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笑微微

    金聖嘆,名採,字若採,後改為名人瑞,字聖嘆。中國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學家,文學評論家。他生於明朝萬曆年間,卒於清順治十八年。有名的“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就是金聖嘆因“哭廟案”被斬首前與家人的絕別之語。

    金聖嘆既經歷了明朝末期朝廷的腐敗墮落,災荒戰亂頻發,又親身體驗了清軍入關後對百姓的瘋狂鎮壓跟屠戮,他自持才高,桀驁不馴,既對朝廷苛政不滿,同情百姓,卻又對宋江之類的“反賊”深惡痛絕,主張忠君愛國。在其最主要的文學成就《金聖嘆批水滸》裡,可見一斑。

    金聖嘆作為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對《水滸傳》、《西廂記》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評點。並且節評《國語》、《國策》、《左傳》等著作,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點評《水滸傳》了,作為繼李贄、葉晝之後的點評大家,他的批水滸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有特色的點評之一,而他的思想又是極其矛盾的,他從小痴迷水滸,認為水滸是“天下文章無有出其右者”,卻又對水滸裡宋江等人犯上造反大加申飭譴責,既同情百姓遭遇,又宣揚“忠恕”之道,他在李逵濫殺無辜的段落居然連續點評幾個“殺得好!”被鮑鵬山老師犀利的指出,處在那個黑暗的封建制度下,金聖嘆甚至包括水滸作者都有些心理變態了。

    金聖嘆的矛盾思想還體現在腰斬水滸,他既支援“忠義”,卻又將一百二十回本《忠義水滸全書》腰斬為七十回本的《水滸傳》,把水滸後三十回受詔安,打方臘全部刪去,以盧俊義的一個噩夢完結此書。連魯迅跟胡適等文學大家都認為此舉是“昏庸”,“缺乏科學依據”。

    總之金聖嘆既是一個文化狂人,又是一個思想怪才,既被人推崇,又被人詬病。孰是孰非,只能待後人評說了。最後以金聖嘆對水滸的精彩點評作為本文的結束。

    《水滸傳》不說鬼神怪異之事,是他氣力過人處。《西遊記》每到弄不來時,便是南海觀音救了。《水滸傳》並無之乎者也等字,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真是絕奇本事。《水滸傳》一個人出來,分明便是一篇列傳。至於中間事蹟,又逐段逐段自成文字,亦有兩三捲成一篇者,亦有五六句成一篇者。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 ——金聖嘆《金聖嘆批水滸》

  • 2 # 騎士悠然行

    金聖嘆(1608一一1661)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名採,字若採,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他是江蘇吳縣人。因參與明諸生入清後抗糧哭廟一案被殺。

    他一生科舉不中,性聰明而狂放不羈,恃才傲物。喜歡批書,曾以《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與《西廂記》合稱“六才孑書”,並對後兩種書進行批改。他刪改評點的《水滸傳》第70回本,削除了水滸英雄受招安以下部分,止於盧俊義的一場惡夢,文字較其他本洗煉統一,批語中很有獨到見解,於小說理論有所建樹,但對農民起義的反對態度時有流露。

  • 3 # 文史道

    如果說起歷史上的文壇怪人,金聖歎絕對是最可圈可點,也最名副其實的一位。

    相比起曹植的風雅,駱賓王的桀驁,李白的灑脫,岳飛的激烈,辛棄疾的壯懷,唐伯虎的戲謔,龔自珍的苦鬱,要說金聖嘆,最合適的一個詞,可能就是“不正經”。

    略懂文學的人都知道,金聖嘆是明朝最著名的文學家,曾批註過《水滸傳》《西廂記》《左轉》,甚至還有唐詩、宋詞等國學詩詞,又怎麼會不正經呢?

    我們透過三件事,就能看出他有多麼的不正經。

    第一件事,是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參加鄉試。當時的考題是“西子來矣”,題意要求以越國西施進吳宮潛伏、曲線救國的史實為材料進行論證。

    誰知道,面對試題,金聖嘆略一沉思,就鋪開紙 寫了這樣一首小詩:

    “開東城,西子不來;開南城,西子不來;開北城,西子不來;開西城,則西子來矣,西子來矣。”

    他根本不顧及考試的嚴肅性,和作答的要求,這真是荒誕不羈啊。很自然地,金聖嘆落榜了,可笑的是,閱卷老師還給他回了個“秀才去矣!秀才去矣!”,有趣至極。

    另外一件事,也是發生在考場。記得有一次考試,考題是“如此則動心否乎?”

