,成為朝廷重臣。

    崔玄暐畫像

    公元705年,在張柬之牽頭下,崔玄暐成為發動神龍政變的骨幹之一,病床前,看著崔玄暐,武則天百思不得其解,問道:“別人都是被人舉薦,只有你是我親自提拔,為何你還要這樣做呢?”崔玄暐回答:“我這樣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啊!”

    但是,自古以來對待功臣大多兔死狗烹,崔玄暐也不例外,唐中宗把他封為博陵郡王,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宰相的實權。不久,在武三思等人的誣陷下,崔玄暐被先後流放到均州,白州,古州等地,最終,六十九歲的崔玄暐不堪路途辛勞,病逝於流放途中。

    公元710年,崔玄暐被平反昭雪,賜諡號“文獻”,玄宗時又將其放入中宗宗廟之內,算是對這個功臣最大的褒獎吧!

    三.左羽林將軍敬暉

    敬暉:字仲曄,是唐朝著名的宰相,為官公正清廉,受到武則天的嘉獎,先後出任洛州刺史,泰州刺史,後入職中央,官拜中臺右丞。

    在神龍政變中,正是敬暉挺身而出,面陳太子李顯,曉以利害,密陳政變計劃,從而得到李顯許可,政變得以順利進行

    敬暉畫像

    李唐江山恢復後,敬暉被封為齊國公,但是,由於敬暉上表中宗,請求削奪武姓王族的爵位,因而惹怒了武三思,在武三思與韋皇后的勾結下,誣告敬暉謀反,敬暉被流放瓊州,監禁終身。

    即使如此,武三思依然不肯放過敬暉。由於擔心敬暉東山再起,武三思利用周利貞假傳聖旨,將敬暉凌遲處死。可憐忠直大臣,落得如此下場,可悲可嘆。公元710年,敬暉冤案平反,追贈秦州都督,諡號“肅愍”,玄宗時把敬暉靈位放入中宗廟堂。

    四.右羽林將軍桓彥範

    桓彥範:字士則,唐朝宰相,為人慷慨大方,重情重義,因而受到宰相狄仁傑的賞識,被提拔為監察御史,後又改任司刑少卿,成為唐代司法部門的一代名臣,深受武則天的信任。

    在神龍政變中,桓彥範與敬暉一同面陳太子,得到李顯的許可,成為政變功臣。但是,在政變過程中,武則天利用太子李顯的懦弱說道:“政變是你的主意嗎?如今張氏兄弟伏法,你可以回東宮了!”正當李顯準備迎難而退時,桓彥範挺身而出回答道:“太子不可返回東宮,昔日高宗駕崩,將太子託付給陛下,卻久居東宮,如今天下民意盡歸李唐,群臣不忘高宗恩德,故此尊奉太子,誅除逆賊,請陛下傳位於太子,使萬世不絕,這是天下之幸!”武則天聽罷無話可說,最終禪讓給李顯,唐朝復辟成功。

    桓彥範畫像

    政變成功後,沒想到即位的唐中宗是個草包加妻管嚴,朝中由韋后與武三思掌權,桓彥範多次上表勸諫中宗,中宗不聽,反而激怒了韋后等人,最終桓彥範被貶出朝廷,流放瀼州。卻因武三思擔心其再度被起用,假傳聖旨給周利貞,將桓彥範綁在竹槎之上拖行,導致桓彥範身上皮肉都被竹槎刮掉,鮮血淋漓,慘不忍睹,又受亂棍擊打,悲慘死去,享年五十四歲。

    景雲元年(公元710年),桓彥範冤案平反,官復原職,賜諡號“忠烈”,玄宗時將其靈位置於中宗宗廟中,以示褒獎。

    五.司刑少卿袁恕己

    袁恕己:時任司刑少卿,在神龍政變中他隨相王李旦統帥南衙禁軍,以防不測,並生擒張氏兄弟黨羽韋承慶,崔神慶等人,為政變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袁恕己劇照

    隨後,袁恕己因功被加封南陽郡公,中書令等職,不久因武三思等人排擠被貶出京,先後擔任豫州刺史,郢州刺史等職。但武三思對他仍然不依不饒,暗中命人將韋后淫亂後宮之事大肆宣揚,中宗大怒,將袁恕己發配環州。但武三思利用周利貞假傳聖旨,逼袁恕己喝下毒水野葛汁,袁恕己疼痛難忍,以手抓地,指甲全被磨盡,最終被周利貞擊殺。

    與前述四位相同,袁恕己在公元710年冤案昭雪,官復原職,賜諡號“貞烈”,公元718年玄宗將其靈位放入中宗廟堂。

    結語:

    張柬之等五位忠臣良相為了李唐江山不惜發動政變,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惜哉良相!哀哉良相!痛哉良相!但是,他們為唐朝的發展,歷史的程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即使是今天,人們依然記得曾經那個冰冷的冬天,這五個人的故事!

    正所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正是此理。

  • 4 # 貓爺歷史觀

    公元705年是大唐最熱鬧的一年,這一年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最有權力的女皇武則天81歲,即將走完她不平凡的一生。

    705年即神龍元年,這一年的正月二十二,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聯絡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誣稱武則天男寵——麟臺監張易之、司僕卿張昌宗謀反,率領禁軍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隨即包圍集仙殿,逼迫武則天退位。

    武則天再有手腕,但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她這一次無論如何也再難反轉了。度過了最美的青春年華,走過了權力的中年和晚年,或許武則天對勾心鬥角也玩膩了。所以第二天她就命太子李顯為監國。第三天就選擇了禪讓。第四天,李顯正式復位,武周政治就此結束,國號又重新改為唐。因為發生在神龍年間,歷史稱這一事件為神龍政變。又因為夾雜了更換國號,所以又稱神龍革命。

    所謂狡兔死 良狗烹,神龍革命後,帶頭逼迫武則天的張柬之等五人都沒有得到什麼好下場。唐中宗李顯對待這五個功臣,先採取封他們為王削掉了他們的相權,然後又被貶謫,皆死於憂憤。

    因為,武則天雖然退了位,但武氏依然留有一個奸詐之徒武三思。武三思後來勾搭上了李顯的皇后韋氏,二人狼狽為奸,就是在這兩個人一而再的誣陷下,神龍政變的五位功臣在被封王后又被貶,接著都因憂憤病死。

    張柬之等五人之下場可謂不值,其實洛州長史薛季昶曾經給他們提過醒,讓他們提防武三思等。但為首的張柬之並沒有放在心上,真等到大禍臨頭也晚了。這世間很多東西都能用錢買到,但後悔藥拿命買也沒有貨源。

    張柬之等最後之所以落得那樣下場,除了警惕性不夠外,我覺得主要還是成功後太放鬆了。正如孟子所說,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開口就把天聊死的男生,是怎麼撩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