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沒有引起後世的高度推崇?
49
回覆列表
  • 1 # 無知先生

    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1、天文曆法

    徐光啟在天文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體現在:

    (1)在曆書中,他引進了圓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紹了地球經度和緯度的概念。

    (2)他為中國天文界引進了星等的概念,根據第谷星表和中國傳統星表,提供了第一個全天性星圖,成為清代星表的基礎.

    (3)在計算方法上,徐光啟引進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學的準確公式,並首先作了視差、蒙氣差和時差的訂正。

    2、數學

    徐光啟在數學方面的最大貢獻當推《幾何原本》的翻譯,同時還撰寫了《勾股義》和《測量異同》兩書。徐光啟是首先把“幾何”一詞作為數學的專業名詞來使用的,用它來稱呼這門數學分科的。他所翻譯的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幾何原本》的翻譯,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原有的數學學習和研究的習慣,改變了中國數學發展的方向,因而,這個過程是中國數學史上的一件大事。

    3、農學

    徐光啟一生關於農學方面的著作甚多,計有《農政全書》《甘薯疏》《農遺雜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等。甘薯最初是由國外引進中國的,起初只在福建沿海很少的一些地方種植。徐光啟把它引進家鄉種植,進行了多次試種,終於獲得成功。在上海推廣後,他又將甘薯的種植擴大到全國。我們現在能吃到甘薯都要歸功於徐光啟啊!

  • 2 # 戴你看歷史

    徐光啟是明朝末年數學和科學家、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歷史課本上只提到他在農學方面貢獻《農政全書》,數學方面和利瑪竇翻譯《幾何原本》。其實不止這些。

    1、天文曆法:編纂《崇禎曆法》以及曆法改革的奏疏。在曆書中引進了圓形地球的概念,介紹了地球的經度和緯度概念,引進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學的準確公式,並首先作了視差、蒙氣差和時差的訂正。

    2、數學應用:徐光啟在數學方面最大貢獻在於和利瑪竇翻譯《幾何原本》,對中國數學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幾何”,“點”,“線”,“三角形”“四邊形”等術語,就是在這個譯本里定下來的。他還撰寫《勾股義》和《測量異同》這兩本數學書。

    3、農學:徐光啟一生中花了大量心血在農學上。其中最有名就是《農政全書》。全書60卷,約70萬字,全面總結了中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於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鉅著。提倡引進甘薯,推廣到全國。

    4、軍事:徐光啟認為農業為富國之本,正兵為強國之本,對軍事多有研究。當時明朝與滿族發生戰爭,他在禦敵疏中提到兩句話:一句是求精,一句是責實。徐光啟注重對士兵的選練和武器大炮的研製,徐光啟對火器在實踐中的運用,對火器與城市防禦,火器與攻城,火器與步、騎兵種的配合等各個方面部有所探求。徐光啟可以稱得上是中國軍事技術史上提出火炮在戰爭中應用理論的第一個人。

    明朝末年政局混亂,而且與周邊形式緊張,很少有人關心科學、農學等的發展,徐光啟的奏疏也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重用,特別是萬曆年間,大臣的奏疏皇帝不理、不發。

  • 3 # 好看影片分享給你

    題主你錯了,徐光啟的歷史貢獻很大,是一位納入歷史教科書的人物,代表作是《農政全書》。

    我沒記錯的話,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納入初中歷史的,考試也常會考到,歷史評價很高,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都是納入歷史教科書的,歷史貢獻不可謂不高。

    題主,我這樣和你說吧,中華上下五千年,每一個朝代都會誕生無數英雄豪傑,但是論歷史貢獻,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騷客,都比不上著書立說的大德大賢,而徐光啟編寫出《農政全書》,要知道,古代的中國小農經濟是核心,徐光啟這樣做可以說是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可能大家不瞭解小農經濟是什麼,不清楚農書的重要性,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一部農書,勝過無數古代先賢,勝過無數英雄豪傑。

    縱觀歷史,帝王將相很多,文人騷客很多,但是專業寫農業技術的書,寥寥無幾,而徐光啟剛還就貢獻了一本《農政全書》,可想而見,這對當時還是小農經濟的國家貢獻有多大,甚至對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農業技術都產生重要的影響。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對歷代備荒的議論、政策作了綜述,對水旱蟲災作了統計,對救災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對農業和水利等方面的研究,都有著巨大的貢獻。

    大家應該都知道郵票,能夠成為郵票上面的人物,都是大德大賢之人,而徐光啟就是郵票上面的人物之一,可想而知他的貢獻有多大。

    除了《農政全書》之外,徐光啟還翻譯了著名的《幾何原本》,要知道,這可是數學幾何的源頭,徐光啟真的不可謂不偉大,所以題主你說徐光啟沒有引起後世的推崇,是大錯特錯的。

    徐光啟不僅得到了後世的高度推崇,還得到了高度的歷史評價,無論是其著作,還是譯作,在古代眾多先賢中,徐光啟也是排的上號的,比那些帝王將相和文人騷客的貢獻大多了。

    試想一下,那些文人騷客,除了作詩寫詞譜曲寫小說,還能有什麼貢獻?要知道,古代是小農經濟,農才是國家根本,農業生產技術的書籍,可想而知有多麼重要了,是毫無疑問的中華文化魁寶。