    這句話的典故出自《孟子》。

    公孫丑問:“如果讓您做齊國卿相,您敢不敢接這活?”

    孟子答:“不。我四十歲以後,就不再動心了。”

    誰知道,面對這樣的試題,金聖嘆卻是冷冷一笑,在考卷上寫了這樣一首小詩:

    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露白葭蒼而外,有美一人。試問夫子動心否乎?曰:動動動(一連寫了39個‘動’字)”

    考官看到後,好奇地問:為什麼寫39個“動”?金聖嘆答:“孟夫子說‘四十不動心’,那前39年當然就可以動心啦。”考官聽後,只能粗魯的說了句:“滾!”

    如此玩世不恭,不正經,向前500年,向後500年,估計就金聖嘆一人了!

    除了這兩件事,還有一件事更荒誕不羈,這件事發生在他“臨終”前。

    據記載,順治皇帝駕崩時,金聖嘆因“哭廟案”冤案被捕。

    行刑時,他瞧了瞧,對劊子手說:“請第一個斬我的頭。”

    劊子手說:“憑什麼?”金聖嘆說:“我耳中藏著二百兩銀票,你若第一個殺我,就歸你。”

    劊子手於是手起刀落,第一個斬了金聖嘆的頭。果然,金聖嘆耳朵裡滾出兩個紙團,

    劊子手開啟一看,氣得差點吐血,只見一個寫著“好”,一個寫著“疼”。

    多麼可愛的金聖嘆啊!連死都死的不正經。放眼文壇,能如此放蕩形骸,恣意妄為,笑對文字的,估計也就金聖嘆一人了吧!

    也許正是他基於對文字的另一重思考,和對社會不同的見解,才成就了他在“另類”文學上的成就。他曾乩降才女葉小鸞,寫下動人篇章,成為江南士人佳話。這一佳話,據說也成為曹雪芹構思和創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

    金聖嘆一生,旨在提高通俗文學地位,並提出“六才子書”之說,讓小說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成為中國推崇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不止常規的文化人,即使梁啟超、魯迅、胡適這樣的大學者都對他敬佩有加;毛澤東、曾國藩等政治家也對他推崇備至。真可謂是千古奇才,“不正經”天下第一人。

  • 4 # 一往文學

    說起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學批評,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金聖嘆。他天資聰穎,於文學批評獨具慧眼,傾盡畢生心血於文學批評當中,取得了文學史上無人比肩的地位,他不僅對詩文小說的批評一語中的且獨具特色,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打破了歷來對小說的成見,重視小說的文學地位,提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小說理論。同時,他為人狂放不羈,好標新立異,一生追求才子之名,創立異端之說。但正是他放言無忌的性格,使他在享有盛名的同時也飽受爭議。他最終因參與、組織反暴政活動而死於屠刀之下,成為民間的傳奇式英雄人物。金聖嘆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其傲岸的性格、不羈的言行、敏銳的觀察力使他在文壇上獨樹一幟,其一生為人與精力可用三個詞大致概括——"鬼才"、"戲精"與"狂人"。

    鬼才金聖嘆

    蘇州自古出才子,金聖嘆便算是其中之一。 金聖嘆,原名採,字若採,二、三十歲間別號聖嘆,並因科考更名人瑞,蘇州府長洲縣人氏,生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卒於清順治十八年。金聖嘆少時家境尚可,但在十餘歲時"眷屬凋喪",家境敗落下來。金十歲入鄉塾,十餘歲就開始試筆,二十歲前後就成了家,此後十年,文名漸盛。三十四歲時,完成了對《水滸傳》的評點,並以"貫華堂"的名義刊刻發行,題署《第五才子書施耐庵水滸傳》。清初十餘年間,他先後研究了文字學、易學和佛學,並繼續對"才子書"進行評點。四十八歲時,完成了《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的評點。此後,金聖嘆的興趣向詩文方面轉移,被激發起了詩文批評的熱情,一度專注於"第四才子書"杜詩的評點,但可惜至其五十四歲逝世時也未能完成。金聖嘆一生對文學的傾心付出與對幾部著作的精到點評奠定了他的"才子"之名

