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蘇菀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教啊!我不會鋼琴,教不了書法和跳舞,這都要專業的老師來的啊!我只能教英語!還好,這筆錢省了!

  • 2 # 燒烤界的丁火火

    首先,不是每個家長都有那個文化去教孩子,小學還可以自己教教,現在孩子的課程也深,初中的孩子,家長肯定會覺得自己不會,還是不要耽誤孩子了,花點錢找專業老師教,免得給孩子交錯了,誤了孩子!

    其次,即使有那個文化教孩子,但是時間上不一定來的急,有時候工作忙的家長,家長下班了,孩子也睡了,難不成孩子要熬夜等到家長回來交嗎?不現實!何況家長上班累了,回到家也沒有那個心思教小孩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家長教孩子,可能會沒有那個耐心,自己覺得簡單的,可是孩子教一遍不會,再教一遍還不會,脾氣不好的估計就吵小孩了,反而會打擊孩子,還不如省點心花點錢找機構教

  • 3 # 妞媽的天空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最好的補習班是家長的有效陪伴。

    試問下:家長都能做到嗎?

    有多少父母,自己在玩手機,然後吆喝孩子去寫作業。

    有多少父母,忙於上班,根本無暇陪伴孩子。

    有多少父母,能保持學習的能力,成為孩子的榜樣?

    養孩子容易,育得下功夫。陪伴容易,有效陪伴就難度大了。

    正因為有這樣一個群體:父母輔導不了孩子作業,自己忙著上班,陪伴不了孩子。於是只好藉助於輔導機構來解決。

    還有就是孩子學習不自覺,在家學習效率低。只好花錢送去輔導機構,想讓孩子更多一點時間用來學習。

    整個暑假兩個月,都拿來玩太奢侈了。除去補習班時間,孩子玩的時間也夠多了。

    家長如果能做到有效陪伴,完全沒必要跟風、花錢去上補習班。

  • 4 # 平衡教育

    能力不夠,錢來湊,如果你所說的補習班僅僅是指文化補習的話,我想不外乎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家長沒有時間,因為生活不僅僅是五斗米而已!再者就是家長輔導不了孩子學習。當然如果你所說的補習班包括興趣愛好之類的,那麼家長更是力不能及了,全能型的家長很少見!

    家長沒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特別是低年級的時候。萬不得已只好把孩子送到補習班。

    說家長沒有時間的時候,有人會說還有什麼比孩子的學習還重要的事情嗎?你可別說,還真有,那就是溫飽問題,我就接觸過這樣一位家長,她在我們這的玩具廠上班,按照她給我算的一筆賬來看,她在玩具廠一個月可以掙1400多元,但是不上班回來輔導孩子這些錢就沒有了。如果讓孩子去上補習班,一個月需要450元,這樣她每個月還可以剩不少錢補貼家用。畢竟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的壓力全部壓在孩子爸爸一人身上,主勞力早晚會累壞的,這樣的話,各人都可以稍微輕鬆點。

    家長輔導不了孩子學習的情況

    家長輔導不了孩子的學習的情況還真不是個笑話,這是事實這是一位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過程中沒招了求助於我的時候。有答案,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她這還有的求助呢?而我周圍環境中,輔導不了孩子的不在少數,總不能天天到處找人問吧,所以最後被逼無奈,只好把孩子送到補課班,不是家長不想陪孩子,實在是自己能力有限。補習班成了這一部分家長的剛需!

    如果你的補習班是包括興趣愛好班的,那更不用說了,包括我自己在內,只能把孩子送到補習班。

    我曾經把孩子送去學跆拳道,因為孩子想學,而我們家長不是萬能的,送去培訓機構是最合理的選擇。

    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家長送孩子去補習班的主要原因,雖然家長明知道自己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被生活所困或者力所不及時只能退而求其次!

