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個人認為是周世宗柴榮。
8
回覆列表
  • 1 # 燈右讀史

    提名後周世宗柴榮

    五代十國是一箇中原板蕩不止的時代,用《水滸傳》裡的一首詩來形容便是: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都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而在這其中的“石”便是後晉高祖石敬瑭,他為了自己能夠稱帝,認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契丹耶律德光為父,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兒皇帝。還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從而使後面的中原王朝無險可守。後周的太祖郭威繼位後,傳位給自己的外甥,也是自己的養子郭榮(本姓柴),後世通常稱為柴榮。

    柴榮繼位後曾經向精通術數的王樸發問可以在位多久。得到的答案是:“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聽後十分欣喜地說:“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只是柴榮沒有想到,這裡的三十年並不是實數,而是五年零六個月的意思。

    柴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雄心勃勃,令後周王朝呈現出新的氣象。上任之初,面對世仇北漢與契丹大軍的聯手進攻御駕親征,親冒矢石,衝鋒在前,取得了勝利,戰後論功行賞,賞罰分明,處決樊愛能、何徽等臨陣脫逃的將領,重賞趙匡胤等英勇殺敵的將士。隨後南征北戰,攻伐後蜀、南唐,屢戰屢勝。而後又把目光放在了契丹,放在了幽雲十六州身上,又一次御駕親征。僅用四十二天便連續收復三州三關之地,而此時契丹在位的是赫赫有名的“睡王”耶律賢,聽到戰報後還滿不在乎的表示這本來是他們的土地,隨便拿回去就好了。

    可是正當柴榮正準備雄心勃勃的繼續收復幽州等地時,不幸染上重病,只得返程,最終病逝,在位五年零六個月,年僅三十九歲。他去世後,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然而終兩宋之世,中原王朝也沒能收復幽雲十六州之地。這些區域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河北一帶,北方政權可以長驅直入至中原王朝政權,這也是兩宋常年被動挨打的原因之一。後來元末紅巾軍起義打出的口號便是“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直到公元1368年才由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北伐軍完全真正收復了幽燕之地。而這時距離柴榮去世的公元959年已經過去四百多年了。如果不是他的英年早逝,幽雲十六州或許能早日收復,那麼契丹或許不會保持長久強盛,後面的西夏、金、元等政權是否能夠登上舞臺也是個未知數。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柴榮的早逝成為了猜想。

  • 2 # 餘笑寧

    我認為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世宗柴榮。

    後周兩代皇帝郭威和義子郭榮(原姓柴,皇后柴氏侄兒,後復原姓為柴榮),身世及個人品質上,以及為帝后的做為上,沒有大的瑕疵,放在歷史上,都可算得上是有做為的賢君、明君。郭威遭遇令人同情,嫡親血脈被後漢殺個精光,血親只剩下了幾個外甥,卻把皇位傳給了和他沒有血緣關係的柴榮,在這一點上不能不佩服郭威的眼光,而柴榮也確實不負義父遺願,繼位後勵精圖治,政治清明,招撫流亡,減少賦稅,整軍練卒,裁汰冗弱,後周所控制地區即中原及周邊的民生及經濟迅速恢復,國力上升,軍隊戰鬥力也加強了,一個“為君難過為臣不易"“平邊策",讓群臣歸心,君臣一心,國力增長,軍隊戰鬥力增強,連敗周邊所有割據政權,連唐末立國,不可一世,終北宋始終都強壓宋人一頭的契丹都被他打的喪兵失地,可以說柴榮是五代及兩宋時期,最為難得的一位軍政、經濟、民生等治國能力全方位精通的君主。

    後周在柴榮治下,己有漢唐初期那種統一天下,併吞八荒六合的雛形,柴榮自己也曾說: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但天不假年,只給了柴榮五年多時間,雖然連他定下的第一項計劃也沒做完,但他已經打下了統一的底子,趙宋就是在這個底子上重新統一了中原和南方。

    趙匡胤雖然也不錯,但一則他沒有柴榮的胸襟氣度和眼光,二則得國不正,生怕別人學他黃袍加身,防內重於防外,三則死得蹊蹺,也沒時間了;至於趙二,那就是個極品人渣,搞陰謀權力無人能敵,治國治軍就……呵呵了。

    現在有很多人在想,如果柴榮不早逝,又會怎樣?當然會有和趙宋一樣的可能,但從柴榮為帝五年多時間的做為來看,卻有讓後周成為另一個漢唐的可能,而且這個可能很有可能實現,所以才讓我們這些後人為這位一代名君感到無限惋惜!