  • 4 # 若耶溪水劍

    徐光啟是明朝晚期偉大的科學家。在明朝晚期,釋、儒、道等各種文化思想和後來傳入的天主教文化思想交織在一起,產生交流、激盪,徐光啟作為一個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為中國古代的科學發展和東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徐光啟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著作,並編寫了《農政全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徐光啟在天文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於《崇禎曆書》的編譯和為改革曆法所寫的各種疏奏之中。在曆書中,他引進了圓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紹了地球經度和緯度的概念。他為中國天文界引進了星等的概念,根據第谷星表和中國傳統星表,提供了第一個全天性星圖,成為清代星表的基礎,在計算方法上,徐光啟引進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學的準確公式,並首先作了視差、蒙氣差和時差的訂正。

    徐光啟在軍事思想上的貢獻主要是練兵和造炮,徐光啟大力宣揚管仲"八無敵"(材料、工藝、武器、選兵、軍隊的政教素質、練兵、情報、指揮)和晁錯的"四預敵"(器械不利、選兵不當、將不知兵、君不擇將")。據此他提出了"極求真材以備用"。"極造實用器械以備中外守戰","極行選練精兵以保全勝","極造都城萬年臺(炮臺)以為永久無虞之計","極遣使臣監護北韓以聯外勢"《徐光啟集·遼左陷危已甚疏》。這些辦法和措施,都是"八無敵"、"四預敵"思想與"求精"、"責實"精神相結合的產物。尤其值得提及的是,徐光啟和當時的登萊巡撫袁可立都是積極主張從戰略上強化對北韓控制的少數軍事戰略家。在上述這些辦法和措施中,徐光啟尤其注重對士兵的選練,他提出了"選需實選,練需實練"的主張。徐光啟特別注重武器製造,尤其是火炮的製造。

    萬曆四十八年(1620)二月開始,徐光啟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練新軍。在此期間他撰寫了《選練百字訣》《選練條格》《練藝條格》《束伍條格》《形名條格》《火攻要略》《制火藥法》等等。這些"條格",實際上乃是徐光啟撰寫的各種條令和法典,也是中國近代較早的一批條令和法典。

    徐光啟沒有引起後世推崇的主要原因是:他所處的中國封建時代對科學還不夠重視,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占主導地位,統治者和士族階級對他的重視和宣傳不夠。徐光啟的主要貢獻侷限於對西方科學著作的翻譯和中國農政方面,他自己沒有影響世界和人類生活的重大發明創造。近現代以來科學受到重視以後,許多重大發明創造都來自西方,華人主要專注於對西方科學的宣傳引進,這也是徐光啟沒有受到後人推崇的原因之一。

  • 5 # 矛盾體160202925

    謝邀!徐光啟的貢獻很多,畢生致力於數學、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奮著述,尤精曉農學,譯有《幾何原本》、《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著書。同時他還是一位溝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不僅如此,他還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引進和仿製紅夷大炮,訓練火器營,加強京師的戒備和操練!他最大的貢獻莫過《農政全書》了,這本書對於以小農經濟為主的封建社會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我們在中學時代學歷史的時候對於這本書乃至作者也是推崇之至!

    至於為什麼沒有那麼重視,這可能是很多人忽略了,並不是不重視,只是很多人沒有達到那個水平接觸不到而已!

  • 6 # 蔡駿

    徐光啟是崇禎朝的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中國最有名的天主教徒“保祿”,餘秋雨曾說過,“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進士徐光啟,他可算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上海人。”

    他最出名的是農業著作《農政全書》,殊不知,他是個全才,通曉科學、數學、農學、政治、軍事,還為當時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立下了汗馬功勞。

    明嘉靖41年,徐光啟出生在上海黃浦區南市喬家路的九間樓內,萬曆32年中進士,開始了宦海浮沉的一生。

    他首先和外華人利瑪竇一起翻譯了《幾何原本》,又根據利瑪竇口述翻譯了《測量法義》。他的父親去世之後,在守喪期間,他整理定稿了《測量法義》,並將《測量法義》與《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相互參照,整理編撰了《測量異同》;作《勾股義》一書,探討商高定理;開闢雙園、農莊別墅,進行農作物引種、耕作試驗,作《甘薯疏》、《蕪菁疏》、《吉貝疏》、《種棉花法》和《代園種竹圖說》。

    他還與外國傳教士合作研究天文儀器,寫下《簡平儀說》、《平渾圖說》、《日晷圖說》和《夜晷圖說》。又向他們學習了水利,一起翻譯《泰西水法》6卷。

    做官做得不順心,與同事鬧了矛盾,就辭職去種田,先後又撰寫了《宜墾令》、《農書草稿》等農業實踐的書籍,這為後來的《農政全書》的誕生做了準備。

    因為不甘與魏忠賢一黨同流合汙,堅決不赴任,最後就遭讒劾去職,回到老家上海,專心積累多年的農業資料“系統地進行增廣、審訂、批點、編排”,編撰而成後來的《農政全書》。他同畢方濟一起合譯了《靈言蠡勺》。他還把自己關於軍事方面的文章輯錄成書,刻印刊行了《徐氏庖言》。

