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名的芨芨草

    無論是《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甚至其它野史,都很清楚的顯示楊修是個極聰明的一個人。

    怪就怪在,史籍《三國志》中有很多人的傳記,卻唯獨沒有楊修的傳記。如果楊修真的有過出彩的政治業績或軍事業績,按道理來講,是不可能不給其修傳記的,除非曹魏一統天下之後,特意對這個人加以關照,史官也就沒有記錄這個人。

    《三國志》中《陳思王傳》記載了曹丕與曹植的太子之爭,其中曾有楊修的參與。再者就是《後漢書》有關於楊修也有過一段記載,其中就說了人們一直津津樂道的“雞肋”事件。這兩個事件,都間接透露了曹操要殺楊修的原因。

    雞肋事件,不用多言。當晚的口令,曹操隨口說了個雞肋,本來這是隻有曹操自己知道其中難處的。偏偏楊修一語道破天機,言明曹操已經決定撤兵的心意。作為一個領導的秘書,猜透了領導的心思,不去幫助領導解決這個進退兩難之境,反倒將領導的難題說給眾人聽。這行為只是顯示了楊修很聰明,但並不高明,從這個事件上來說,楊修是一個缺乏大智慧的人。

    楊修聰明,只是小聰明,小聰明是永遠也長不大的。

    楊修讓曹操失了威儀,曹操本來心胸並不寬闊,對他記恨於心也是免不了的。

    《陳思王傳》說了曹操殺楊修的根本原因,曹操顧慮曹植的勢力太大會成為後患,因為楊修有才能有智謀,又是袁術的外甥,於是羅織罪名殺了楊修。

    曹操殺掉楊修之後,還是非常善待楊修他們一家人,按照華人斬草要除根的思維,應當把和相關的直系親屬全部殺掉,曹操沒有這麼做,曹操是個很愛才的人,也並沒有嫉妒楊修的才華,反倒很大方的承認自己的才華不及楊修。

    楊修的失敗一則在於猜透了領導的心思,並且把他公之於眾,讓領導難堪,下不來臺,二則楊修本給人打工,卻把自己放到了領導的對立面。用現在的話講,就是分不清自己人和外面人。

  • 2 # 莊蝶入夢

    曹操殺楊修,很明顯不是因為楊修能猜中曹操的心思。曹操在歷史上是一位愛才的人,能有一位猜中他心思,曹操內心十分歡喜才是。此外,楊修出身世家,四世太尉,可以說即是楊修是個讓曹操厭惡的人,曹操為了收買世家的人心也不會殺。那麼,楊修因何而死呢?答案是立嗣的問題上。曹操本來就不是什麼遵循守舊的人,根據《後漢書》,楊修與曹植交好,在曹操考察曹植與曹丕的時候,多次幫助曹植解決難題,贏得曹操的肯定。可是後來卻知道這一切有楊修的功勞。曹操是什麼人,從一個紈絝子弟發家為一代梟雄,經歷過這麼多的政治鬥爭,曹操深知臣子一旦能決定主上的決定的才能與影響,將會引發政治地震,何進就是一個不遠的例子。更何況,曹操在世能夠掌控一切,平衡各方勢力。曹操死後呢,曹丕上來,曹植有楊修這個世家代表支援,即使不能顛覆曹丕,也會使集團內部動盪。因此為了以後集團的穩定,楊修必須死,這即是表明曹丕為合法繼承人,停止集團內部爭鬥,也是為了熄滅以後內亂的種子!

  • 3 # 小敏敏說歷史

    三國裡楊修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他博學多才,智慧超群,連曹操都自愧不如,但他同樣恃才傲物,放蕩不羈,最終死於太過聰明。《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頗帶一些戲劇的意味,但實際上楊修是因曹操的大陰謀而死。

    演義中所說的“雞肋”事件是真實存在的,不過結果卻大相徑庭。曹操釋出了一個夜間口令,號曰“雞肋”,眾人皆不得解唯有楊修看穿曹操的退兵心思,於是下令讓人開始收拾行李了。

    羅貫中說曹操正是抓住了楊修禍聽軍心之罪而將其處死,其實並沒有,楊修不僅順利回到許昌,而且還幹了其他不少事。反過來說,足智多謀的曹操會這麼耐不住性子,這麼容易犯錯被人落下口實嗎?當然不會。

