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甲索仁波切
-
2 # 三鮮米水比
且不說孔明在"斬龍谷"怎麼死的。
龐統活不活,小說都是以史實虛的,這是大方向不能變。只能在已知結果的基礎上添章加節,形成故事性。所以說結果是不會改變的。
延伸聯想一下,在安排龐統死的時候,作者亦不會像寫孔明時那樣糾結,什麼星象啊,蠟燭啊,多少多少天吶。隨隨便便找個理由就能把他寫死。
而且北伐還能多寫幾次,增加個十章八回。畢竟更多次北伐沒有成功,對諸葛亮智商是一種侮辱,而對龐統則沒所謂。
所以孔明什麼時候死,就代表最精彩的章節什麼時候結束。
-
3 # 舊人新說
軍事指揮藝術,在強大的國力面前,或許並沒有那麼重要。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龐統和諸葛亮屬於同一級別的人才,不過一個更擅長險招怪招,一個更傾向於穩紮穩打。
那司馬懿也是一個軍事天才,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且在掌握曹魏政權之後,更是如虎添翼,天下再無敵手。
1.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很強有些網路噴子經常詬病說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很弱,在劉備死後沒有為蜀漢奪得一塊地盤。然而,蜀漢政權的建立,正是基於諸葛亮作為戰略家的謀劃之上啊!
諸葛亮以一己之力,渡江勸說東吳抵抗曹魏,使得曹操沒能一鼓作氣滅掉這兩大諸侯,以赤壁之敗而告終。劉備軍團遂借荊州之地容身,厲兵秣馬,以圖西進。
諸葛亮深知曹魏實力強大,無論是東吳還是蜀漢,都不是曹魏的對手。故而他制定的策略是,聯吳抗曹,以鼎立之勢建立皇圖霸業。
誠然,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雖然北伐,但是最後還是停在了定軍山。然而,這個前提條件是,劉備遭受了夷陵之敗,把蜀漢的精銳都給葬送掉了,而且關羽丟失了荊州,一同丟失的還有十萬荊州銳士。
事實上,夷陵之敗之後,蜀漢能動彈的兵已經很少很少了。諸葛亮之所以北伐,是因為他知道曹魏的地盤廣,人員多,可耕地較多,如果不出兵騷擾,讓曹魏安心發展幾年,那麼蜀漢短時間內就會被滅掉。
諸葛亮用的是以攻代守之法。作為蜀漢軍團的元老,諸葛亮做的是仁至義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龐統善於奇謀如作者所言,其意思貌似指的是,龐統的軍事能力要大於諸葛亮,才有這個假設。
因為如果他認為龐統和諸葛亮持平,甚至不如諸葛亮的話,這個假設就毫無意義了。
那麼龐統能打贏司馬懿嗎?很遺憾,答案是,不能。
龐統很有發散性思維,酒量大,做事自由,不按套路出牌。這很難讓對手摸清他打仗的思路是什麼,故而龐統用兵的話,或許和魏延一樣,會有一個子午谷奇謀。
如後來所想,鄧艾領兵五千,確實打了一個“子午谷奇謀二號”的仗,這一仗打得還挺漂亮,成功滅掉了蜀漢。但是這個勝利,還是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首先,蜀漢那邊的守將不給力,如果他們派探子每天盯著那路線,用半道而擊的策略,或許只需要一兩千人,就能把鄧艾軍團給吃掉。
其次,諸葛瞻、諸葛尚沒有采取對的戰略,這才在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失敗。最後是劉禪這廝,也確實是怕了,在京城還有幾萬兵力的情況下,居然就投降了。
但曹魏和蜀漢不一樣,曹魏人才濟濟,經濟發達,土地良多,且人才培訓機制相當完善。他們有源源不斷的謀士和猛將出現,還有天下一等計程車族在,故而就算是子午谷勝了一場,最後仍舊會是一場空。
急急流年,淘淘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
4 # 努力的丫蛋
你是三國演義看多了,三國演義是小說,當笑話看看可以,不是歷史,按理演義說鳳雛臥龍得一者得天下,又有號稱三國第一武將關羽,五虎上將,結果呢?
事實上諸葛亮只是內政高手,不代表他是軍事家。三國同時期的荀彧就比諸葛亮強。論智謀,有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還有周瑜,陸遜,賈詡,司馬懿。個個在軍事上都吊打諸葛亮。
事實上火燒赤壁諸葛亮邊都挨不到,空城計並不是諸葛亮。是作者有意抬他。
-
5 # 碧浪驚雲
你好:愚之見淺談,
打的贏打不贏咱先不去說,如果龐統或者輔佐漢室,根本就不會去打北魏,因為,諸葛亮是為報三顧茅廬之知遇之恩,完成先帝白帝城託孤之遺願,而這些事和龐統又有何干?