    崇禎元年,再次入京,官復原職,陸續進獻曆書多卷,即《崇禎曆書》。

    以上可以看出,徐光啟老先生真的是閒不下來之人,不是做官,就是種田,而他執著一生的事業便是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實踐經驗寫成文字,刊印成書。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至於為什麼沒有引起後世的高度推崇,引用佛家的一句話吧: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 7 # 非常道畢延河

    徐光啟(1562-1633), 字子先,號元扈,諡文定,上海徐家彙(今屬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學家,第一個把歐洲先進的科學知識,特別是天文學知識介紹到中國,可謂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和啟蒙大師。他為當時的華人引進了圓形地球的概念,介紹了地球的經度和緯度的概念,還為中國天文界引進星學的概念。他編修的《崇禎曆書》,奠定了近三百年的歷法基礎。他寫的《農政全書》更是中國科學劃時代的著作。

    徐光啟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在融會貫通中西科學成就的基礎之上,形成了一套具有近代科學傾向的思想體系,他能認識到並強調科學發展中最主要的環節-“度數之學”的作用和地位。他深刻地提出科學必須是其中“有理、有義、有法、有數,理不明不能立法,義不辨不能著數”,數學,“漸次推廣”就會“更有百千有用之學出焉”,“有形有質之物,有度有數之事,無不賴以為用,用之無不盡巧極妙者”。

    他把數學化置之於首要的地位,從而獨立地在中國摸索到了近代科學的邊緣。近代科學家伽利略說:“自然這部大書是用幾何學的語言寫就的。”近代科學走的就是一條“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的道路。徐光啟的思想可以說是直叩近代科學的大門。可悲的是徐光啟的科學思想並沒有使中國走上近代科學的大道。而與他同時代的培根、伽利略和笛卡兒的思想吹響了新時代的號角,標誌著新時代的開端,徐光啟的思想猶如曇花一現,從此光沉響絕。

    世界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提出了個問題,古代文明一直領先的中國為什麼沒有發展形成近代科學技術?這就是困擾了學術界幾十年的李約瑟難題。徐光啟和他的時代可以說是這個問題的最好註腳。十五、十六世紀,歐洲大陸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以及如火如荼的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活動砸爛了封建思想和宗教的枷鎖,發現了人的價值,張揚了人文主義的思想,打破中世紀的愚昧後,才開闢了近代科學發展的道路。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分水嶺,也是中西方發展的分水嶺,歐洲用科學的思想從愚昧的中世紀脫穎而出,進入了高歌猛進的工業文明時代。

    而此時的中國正經歷著戰亂、動盪,在崇古復古的思維中不覺。明末清初隨然也出現了一批質疑封建思想的思想家,如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人,和徐光啟的科學思想一同在那個時代輝映,但是思想的光芒卻沒有深入到時代的內涵之中,隨著清朝的統一,封建統治者的高壓政策和文字獄,人們只好在故紙堆中尋找安慰。恩格斯說,文藝復興時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相對於中國而言,十五、十六世紀,是產生了巨人不需要巨人的時代。

    楊振寧在一次講演中說,徐光啟最早與傳教士利瑪竇合作編譯〈幾何原本〉。歐幾里德的幾何學第一次把推演規律化,其影響直到牛頓的科學思想的形成。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時,牛頓還沒有出世,徐光啟的翻譯本存世近三百年,在中國卻沒有太大的影響。清初的李子金曾這樣描述京城裡那些博學多才的人對〈幾何原本〉的態度,“無不望之而反走,否則掩卷而不談,或談之也茫然不得其解”。

    在一個講四書五經科舉仕身的國度,科學缺乏發展和生存的土壤,把科學技術僅僅視為“奇技淫巧”。明朝末年,學風空疏,“束書不觀,遊學無根”,士大夫們醉心於八股時文,一生以刊刻文集,欺世盜名為主,“問錢穀不知!問甲兵不知!”,“置四海之窮困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之說”,徐光啟感嘆:“今世作文集至百千萬言者非乏,而為我所為者無一有。”

    人們對十五、十六世紀的中國總是感慨萬千,資本主義萌芽同歐洲差不多同時出現,卻是萌而不芽,生而不長,徐光啟的科學思想是星星之火卻沒有燎原。封建的專制思想、長久的歷史沉澱和傳統士大夫的陳舊思維,在阻礙著科學的發展產生。當莎士比亞在讚美“人是一個什麼樣的傑作!”時,我們華人還趴在地上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呢。沒有思想的革命和思想的自由,何來科學的動力。1919年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在中國講學時指出,科學遊離於社會主體文化之外,是中國文化的短處。當西方用大炮同中國對話時,華人才逐步感到沒有科學的痛苦,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最終讓人明白科學的價值,梁啟超稱之為晚明思想的復活。華人的思想停頓了近三百年,可悲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中考的政治(人教版)知識點總結,要有頁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