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私人講學的教育家。

    首先,我覺得,孔子把“君子”這個本屬於貴族的專稱,向社會更廣泛的階層做了很好的傳播。在他眼中,人人皆可為君子。所以,他的教育理念和實踐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培養君子,尤其是能推行仁政的君子。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他特別注重學問修養的培育。“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大亮點。他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又說:“惟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就是說,教育的效果因個人的學習能力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雖然孔子把人的智力分為上中下三等,但是我們還是應該注意到,他對於學生在學習上與接受上的個別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由此要因材施教。

    《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論語中,記載孔子談詩、書、禮、樂的地方很多,他也特別重視詩、書、禮、樂這幾種課程的教育與教養的意義。在孔子看來,學詩可以興起志趣,發表情感,豐富常識,並可以使言語委婉典雅。學禮的意義在於使行動合乎規矩。學樂的意義在於使人心和樂,頤養性情。

    而且,孔子本人就是一個音樂發燒友。論語上說:“孔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講究師道尊嚴。顏淵就曾這樣描繪老師:“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子貢評價孔子:見其禮而知其政,聞樂其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

    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孔於的學生們對於孔子這樣的敬愛和尊崇,足證孔子在他的學生當中的威信是非常高的,只有樹立教師的威信,教學才能發生最大的效果。

    論語一書開頭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不僅如此,孔子明確告訴我們,練習和複習也很重要,這就是他說的“溫故而知新”。

    孔子是因材施教的模範教師。論語上這樣的記載得非常多,比如孔子評價他的學生:“柴(高柴)也愚(愚直),參(曾子)也魯(性遲鈍),師(子張)也闢(習於容止,少誠實)由(子路)也喭(粗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子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以“有父兄在,”冉有問:“聞斯行諸?”孔子答以“聞斯行之。”孔子的另一個學生不懂得這個道理,孔子告訴他:“求也退(保守),故進之(加以鼓勵),由也兼人(急躁),故退之(加以抑制)。”

  • 2 # 乾易5

    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用《論語》以”學習“為中心貫徹始終的卷首三句話來概括: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呼?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首先,孔子認為學習是人應該持之以恆,溫故知新,貫徹終身的大事。人的思想、認識和能力來源於學習。精神、信仰和品格塑造來源於學習。學習包括兩個過程:一是終其一生從書本上的理論學習,二是不斷反覆的社會生產勞動生活科學研究的實踐認知。其次,古代由於交通不便,資訊傳遞往往是口口相傳,能夠得到外界知識當然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明孔子並非閉門造車,認為學習的進步提高與開闊視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密切相關。最後,孔子對於不理解學習是一種可以怡悅身心,快樂高興的人的非難、冷嘲熱諷不但不感到慍怒和悶悶不樂,反而以君子的坦蕩情懷,學習的模範作用影響誘導他人。

    總之,因才施教,隨遇而化是老師授課之道。活到老學到老,孔子是我們的榜樣。和學習的物件、事物朝思暮想,心靈神交,才能心無旁騖,出神入化,理解透徹。學而身心怡悅並快樂著是學習帶給我們的美好體驗。人與社會的和諧在於人與人相互學習、借鑑,真心相交,朋發相處,而得以溝通情感,理解彼此思想,化解矛盾是非。學習是提高個人,集體,民族和國家整體素質的唯一有效途徑,是創新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智慧之源,也是教育的本質所在。

    這是孔子給我們的啟示!