  • 3 # 無劍的劍客

    大家都回答了柴容,這也是我最先想到的,大夥都說了,我不再多述。我覺得另兩位也可一提,即三國時期魏國的兩位皇帝曹丕曹睿父子。這曹氏父子是三國三位第一代領導人後最合格的接班人,比吳蜀那倆強太多了。最為關鍵的是,他們都很成功的控制和限制住了司馬懿父子,使老奸巨滑的司馬懿只想自保,而不敢有其他想法。可惜這二人都是英年早逝,都沒活過四十歲,這才成全了司馬家族,篡魏而建晉,造成以後兩晉南北朝的無限混亂之中。試想,曹丕曹睿父子中只要有一個能多活幾年,能熬死了司馬懿,中國的歷史定會是另外一個樣子吧。司馬懿的經歷告訴我們:能活才是硬道理。

  • 4 # 西府趙王爺

    當然是柴榮了,如果他不早死,那就沒宋太祖趙匡胤什麼事兒,也不會有宋朝這個朝代!

    柴榮是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時期的一位君主,後周的第二個皇帝,即後周世宗,後周開國皇帝,後周太祖郭威是他姑丈。

    都說亂世出英雄,在五代十國那樣的亂世之中,柴榮就如同一顆閃耀的彗星劃過夜空,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柴榮本是郭威正妻柴守玉親侄子,後來被收為養子,改姓郭,所以咱們也可以叫他郭榮。原本按理說柴榮是當不了皇帝的,但是郭威這人命苦,兒子都被前朝皇帝給殺了,所以柴榮便成為皇位的繼承人。

    由於跟著郭威夫婦,柴榮無論是在性格上還是經歷上都受到了二人的影響,特別是郭威,他很器重柴榮,經常會吧柴榮帶在身邊,無論是經商還是打仗。所以柴榮雖然年紀輕輕就當了皇帝,但他的閱歷遠比一般人要豐富。

    跟著郭威,他見慣了刀光劍影,血流成河,也體會過人生百態,民生疾苦。當然,他更見證了郭威是怎樣一步一步的成長為一代開國之君的,這裡面有著太多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這些經歷,都為他日後成為一代明君,打下了基礎。

    柴榮登基之後,文治武功都頗有建樹!

    一、國家安定,首先要老百姓安居樂業才行,只有老百姓生活安定了,負擔減輕了,才會有更多的精力投身於建設中。柴榮,就是從這一點出發,從降低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稅收開始,一點一滴把老百姓從貧窮邊緣逐步改善到基本富足。

    二、軍事上,國家只有軍事上強大了,才能抵禦外侵,才能給老百姓一個安定的生產、生活環境,才能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柴榮就是建立了自己的軍隊,禁軍,並不斷擴大軍隊的實力。建立禁軍,壯大武力。

    三、 百姓有安定的環境,經濟上有著有力的支撐,柴榮便開始擴大國家的疆土。他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特別是對北漢高平一戰,柴榮身先士卒,反敗為勝,打得北漢數年不敢進犯。

    四、 對於貴金屬的控制。由於唐朝時期,唐玄奘西區取經的影響,人們都對佛有著無上的尊崇,為了表示對佛的尊敬,很多地方都大肆興造佛像。這無形當中就浪費了很多的貴金屬。柴榮在位期間,把一些貴金屬收繳,來減少黃金的支出,穩定貨幣流通,抑制住因為重金屬支出過多而引起的恐慌。

