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迴圈

    你這個問法不對,綠營前期還是很厲害的,也打過很多勝仗,只不過後期才隨著滿清衰敗。

    清朝除了八旗兵之外,還有“綠營”,而是滿清入關後招募或收俘來的漢人軍隊。為了將這支軍隊與滿清部族子弟兵“八旗兵”區別開來,採用綠色的旗幟為標幟,並冠以“綠營”之稱呼。據乾隆嘉慶時粗略統計,規模龐大時全國“綠營”軍隊有六十餘萬士兵,他們分駐在各省與邊疆要地,成為清朝政府主要的常備兵。凡有平定內亂討伐外夷等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多半是由“綠營”去衝鋒陷陣。 清朝的“綠營”雖然赴湯蹈火出生入死,但他們比地位非常高貴的滿清“八旗兵”而言,是軍隊中的“三孫子”,薪餉待遇武器裝備都與“八旗兵”相差懸殊。

    同治以後,由於損兵折將後人員得不到補充,再加上武器殘缺給養不足士氣低落等原因,“綠營”幾近淘汰。再說後來又有了精幹善戰的“鄉勇”和“團練”,“綠營”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 清朝前期的勝仗多數是在康熙、乾隆時期完成的,這一時期國力鼎盛,八旗兵雖然戰鬥力下降了,但是漢軍綠營還是戰鬥力不錯;而且主要的敵人都是國內或者周邊少數民族,武器人員相差不大,關鍵看戰術和後勤,而這兩方面都是清朝的強項,

    所以所向披靡。 清朝後期,尤其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國力元氣大傷,八旗兵已經多數淪落為鴉片鬼,漢軍綠營也多數廢弛,只有少數像湘軍、淮軍還有戰鬥力;而對手是英、法、日等新興強國,武器勝過清軍太多,國力更是由於工業革命而蒸蒸日上,所以清朝註定了要失敗。

  • 2 # 西湖邊的耕田人

    你應該說晚清抗擊洋人的林則徐,關天培,懂福祥,聶士成為什麼都是漢人?為什麼平叛內亂的曾國蕃,左宗棠都是漢人?八旗兵去哪兒了?

  • 3 # 江雨燕

    這話說的不合適,逃跑的不僅有綠營兵,還有八旗兵。總之到了清朝晚期,正規軍已經沒有了什麼戰鬥力,這肯定和清政府內部的政治黑暗直接有關,士兵為什麼會打敗仗,就是人家不願意給你賣命,為什麼不願意賣命,說到底就是軍官在管理軍隊的時候出現了問題。

    這個問題說到底就是獎罰不明,該給錢的時候你談感情,該談感情的時候你要用刑,另一方面肯定就是剋扣軍餉,這一點士兵肯定是無法容忍的。這些士兵絕大部分都是家裡窮,所以才來吃軍糧,再領一點軍餉存起來。

    等戰爭結束以後回家買幾畝地,娶個老婆,說到底沒有誰願意用命來換錢。所以,上級軍官剋扣軍餉,士兵肯定就無心打仗,遇到敵人肯定就只有跑咯。根據俄國外交官科瓦列夫斯基在1849年在中國寫的一本見聞錄《窺視紫禁城》的內容。

    可以發現,晚清時期的綠營和八旗兵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力,在盧溝橋的一次火炮射擊訓練中,這些本應該嚴陣以待計程車兵卻散落在各個角落抽大煙、或者和賣早點的商販聊天,還有的在補褲子。是不是有點《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獸醫的感覺。

    而到了打炮的階段,這些士兵也只是象徵性的把炮彈發射出去,也不在乎是否打的準確,科瓦列夫斯基不禁感慨萬分的說道:

    中國的炮兵自然無法與歐洲的相比,唯一相同的只有打出的炮聲。

    除了敷衍軍事訓練,這些士兵甚至還會找替身來參加訓練。醇親王奕譞有一次在檢閱“神機營”時,一名士兵恰好從馬背上摔下來,事後醇親王詢問這名士兵的情況,發現這名士兵竟然根本不是神機營計程車兵,而是一個賣豆腐的小商販。

    除了找替身,這些士兵平時訓練完之後就會提著一個鳥籠到茶館去閒逛,當時的民眾因此譏笑他們說“見賊要跑,僱替要早,進營要少”,除了士兵們無心訓練,上級軍官也成為了關係戶扎堆的地方。巔峰時期神機營的軍官高達540餘人,比兵部還多出300多人。

