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牧漁子
-
2 # 搞史小乖
趙國輸給秦國並非輸在士兵身上,趙國在臨近亡國的時候組織起來的十萬兵馬加上一個名將還可以和秦國一較高下,秦國計程車兵和趙國計程車兵區別很大
胡服騎射是趙武靈王觀察遊牧民族的作戰風格,以快 準為基礎,堅持改變的方針,把古代的衣服以及作戰武器結合起來,胡服騎射改革成功,軍事上效果非常明顯,改革成功第一年直接滅掉趙國國內一個國中之國叫中山國(據說這個中山國有兩千輛戰車),也就在這個時期,趙武靈王想透過騎兵快的優勢,不用經過函谷關,從秦國的北方把秦國滅掉,就這麼牛。
胡服騎射由趙武靈王帶領,做了一件非常成功的事情,當時秦國有一個公子在燕國做人質,趙武靈王帶著軍隊,把這個秦國的公子接到秦國去當國君,這個秦國公子就是“秦昭襄王”。
秦國的虎狼之師有點不同,主要在精神上給鼓勵,至商鞅變法之後秦國計程車兵就被稱為虎狼之師,商鞅變法裡面有規定,凡是帶著敵方人頭回來的都可以領取爵位,這樣平民百姓透過打仗也可以當官,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秦國士兵在領取戰功方面非常瘋狂,甚至自己人死後也被砍下頭顱,拿回去請功,假如沒有將領指揮與後臺領導操作,就讓士兵衝上去打,秦國的虎狼之師肯定不是對手,秦國打楚國可以正面交戰,面對趙國全是使用反間計。
-
3 # 大鵬說國學
軍事上的成功,
第一是打錢,第三看君臣一心君明臣賢其實就是孫子兵法說的道,第二是將帥,第三是士氣
一、國力
這是是一方面,兩國相持三年,應該都不差!
但決不能只看國力,否則直接拼國力就可以了,不用打仗了!
看看北宋南宋,國力都強,還是被遼、金和蒙古人打的沒方向!
明國力強,被後金,滿人打的沒方向!
二、君明臣賢,
孫子兵法說,道,上下同欲者勝!
上下同欲,軍民一心,君臣一心,國君或者皇帝用好將帥,信任將帥,有名的好的朝堂有
就說說戰國時期吧,
看看秦國,一百多年都是如此
秦孝公時期,商鞅,最佳搭檔,還有樗裡疾等
秦惠文王時,公孫衍,張儀,司馬錯等
秦昭襄王時,宣太后,魏冉,白起,範睢等
秦始皇時,呂不韋,李斯,王翦,王賁,蒙驁,蒙恬,等
趙國,
趙武靈王,肥義等
趙何時(趙武靈王兒子),廉頗,趙奢,藺相如,也可,與秦國比差了些,後面就沒了!名將有李牧,君主不行啊,被離間了
魏國,
魏文侯,李悝,吳起,田子方,卜子夏,等
魏武侯就差了,吳起被趕跑,後來更差
燕國
燕昭王,樂毅,郭隗,鄒衍
齊國,
沒有,就田忌賽馬用孫臏那陣好一些
楚國
楚威王時期,好一些,人才沒有
君明臣賢,道,上下同欲者勝,這是決定性的一點!
三、將帥
秦國
用最有名的白起,橫掃楚國魏國南韓,趙國,無一敗績的戰神
後面的王翦,六十萬軍隊滅楚,李信就不行
魏國,
吳起在位時,也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把秦國河西之地全部納入囊中,秦國一點脾氣也沒有
趙國,
廉頗,防守的能手,還不是最好的將領,不能勸說趙王用自己的策略!說清利害!被離間!
李牧,名將,被離間
漢初,
後面的,很有名很厲害的就是韓信了
幾乎每一次都是以少勝多,滅趙,以幾萬軍隊戰幾十萬軍隊!滅魏聲東擊西,滅齊!滅燕,還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等!
牛逼的戰神啊!
後面還有戚繼光,也是,幾乎每次都是極少的傷亡甚至零傷亡消滅幾千到幾萬的倭寇!
