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滿身花影
-
2 # 老北京人142857A
莫道螢火小,猶懷照夜心。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這是徐駿,在曬書時,看到風吹的了書頁,隨口而吟成的。
徐俊,雍正年間的刑部待郎,素來對清政府不滿。經常吟作反請的詩句,他在一幅紫色牡丹花圖上提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
一次他的兩句;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被同僚告發,又抄出上面的清風詩,成為反清的證據,被雍正皇帝斬首了。
-
3 # 說客先生dys123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
這句話有這三個版本,表面意思都差不多,據說古時候的文人嘴巴硬,武將骨頭硬。很多故事的流傳一靠文人寫的,二靠民間口口相傳。還有正史與野史之分,真假事實就需要很多考證與驗證,我們來以猜測的角度說說和這句話有關的事!
一、這句話來由傳說故事有兩個說法。都是說清朝一個讀書人徐駿寫的詩句!一個說法是說徐駿晚上看書的時候,放在桌上的書被涼爽的風從視窗吹動,書頁霹靂吧啦響著亂翻,他連看到天上的明月靈感迸發寫的詩句!還有一個說法是說他在整理書本,有一天在外面曬書時,風吹動了書頁翻來翻去觸動了他的情緒而寫的。原文是:莫道熒光小,猶懷照夜心。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第二、徐駿是雍正、乾隆是時代的人,籍貫江蘇崑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學之子,還是有名的抗清志士明朝遺老顧炎武的外甥的兒子。顧炎武明朝人,在清兵入關以後,他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務,參與了一系列的抗清活動。雖然最後以徹底失敗為結局。但大忠臣的名聲流傳到今。我覺得作者寫這句詩的本意只有他本人知道,我們也只是以下幾種猜測!
第三、猜測一是他受舅爺顧炎武思想影響,具有很明顯的反清復明意識。所以在平常觸景生情寫詩句時就會聯想到當時的社會朝廷等情景,把心中對清朝的恨和對明朝的留戀和希望融合到了詩句裡來抒發他的情懷!據說聯絡他其他的詩句可以證明這一點,比如: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覆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一旁。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是明朝等。說他運用了暗諷刺意味在其中,這些詩句連到一起,來說明他本心是恨清想復明。
第四、還有一猜測就是那時候的讀書人喜歡寫詩詞,隨感而發而已。包括現在的人寫過詩詞的人都清楚,很多詩詞都是因為作者在一定的環境裡,看到一些場景,受到激發和啟發或者聯絡到一些自己的心境有了靈感而寫出詩句。為什麼這樣說呢?理由有二:一是他父親徐乾學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官,他也是清朝的翰林官員,既然你反清朝,父子二人可還都去當他的官吃他的俸祿,當他的奴才;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那時候有骨氣的讀書人應該不會這樣選擇。二是據說他被殺的起因是他給雍正皇帝寫奏章時,把陛下寫成狴下,結果皇帝認為他有辱罵皇上的意思,龍顏大怒,於是就想殺他,那就得多給羅織多加點罪名。結果從他詩集裡檢視到很多帶清和明字的詩句!很容易就聯想到他屬於反清復明的人,就殺的堂而皇之!古代封建王朝對於謀反是最容忍不了的大罪,寧可殺錯也不放過,滅你九族都不算完。雍正搞的文字獄就是這樣的原因!所以有可能寫此詩句本無那些含意,只是清廷多加些殺他的藉口而已!
總之很多古詩能看出一些含義內在的意境,我們的文字又豐富每個字詞含義又多,詩句本就是含意境再加上韻律的題材。有些詩句含義就比較模糊,可能有幾種內情含義!至於寫詩人當時百分百的詳細意境想法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其他的人都是根據流傳下來的詩句和故事揣摩而談!
-
4 # 聽說曾經歡娛
傳說,清朝的翰林官徐駿,一日在窗前看書。只見一陣清風襲來,翻動桌上書頁,不禁感慨,寫下了“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之句。
卻因“文字獄”,“清風”指清朝,被認為他是存心誹謗朝廷,惹下殺身之禍。
-
5 # 夏聲薔薇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句話出自哪一首詩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這首詩出自徐駿(,字冠卿,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進士。 江蘇崑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學之子,顧炎武的甥孫。),時任清代翰林官。
釋義別看螢火蟲發的光亮非常的暗淡,但它依然照亮著夜晚的雄心壯志。
但是清風又不認識字,它為什麼要亂翻書呢?
寫作背景徐駿是清朝人,在清朝,內憂外亂,上欺下瞞,貪汙腐敗。當權者無能,有能力的人總是被打壓。在那樣一個環境下,徐駿藉此詩嘲諷那些無能的當權者。把清風比作掌握大權的人,意思是你既然沒有能力,為什麼還要坐那個位置呢。
-
6 # TeaC
前兩句,和後兩句,似乎不搭界呀。
前兩句:〈莫道熒光小,猶有照夜心。〉
說螢火雖小,猶有照夜心,可以引申理解為,一個人在尚未得志之前——比如,一個讀書人尚未中舉之前,處於人微言輕的狀態下卻胸懷大志。
這裡的“猶”字,很有意味,我理解它表達出了作者是在以小小的熒光來勉勵自己。這麼微小的熒光都能照夜,何況我一個一米多高的人呢,我怎麼可以不心懷志向呢!