    此外,這些士兵還染上了嚴重的鴉片癮,正所謂“上行下效”,綠營和八旗兵的吊兒郎當實際上只是上級軍官和統治者自身腐敗的表現,正由於上級軍官都貪汙腐敗,無心戰事,下層士兵們又怎麼會認真訓練,拼命殺敵。

    所以才會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爭中屢戰屢敗,而且還折了一個僧格林沁,最後正規軍沒法用了,清政府只好臨時招募士兵,這就是為什麼清朝士兵中有些是“勇”,有些是“兵”。最後也還是依靠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才把太平天國鎮壓下去。

    但湘軍和淮軍都不是中央軍,它有點類似私人性質的地方部隊,人家只聽曾國藩和李鴻章的,好歹曾國藩和李鴻章還算聽從清政府的號令,要不然早被內部推翻了。不過從“東南互保”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在真正事關自身的切身利益上,李鴻章這些封疆大吏還是選擇了自保。

    所以,在這樣一種離心離德的政治局勢下,清朝怎麼可能不滅亡,而那些綠營和八旗兵又怎麼肯賣命?

  • 4 # 歷史小跟班

    我要是綠營兵我也跑。這讓我想起了解放戰爭期間,老蔣的軍隊老是打敗仗,而解放軍總是戰無不勝。兩方的軍中將領喊的口號也不一樣,敵方將領總是喊:弟兄們,給我衝啊,而我方將領總是喊:同志們,跟我衝啊。你說他們能不失敗嗎?

    ▲正在懲戒刁民的綠營兵

    八旗軍隊起源於順治時期,大多是入關後收編的明朝和農民軍軍隊。滿人以小族臨大國,人口不足,只能藉助於漢人,綠營軍隊就應運而生了。

    入關後八旗軍隊迅速腐化,再也沒有以前的戰鬥力,而且八旗人口太少損失不起,歷次作戰都是以綠營軍隊作為主力。可以說清朝的江山一多半都是綠營兵打下來的。

    清朝中期的歷次鎮壓叛亂和對外作戰也是綠營兵充當主力的,在主子眼中,綠營兵不過是用來消耗的炮灰罷了。他們的工作可以說是:工作累、薪水低還有生命危險,背黑鍋有他們,領功勞沒有份。

    到了清朝中晚期,為了控制綠營軍隊,朝廷開始派旗人擔任軍中將領,綠營兵受到的壓迫更加大。而上樑不正下樑歪,綠營軍隊也加速了自己腐化的速度,吃空餉、喝兵血幾乎成了合法的秘密。

    再加上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的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光靠綠營那點薪水(被剋扣不說很多時候還領不到),士兵根本養活不了家人。於是士兵不得不另謀生計,比如經商。

    另謀生計計程車兵自然會疏於訓練,但打仗的時候,主子們還是要他們衝鋒在前。隊伍不滿編缺額嚴重,士兵面黃肌瘦,裝備不發好的(好的都給主子用了),明知道是去送死,如果是你你跑不跑?

  • 5 # 薩沙

    很簡單,誰會拿著賣麵粉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呢?

    綠營為什麼不拼命?

    一句話,錢太少,不值得拼命。

    沒有誰的性命,這麼不值錢。

    以戰時的陣亡待遇來說,如果戰死了,八旗兵的撫卹金是150兩白銀,綠營僅僅為70兩。

    而清末的轎伕,也就是抬轎子的,只要跟了一個官員,每月也能賺到5兩白銀以上的前。

    也就是說,綠營士兵一條命,相當於轎伕一二年的工資而已。

    而且,八旗兵如果戰死,根據慣例家屬可以得到白事的常例銀兩、孀婦長期撫卹銀兩等等。而且,八旗兵戰死以後,可以由家裡的成年男性頂上,繼續拿著每月固定的月薪,也就是鐵桿莊稼。

    基本上,八旗兵死了以後,家屬不但生活無憂,還可以得到一大筆錢。

    這樣死了也算夠本了。

    然而,綠營除了70兩白銀,就連毛也沒有一根,家屬只能靠士兵生前積蓄活命。

    而綠營士兵的薪水是非常低的。以禁旅八旗而言,他們的月餉要比綠營高出三分之一,月米則要高出三倍有餘。而且,八旗兵還有計丁授田和兵丁名糧等特殊待遇,入項頗多,綠營兵則在月餉月米之外無所得。

    基本上,八旗兵平時只要家裡人不是特別多,維持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綠營兵則只能養自己,最多養個老婆,絕對沒有能力養孩子。

    所以綠營兵的老婆一般也要出來做事,給人當保姆之類。

    綠營兵自己業餘時間也要做私活打工,貼補家用。

    都窮成這樣了,死了以後又不給錢,還拼個毛的命,誰又不是傻蛋?