    正史中的曹操遠比演義中的要開明大度,他從來沒有嫉妒過楊修之才,有絕佳聰慧的下屬只會讓他更高興而不會吃醋。正相反,曹操還很欽佩楊修呢,讓楊修做了曹植的老師,還賞賜行軍主簿官職,讓他管理魏國的公關協調工作。

    楊修是大文學家,在他的薰陶下,曹植的詩詞歌賦本領也很強,在曹操的兒子中,曹植的文學才能獨樹一幟。那麼為什麼對曹操幫助這麼大的楊修,曹操還必須殺他呢?因為有不得不殺得理由。

    曹植的“七步成詩”神話大家都清楚,但故事的背後原因恐怕少有人明白。試想如果曹植沒有可威脅曹丕的資本,那麼曹丕斷然不會難為自己的親兄弟,曹丕如此做的原因就是找個藉口消滅曹植而已。

    其實曹操在世時,就對曹丕和曹植誰為繼承人一事猶豫不已,大傷腦筋。

    曹植,才華橫溢,行文可觀,即使放眼歷史也是數得著的文學家,曹丕雖也為“三曹”之一,但其文學功底在曹植之下;曹丕在政治和軍事才能上略勝曹植一籌,而且他的智囊團隊成員又比曹植的更勝一籌。

    曹操思索再三,治理國家當然還是政治軍事才能更為重要,外加司馬懿是站在曹丕這一隊的,所以他選擇了曹丕為繼承者。選擇了司馬懿,那麼另一方的楊修就不能存世了。曹丕一立,必然要強化權威,穩固皇位,曹操不想兒子們互相殘殺,因此他要做的就是提前安排好一切。

    曹植逐漸詩性放浪,行事不拘謹,逐漸引起了曹操的反感,而楊修雖然看穿此事,卻不能一下子遠離曹植,只能繼續與之廝混。更關鍵的是,楊修順水推舟地加入曹植一方參與了殘酷的奪嫡之爭。

    曹操自己家的敏感事物,楊修一個外人卻從中施法受惠,他犯了古代皇室權力之爭的大忌。既然曹操心中已有人選,楊修再去支援落選的人,豈不是自找苦吃?

    曹操最害怕的就是家門革命,他害怕死後,曹植不服,發兵搶班奪權,進而毀了一手創下的國家。並且一旦此事發生,楊修作為曹植的心腹,必定順勢成為幕後的操控者。楊修還有一個神秘身份,就是袁紹的外甥,曹植奪權成功後,楊修甚至可能懷有二心,那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楊修必須死。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以楊修教唆曹植圖謀不軌之罪將其處死,僅僅一百多天後,曹操病亡,曹丕登基。

  • 4 # 李沐茗

    我覺得曹操殺楊修有一個表面的原因,另外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

    表面原因

    楊修被殺的背景是漢中之戰中,曹操吃癟後進退不得,楊修作為曹操的主簿詢問軍令,曹操隨口說到“雞肋,雞肋”,於是楊修自作聰明解讀其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說明曹操有退軍之心,於是到處宣傳。結果曹操以擾亂軍心的理由殺了他。

    此表面原因乃楊修有小聰明而無大智慧所致,曹操何許人也,自負的天才,當眾揭曹操的短,使曹操尷尬,再加上曹操正在氣頭上,不被殺才怪了。

    深層次的原因

    曹操素來以愛才聞名,斷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兒就對楊修這樣一位“才子”下殺手的,然而曹操殺楊修又是那麼的果斷,那就說明曹操早就對楊修起了殺心了,“雞肋”一事兒正好中了曹操的下懷。

    那麼曹操為什麼一定要置楊修於死地?往深層次去分析,其實是階級矛盾,具體來說是東漢末年這個亂世中寒門與士族之間的矛盾。

    先來看看楊修的出身,他是東漢名臣楊震的玄孫,當朝太尉楊彪的兒子,《後漢書》記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妥妥的官五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世代為官的“士族”。