但後兩句,看起來跟前面的這個意思連不上關係啊。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怎麼突然又說起清風來了呢?
如果這的確是完整的原文,那它的前後關聯是什麼呢、在哪裡呢?
-
7 # 林然愛小詩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作者真正的意思可能是什麼?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回答,我的答案是,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嘲笑清朝統治者!
這兩句的的字面意思是清風啊,你又不認識字,幹嘛要胡亂的翻開我的書籍,意思在責怪清風弄亂了他的書籍,這種責怪的意思非常之濃。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兩句詩的出處及作者簡介“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出自清朝才子徐駿之口,徐駿自幼就有才子之名,徐駿,字冠卿,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進士。 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學之子,顧炎武的甥孫,對滿清統治十分不滿,反清的詩句隨口可出。他曾經畫了一幅紫牡丹,在畫上題詩說:“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有一次聚會喝酒,他見杯底有明代萬曆年號,即吟道:“覆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一邊。”晚上他聽到老鼠咬衣服的聲音,又吟詩說:“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是明朝。”有一次他到京城去,動身前他寫詩說:“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如此出口成句,堪稱有觸即發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參考百度百科)
文人雅士一般都是恃才傲物之輩,像徐駿這樣的名門之後,又有八斗之才,借景物抒發內心的情感肯定是常有的事,從他的簡介可以知道,這人性格很狂妄,所以他吟“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詩,看似在說清風,實則在嘲笑清宮都是無能之輩。當時的滿清政府正值鼎盛時期,怎麼可能容忍這幫書生的侮辱,這也是“清風詩案”的起因。徐家被滿門抄斬。清風詩案之後爆發了文字獄清代文字獄或稱清朝文字獄,是清代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之一。也是世界歷史為止罕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文字獄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並未對社會構成嚴重威脅。清代文字獄貫穿整個清代。頂峰時期自順治開始,經過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我記得《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就有顏回詩案,還是和珅、紀曉嵐主持的。
文字獄嚴重禁錮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這是封建專制主義日趨腐朽、沒落在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反映,清朝統治者透過文字獄,強化集權統治,造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
徐駿因為一句嘲笑的詩詞被門抄斬,這是清宮殺雞儆猴的做法,也是不得已的,統治者想江山穩固不盡靠武力鎮壓,還要進行信仰的灌輸。如果一句嘲笑清宮放任自流,二句也還持有默許態度,久而久之,輿論將會陷入很亂,試問人心一旦偏離了正軌,想在統治就難了。清朝統治者看到了這事態的嚴重性,只能揹負罵名,斬草除根,以此穩固江山社稷。
-
8 # 摯愛木棉花
從整首詩字面上來看,也就是作者(清,徐駿)晚上看書時候,書被風吹得亂翻,心裡惱火:清風翻什麼翻啊,你識字嗎?
可徐駿畢竟是大文人(翰林院學士),惱火也得文縐縐的,所以就有了“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句。
按理說,徐駿一個官二代,翰林學士,皇帝的秘書之一,這樣達官顯貴的公子哥,要錢有錢要女人有女人,要擺在現代至少也能和王思聰一樣女人換了一撥又一撥,而且做到雁不留影、水不留跡,活得多滋潤,有何事煩惱呢?
可偏偏徐駿與眾不同不好這口,他憂國憂民啊,對清朝總有掩鼻人間臭腐場,而對明朝卻有種古今惟有酒偏香的感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清代大憤青一個,對大清那那都看不順眼。
可以看看他的其他詩句,句句都是作死的節奏:
“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朱指朱姓明朝江山,異種又當雜種當指滿清。罵人不帶髒字的。
“覆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一邊。” 都清朝了,還見明天子,找屎的節奏了吧。
“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是明朝。” “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 又是明朝?還是明朝! 當著清皇帝的秘書,卻念惗不忘著前朝。離作死更近一步。
真正作死的就這兩首了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清風代表清朝,不識字那就是指滿清素質低沒文化,野蠻部落呀,翻什麼書。
“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充滿對前明朝的眷戀,和對清朝蔑視,這句不得了了。
乾隆四十三年,徐駿被人告發,清廷以大逆不道罪把他判死刑,既然清風無意不留人,那就斬立決吧。
一代才子隕落!