龐統會固守西蜀之地,發展經濟,與人們共享民殷國富之樂業,形成名副其實的三國鼎力局面,各霸一方,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基本策略,國家無戰事,百姓免受連年征戰之苦,安居樂業,結局或許要比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勞民傷財,徒勞無獲要好的多得多……
-
6 # 荊州號
龐統打不贏司馬懿,不是說龐統有多差,當時說的鳳雛臥龍得其一可安天下,說明龐統不比諸葛亮差,龐統善用奇謀,諸葛亮善於以己之長攻己之短,但是就是龍鳳合璧,也幹不贏司馬懿,不是說司馬懿有多厲害,謀略有多牛,其實司馬懿開始還和諸葛亮對打,雖然打不贏,後來司馬懿看出來蜀軍缺糧,後勁不足,所以不管誰來,司馬懿就是不和你打,龍鳳齊出又怎麼樣,死活不和你玩,拖字決被司馬懿發揮的淋漓盡致。
其實當時曹操早就看司馬懿不順眼了,早就想幹掉他,但是曹操好面子,總是想找理由幹掉司馬懿,但是司馬懿的尾巴夾的太緊了,曹操到死都沒有找到理由,一個拖字決,拖死了曹操、諸葛亮,拖到最後司馬家族拿了天下。
-
7 # 嵐沐春風
如今看來當時孔明的北伐其實只縣虛張聲勢的騷擾戰略!對內轉移矛盾,增加憂患意識,提升凝聚力。對曹也只是牽制擾亂虛張聲勢而已。象當下的阿三。換誰也沒用!
-
8 # 豐產不豐收
人說少不看三國,是因為看不懂!老不看三國是因為太黑厚!題主這個假如是不可能的!第一,魏蜀當時的實力不在同一線,而且龐統死時,劉備還在創業,可以說根基不牢,當然,也沒司馬懿的事,當時僅是辦公室文員!陪太子讀書呢!第二,還是黑厚學,最大的黑厚是劉備,在創業期,不惹老曹,還要安撫二舅子,更要穩住荊州,所以老劉讓孔明坐鎮荊州,帶上龐統打西川,可以說是種最好的安排。只是沒想會有那場意外!最後龐統死了,才調孔明入川!某種意義上講,劉備不信任龐統,而龐統卻急功近利想表現,領導當然給機會了!問題是龐統的死,劉備沒什麼損失而且獲利,三國字眼裡用劉備圖西川,用圖是因為找不到藉口用兵,而曹操也很叼,對西川冷眼旁觀,哪怕被張松諷刺一翻,忍了!因為他不想給劉備機會!而龐統一死,劉備終於可以放開手腳,西川,漢中一併拿下,進而弄個漢中王噹噹!昔日隆中對三分天下正式實現!而這個計劃兩大主角經過十幾年的磨合,而龐統的死是否是規劃中的一部分,細思極恐!先是孔明提議坐鎮荊州,再者劉備送上的盧白馬!
-
9 # 丶SoLa
這不是什麼塚虎、臥龍、鳳雛、鬼才、幼麟或者XXX人的問題。戰爭不是戰役,一朝一夕的勝利,一城一地的得失。是政治目的明確,曠日持久,消耗巨大,全域性性、戰略性、針對性極強的大型集團或者舉國之戰。個人或極小團體不足以扭轉整體。
劉備行軍不帶諸葛,帶龐統說明他在戰役戰略上優於諸葛。然龐統急功近利,藐視對手,都以為他死只是偶然?命不好?!自己琢磨。
司馬不過多贅述,亂世立於不敗之地的最終上位者。沒有飯桶!沒有飯桶!
北伐失敗多重原因,諸葛不善用人,蜀華人才斷檔,後期人才不足。劉備敗走白帝城霍霍了大半個蜀國,後期連年戰亂又大舉南征勞民傷財。諸葛、趙雲等集團內鬥,諸葛大權獨攬君臣也未必和諧,國力闇弱。再有諸葛能力有限,做宰相修內政、訂戰略、運籌帷幄是好手。統兵掛帥打戰役不靈,前期都是劉備,張飛,魏延等一些演義沒名字的名將再打,什麼諸葛,趙雲等呵呵。
個人覺得諸葛堅持北伐,根本就不為了吞併中原,只是為了三國相互牽制力圖自保,保家業全名義。就這態度、國力、形勢孫武在世也費勁!