    但金聖嘆並非一般的才子,他雖欲顯才名,但脫離俗套,突破陳規,偏離主流,可謂之"鬼才"。細看來,其"鬼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金聖嘆突破長期以來重經典,輕通俗的文學觀,提高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學的地位,破天荒地將《水滸傳》《西廂記》擺在和《莊子》、《離騷》、《史記》、杜詩平等的地位,統稱"六才子書"。這在視經、史、子為正統,小說、戲曲為"非主流"的當時可謂驚人之舉,以致時人不滿,作文以聲討金聖嘆,如《誅邪鬼》中:"以小說、傳奇躋之於經、史、子、集,固已失倫;乃其惑人心,壞風俗,亂學術,其最不可勝誅矣!"

    其二,金聖嘆對於文學的批評獨具隻眼,一針見血,且能想人所不能想,敢言人所不敢言。如《西廂記》素來被封建衛道者視為"淫書",而金聖嘆卻敢於與禮教、道學對抗,

    為《西廂記》正名,認為"《西廂記》不同小可,乃是天地妙文",並以《詩經》中的《國風》為擋箭牌,《讀法》中寫道:"蓋《西廂》所寫事,便全是《國風》所寫事",認為《西廂記》所寫的崔、張愛情和《國風》一樣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一樣是人民的心聲,既然如此,怎可獨稱《西廂》為"淫書"?他甚至指出,《國風》比《西廂》更甚,"夫《國風》採於初周,則是三代之盛音也,又經先師仲尼氏之所刪改,則是大聖人之文筆也。而其語有如此,真將使後之學者奈之何措心也哉!"

    戲精金聖嘆扮神壇仙子

    金聖嘆有著十分強烈的顯才慾望,也想與當時名家交通往來,但他似乎並不屑於普通的投贈酬唱,而是以降神的方式,聲稱神仙附體,假託神仙之名錶現詩才。據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中記載,崇禎八年,金聖嘆詭稱有女仙慈月夫人附體,並且還為這位仙女編造了一段出身佛門,為天台宗祖師智者門下弟子的經歷。金聖嘆以仙女所附之身,"用洪武韻作長句見贈",以此契機接近當時的額文壇領袖錢謙益,與之進行詩文往來,並索取了這位文壇領袖的品題以耀於世。其實這種降神活動的本質不過是以文會友,彰顯詩才,但金聖嘆不願落入俗套,不屑於用普通的貴人投贈揚名於世,而已如此奇特怪誕的方式進行,可見其做戲慾望之強烈。

    作"欺人之語"

    金聖嘆向來自負才氣,追求"才子"之名。為了炫才,金聖嘆可謂做足了戲。金聖嘆曾自述:"吾既喜讀《水滸傳》,十二歲便得貫華堂所藏古本,吾日夜手鈔,謬自評釋,歷四五六七八月,而其事方竣,即今此本是已。"縱然金聖嘆天資聰穎、才華橫溢,但一十二歲少年,用時幾個月就完成了對《水滸傳》的抄錄與評釋,未免過於離譜。且根據金聖嘆在《水滸傳》其他幾處的評語中,可以得知他完成評閱《水滸傳》已並非少年時,以上說法不攻自破。但金聖嘆這樣的"英雄欺人"之語並非說說而已,他還以此欺世之言教導兒子,把戲做得如此逼真,可見其根深蒂固的戲精本質。

