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蠻影視

    這部電影我有在關注。10月19日全國上映。票房不如意,在我意料之內。原因有二:

    首先,非主流題材,小眾文藝範。文藝片觀眾就是個小眾群體,喜歡看,能看得住的人少,尤其當下快餐文化的影響,人心浮躁。影片講的是棄嬰的故事,冷峻又殘酷的社會問題。當我看完時,第一時間也是心裡堵。這麼沉重的話題,看完心裡當然會堵,但是如果沒有導演肯拍這樣的影片,那就不是心裡堵,而是這個社會要堵了!

    其次,上映檔期撞上熱議大片,關注度不高。《寶貝兒》上映前,張藝謀的《影》和莊文強《無雙》兩部大片話題十足,非常搶眼球,以至於好多人都不知道有《寶貝兒》這部電影。

    另外,我想說的是,我始終非常讚賞《寶貝兒》這樣的導演,他有敢於直面社會問題的勇氣!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社會的生活對於弱勢群體是非常殘酷的。錦上添花固然是好事,但雪中送炭才是真情誼。有這樣的導演肯為這群人發聲,我為何不能對影片多一點善意呢?

  • 2 # 電影票友

    當然不怪。

    選擇楊冪這個演員時,必然要考慮她在國民心中的形象,那這個演員時什麼形象?

    1、風評差

    2、炒作狂

    3、流量花瓶

    4、沒演技

    5、路人緣差

    在知道這些的情況下,還選楊冪是為何?除了楊冪本身在尋求大銀幕轉型之外,是否導演也考慮到了她本身所帶來一定的話題性?她本身形象和角色所形成的反差性?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楊冪在電影裡演的怎麼樣?

    我個人認為,沒問題。

    沒有令人驚豔,沒有特別出色。但我能說,她完成了導演的要求,她演繹的方式也完全遵守了導演的想法。

    江萌這個人物,本身就腦子不好使,難以融入人群,難以變通,不懂得如何在人群中如魚得水。所以她守護自己所相信的真理的方式就是,一條路走到黑,既然我相信它是對的,那我沒理由選擇那個錯的。

    帶著這份腦子不好使,所以她會不停逼問那位父親,那位母親,那位警察。

    正常的社會人,都特別容易妥協,為什麼,因為有時候妥協比較不費勁,比較輕鬆。而人們往往妥協習慣後,就真的忘記了自己其實在妥協。

    所以,這個人物本身就不討人喜歡,她的方式不是世俗認可的方式。角色不討人喜歡,演員不討人喜歡,這種雙重不討喜,就對楊冪很不利。

    那不怪楊冪該怪誰?能怪誰,電影是導演的作品,不怪導演怪誰?

    觀眾的觀影習慣本身就不好文藝這口,更何況你這文藝片選的非常嚴肅的社會題材,不僅看你這電影要反思社會,而且你這故事講得,還不告訴我你的態度。

    導演對故事的極力剋制,讓觀眾在觀看時非常累,我們習慣了去吃喂到嘴邊的,現在你給我準備了一堆食材告訴我要自己做,你說有幾個觀眾想做?

    最後,你要是問我給這部電影打幾分的話。我給7分,我覺得這片不錯,只是他該做好不被喜歡的準備。

  • 3 # 話娛

    首先,這部電影的故事不夠好,情節處理上有問題,加上人物邏輯上不夠合理,引來的質疑很難讓觀眾有認同感和共鳴感。

    表演上,楊冪雖然刻意扮醜,在形象上突破了自己,然而演技不夠線上的她還是難以讓人對她產生強烈的關注。

    故事不夠飽滿,情節不夠吸引人,演員演技上缺乏張力,這些也成了影片口碑不好的主要原因,而缺乏觀眾認同感自然也無法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影院觀看影片。

  • 4 # 風影電影

    電影圍繞江萌,設定了三處困境,這些看似從外部襲來,實際上也都是逼著她開始面對自我的問題——與孩子父親的爭議、偷孩子的困境;不能和養母同住的收養規定;是否要堅持“自己是健康的”,還是辦理殘疾證來更容易地工作。