  • 5 # 葉蘇格愛娃

    兩者不矛盾。

    家長的陪伴是幫助孩子建立學習的動力,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感受到學知識帶來的樂趣。當然不可否認,很多家長的陪伴常常產生相反的作業。

    而送培訓班是幫助孩子學習知識的。家長對具體的學習內容知曉的程度總是有限的,很多科目並不能有效科學地輔導,這就需要專業的輔導機構來完成。

    不過如果家長做好陪伴的工作,給了孩子很好的心理基礎,他們有很強的學習驅動力,那麼通常對於學校裡的科目能勝任有餘,不需要額外的補習。但若還想再進一步,有時候也只能借外面專業的力來完成。

    另外家長還需注意一點:

    陪伴從來指的是有效陪伴,你若整天呆在家裡帶孩子,但卻總是拿著手機不放,這並不算陪伴,最多是看管。有效陪伴指的是能孩子帶來心裡溫暖且引導他們玩耍,促進他們各方面的發展。

  • 6 # 福林媽咪

    其實補習班和家長的陪伴並不衝突:

    1、家長沒空,讓孩子上補習班更有利於家長的陪伴

    有些家長都是全職工作,沒時間陪著孩子,也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在家。

    有些會選擇讓孩子上補習班,不用把孩子丟在家,也不用把孩子丟到老家,反而有利於對孩子的陪伴。

    2、家長高質量陪伴,而不是時時刻刻在身邊

    家長對孩子的陪伴,是需要高質量的陪伴,比如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和孩子讀繪本、一起出門旅遊,這種有很強互動感的才叫高質量陪伴。

    有些家長看似陪伴孩子,其實就是讓孩子自己玩,然後自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這樣的陪伴其實沒有什麼效果,反而會讓孩子感覺到孤獨。

    所以家長沒有必要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在晚上或中午,哄孩子睡覺、陪孩子做遊戲就是很好的陪伴了。

    3、家長的陪伴,不能影響孩子和家長雙方的自由時間

    孩子已經上補習班,說明孩子也不是特別小了。

    這就說明孩子已經開始有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家長的陪伴反而削減了孩子和同伴一起玩的機會,讓孩子無法融入到同齡小夥伴當中。

    家長對孩子的陪伴並不是形式上的陪伴,如果父母沒辦法整天打起精神陪孩子玩、陪孩子學習的話,不如讓孩子去補習班。

    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學點東西,也給了家長喘息的機會,能讓晚上比較短的時間內做到高效陪伴,讓孩子幸福成長。

  • 7 # 旮旯裡的神仙洞

    題主的這個表述有點問題,理論上應該是“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把孩子送去補習也是客觀現實和父母自身的侷限短板造成的。

    1、從客觀現實來看

    即使在唯分數論的過往,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父母的學科水平和能力都難以支撐孩子的升學考試,所以只能送去各種學科類的補習機構。那麼到了高考改革和教育深度改革的今天,這些大部分的家庭就更難以達到相應的標準要求來滿足孩子的綜合需求了。改革後無論對於學生還是父母的要求都比分數考學不知道高了多少個等級,可想而知,連基本的分數都搞不定,其他方面的同步發展就更難以應付了。所以父母們也只能把孩子送往各類能力提升的專業機構。

    2、從父母自身的侷限性看

    除了上述大部分父母在孩子一路的學校教育體系中無法深度參與之外,包括本來屬於孩子教育系統中最為核心的家庭教育,也是以父母為主導而進行的教育內容,對於大部分家庭中的父母來說也是難上加難。不用說學歷見識、職業經歷都沒有什麼優勢的普通父母群體了,就連高階知識分子、社會各行業精英、海歸等這種高大上的父母群體也未必能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上保證給力。這是由於教育本身的複雜性、專業性、系統性決定的,但是這些高階群體比普通大眾有個優勢是,一旦知道自己的短板,是具備學習補足的能力的。

    事實是,無論什麼樣的父母、家庭,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定有困惑、無力的時候,除非父母能夠一直保持學習和自修的習慣,且學習成長的速度是遠高於孩子成長的速度的。