第四,士氣
這個也很重要,狹路相逢勇者勝
最有名的就是曹劌論戰,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打敗鮑叔牙的齊國軍隊!
-
4 # 淡墨青史
我是大話歷史君,我來答。
如果追根溯源,趙國和秦國的祖先本就是一家人。秦人因養馬被周朝所賞識,趙人為周朝駕車有功被封於趙地。因此秦人抗擊西戎而崛起,趙人(韓、魏、趙)分晉而有一方地位。
趙國始於晉國,與韓魏趙分晉而來,因此趙國在戰國時期並沒有名聲,處於受人欺負任人宰割的局面。直到趙武靈王趙雍(贏姓趙氏)繼位,看著日益衰落的國事,四周強國環繞,改革迫在眉睫。胸懷大志的趙武靈王從長期欺負趙國的東胡和匈奴中學習,發現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的長處:
穿窄袖短襖,生活起居和狩獵作戰都比較方便;作戰時用騎兵、弓箭,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機動性。他對手下說:“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來如飛鳥,去如絕弦,是當今之快速反應部隊,帶著這樣的部隊馳騁疆場哪有不取勝的道理。”因此開始學習“著胡服”“習騎射”,使趙國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同時“胡服騎射”使得趙國成為山東六國中實力最強的霸主之一。
秦國始於秦非子養馬有功封為周朝附庸到秦穆公剿滅西戎,開闢千餘里的國土並穩定大後方,才有了問鼎春秋四大國的資本。秦國雖然在春秋時期強盛,但到了戰國時期卻處處受到魏國欺負,並且被中原國家所嘲笑為“未開化的野人”。因此,秦國到了秦孝公的時候任用商鞅變法重農抑商,實行連坐制,使得秦國內部團結一致,國力發展空強迅速。其中商鞅變法中有一條是:
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這也是秦國“虎狼之師”的由來:兩軍交戰,秦兵算功績根據其所斬殺敵軍人頭來算,所以秦軍的每個士兵打完一場戰回來腰間都掛滿了人頭,去邀功。
“胡服騎射”與“虎狼之師”的對決趙軍憑藉“胡服騎射”的成果,兵強馬壯威震山東六國;秦軍憑藉商鞅變法的制度出現了一群好戰的“虎狼之師”數次東出戰果累累,使得山東六國紛紛投懷送抱於秦國。
兩強之爭必有一死。終於這兩個國家開始了“宿命之戰”——長平之戰。這場戰役是兩國以國運為賭注的一場惡戰,前後相持數年,直到趙國用錯將領趙括,秦國換上戰神白起,戰局的平衡開始被打破。趙括中計被白起圍困,數次突圍,最後趙括被射殺而死,趙國潰不成軍紛紛投降,但被白起坑殺。
趙國前後損失近45萬,數十年內沒有年輕壯丁可用,趙國從此走上了衰敗,秦國東出已無任何國家可用抵擋了。
結語:趙國強盛不過百餘年,而秦國曆經數代奮發圖強,有著很深的國力和制度支援。趙國戰敗,不僅輸在用人上,更重要的是糧草!“胡服騎射”和“虎狼之師”的對決中戰敗,但趙國的軍事策略,對山東六國影響深遠!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歷史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
-
5 # 晴佛
確實趙國的胡服騎射的軍事變革,讓其成為戰國軍事最強國之一。但比起秦國,說實話差距還是比較大。
最大的差距首先是國家實力,秦國商鞅變法,幾乎廢除了奴隸制。奴隸變成自然人,可以得到土地,當然就必須向國家交糧繳稅。如此國家財政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立功,還能封賞土地錢帛,而且有地位。真是名利雙收。