  • 3 # 哥不猜想

    我認為孔子的教育思想,堪稱世界級別。與之比肩者,恐怕只有蘇格拉底了。這種比較必須注重時間性,比如人類第一個使用火種的人,就屬於源起性質的,之後的上天入地,都是在此基礎之上的人類智慧的延展。當時的教育只存在於政治世家和地主財閥之間的遊戲,這種情況下孔子提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言傳身教”等等教育思想,實屬難能可貴,這些教育思想,至今為止依然大放異彩,而且依然還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一,有教無類。

    孔子主張教育不能因人(貧富,貴賤)而異,這一點就是現在來說,依然具有指導意義。各大名校聚集優勢教育師資力量,使人以之為貴,如果能夠統一招生條件,讓所有人一視同仁的迎接競爭、接受教育,依然還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情,而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孔子第一個創辦私立公開學校,和主張“有教無類”思想,我認為這是孔子打破權貴對知識壟斷的有力舉措。

    二,因材施教

    孔子主張根據不同的人特質,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而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的“填鴨式”廢材加工廠教育。在完成基礎教育之後,逐級分門別類,讓不同特長和興趣的人接受自己擅長和愛好的學科,相信學習應該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孔子的“因材施教”也體現在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不同的側重,《論語-季氏》有云:“少之時。。。;及其壯也。。。;及其老也。。。”。

    三,啟發誘導

    這一點與蘇格拉底的教育極其接近,蘇格拉底也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助產士,他透過一步一步的提問,環環相扣的反問,引導協助學生孕育、創立乃至誕生學生自己的感悟和思想,而不是簡單直接的說出答案。孔子也主張“循循善誘”的方式進行教學,他在《論語-子罕》中雲:“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他在《論語-述而》亦中雲:“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樣引導學生漸入佳境而最終由學生自己通達明瞭,舉一而反三,觸類而旁通。四,學以致用

    學而無用,教之廢弛。孔子認為,透過教育獲得知識,就是為了應用於實踐,否則教與學就是一句廢話,空話,教育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他在《論語-子路》中說:“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意思就是如果熟讀《詩經》而不能適用於內政處理,外事獨立應對,讀再多的書,有用什麼用呢?

    孔子無疑是一位超級教師,他的教育思想還有很多,諸如“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等等學習方法;“文,行,忠,信”等等教育內容;“不恥下問”等等學習態度,都屬於孔子教育思想範疇,因篇幅所限僅舉以上數條,以企拋磚引玉之效,大家一起來重溫孔子的教育精髓。

  • 4 # 黃天才書畫

    孔子的思想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即道德之學。仁即仁慈,父母之道。義即兄弟百姓之道。禮即晚輩尊敬長輩之道,智即知人智慧之道。信為社會集體公德之誠信之道。

  • 5 # 你那麼那麼美好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論語》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

    1、教育的作用。

    社會功能:庶,富,教,是孔子的治國大綱,他認為,人口、經濟與教育是立國、治國的三大要素,教育對社會發展有重要作用。

    個體功能:他認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個性差異主要是由後天形成的。“性相近,習相遠也。”

