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隱追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東西,在有天地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它無聲無息又無形狀,獨自執行,從不改變自己不斷迴圈執行的規律。在任何情況下也不停止執行,它是世間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究竟叫它什麼名字才好,只好叫它“道”,在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大”不停地向遠方走去,消失得很遠很遠,消失得很遠很遠,變得無影無蹤,但它最後仍要回到原來的出發點,完成一個迴圈。

    所以“道”是偉大的,天是偉大的,地是偉大的人也是偉大的。天地間以這四個為最大,人(王)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在這四個偉大之中,人是效法與地的,地是效法於天的,天是效法於“道”的,“道”則是順著自然規律自成法則的。

    大意: 本章是老子對“道”的再描述。道是先於天地的獨立存在,它無形無聲,迴圈不止,創造了萬物。道以自然為本性,成為天、地、人取法的準則。

  • 2 # 海浪30636993

    謝謝邀請,《道德經》第一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說不清,道不明,無形,無狀,無體,又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看不到,聽不見,摸不著,大到無外,無量無邊,對於這樣一個既存在又離不開但又無法表達的規律,老子也無法命名,所以就姑且把它叫作大,或者叫作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道就是宇宙萬物執行的規律,它的執行規律是反者道之動。

  • 3 # 公議

    ”強字曰道,強制為之名曰大。”是前文描述狀態後的結束語意思為:原本就是沒有名字的自然運動狀態,只有強制性地為之取一個人類社會的名字”道”!並再強制性地去一個人類形容的名稱”大”!兩者闔起來就是”大道”!大道是自然運動而人類是無法參與的具有”界限”的!也就是中華民族的”人作為事情的方法與技術”依據的理論來源於”自然運動”的從為無為開始的模仿自然運動中的運動規律在人作為中創造出的方法與技術群的集闔才是”人(作)為文化”!換成現在用語就是”勞動創造能力”文化!依據與來源都是人求生存下去只有用勞動創造出供人消耗的支援下人才不至於被飢寒交迫消滅!屬於根基性文化!

    ”強制曰道,強制為之名曰大”就是說明”道”的名稱來歷!與後面的”道法自然”呀,”有物混成”呀等等成為相互呼應的體系建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性支撐作用!……

  • 4 # 虯龍歧伯

    道之為名,在原始的中國文化,是超然於宗教性質的代名詞,西方哲學稱之為“第一因”,但在內涵上彼此仍有差別之處。以宗教性的名詞來說,基督教、天主教叫它“上帝”、“主宰”、“神”,伊斯蘭教叫它“阿拉”,佛教則以“如來”、“佛”來稱之。像這一類的宗教性字眼,一般人很容易根據自己的知識、習慣以及下意識觀念,在自己的心理意識上,構成另一種偏離原意的想象概念,混淆不清,甚至都蒙上了一層濃得化不開的神秘色彩。譬如我們一提到“上帝”,差不多都把它想成一個能控制一切,主宰一切,擁有宇宙最大威權的神明。而一提到“如來”,大部分人的觀念馬上想到坐在寺廟大殿上,低眉垂目、不食人間煙火的“塑像”。這種單憑一己的好惡與想象所形成對形而上真理的認識,其中牽涉的問題是相當嚴重的。

    早期的中國文化思想,對於“道”這個東西,並未附以它任何宗教形態,或者將它專屬於某一種哲學派別。道的名稱之外,尚有幾個與它同義的名詞,老子又提出來說:“強為之名曰大”,因為它實在無量無邊,太大了,所以也可叫做“大”。

  • 5 # 色即是空710

    道是語言和思想不能企及的,只能描述個大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依古聖先賢之教軌而踐行,才能摸到其邊緣。後而擴充,達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離道就不遠了。而當今之人只能望洋興嘆,有那鳳毛鱗角之高人,我們也見不著或見面也不識。

  • 6 # 路尋寫作創富

    “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原文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是:有一個物體是混沌的、無限的、無象的、無聲的、完整的,它早在世界開始之前就存在了。獨一無二,無與倫比,遵守自己的規律,永不改變,運轉的迴圈永不停止,它可以作為世界萬物的根,甚至是天地之源。

    我不能準確地描述它的真面目,只能用道來泛泛而談,勉強地形容為“大”。“大”是指不斷的執行和變化,即無處不在、遙遠、穿越過去和現在、八廢六亂、達到極限的距離、迴歸事物的本質。