反觀趙國,仍然實行奴隸制度,稅收,徵糧,也只能向各大貴族利益集團收取,還經常收不上。沒辦法,那些利益集團還都有各自的私人武裝,國家工作人員大都無力執法。而且,由於國家人民大多是奴隸身份,即使有人具有一身才華和本領,也很難出人頭地,立功受賞。如此腐朽的制度如何能喚起人民報效國家的積極性。
再有國家軍隊的建設。秦國由於財政增加和激勵人才的政策。使國家的軍事裝備都達到戰國的最巔峰。有錢可以讓武器更好,更完備。獎勵機制更是讓科技人才積極作為,研發更強的裝備。
反觀趙國,只在原有的武器基礎上,加強了騎兵的機動和射擊訓練。當然效果也確實很顯著,可以除對秦國外的五國軍隊的壓倒性態勢。但對秦國只不過有一拼而已。
所以,趙國和秦國相比,也只有騎兵或有些許優勢外,其餘無一不是羊羔遇虎狼。如何能與之比肩。更不能容忍的是,趙國還對自家的良將進行殘害,看看廉頗和李牧的下場就知道,趙國不管是廟堂和朝堂是多麼的昏暗和無能 。喜歡自毀長城。此國不亡,真是沒天理了。
-
6 # 桃花一簇開無主
趙國輸給秦國的原因多種多樣,並不是“胡服騎射”和“虎狼之師”的關係
趙國的地理位置不如秦國趙國地處在燕國、齊國、魏國、南韓之間,同時北面又是匈奴的鐵騎,可謂四戰之地
尤其是魏國這個鄰國
開局實力十分強大,就喜歡打打趙國,所謂圍魏救趙,就是這兩個國家和齊國之間的三人遊戲
尤其是北面的匈奴,給予了趙國很大的壓力
趙國一直在北方部署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李牧在職期間,北擊匈奴,卻之千里,一方面擴大了趙國的土地,同時,也耗費了趙國的實力
趙國的人才使用遠遠遜於秦國趙國有哪些人才?
廉頗、趙奢、李牧、藺相如、肥義、樂乘等等
秦國有哪些人才?
本土人才不多,多為外地人才,范雎、商鞅、白起、蒙恬、張儀、甘茂等等
在人才的使用上,秦國遠遠高過了趙國
在秦國曆代國君的努力下,六國的很多人才紛紛湧入了秦國,為秦效力
而趙國,則只能用自己的人,幹自己的事,不讓趙華人跑到秦就是勝利
不過,趙華人出去混的確實不多,出了樂毅能提到名字的還沒有幾個
最主要的原因,秦外鬥不斷,趙內鬥不斷這是兩個國家走向不同的根本原因
“胡服騎射”之後,趙國的國家勢力大增,但是,趙武靈王還沒有入土,國家內部先亂了
沙丘之變中,惠文王和公子章鬥;
之後廉頗和藺相如鬥
之後在郭開的運作下,趙悼襄王、趙幽繆王兩個草包的支援下,李牧被冤殺,趙奢被替換,廉頗回家種地,人才凋零,國家佻薄
這樣還怎麼打仗,還怎麼抵禦秦國,還怎麼統一天下??
趙國唯一的一次機會,就是在胡服騎射之後,趙武靈王改革,吞併中山,成為中原的強國,但是正在準備開始統一天下征程的時候,沙丘之變導致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肥義被殺,開始了下坡路。
之後,秦趙多次明爭暗鬥,長平之戰,趙國40萬降軍被殺
在之後,邯鄲保衛戰,雖然有信陵君幫助打贏,但是趙國實力大減,一蹶不振。
再往後,李牧被殺,趙國岌岌可危
前229年,趙國被王翦所滅。
雖然之後,代在北部苟延殘喘,也沒有幾多時日。
-
7 # 我當作者那幾年
趙國輸給秦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單單是趙國的“胡服騎射”和秦國“虎狼之師”的較量。
1:秦國的耕戰制度和趙國的軍功爵制度明顯的更合適於戰國時代,有兵有糧食才是打仗的資本。
2:從體量上來說秦國就比趙國更大,據推測長平之戰前秦華人口500萬左右,趙華人口有350萬以上,單單憑藉人口趙國被秦國碾壓。