看看三國志吧,演義羅貫中那貨把好多蜀漢名臣、名將都拋棄了,除了年表和大事件記事基本全是編的
-
10 # 實在想不出叫什麼好
打不贏。以蜀國的國力,就算韓信也贏不了。
韓信後面可是有蕭何保證後勤,張良運籌帷幄,陳平釜底抽薪的。
蜀國這個級別的人才一個都沒有。不僅沒有,面對的對手還比漢處那四個人面對的對手更強大。打個毛毛。換誰都沒用。
-
11 # 文史類小茶館
茶館回答,喜歡的點點關注。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更是有諸葛亮點七星燈為自己續命的故事。那麼我們就從這個方面入手看看讓龐統代替諸葛亮去北伐,能否打贏司馬懿?但是我們首先知道三國五瑞都是哪些人?
三國五瑞三國有五瑞,其一為玄武:冰鏡司馬徽;其二為白虎:冢虎司馬懿;其三為青龍:臥龍諸葛亮;其四為朱雀:鳳雛龐統;其五為玉麒:幼麒姜維。冰鏡司馬徽和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幼麒姜維、冢虎司馬懿合稱“三國五瑞”。
我們單從這五瑞名稱上來分析。
司馬徽:出道時天地人全無,玄武出世500年為鏡龜,又500年為溟鰲,又500年才為玄冥,古代,玄武通玄冥。司馬徽一直居於水鏡山莊冰河居內是有名的老鏡龜。
司馬懿:出道時本來天地人全無,可是憑藉個人隱忍能力成為天地人佔全。白虎生出來500年是風虎,又500年是雲虎,又500年才是白虎。相傳司馬懿本來是看守三皇五帝墳龍氣的白虎監兵神君,結果被曹孟德掘走了部分龍氣,於是帝墳之護靈白虎化身為司馬懿,要收回曹操所得龍氣。
諸葛亮:青龍生出來500年是離龍,又500年是蛟龍,又500年才是蒼龍。出道時失去天時,曹操改天代漢,故諸葛亮只能替劉代曹。
龐統:天鳳生出來500年是青鸞,又500年是火鳳,又500年是朱雀。龐統出道時失去地利,那是因為朱雀未長大時必須棲息梧桐木,不然落在地上會夭折,朱雀本身屬火,梧桐木和扶桑木屬於陰陽雙火之一,鳳凰未長大時離開鳳桐必定要隕落。
姜維:本來是幼騏,後人稱為幼麒,麒麟一出生就是麒麟,沒有500年之說。幼騏姜維出道時失去人和,麒麟本來就是仁獸需要彌補人和,何況姜維十二歲從軍時就號幼騏了,更是小四不相。相傳龍是鳳凰和麒麟的父兄。
臥龍,我們單從名字上就可以知道這條龍是臥著的。而我們熟知的龍都是要騰雲駕霧,才能呼風喚雨,而臥著的一條龍能有什麼作用呢?
冢虎,冢有四個意思,其一為墳墓;其二為長,比如冢息,就是長子的意思;其三是大;其四是山頂。
而司馬懿被世人尊稱其為“冢虎”,那顯然就不是守著墳墓的老虎,更應該為長大了的老虎。
鳳雛,我們從字面意思上看就可以知道這個鳳凰是剛剛出生不久的。
那麼,我們就可以對這幾個神獸進行對比了。臥著的龍、長大了的老虎和剛剛出生不久的鳳到底誰更有威力呢?顯而易見是長大了的老虎,因為臥著的龍和出生不久的鳳都有著自身無法擺脫的弊病,因此在這三種神獸相比之下,長大了的老虎是最具威力的。因此不管是諸葛亮還是龐統北伐,都無法打贏司馬懿。
歷史分析龐統北伐,能夠打贏司馬懿麼?戰爭是兩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比較,所以我們要分析蜀漢和曹魏的國力情況。
蜀漢農業狀況
蜀漢政權控制下的益州地區,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益州本部,以川西平原為中心的巴蜀地區;二是作為益州北面門戶的漢中盆地;三是益州西南部的南中地區。讓百姓“安居復業”,然後徵其賦役,就成為蜀漢發展農業的基本政策,並得以延續下去。小農經濟是蜀漢立國的基礎。為了保證農業豐收,諸葛亮十分重視農田水利灌溉事業。處於都江堰灌區的綿竹(今德陽)、廣漢一帶的水田,保持著畝產三十斛以上的記錄。蜀中農業生產在這一時期能持續穩定發展。直至蜀末,猶謂“男女布野,農谷棲畝”,農業也未受到根本損傷。
蜀漢工商行業
手工業方面,以鹽、鐵、織錦業最為發達。劉備剛定益州,立即實行鹽鐵專賣,把這兩個“利入甚多”的部門抓到政府手裡。蜀漢政權設司金中郎將,負責農具和武器製造。鹽鐵官營,不僅滿足了國家的需要,而且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蜀錦馳名全國,遠銷吳、魏,其收入成為蜀漢政府軍費的一大來源。終蜀之世,錦和其他絲織品的產量一直較高。以至蜀亡之時,庫存錦、綺、彩、絹尚“各二十萬匹”。