    3、“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是有時效性的

    這個理論更多的被用於6歲之前兒童教育中,從科學的教育角度看,這個年齡段也是個體各方面發展迅速的階段,也是人一生的發展基礎,而父母在這個階段所起的作用會影響到個體的一生。那麼高質量的陪伴就顯得非常的重要,畢竟沒有多少家庭是父母都能在六年之內持續陪在孩子身邊不工作的,這不現實。

    所以結合現實和自身的弱勢,父母們唯有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才是正道,畢竟再優秀的老師和資源都難以與父母對孩子的瞭解和愛相抗衡。

    願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 8 # 寶媽的快樂很簡單

    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我認為這不是其他物質能夠取代的,在於孩子的相處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和孩子才能更融洽的相處,孩子才能更快樂成長。陪伴是一種無聲的關愛與呵護,是孩子心中最溫暖的太陽,感受家的溫暖與愛的幸福!劃重點:“陪”是形式,“伴”是核心。陪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在學校的陪伴。我所在的學校有些做法,我認為就是對陪伴很好的解讀。比如學校專門騰出來一些房間,給家長,用來給孩子做飯,或者讓願意的家長直接在此安家(非成績非常優秀的,不要想這種待遇)。凡是本校職工子女進入本校學習的,本人都可以申請去孩子本班任教,或者本段任教(一般都不會帶自己孩子所在的班)。這樣以來,跟孩子就有了更多的共同生活,共同話題。

    在家的陪伴。通過了解,我發現:這些教育成功的家庭,只要孩子回家,都會提前結束家中的活動,尤其是娛樂活動,哪怕是吵架,也要馬上喊停,並表現的像平常一樣。到家,孩子就是中心,甚至不在家時。我有個老主任,他孩子在上高中時,他每天晚上的新聞聯播,必做筆記,晚自習孩子回來,給孩子講。孩子的政治非常好,作文也非常棒,後來趕上了人大,進了國企,成了高管。另一個同事,為了孩子能提高語文作文水平,替孩子整理素材,後來自己稍加修改,直接出了三本書。孩子現在已經在北大。有人會覺得:你們是教師,有那個條件,我們不具備那樣的條件啊!其實錯了,還說剛才那個同事,他不是英語老師,為了孩子的英語,千方百計從北京找來重點小學、初中的相關資料,幫孩子提高英語水平。效果也是很顯著的。這樣的例子很多。

    更重要的是伴,看這個伴字,人的一半。也就是說:家長要成為孩子的一半,進入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真心的夥伴。只有陪,會讓孩子感到壓力,感到不自在。只有“伴”才能化解陪的尷尬,讓孩子從心理上接受自己的陪同。

    如何伴?我的一位教育成功的同事說:她的孩子,只要她的爸爸一說她,她就炸毛(孩子的爸爸屬於強勢的,孩子生氣,離家出走,好不容易回來了,結果孩子的爸爸看見了,上來就是:回來幹嘛,你不是有本事嘛。孩子又跑了)。她說,我從來不再家裡做孩子的思想工作,都是在外面一起玩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看孩子高興,瞭解孩子的思想,進行引導。如何伴,這個話題太大,展開能寫論文了。

    每個孩子的腦袋裡都裝著稀奇古怪的問題,做父母的經常要接受孩子的提問。對於家長能夠給出答案的問題,可以用孩子能懂得詞語去解釋。不會回答的問題,就坦然承認自己的知識有限,陪伴孩子一起成長也是一件樂事。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不但能讓孩子打下高智商、高情商的基礎,更能因融洽的親子關係讓你的教育“如腦入心”。不管多忙,家長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孩子,益處是非常多的,尤其是陪孩子讀書更是上選。陪孩子享受讀書的樂趣,不但能使親子關係甜甜蜜蜜,也能在孩子心智發展方面起到相當不錯的促進作用,這比什麼禮物、吃什麼補品都強。親子游戲是高質量的陪伴方式,它最大的意義在於透過合適的引導讓孩子學習社會性互動,讓孩子透過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和互動模式來學習。