3:經濟發展。秦國有廣闊的關中、肥沃的巴蜀這是秦國的大糧倉,趙國國土肥沃程度不如秦國,在農業文明的對拼中落於下風。
在長平之戰的時候,秦趙兩國整整僵持了三年,整整打了三年啊。趙國為什麼要啟用趙括。為什麼要倉促決戰?那是因為趙國已經熬不下去了,再熬下去就瘋啦。
4:地理優勢,秦國佔據了最好的地勢,還有穩固的大後方。趙國是四戰之地,長平之戰後竟然還有燕國想過來撿便宜。
所以趙國是輸給秦國不單單是胡服騎射的劣勢,趙國四十萬大軍被坑殺,但是秦軍死傷過半。當時的秦軍有六十萬人,那也就是差不多三十萬人廢了。
由此可見趙國的實力,所以歷史是多方面的。
感謝支援……
回覆列表
趙國輸給秦國不是隻輸在軍事上,而是輸在全面對抗時綜合國力的比拼上。趙國不弱,但秦國更強。一、胡服騎射的趙軍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奇蹟,但沙丘宮變之後,秦軍已經後來居上。
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打造了中原地區第一支騎兵隊伍。北方的匈奴人馳騁草原,擅長騎兵突襲,來去自如,給秦趙燕三國邊境都造成不小困擾。趙國率先實現了軍隊作戰方式的改變。中原本無騎兵,但在匈奴人的影響下,趙國學習匈奴人的騎術、軍服、裝備、馬上兵器等。因為在馬上打仗,短兵器發揮不了太大作用,中原地區的冶煉技術已經足夠發達,所以,有長度又有韌度的長刀、長槍開始出現,讓馬上作戰成為現實。所以趙國建立騎兵之後,一度傲視群雄。
騎兵雖強,但不能一味誇大騎兵的作用。戰國時期,作戰的主流模式仍然是以戰車為中心,步兵為主力,騎兵相當於一支特種部隊,並不是主力部隊。趙國胡服騎射雖然提升了不小戰力,但在大型戰役中,擅長奇襲的騎兵優勢不一定會很突出。特別是在沙丘宮變之後,依靠流氓手段的趙惠文王繼任國君,對父親建立的軍隊體制傷害很大。內亂讓趙國的軍隊建設一度受到嚴重影響。而這個時候,早已完成變法的秦國正在蒸蒸日上。
二、秦國打造虎狼之師的體制,趙國根本沒有。在軍隊建設上趙已輸秦。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執行了嚴格的軍隊晉級體制。秦國的職級必須拿戰功來換取,軍隊中設有軍法官登記軍功,戰時督戰,戰後計功,以斬首數統計功勞。戰場上士兵為了輕裝,很多都不穿上衣,赤膊上陣,拼命殺敵。每次戰役之後,都有不少士兵晉升,或得到土地和財產獎勵。秦國的屌絲如果想改變命運,可以投一份簡歷去戰場上奮力殺敵,趙國想改變命運多數人恐怕要靠投胎。當然,趙軍也並不弱,只是秦軍更強。
三、趙國敗給秦國不光在軍事上,綜合國力的比拼,趙國已經明顯處於下風。從長平之戰開始,一直到趙國滅亡,秦趙之間的國力已經有了較大差異。
首先,秦國早已攻下巴蜀地區,把勢力範圍擴充套件到天府之國。巴蜀的區的物產豐富、耕地充足,成為秦國的一個大後方,特別是如此重要的糧食產地為前線提供了保障。反觀趙國,三年的長平之戰,硬生生拖得軍糧告急。
其次,人口和地盤遠不及秦國。古時候打仗不光打軍力,還要打經濟、人口、士氣。經濟上,秦國改革後獎勵耕種的政策大大激發了百姓的積極性,國家的財政和物資儲備比趙國要強。人口上也超出趙國不少,不間斷的征戰楚國、魏國、南韓的情況下,照樣能輕鬆集結60萬大軍攻打長平。士氣就更不用贅述。
秦國北據車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饒,東有潼關之險,西無羌胡之憂。趙國雖然不弱,卻沒有能充分利用好外交資源,戰爭中,趙國隻身抗秦,幾乎耗盡國力,長平之後已再無力抵抗秦國虎狼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