    五、 重視尚武之風。因此,國家軍隊實力的強盛也是跟這個有著很大的關聯的。這些措施為後繼者積攢了大量的財富、資金、實力和人才。

    總結來看,柴榮絕對算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帝王,在他的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國力強盛。其為後來北宋統一中原,結束亂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年柴榮病逝之前,正值其攻遼之際,連克二州三關,幽雲十六州收復在望。而柴榮死後,趙家兄弟傾舉國畢生之力,也沒能實現這一夙願。

    想想這是他僅僅數年時間所取得的成就,其文治武功,簡直可以用變態來說。可惜天不假年,柴榮英年早逝,僅僅在位六年便離開了人世,年僅三十九歲。他死後幼子繼位,主少國疑,趙匡胤乘機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取而代之。

    如果,柴榮沒有那麼早過世,或許他就會御駕親征,帶領軍隊把胡人趕出去,永世不得翻身,到那個時候,說不定就已經統一整個中原呢。掃平天下也很有可能,而或許歷史上,將不會有"宋"這個朝代。

    在我看來,柴榮才是唐以來200多年亂世終結的決定性人物,至於那個偷來的趙宋王朝,不過是其延續罷了。

  • 5 # 喜歡歷史的IT男

    只能是周世宗柴榮了,只可惜他39歲便撒手人寰,凌雲壯志化作無奈嘆息,宏圖偉業都為他人做嫁衣!

    柴榮死前未能實現他10年掃平天下的願望,但以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來看,他完全可以掃平天下、開創盛世,成為一代明君盛主,可惜卻英年早逝、功敗垂成。

    柴榮是累死的,六年征戰勞苦,很少休息,操勞過度,結果病倒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征途中,從此就一病不起,遂成千古遺恨,而他死前的精心安排,只因為看錯了一個人就滿盤皆輸了。這個人就是他的心腹愛將趙匡胤。

    柴榮去世前的安排:

    內宮方面:立魏王符彥卿女為皇后(即小符後),主持後宮,小符後是大符後的妹妹,主持中宮事宜,必能善待其姐兒子柴宗訓。以四子七歲的柴宗訓為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以五子柴宗讓為左驍衛上將軍,封燕王,前三個兒子和郭威一家死於劉承祐之手。

    宰執大臣方面:擢升樞密使魏仁浦為宰相,晉封吳廷祚為左驍衛上將軍、檢校太傅、樞密使,執掌樞密院。魏仁浦、範質、王溥三位宰相參知樞密院使。為什麼這麼安排?

    五代以來。樞密使參與朝政。始於宰相分權,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樞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與議軍國大事,其權重於宰相。

    論級別,宰相高於樞密使,論實權,樞密使高於宰相,柴榮將魏仁浦調出樞密院,是擔心魏仁浦權力過重,由吳廷祚接任樞密使,又擔心吳廷祚由此做大,所以讓魏仁浦、範質、王溥三位宰相參知樞密院使,讓四人互相牽制,平衡最高權力,四人都是文職出身,在軍界沒有任何根基勢力,所以四人執掌樞密最為可靠。

    軍界調整:一是駐京兆的永興節度使王彥超改任鳳翔節度使,鳳翔是後周西面門戶,不容有失,而王彥超又是猛將,這個人事安排是為了防備後蜀孟昶,柴榮相信他對付的了孟昶,萬一王彥超在政治上靠不住,畢竟他在永興軍任職3年,難免培養出自己的勢力,而把他調至鳳翔,一方面對付孟昶,就算他叛變,在鳳翔沒有任何根基,也掀不起大浪來。

    二是由駐青州的平盧軍節度使李洪義接替王彥超職務兼京兆尹,李洪義在京兆也沒有任何根基,也不會有後顧之憂。

    三是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按說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柴榮的妹夫,但柴榮信不過張永德。原因是張永德的能力、名望和在軍界的勢力都讓柴榮非常不放心,張永德是周朝近親,出道早,官位高,自始至終都出在周朝最高權力中心,掌握禁軍已經三年,禁軍中親信、故舊非常多,人脈非常廣,如果柴榮死後,張永德起了異心,近水樓臺先得月,沒有誰能夠制服張永德。