    因為道是無限的,所以道是非常大的,所以天地和跟隨道的人都是非常大的。宇宙有四個“大”。人就是其中之一。人必須遵循地球的規律和特點。地球的原則是服從天堂。天堂是以道為基礎的,道是自然的,不是人造的。

    道是很難用語言來言說的

    《道德經》開篇就說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語言可以表述出來的和可以命名的事物都是是有限的。很多事情根本無法用語言描述,但《道德經》主要講的又是“道”,所以勉強用這樣的名字來稱呼它。這其實和佛經中的“佛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名字本來就是空性,為了教育的方便就勉強給它取個名字,我們不要太執著了。

  • 7 # 劉怯之

    "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一句,語出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若想準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最好通讀第二十五章全文。

    第二十五章原文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在《時空之外·道法自然》中,將老子的第二十五章,轉換為今天的語境來解讀,大意為:

    不斷化合的原始物質,誕生在天地之前,寂靜空虛!廣闊無邊!獨立存在不會改變,週而復始地執行並且永遠不會消失,可以稱為天和地的母體。

    我不知道如何來稱謂這個母體,就字之叫道,勉強名之叫大。

    大漸漸在膨脹(逝),膨脹得越來越遠,遠到極點又反轉而回(返)(畫外音:老子似乎在講宇宙膨脹及宇宙有界無邊的理念)。

    所以說道(宇宙)大,天大,地大,王(人王)亦大。時空世界中存在著這四大,人王佔據其一。

    人應該效法大地,大地應該效法天體,天體應該效法大道(宇宙時空),大道應該效法自然(自然,包括宇宙但比宇宙還要大)。

  • 8 # 戰神150624565

    老子認為先“有物混成”,然後才有了天地,也就是說天和地是後來之物,不是固有的。這是《道德經》的核心,也是整部作品的始發點,是萬宗之源。只有深刻明瞭這層邏輯關係,才能更好地理解《道德經》的思想內容。

    老子把整個宇宙視為一個“人”,或許是為了後人理解,或許他當時還沒能成仙,思考方式仍是遵循華夏人的習俗,給人起名字。

    “有物混成”是母,字大,名道。學習《道德經》者首先要記住這三個字:母大道,說的就是“有物混成”。也可以把“母”看成是“有物混成”的姓,這樣便於記憶和區分。

    華夏古人起名字與現在不同,它包含有名和字,即:姓+名+字。在《道德經》裡,“有物混成”的姓名有:母大,母逝,母遠,母反,而字只有一個:道。

    母出來之後,她誕生了“四域”:天,地,人,道。母生出來的這個“道”就是本書所論之道,愛好者要注意,別弄混淆了。“有物混成”的過程有沒有“道”呢,是什麼力量造就她?老子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只是說“自然”。這也是本書的重要概念,許多章節都有提到。

    如何理解“自然”這個概念呢?個人看法,天地人道都入住這個母體內,如嬰孩藏於母宮,必然收到“自然”的影響或控制。這個自然之道是最大的道,她的孩子們所作所為必須遵循這個“大道”,而且,無論孩子們發出什麼道(相對而言,可稱之為“小道”)最終又回到這個“大道”來,即迴歸“自然”。

    “大道”的特點是什麼呢?書中這樣描述的:“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愛好者可以把“母”和“大道”劃等號,因為母的名叫大,字稱道。再次提醒,“有物混成”的全名是:母大道。

    “泛”字是非常重要的描述,是如水一般四處漂浮,正是這一特徵才有了“上善若水”之說。這是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

    “左右”也是本書重要思想的描述,他沒有當代人所認為的“階級”性,有點象“博愛”,只不過它強調是“輔助”,不是救你命。就四域當中的人域而言,什麼人都可以輔助,無論你是惡人還是善人,它都一視同仁,毫無偏袒。

    書中還有這樣的描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法”字的含義是“循”,講述了這四域間的互控關係,最終又回到母體。

    個人體會:讀《道德經》不能按照序列一篇篇地讀,而是從25章開始,從名字開始通篇尋找,把相關的內容先集中,釐出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然後再推廣分析。為了便於理解和記住,可以將其擬人化:老媽是自然有的,然後孕育了四位孩子(天地人道)。這四位孩子之間有“法”制約,他們之間也有道,只是小道而已;老媽的道才是大道。你們都是老媽的孩子,我將一視同仁看待,絕不偏心。你們的小道只有與我的大道相合了,才有“恆”。

    個人見解!!!