    狂人金聖嘆玩轉科舉

    在中國封建時代,科舉考試可謂是讀書人一生中的頭等大事,一旦中舉,便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無數人為了能金榜題名,不惜頭懸樑,錐刺股,以畢生精力投入到科舉考試中。在這種情況下,能勘破名利關頭,對科舉淡然處之的已寥若星辰,而能以考場為"遊樂場",以遊戲態度對待科舉的,千百年來恐怕只有金聖嘆一人。《柳南隨筆》中記載:"(金聖嘆)少年以諸生為遊戲具,補而旋棄,棄而旋補,以故為郡縣生不常。"金聖嘆很早就考中了秀才,但他在歲試中與主考官屢開玩笑,以至被黜革。次年改換名字,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並再次考中。《哭廟紀略》中也有記載:"(金聖嘆)為文倜儻不群,少補博士弟子員,後以歲試之文怪誕不經黜革。下科試,頂金人瑞名就童子試,而文宗即拔第一,補庠生。"別人參加科考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可金聖嘆竟如出入遊戲場一般,悠然入場,洋洋灑灑在試卷上發揮一番,又悠然離去。由於其行為與為文之怪誕,"金聖嘆"的名字已入了科考的"黑名單",可他依然"頂風作案",改換個名字再考,敢有如此狂放行為的,恐怕當時只有金聖嘆一人。 金聖嘆不僅把考場當作遊戲場所,也把試卷當成了釋放自己遊戲天性的舞臺,為文荒誕詼諧。《清代七百名人傳》記載:

    人瑞為文,怪誕不中程法。補博士弟子員,會歲試,以"如此則動心否乎"命題,其篇末有云:"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露白蒹葭而外,有美一人。試問夫子動心否乎?曰:"動動動······""連書三十九字。學使怪而詰之,人瑞曰:"只注重"四十不"三字爾。"越歲再試,題為《孟子將朝王》。人瑞不著一字,第於卷之四隅,書四"籲"字。曰:"七篇中言"孟子"者,僂指難數。前乎此題者,已有四十"孟子",是"孟子"二字不必作也。至於"朝王",則如見梁惠王、梁襄王、齊宣王,皆朝王爾,是"朝王"二字亦不必作也。題五字中,只有"將"字可作。宗師不見演劇者乎?王將視朝,先有內侍四,左右立而發"籲"聲,此實注重"將"字之微意也。"

    旁人都視科考試卷為改變人生命運的金鑰匙,對之慎之又慎,唯恐差池。而金聖嘆卻藉機遊戲,作呆言呆語,標新立異,不可謂之不狂。

    遊戲刑獄

    清順治十八年,吳縣縣令任維初以殘酷手段催逼百姓繳納錢糧,以致"受責者皆鮮血淋漓,難於起立。……居無何,杖一人斃堂下,邑民皆股慄。"這樣的行為引起了吳縣百姓的公憤,於是,秀才薛爾張等人召集百名學生,到文廟孔子牌位前痛哭,擊鼓鳴鐘,以示抗議,史稱"哭廟案"。金聖嘆在此案中撰寫了哭廟時的告文,並積極鼓動友人同赴文廟。此案件後來驚動了巡撫朱國治,其當即下令鎮壓,後捉拿八人處以死刑,其中就包括金聖嘆。於是,金聖嘆被關入刑獄,等候"至秋用刑", 為什麼說金聖嘆可謂遊戲刑獄的一介狂人呢?且看《清稗類鈔》中記載的一則軼事:金聖嘆因哭廟案被定死罪,而就在將上刑場的那日,他寫了一封家書,請獄卒寄給妻子。獄卒害怕心中有造謠、中傷之類的話語,不敢擅作主張,於是就把這封家書呈交給了上官。在此危急時刻還寫家書,可見這封家書的重要性,其中交代的定是非同等閒之事,可那官開啟一看,信上寫著:"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吾無遺恨矣。"金聖嘆料定官員會拆信檢視,便故意稱"大兒"戲弄他。在臨上刑場之時,還有心思開如此玩笑,一本正經、鄭重其事地說著"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味"這樣的呆話,可見其玩世不恭的"狂人"行徑。 金聖嘆為何有如此怪誕舉動呢?除其性格本就狂放不羈、狂傲玩世,好標新立異之外,也由於聖嘆可能存在著譁眾取"名"的心態,希望透過藐視科舉、看淡死亡等一系列反常態行為為其贏得名聲。同時,他也是透過種種狂人行為表達對當時不合理制度的嘲諷與反抗。

    總之,金聖嘆是文學史上因參與組織反苛政而遇難的唯一著名人物,是大力提高小說、戲曲文學地位並突出強調人物刻畫重要性的第一人。他是獨具慧眼、敢於突破舊規陳說的鬼才,也是不甘落入俗套、好標新立異的戲精,更是玩世不恭、放傲不羈的"士"族狂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餐哪種餐飲有成為全球性快餐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