    況且,綠營腐敗已經深入骨髓,兵員嚴重缺額,到處都是吃空餉。士兵為了謀生,敲詐勒索,坑蒙拐騙,什麼都做。

    陝西道監察御史杜彥士指出:“夷船所以停泊無忌者,由於水師員弁收受陋規,每船得洋四百圓、六百圓不等。船上煙土,皆營弁包庇販賣。”

    平時不正經訓練,甚至不出操。到了打仗有危險的時候,乾脆僱傭無賴流民之內充當自己。這些人哪裡可能會打仗,當然一有機會就跑了。

  • 6 # 縹緲峰下一粒沙

    講道理,清朝末期不戰而退、臨陣逃脫的可不只是綠營,八旗軍也不經打,逃得也飛快。不過,和八旗軍比起來,綠營的潰敗似乎更有理由。

    因為綠營軍壓根不是八旗子弟,最初是滿清入關後收編的明朝敗兵和流寇土匪,之後又向各地徵召而來的漢兵。

    如果說八旗軍是清廷的親兒子,那麼綠營軍就是親孃已死的拖油瓶,在清廷這個“家”裡勉強混口飯吃。髒活累活都是他的,好吃好喝沒他的份。

    滿清還沒入關,就有了收編明軍的計劃,因為中原地大物博,漢人又多,只靠滿洲人自己是統治不了的,必須得找些地頭蛇幫著管理。所以一入關就建了綠營軍,用他們來鎮壓各地反叛者。

    清朝前期,綠營軍對於滿清的穩定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兵力長年保持在八旗軍的三、四倍左右,康熙平定三藩時就是以綠營軍為主力,在乾隆初期也是清廷手中的一把屠刀,到嘉慶年間,綠營大約有六十萬的兵力。

    這麼強大的軍事力量,清廷統治者用的時候挺好用,不用的時候愁得睡不著覺。滿洲人少,八旗軍只有約二十萬,綠營軍要是反了,八旗軍可打不過啊!

    怎麼辦呢?

    一是派八旗軍監視,二是變著法的削弱綠營軍的實力,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低待遇

    八旗軍普通士兵一年可以領48兩銀子外加240鬥糧食,綠營兵一年可領12兩銀子外加36鬥糧食,這就是親兒子和拖油瓶的區別!

    等上司再吃吃餉銀,綠營兵生活就更艱難。

    二、難晉升

    八旗子弟要想晉升是很容易的,畢竟上面有人。綠營軍出身的將領要想升到高位難上加難,自身必須有真材實料,還要比八旗子弟付出幾倍的努力,再加上運氣好才能往上升。

    三、當炮灰

    清廷是把綠營軍當做中國象棋上的小卒,當炮灰來用的。打戰的時候,都是以綠營軍為前鋒,綠營軍的參戰人數是八旗軍的4到5倍,遠征準噶爾時就是如此,有時候還能達到10倍。

    消耗過大怎麼辦?清廷巴不得消耗綠營精銳!反正有需要可以隨時再徵。

    衰弱不可避免

    這麼一來,綠營軍就慢慢衰弱下去了。“難晉升”和“當炮灰”暫且不說,那不是發生在眼前的事兒。他們最直接面對的問題就是餉銀太低,養不活一家老小!

    一支軍隊要想保持強盛,一要有堅定的信仰,二要有良好的待遇。

    綠營軍有信仰嗎?我認為是沒有的。那麼當肚子都吃不飽時對清廷的忠誠也就有限了。

    而且清朝晚期通貨膨脹很嚴重,八旗軍都只能勉強養活一家人,綠營軍就更別說了。但人只要能動,就不可能幹等著餓死,綠營軍自己找到了辦法:敲詐和經商。

    敲詐不用解釋,駐地的富商大戶、甚至背景不怎麼雄厚的官員,都是他們敲詐的物件。

    “經商”就很有意思,他們的“商品”大部分是朝廷發放的武器、裝備以及過往繳獲的艦艇火炮;“客戶”來路很廣,通常是出洋的生意人和海盜。

    另外,綠營軍是清軍建制中的底層,什麼瑣碎的事兒都讓他們幹,比如守皇陵、催糧拉丁、修河修路、押解官銀、緝私鹽、緝鴉片、維護當地治安等等。這就又給他們開闢了新的財路。