    於是張永德被解除兵權,加官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趙匡胤新任都檢點,而之所以是趙匡胤,只不過是柴榮信任他罷了,畢竟趙匡胤在禁軍中的人脈關係跟張永德一樣廣,柴榮不相信自己繼位前就身居高位的張永德,而相信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趙匡胤,可惜他還是看走了眼,趙匡胤還是辜負了他的信任。最終一片苦心,卻是趕走了妹夫張永德,便宜了所謂的心腹趙匡胤,最終還是為他人做嫁衣。

    如老天在假他一些時間,也許中國歷史就會有一個與漢唐並肩的盛世,而不是處處被異族蹂躪的宋王朝。柴榮在在他的人生即將到達頂峰的時候死了,命運給他以及中國歷史開了一個苦澀的玩笑,這個不應該出現的玩笑直接葬送掉了一個幾乎可以媲美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偉大時代,直接改寫了中國近一千年的歷史。半年後,他的心腹愛將趙匡胤就仿照後周太祖郭威黃袍加身,發動政變,奪取了後周天下,建立了宋王朝。

    從此,漢民族崇文廢武,血性越來越少,漢唐以來奔放大氣的民族性格不在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內斂保守,當一個民族失去了對外開拓的血性和霸氣,在歷史的泥淖中不斷的沉淪,等待著這個民族的只能是毀滅,近千年來,漢民族的數次亡天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了,可以說,柴榮病死,趙匡胤奪位,是中國歷史至公元后以來第二次千年中最大的不幸。

    有些觀點指責中國古代的民族主義,但如果沒有偉大的民族主義者,誰來保護我們的文明,誰來保護我們的發展成果,指望敵人發善心嗎?這不是痴人說夢嗎?可能性為零。其他三個古文明是怎樣滅亡的嗎?

    人,只有自強才能自立,國家要生存發展,只能依靠自己,在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中,永遠不要相通道德對一個利益集團的約束,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鐵血自強,用刺刀而非道德來爭取自己所需要的利益,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你哪怕是想跟人家談判,你想跟人家去用道德,用法理來爭,你首先得有粗的胳膊,你得能掰過別人,你沒這些東西,什麼都白搭,想跟人家談,人家不跟你談,你沒有實力跟人家談。

    所以從漢民族自己發展的利益來講,影響千年歷史發展的關鍵時代和人物,不是宋朝和趙匡胤,而是後周和柴榮,柴榮的死,後周的滅亡,對近千年歷史是最具影響力的,柴榮如果不死,趙匡胤奪位的可能性是零,後周就不會忘,一個有著漢唐雄風的大一統王朝就後建立,所謂的遼,金,蒙古就會遭受跟他們之前的遊牧民族匈奴、突厥等一樣的命運。

    無法理解命運之神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候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哪怕在多給柴榮五年時間,他也有足夠的能力來改變歷史,柴榮在他短短五年半的鐵血生涯裡面,幾乎戰勝了所有的敵人,卻唯獨戰勝不了命運,這大概就是天意了,於是,英雄死了,漢民族也錯過了又一次復興的機會。

    周世宗柴榮年輕時向精通術數的左諫議大夫王樸發問:“朕當得幾年?”。王樸回答:“臣固陋,輒以所學推之,三十年後非所知也。”柴榮聽後滿心高興回答道:“若如卿所言,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這是何等的豪邁大氣,這是個有擔當的偉大男人對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可惜,歷史並沒有給柴榮三十年的時間,他在位緊緊五年半,太短了,真的太短了,屬於英雄的鐵血時代結束了。這是一個誰都沒想到的結局,也許,這就是天意吧!

    最後讓我們一起回顧下短短5年半時間,柴榮文治武功取得的成就:

    政治:清吏治,選人才,施行德政、欽定律法

    經濟:均定田賦,降低稅收,勸課農桑,疏浚河道,這一系列措施,使得後周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

    文化:考正雅樂,糾正科舉弊端,搜求佚書,雕刻古籍,大興文教。延聘文學之士,實行考試製度等。

    武功: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等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紅木傢俱還有收藏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