    最後,一件件事的落空與妥協,不可避免地降臨到了她身上。

    她想要和自己的養母生活在一起,但卻逾越不了制度的規定,只能母女分離。

    她想讓孩子活下去,獲得正常的家庭關係和未來人生,最後卻不得不面對死亡的結局。

    她想要堅持自己“健康”這一身份認同,卻最終拗不過社會對她的施壓。

    劉傑沒有把電影處理成濫情、俗套的“殘障人士賣苦片”,也沒有偏向對立陣營的任何一方。他的立場是完全是中立的,只是把人物與事件呈現並丟擲來,設定成一個具體的道德困境,並未作出任何解答。因為在現下,這些還處在一個無解的狀態,並不存在更好的解決方案。

    而這,也引出了更深層次的社會性思考。

    江萌一直在電影裡問“為什麼?”。對著女兒的父親,問他為什麼要拋棄自己的孩子;對著執法者問為什麼自己不能給半身不遂的養母正常的養老送終,只能讓她被送去養老院。

    其實這些“為什麼”,指向的都是一個問題:

    為什麼一個有著對殘障人群體產生保障制度的社會,仍舊不是我們所想要的社會?問題究竟出在哪?

    因為,現實社會的規則是由強者為弱者書寫的。大部分弱者的確都能受益,甚至有部分弱者如電影中所展現的,會靠殘疾證掛名到別的公司獲得兩份工資待遇、會透過臨時改造拆遷房獲得“精裝修”待遇。

    但是,還有一種人,卻會成為這些背後的“犧牲者”——江萌,就是這個人。

    保障制度缺乏柔性的弊端,在她的身上獲得了印證。不是每個人都能擅於利用規則,越老實和越一根筋的人越不容易保護自己。而電影裡的江萌,甚至已經到了敢於惹禍上身,不斷嘗試去和制度碰撞的地步。

    說實話,這個不夠討喜的人設肯定不會被所有人接受,但她真的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江萌努力地在不能被人理解的處境裡撞得頭破血流,讓我們不得不直面保障制度的一些問題所在。它所保障著的,不應該僅僅是處在社會底層的殘障人士,這隻能算是它的底線。它更應該具有柔性,去保障這個群體內部,那些因為“不擅於利用”而受到傷害的單純之人。這些特殊情況,就像江萌一樣,她向這些制度“硬撞”上去,才能發出聲響和迴音。

    電影的兩位主角,江萌和小軍,不僅是這個群體的縮影,同時還傳遞出了在中國探討人權問題,尤其是棄嬰問題的必要性。我們對殘障人士的保障制度還有很多的縫隙急待填滿,我們的社會對他們的認知還處在不高的水平。

    具2012年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顯示:中國出生缺陷發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100萬例,平均每半分鐘就有一個出生缺陷兒降生;其中,30%在出生前後死亡,40%造成終身殘疾——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每年10萬棄嬰的一員。

    令我沒想到的是,《寶貝兒》在首映後,在豆瓣會產生那麼多的爭議。大部分,都是對楊冪的尬黑罷了。

    我不想誇楊冪的演技,因為有目共睹的是,她的確還是不夠出色;但同樣有目共睹的是,她的轉變。執拗、倔強,是江萌的性格,也契合楊冪在電影中的形象。正如前文所言,她出演的是一個絕不討喜的角色,低於常人的智商、情商,並不高的受教育程度,都讓她更容易一次次陷在兩難的處境裡。楊冪儘自己所能地進入角色,已經讓人對她改觀很大。

    而李鴻其的表演,則是我更想要提的。

    他飾演的小軍天生聾啞,和江萌一樣被父母拋棄,在成年後靠聰明和殘疾證,做上了一份體力活。可以說,李鴻其幾乎貢獻了整部電影的“戲眼”:

    一處,是在江萌決意出發前,手語艱難地打出:“孩子活下來還不是和我們一樣”。

    另一處,是收尾處和江萌坐在出租屋的床上表達真心。

    雖然這不算李鴻其最好的一次表演(《醉·生夢死》),但絕對是他作為男配角出演的目前最佳。他不僅用手語完成了超越臺詞唸白的肢體表演和情感傳達,同時也在角色不同的轉折點與狀態裡遊刃有餘地切換,是絕對意義上的天才演員。

    沒有辦法不拿正在上映的《找到你》和暑期檔的《我不是藥神》,來比對這部同為在法理與人情、制度與現實等問題上產生探討的院線片。

    但實際上,這三部電影走的是截然相反的路徑。《找到你》和《藥神》高度型別化,分別走懸疑驚悚片和喜劇路線;《寶貝兒》則沒有選擇投靠固有的型別,而是由著人物來進行創作上的搖擺。