    繁忙的社會讓家長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進餐,即使坐在餐桌上,也是匆匆忙忙的,幾分鐘就搞定,根本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或者因為趕時間,看見孩子吃得慢騰騰的就怒氣沖天,不停地責備或者訓斥孩子,結果把好好的吃飯時間弄得一團糟,家長心煩,孩子傷心。

    安全是我們陪伴需要的基礎。陪伴不僅僅是距離上的安全,更是心理與精神上的安全。孩子從出生之後就需要一種安全,而這種安全的給予,只有家長才能給予。我們都會發現,小時候孩子找不到自己的媽媽,往往就會一直在哭,其實這種哭就是我們陪伴需要的一種表現,有些家長可能從來沒有意識到,這是孩子對他們發出的一種呼喚。更有家長甚至認為,把孩子單獨放在一邊,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其實我們認為,陪伴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方法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為什麼這麼說呢?獨立自主是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所實現的,我們的陪伴不僅僅是指距離上的陪伴,而是指心理上,精神上的一種陪伴與支援。如果僅僅從距離上來只陪伴的話,那麼就顯得我們的思想是很狹隘的。

    陪伴也是一種教育,也是一種最深沉的愛。無論從任何一個方面講,我門覺得愛的形式是多種多樣,陪伴只是愛的一種,說出來也是愛的一種,那麼對於兒童來講,有家長一起陪她做遊戲,看電視,看圖書,那麼對於他講,那就是愛的最好表現,即使沒有這些一起行動的遊戲,坐在一邊陪在孩子身邊,孩子自己遊戲,自己玩耍,那麼,這也是一種愛,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那份陪伴,那會不寂寞。有時候我沒感覺到孩子能夠自己用遊戲,自己學習,但實際上,如果離開家長的陪伴,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的,孩子自己學習自己遊戲時,也有著一種焦躁與不安,其實我們所說的陪伴,是家長與孩子心理上的陪伴。空間上的陪伴僅僅是一種重要的形式。

    珍惜陪伴共存的時間,總有一天,孩子會獨立出去,陪伴就顯得更為珍貴。我們內心中最多的感動,應當來源於我們的感悟,有時候我們僅僅是覺得一種時間在浪費,一種陪伴,沒有任何效果,而覺得為了生活,為了生存,我們的時間都很寶貴,為了休息,為了休閒,我們每一刻時間都想變成自己的,但是陪伴的時間本身就是你的家庭的歡樂,家庭的和睦,才是陪伴的結果。總有一天,所有的人都會遠離,包括自己的孩子,也會成長,也會成家,而家長對孩子的陪伴,就會變成孩子對家長的陪伴,那將顯得彌足珍貴。

  • 9 # 初中人教版英語

    作為老師,也是家長,我說說這種情況。

    首先說,在孩子上小學時,特別是小學一年級是孩子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這時,家長的陪伴是孩子能夠培養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重要保障。孩子一天多數時間在家裡,老師在校也只是教好課本內容和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老師不可能跟著學生去管理。學生的習慣培養重點在於家長的看管。如果此時家長不在孩子身邊,孩子好的習慣不容易培養好。我孩子班的有些家長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一些孩子的學習很差。可以說,在孩子小學階段,特別是學習習慣培養時期,家長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但是等到孩子習慣培養階段過去後特別是孩子升入四年級或是初中後,家長就會面臨孩子作業輔導班難題。一般情況,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學習內容還不難,家長一般能夠輔導了。但是隨著學習難度的加深,很多家長輔導不了孩子。如果孩子學習習慣很好並且學生不需要輔導就能夠學習好。那時最好不過的事情。但是,一旦學生某一科或幾科學習不好,家長找輔導班給孩子補習就是不得不考慮的事情了。

    家長的陪伴和輔導班的輔導目的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的陪伴是養成習慣,輔導班的輔導主要是補習功課,這是學生、家長需要分清的一個重要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散戶應該如何把握好最佳買入點?有哪些好的建議和需要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