-
9 # 德雨50926495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說這兩句是斷頭詩。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是,出自徐述夔《一柱樓詩》。
徐述夔,自幼聰慧,17歲中秀才,33歲中舉人。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會試中以“君使臣以禮”作文,“禮者,君所自盡者也”,“自盡”兩字,被考試官員認為,對皇上的“不敬”,被取消了殿試資格,永不錄用。
他欲借科舉興業的夙願,舜間化作泡影,自幼多才的他,眾人均稱,其為未來狀元好材料,美好的前程就此打住,便於家鄉建“一柱樓”專心研讀。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某天曬書,見風吹書頁,隨口吟道:“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滿清是遊牧民族,清軍入關,滅掉明朝漢人政權,建立的國家。統治者都很清楚,四夷文化與大漢文化相差太多,漢族人有根深蒂固的輕夷思想,因文字遭滿門抄斬的書案很多。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個年代,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前後由於文字,引起的滿門朝斬案,高達一百七十多起。
清統治者,對明朝遺留下來的文人,主要採取招撫辦法,對不服統治的,採取了嚴厲的鎮壓手段,史稱“文字獄”。相傳清代有多位讀書人,因風吹亂了書頁,引發詩興,吟了此句,便招致了殺身之禍。“清風”詩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專制統治下,文字是極易招禍的。
徐述夔對自己的仕途,可能有點牢騷,據傳在其書房中,掛有一黑牡丹圖,其好友沈德潛題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此句就是出於此詩。62歲的徐述夔離世。就在死後不久,他寫的這些詩文,成為乾隆年間,規模最大的文字獄“一柱樓詩”案,在死後遭剖棺戮屍之禍,其生平所著亦遭禁燬。
-
10 # 花禪酒仙
徐俊從小就聰明伶俐,他的父親是刑部侍郎徐乾學,家境優渥的徐俊從出生起,就受到他父親的影響,從而飽讀詩書,具有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對於滿清統治華夏大地這一現狀十分痛恨,卻又無力改變,於是常常借詩句暗諷滿清統治階層,逐漸形成風格獨特的清風詩。
題中詩句是徐俊在一次曬書的時候,一陣微風吹過,將他曬的書吹得嘩嘩作響,徐俊隨即就做出了“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句詩,借微風和書籍來諷刺滿清統治者。
這句詩中包含兩個典故,“清風”暗指滿清統治階層,“書”暗指江山社稷。
這句詩的真正意思是:滿清統治階層不懂得治理國家,維護江山發展社稷,為什麼要在祖國大好河山上面胡亂施行。
表達了作者對滿清統治階層的不滿和嘲諷,也表達了對滿清在祖國河山上任意施為的憤恨和無奈,充分的體現出當時基層人民生活的黑暗。
在清朝的時候,為了壓制漢族的反抗意思,加深滿清的統治權威,滿清統治階層施行了駭人聽聞的“文字獄”,就是為了迫害有學問的人。
徐俊這句詩另一層意思直指“文字獄”,諷刺滿清統治階層沒有文化,不能理解漢族先輩們的知識經典,卻不分青紅皂白開展“文字獄”。
不僅反映出滿清統治階層的殘暴無度,對漢族同胞的極盡壓榨,同時也在側面體現出了清朝的時候,頂層權貴和基層百姓之間的激烈矛盾。
後來徐俊的“清風詩”慢慢的流傳開來,隨著文字獄的盛行,最後被人檢舉告發,清朝朝廷以汙衊朝廷,對清廷大不敬的罪名將徐俊殺害。
所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句詩作者真正的意思是借物抒情,既諷刺了別人,也對自己無力改變現狀進行自嘲。
回覆列表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句普通的“文人風雅”詩,因清代“文字獄”而流傳於世。後人在詩句之前因境加了兩句,使之成為完整的五言。一首是“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另一首是“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
這兩句詩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是翰林院庶吉士徐駿徐冠卿,也有人則認為這兩句出自徐述夔《一柱樓編年詩》。傳說徐先生幼負才名,自認為必然折桂,後來卻科舉不利,滿腹牢騷。他建的一柱樓裡掛有一幅《紫牡丹圖》,於是在上面題詩曰:“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夏天曬書,風吹書頁,他又憤然道:“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見酒杯底兒上有萬曆年號,便說:“覆杯又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擱半邊。 ”晚上聽到老鼠齧咬衣服,他恨得直罵:“毀我衣冠皆鼠輩,搗爾巢穴在明朝。”這些言行被舉報之後,乾隆大怒,下令將已死的徐述夔及其子徐懷祖剖棺戮屍,孫子、校編詩集者都被處斬,江蘇藩司等一批官員被革職。又查出沈德潛曾替徐述夔作傳,稱讚他的品行文章,並且“奪朱非正色”兩句正是沈詩《詠黑牡丹》中的句子,於是已經死掉的沈德潛也不可避免地跟著倒了大黴。此說,演繹成分居多,不可信。大家比較認可的是出自翰林院庶吉士徐駿。
徐駿,江蘇崑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學之子,顧炎武的甥孫。雍正時任翰林院庶吉士。
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駿在奏章裡,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皇帝馬上把徐駿革職。復又查抄徐家,在徐駿的詩集裡找出瞭如下詩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雍正認為其存心誹謗,依大不敬律判斬立決。其實,這句詩只是文人附庸風雅,所做的“小詩”,並無反清懷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