    緝到的貨品差不多就是他們的了,原主想要?可以,給錢就行!價格太高給不起?那也沒事,你走你的路,貨品我自己去賣。

    兵將們從上到下忙於“做生意”,操練什麼的能省就省。戰力下滑可想而知。

    所以到乾隆晚年閱兵時,綠營軍已經“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墮地”,戰鬥力和組建初期有天壤之別。

    對內的戰爭,打不過白蓮教和太平天國;對外的鴉片戰爭, 更是打不過英國。

    至此綠營軍已經廢廢,同治年間多次裁減,不再作為主戰部隊,只是作為預備部隊,那就更加不行了。無論內敵還是外敵,遇敵即潰。當然,同一時期的八旗軍也強不到哪兒去,全都腐化了,大哥別說二哥,兩個差不多。

    等清末新軍建立起來,綠營軍就只剩了個名號,民國初期被改為地方治安部隊,承擔著警察的職責。但這個“拖油瓶”改了名字也改不了命運,最終泯滅於歷史中。

  • 7 # 世界史圖鑑

    當兵是職業僅存在於掙工資,誰會真正為了戰爭而奮勇拼殺呢?大多都是不戰而退,臨陣脫逃。清朝入關以後將漢人的軍隊劃分為綠營,並與八旗共同分駐全國各地對其進行監管。清政府對綠營不在於讓其去前線作戰,更多的是用於維護地區治安。清朝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發動戰爭,其實綠營都沒有起到太大作用。而且綠營原本是明朝的地方部隊,在明末之時戰鬥力就已經可見一斑。而且在整個封建王朝時代,至少是從宋代開始,軍隊就已經職業化。

    這並不是說軍隊成為正式的國家軍隊,而是說軍隊成為了一種職業,大家參軍就是為了謀生,既然是為了謀生謀生,誰會奮力拼殺?在前線捨身忘死的作戰。自從軍隊成為一個謀生的職業以來軍隊的戰鬥力就已經下降,而且這一時間基本上將近千年,沒有必要因為鴉片戰爭爆發以後,在近代去貶低綠營,以及其他軍隊甚至是八旗。在封建時代軍隊成為一種職業之後,只要誰給他們錢,能開出工資,他就會跟誰,不用扯那些民族大義的事,填飽肚子才是最關鍵的,而封建政府也常常利用這一點。招兵買馬為了不是打仗,而是讓那些沒有活路的農民參軍,給他們一點微薄的工資和收入。

    可以一牢記永逸的解決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問題。工資低到什麼程度呢,在綠營基本工資是12兩,36鬥。現在的話,僅僅夠一個成年人的溫飽。沒有多餘的錢養家,想發家致富,根本不可能。但是就是這一點微薄的工資,足以使大部分的民眾踴躍參軍。而且綠營計程車兵參軍以後也並非完全當兵,他們更多的是一種僱傭勞動。基本上所有的綠營兵都會有自己的兼職,幫著自己的軍官或者地方官僚做一些手工,走私,甚至販運鴉片包括收過路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兵即匪,匪即兵。很少有綠營會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可見其戰力究竟是一個什麼階段?

    雖然在表面上八旗和綠營共同拱衛京師,到各地戍衛,邊疆屯田,但實際上綠營的任務根本不是作戰。更多的是一種輔助作用,比如說守衛陵墓,催促錢糧,治理運河,負責押解物款,抓走私犯子,基本上就是政府的雜役。表面是兵,實際上就是苦力,而且工資還很低。更主要的是清政府從來都不信任漢族將領和漢族士兵。在整個清政府時期,對於漢人都是極其防範的。漢人不可以受爵,絕不可以掌兵。這種狀態慈禧上臺以後才有所改變,也算是慈禧的功勞之一。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官員也在綠營的軍餉上扣一些,甚至大腦一筆,基本上是層層剝削,甚至還有官員虛報兵冊。而一些地方實力派,還在綠營中選取精壯成為自己的家奴,服侍自己。這一問題到了清末根本沒法解決,也因此慈禧掌權之後開始允許地方事辦團練。並且給都府很大的自主權。由此漢人才開始做到了滿漢平等,漢族的官員才真正開始掌握軍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皇帝讚美妃子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