  • 9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道德經》原話是這樣的:“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說道是個物,道也有生成的事,說ta先於天地便已生,是渾成的,渾成於自然,所以道法自然;是自然科學的自然二字。ta的特徵是意念觀ta,寂兮寥兮,佛教禪定境界體會的;用身覺之,是獨立而不改,具有自有性;用以議論、體會其味,覺其周行而不殆。這三個特徵決定了ta可以為天下母,也就是天下由ta出生。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是生於道。老子接下來說,其實我也不知道ta的名字,只是用道這個字眼來表示。所以,道家常說無名,這個無名就是指道。強為之名曰大,是指道能歸在“大”這個範疇裡的。後面又說“大”的時間性即逝,“大”的空間性即遠,又指“大”的生長性即反。說反,論宇宙,愛因斯坦說空間是彎曲的。天文學常識是星球為圓的,即地是圓的。生長物的生長,比如植物生長,由一粒種子生長老了,就又是種子。這粒種子當投入地裡生長,又成了老子,老子是民間對父親的稱呼。因此,“老子”又是種子的意思。相對於生長起來的植物而言,種子是最小的,“見小曰明”中,這個“小”,和“樸”,同樣也有道的含義,屬於“強為之名”的範疇;所以又有“反也者,道之動。”正由於這個“反”的含義,才有老子下面的話直接跟上“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這個“故”也就有了“所以”的含義。當“道”在如上原文中述的特徵裡,便歸在“大”的範圍裡。當言及大時,老子說了,這個大並不是道的專有名詞,大包括四個,即道、天、地、人。王是指人。最後說了這四大的相互關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正由於人法地,所以,在佛經裡,人如果得天的福分,要在地上積累。正由於人法地,《聖經》裡, 神用地上塵土造出人;人如果得天國的分,在屬乎地的行為中認識耶和華,信 神的存在和恩典;天國是按公平公義的法則建立的,所以這個道也是指公平公義。這一部分,重點講的是四大的相互關係,不能孤立起來理解,要結合其他各部分來理解。比如“大道泛兮,豈可左右”是講道的“獨立而不改”。由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所以人遵從道也只能在自己言行意念裡作。言行意念便是土了,土即地。在自己具體言行意念裡也就見到了體道的實用性,也就見到了道士不同於常人的,然而很得體的言行舉止。

  • 10 # 道德經誦讀及養生

    《道德經》文中的“大”字一般都注音da讀大,我透過堅持誦讀《道德經》後,悟解到《道德經》經文中“大”字有些應讀tài太→泰。

    “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字應讀tài音,此句源於《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tài)。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tài)。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此章講了“道":為物混成,先天地生。寂靜空曠、獨立不改、周行不殆,為天地之母。用語言的符號來記錄它曰道,勉強起名字謂:大(tài)。

    為什麼大字讀tài?

    大字有三種讀音dà,dài,tài可知讀音dà是表對比……。大字古通“太”、“泰”。大讀音dài是表大夫、大王。讀音tài太、泰,太表非常、特別的意思。泰表平安,安定,佳,美好,極,驕縱,傲慢,通。泰卦卦象表宇宙、天、地、自然所尊循的規律。

    六十四卦之泰卦,坤上乾下,坤可喻為地為柔為最大的陰,乾可喻為天為剛為最大的陽,“天地交”說明陰陽二氣交通往來,雙向互動,換位給予,由此而促使萬物生長髮育,調適暢達、永葆蓬勃生機,這是宇宙、乾坤、自然所遵循的普遍規律,可稱之為“天地之道”,“天地之宜”,這是泰卦之卦象。

    《道德經》第十四章中講了執古之道的綱紀、法則是陰陽和三混而(二)為一……。也與《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文中的“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相應。《道德經》文中很多大字應讀為大(tài),才符合陰陽和三混而(二)為一執古之道的綱紀、法則。

    《道德經》第十四章原文:“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為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 11 # 二先生pa

    按字面上理解就可以了。

    意思差不多就是,我不知道熊大熊二叫什麼,就勉強稱它們為熊大熊二吧。

    其中帶出了中國古代命名術:字與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兒女最多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