    漢朝做官可不容易,你要德才兼備,德即舉孝廉,才即能讀得起書。祖輩為官,舉孝廉就容易得多,讀書更不在話下了,所以士族就逐漸產生了。

    與之相對的則是寒族,也即所謂的“庶族”。曹阿瞞同學的父親是太監曹騰的養子,所以曹操是妥妥的“庶族”。所以在曹操的理想中,他想建立的是一個不問出身,唯才是舉的社會,他本人也是這麼做的。

    於是,矛盾就產生了,當時的士族群體就成了他政治理想最大的阻礙,可是曹操還需要仰仗他們的支援去爭奪天下,於是曹操在夾縫中艱難得活著。直到傻小子楊修給了他一次反抗士族群體的機會,楊修本人也成為了這場鬥爭的犧牲品。

    很遺憾的是,曹操活著的時候一直在努力的鬥爭,可是他死後,他的不孝兒子曹丕直接採用了“九品中正制”又把士族推向了巔峰,直到下一個偉人開創了“科舉制度”才算結束。

    所以楊修的死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必然在於庶族與士族的鬥爭,偶然在於他不合時宜地觸犯了曹操的逆鱗。

    總結

    楊修之死提醒我們要時時刻刻從大局著眼,小處著手,而不是耍小聰明,順應時勢而為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 5 # 盛世遊牧

    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後漢書》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為人好學, 有俊才,建安年間被舉孝廉,除郎中,後擔任丞相曹操的主簿。當時曹操軍國多事,楊修負責內外之事,都合曹操心意;又《世說新語·捷悟篇》載四則楊修展才之事,他的才華曹操亦曾自嘆不如。

    後來楊修數次助曹植透過曹操的考驗,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亦不敢,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透過考驗,頗為氣憤,後來他曾寫信給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最終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從歷史記載可以知道,楊修本人的才氣是連曹操都稱讚的,而曹操又是一個極度愛財的人。到最後曹操還是把楊修殺了,這是為什麼呢。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對此都有詳細的描述。

    第一,小說裡的描述

    《三國演義》有一回的題目就叫“曹操忌殺楊修”。題目就表明曹操殺楊修是因為嫉妒。

    當時曹操在斜口對蜀漢用兵,但沒取得啥戰績,想退兵又怕人笑話,因此猶豫不決。當晚,夏侯惇進賬問口令,曹操正在喝雞湯,湯碗中有個雞肋,隨口就說:“雞肋,雞肋。”於是雞肋就成了當晚的口令。楊修得知口令後,就對手下說,“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魏王這是要撤軍了,我們趕緊收拾行李吧!”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魏營都開始收拾行李,準備撤軍。曹操得知大怒,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了楊修。

    表面上看,楊修擅作主張,動搖軍心,確實該殺,但要是因為這件事就殺他,也確實有點牽強。另外小說裡也記載了楊修幾件事。大意就是曹操看到某個不順心的事,但是沒明說,而是留下一個暗示。每次楊修都猜中了,而且以為自己猜中了,就擅自按照曹操的意思來辦,曹操並沒有下令要這樣辦。

    其實,我們當代為人處世也有一句話,叫看破不說破。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明白領導的意圖,但是不要去點破他。一是曹操留下暗示,也是為了顯示自己才能的,你回回都把我看看的透透的,我還怎麼裝呢是吧。而且,看破之後擅作主張,替曹操決定。為啥呢,我命令都還沒下,你楊修就開始捲鋪蓋跑路啦,那我這主公不如讓給你來當好吧。從這裡來看,楊修之死死於自己憑藉聰明自作主張,也就是會做事,但不會做人,引起曹操不快,最終殺掉了楊修。

    更何況後面楊修捲入了曹丕曹植的太子之爭中,歷來黨爭都是殘酷的。楊修力挺的曹植並沒有得到曹操喜愛,就更需要殺他了。

    第二,看看正史的描述。

    在《三國志》中,記載“太祖既慮始終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脩”。意思是曹操擔心結果有變,而楊修太有才能,又是袁氏的外甥,所以就把楊修殺了。

    《三國志》裡,裴松之點評說,“公以修前後洩露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意思是曹操因為楊修洩露自己的談話,並與其他諸侯結交,於是殺了他。