    2、教育的物件。

    有教無類,貴賤與平民,都能接受教育。

    3、教育目標。

    培養德才兼備的賢人,君子。“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4、教育內容。

    仁,禮為核心,道德教育居於首位。教學內容偏重社會人事、文事,輕視科技與生產勞動。六種教材分別是《詩》《書》《禮》《樂》《易》《春秋》。

    5、教學綱領: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6、教學原則與方法。

    啟發誘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有針對地進行教育。

    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教學過程

    學、思、行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強調學以致用。

  • 6 # 世界第一爺

    孔子所主張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史上的創舉,推動了社會改革,並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成為最負盛名的偉大教育家 ①主張“有教無類”教育物件。 ②主張“因材施教”,採取啟發式教學,舉一反三。教學方法, ③主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④主張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敢於“當仁不讓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的教育成就。 第一,創辦私學:有教無類,打破學在官府的壟斷局面,擴大教育範圍,培養了人才,促進社會發展。 第二,總結出一套科學先進的教學方法; 有一天孔子和幾個學生在一起討論問題,也就是在上課,孔子就像他們問,你們有什麼志向,我老了,我老了呢就不會有人用我了,你們幾位啊一直說自己懷才不遇,那麼你們有什麼志向跟我說一說吧,這子路先吹牛,給我一個大國我一定會治理得非常好,這孔子聽了微微一笑,沒說什麼.另外一位納,比較謙虛,冉有說給我一個小國,我能治理的不錯,孔子沒說什麼,還有一位就更謙虛了,說如果讓我啊從政啊,我就是辦點這個禮節的事兒,程式的事,組織的事我做做大事兒我就做不好,孔子都沒說什麼但是這個時候孔子和學生在討論問題納,在上課呢,曾點在幹什麼呢?曾點在旁邊彈琴玩,大家想一想,我們今天有這麼上課的嗎,孔子就問曾點,說你有什麼志向 啊,這曾點把琴一放,鏗然一聲,就說我的志向跟他們不一樣,你有什麼志向說一說說來無妨 啊,他怎麼說,你看啊,他說我啊就想在暮春三月的天氣,穿上春天的衣服,領著六七個夥伴,再領幾個小屁孩,到郊外去,在沂河山東的一條河,洗洗澡,然後呢吹吹風,唱著歌回家了,這個聽起來有點胸無大志,孔子這麼講,論語裡面是這麼講的孔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什麼意思,就是我孔丘啊也非常想像你這樣啊。這個故事透露出兩個資訊,一個是孔子的教學很民主。甚至很前衛啊,第二個反映出孔子的一個思想,教育啊,最後的最高境界是一種審美的完成,一種非常輕鬆的審美的境界,所以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值得我們今天借鑑。

  • 7 # 十七君的詩書見聞

    作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言論大都具有方法論的意義,諸如“一以貫之、執兩用中、多而見識、擇善而從、無徵不信、觀過其黨、欲速不達”等,都帶有濃厚的方法論意味。

    我們今天都知道,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開辦私學的人,且門下多為貧民弟子。他將文化從官府帶到民間。那麼,他最開始辦學的目的是什麼呢?這就不能不談到他的教育宗旨。

    《里仁》載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人活著的意義在於求道,求學應該以學道為最高目標。“道”,本義是道路,引申為某種思想、理論、學說。孔子之道內容豐富,其核心就是他畢生宣傳的周禮,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倫理秩序。

    《雍也》中孔子稱讚顏回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學道的目的在於完善自身,在於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孔子要求學生要時刻把道當做人生目標,將求道放在首要位置,不要讓物質的慾望淹沒了人生的崇高宗旨。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孔子辦學的根本宗旨是“傳道”“育人”,“傳道”在先,“育人”在後,他是為重建禮制秩序而培養人才,講學授徒是他救世大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傳道為旨歸,這是孔子教育方法論的根本點。

  • 8 # 感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

  • 9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孔子身為教育家的名聲與作為思想家的名聲一樣大,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為教育事業付出一生精力的人,他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對後世的教育行為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   一、德育----素質教育的重點。 孔子一生為培養治華人才而進行賢能教育。在“德、才”兩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為出發點,提倡“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並把“仁義禮智信”作為五常。他認為“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二、勤奮好學、講究方法。勤奮好學----治學的重要條件。《論語》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他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樂趣,對優秀者給予表揚,對怠惰者給予批評。 重視學習方法,是每個學生應有的學習態度。孔子為此曾多次表揚顏回。他主張“溫故而知新。”他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並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在學習時應當獨立思考,但思考必須以認真讀書為基礎,他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治學嚴謹,抓住規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幾乎人人都知道孔子這句話,這是孔子做學問的態度----治學嚴謹、求實。他曾說:“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之;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這足以說明孔子治學嚴謹、紮實的態度。

    四、最早提出因材施教。他認為每個人的個性和能力都會有所差異,在對每個人的教育方面不能“一視同仁”,應該要根據每個人個人的特點以及能力來施行教育,對不同的物件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五、重視啟蒙教育。認為學習應該從小時候就開始,他還強調作為學生就應該保持認真努力的學習態度,虛心向學,在學習新的知識的同時還要經常複習早已學過的知識,畢竟溫故而知新。孔子認為學生要學會自我思考,而不是僅靠老師的教導,老師也不能只把注重知識灌輸給學生,要讓學生自己思考,並加以恰到好處的引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乒乓名將許昕9月16日喜得貴子!他還取征戰亞錦賽,您如何評價這種舍家為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