蜀漢的商業可分兩類,一類以交聘、互市的形態存在。如諸葛亮曾以川馬、蜀錦作為和吳國交聘的禮物,而魏國所得之蜀錦,則“市於蜀”。一類是蜀漢貨幣的流通,交換經濟的活躍,長期勝過中原。
曹魏農業狀況
三國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田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曹魏推行屯田制,組織流民耕種官田,屯田地域,西北起河西,東南達淮南;東北自幽燕,西南至荊襄。史言“州郡例置田官”, 這使得社會秩序恢復,增強曹魏的實力。
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興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如青龍元年關中一帶闢建渠道,興修水庫,一舉改造了三千多頃鹽鹼地,所獲使國庫大為充實。再如曹魏在河南的水利工程,其成果使糧食產量倍增。曹魏建置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發展手工業生產。鄴、洛陽等貿易城市,商業經濟發達,和海外有貿易往來。此外造船業、陶瓷業、絲織業、製鹽業等等也都十分發達。
綜合比較,曹魏的農業發展比蜀漢更具優勢。
蜀漢和曹魏的軍事比較蜀漢的兵制有點特別,據《歷代兵制》載,蜀漢的軍隊大體分為五個部分,即前軍、右軍、左軍、後軍、中軍。兵力為帶甲將士十萬二千。
曹魏時期的中央軍,分為中軍和外軍,兵力為50萬。
還有就是武將的比較,一句話可以概括蜀漢和曹魏之間的懸殊了。“蜀漢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國力之間的差距是懸殊的,為什麼諸葛亮一直都要北伐而不採取休養生息的做法呢?很大的原因並不是“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而是如果採取了休養生息的做法,那麼蜀漢和曹魏之間的綜合實力的差距會越來越懸殊。所以,諸葛亮北伐的原因是迫於蜀漢沒有後續發展的動力和能力,只能以戰維持蜀漢的基業,確保曹魏發展趨於緩慢狀態。
回覆列表
不能打贏!因為北伐對付的不是司馬懿,司馬懿只是北方的代表!論軍事才能司馬懿不輸龐統,其實龐統正史也沒什麼太大的戰功!司馬懿也沒小說裡,那麼差!空城計是虛構的!就算是真的司馬懿也是故意不進去的!他滅了蜀漢,下一個死的就是他司馬家!
再說說三國的實質,和背景!三國時期之前的東漢是貴族地主階級,東漢有三根支柱,支撐帝國大廈!士族,宦官,外戚!後來宦官和外戚鬥爭,兩敗俱傷!只剩下士族!士族簡單來說,就是科舉制之前,那些世世代代做官的大家族!這個時候整個社會基本都被,士族佔領了!我們熟知的曹操的謀士荀彧,郭嘉,司馬懿,劉備的諸葛亮,孫權的周瑜,魯肅,陸遜都是士族!
巧合的是曹操,劉備,孫權所建立的政權都不是士族政權,他們建立的是庶族政權,簡單來說,他們和士族是對立的!說白了他們以前都是社會上的屌絲!曹操家裡有錢,但是都是讀書人都是看不起他的,出身低賤!
這個時候社會上最大的力量,也就是士族階級!大家都是打壓的!打仗沒錢了,就去搶士族的,因為他們有錢,沒地,就去搶他們的,因為他們地多!因為三國都是軍政府,有人有槍,士族沒有軍隊,所以也沒辦法!
曹操死後,曹丕立刻跟士族妥協!實行九品中正制,簡單來說,就是保證士族永遠做官的權利,此時士族都來投靠曹丕,曹丕要錢有錢,要地有地!實力壯大!所以在當時最強大!司馬懿當時是魏國最大計程車族,又掌握了軍權,再加上曹丕死的早,所以很快實際掌握了魏,也為後來自己兒子取代魏,做好了準備!諸葛亮此時知道北伐已經不可能成功了!但是他依然要北伐,因為蜀漢政權實際上是外來政權,我們知道劉關張其實不是蜀漢人,劉備帶著兵來的蜀漢,必然侵犯本土權貴(士族)的利益!所以蜀漢本土一直不安定,經常有地方起義!所以諸葛亮必須北伐,因為北伐屬於戰時,利用戰時狀態來打壓蜀漢士族,簡單來說就是打著打仗的名義來搶他們東西,但是人家也沒話說!所以,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軍事實力在那裡,而且沒有真正得到士族的支援!
所以,蜀漢對抗的不僅僅是司馬懿,對抗的不僅僅是魏國,而是整個士族階級!所以是不可能成功的!就算龐統諸葛亮都活著也不可能成功!這就是歷史的潮流!不可能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