    從正史裡看,殺楊修主要是政治原因,楊修站在曹植一邊,而曹操已決意立曹丕為太子,曹操害怕後面重蹈袁氏的悲劇,也就是袁紹死後,手下的謀士支援袁紹的兒子對著幹,所以殺了楊修。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小說,小說有時候為了塑造人物形象會誇大事實,放大一個人的優缺點。楊修之死固然有自己一部分原因,但主要的我認為還是出於政治目的。

  • 6 # 談古論金

    按照現在主流的看法,曹操殺楊修,不是因為楊修能看透自己的心思,而是因為楊修捲入了曹植的奪嫡之爭。

    然而,楊修能看透曹操的心思也是他被殺的一個原因。

    楊修被殺的罪名是『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這是一個整體,『前後漏洩言教』就是看透曹操的心思,當然,更重要的是看破還要說破,主要是將曹操的心思還大張旗鼓說了出去,此處言教是指上對下的告諭,如果真是告諭,本身是要公開的,談不上漏洩,這裡主要還是指曹操的告諭蘊含了其心思,換句話說,有著潛臺詞,告諭的物件自己理解也就算了,如果是楊修加上自己的猜測分析講解曹公的意思其實是這樣的,你要這樣這樣對付,那自然是犯了大忌。

    『交關諸侯』就是指楊修與曹植之間暗中的結盟,楊修幫助曹植好幾次透過曹操苦心籌劃的考驗,後來曹操知道曹植透過考驗其實是楊修幫忙的,也可以說就是受楊修幫助欺騙誤導了自己選擇繼承人的判斷,本身就很是憤怒,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擊敗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曹植既已落敗,有楊修這樣一個本人既聰明,又有世家大族家世作為依傍的謀主,對於曹操集團未來的穩定與長治久安不利,因此曹操遂在建安二十四年(219)殺死了楊修,曹操本人就是在1年後去世,雖然曹操不可能預知死期,但是不排除曹操知道自己身體已經不太好,殺了曹丕政敵的謀主,替繼承人解決掉需要忌憚防範的物件,也算曹操為了保證權力順利交接做的通盤安排中的一個動作。

  • 7 # 故紙匯

    才華就像內褲一樣,誰都知道你有,但你不能動不動就亮出來。

    楊修很有才,可惜本質是蠢人一個。

    楊修四世三公,家庭背景很傲人,自己又學富五車,才華出眾,所以很是自負。可惜,他學了那麼多,偏偏沒有學過怎麼看領導臉色行事。

    當下屬的時候,一定要在該聰明的時候聰明,該糊塗的時候糊塗。最根本的原則就是要能看透領導究竟是怎麼想的。

    楊修似乎很“懂”曹操,其實不是。

    他要是真“懂”,為什麼要說破“一人一口酥”?他只知道曹操在跟下人開個玩笑,怎麼不知道曹操討厭是他這樣的大謀士說破?

    他“知道”曹操“非夢中殺人,此人死在夢中”,怎麼不知道揭破領導的隱秘會讓領導震怒?

    還有其他樁樁件件的事情,他只知道“抖機靈“,卻不知道領導曹操不需要他這樣的”機靈“,反而很討厭,甚至怒火中燒。

    相反,曹操手下多少謀士都靠自己的軍國大事上謀劃獲取高官顯爵,偏偏他空有才子名聲,卻只是相府辦公室的一個秘書人員,連朝廷名官都不是。其他謀士都比他傻嗎?人家才是真聰明,知道什麼時候顯現自己的本領。

    曹操當然要殺楊修。

    本來楊修這樣的名士對曹操的軍國事務幫助真不大,曹操一直留著他不過是博取個愛才的名聲,招攬更多人才罷了。之前楊修的各種小聰明雖然讓人討厭,但更像是蚊子哼哼,攪的人心煩,但危害不大。

    偏偏雞肋事件激怒了曹操。

    這樣一個不堪大用的人居然博取了這麼大的社會名聲,讓夏侯惇這樣的將軍都以為他能看破曹操的心思,從而影響到了曹操的軍國事務。

    這曹操就不能忍了,曹操殺楊修,一個是這個人真討厭,另一個是給其他人看,”朕才是皇帝,帝王心思神鬼莫測,敢胡說八道的這就是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缺失5G的新iPhone,蘋果還能“硬核”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