    導演劉傑顯然比前兩位導演創作出了更貼合於真實感的影像,延續了自己《馬背上的法庭》、《透析》、《碧羅雪山》一路以來的電影觀念來抵達現實——被弱化的戲劇性、剋制的煽情、緊湊的節奏。

    此外,《青春派》之後,劉傑的又一風格是維持“自創作”式的劇本。《寶貝兒》這部電影裡幾乎所有的群演,都與自己生活中是相同的身份;劇本上,則基本沒有既定臺詞,只有故事的大綱和走向。這要求演員和全素人的群演,透過臨場思考自己身處的情境,來創作臺詞,從而捕捉他們真實的表現。

    最後,很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全片我最喜歡的部分:江萌和小軍臨近收尾處,坐在床上的那番對話。

    我難以自持地流淚,因為影片兩個主人公的心,比生活中遇到的絕大多數人,都要善良很多、溫柔很多,但卻只能生活在這樣的現實中,連Sunny都是以一種施捨的樣子照進來。

    但面對這樣的群體,我又能做什麼呢?到底什麼樣的社會是我們所呼喚的?

    這就是《寶貝兒》向觀眾,在最終丟擲的問題。

    這部電影也許會令你感到壓抑、不解、疑惑,但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在面對生命、生活的選擇上,所應當懷有的情緒。

    而上面這個問題,也並不是沒有答案。我們呼喚的是這樣一個社會:

    每對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無論選擇救助還是不救,都應該選擇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而非拋下、不面對。

    堅信平等、給予善良,社會需要給所謂“不完美”的生命,提供一個平等的生活環境。

  • 5 # 施楠看世界

    01

    《寶貝兒》10月19日上映,豆瓣評分5.6,截止10月30日,累計票房2451.7萬,口碑票房雙撲街。

    眾所周知,這是楊冪的轉型之作,開拍前就受到不少關注,如今口碑票房雙低,人們紛紛把矛頭對準楊冪。我看到不少類似於“《寶貝兒》撲街,這個鍋是否該有楊冪來背”的標題。只要搜尋《寶貝兒》就會出現楊冪,所有人都在關注楊冪該不該為票房負責。而對於影片本身所傳達的思想,卻少有人關注。

    《寶貝兒》講述一個因先天缺陷而被父母拋棄的棄兒江萌在遇到另一個要被親人拋棄的缺陷嬰兒後感同身受,努力拯救嬰兒的故事。

    影片把鏡頭對準邊緣人群,描述了棄嬰、孤兒棄養、殘疾人就業、養老等社會現實問題,有很深刻的思想內涵。

    監製侯孝賢,本身就是影片質量的保證。導演劉傑是個兼編劇、導演、攝影、製片的全能型人才,曾拍出過許多口碑不錯的文藝片,他執導的《德蘭》讓董子健成為90後當之無愧的演技派。演員有郭京飛等老戲骨,主創團隊可謂陣容強大。

    對影片撲街該不該由楊冪背鍋這個問題爭論不休,卻對“先天殘疾兒童有沒有生存下來的權利”這樣沉痛嚴肅的社會問題視而不見。

    似乎《寶貝兒》的價值就只是為楊冪展現演技提供一個平臺。

    02

    啟用楊冪作女主,對《寶貝兒》來說是幸,也是不幸。

    對於導演劉傑來說,這顯然與他的初衷不符。

    為了拍攝《寶貝兒》,導演用殘酷的方式把所有人都“逼”進了角色中。劇本只有故事大綱,沒有具體臺詞,除了幾位主演,其餘角色均為素人本色出演。

    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這就是他們的生活,這就是他們的遭遇。

    劉傑說,“我拍這部電影的初衷就是想讓大家關注棄嬰群體,不要遮蔽這群人,不要把他們看成社會的瘡疤。”

    在兒童福利方面中國法律並不是很完善,殘疾嬰兒保障體系不到位,很多出生的畸形嬰兒連活下來的資格都沒有。

    《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顯示:

    中國每年新出生的缺陷嬰兒約100萬例,出生缺陷率達到了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數約100萬例,平均每半分鐘就有一個出生缺陷兒降生。其中30%在出生前就死亡,40%面臨終生殘疾,30%有可能治癒和矯正。

    如此血淋淋的資料擺在眼前,急需大家去正視,去伸出援手。

    03

    為什麼把拍電影叫作藝術行為?就是因為它能借助鏡頭向觀眾忠實的反應當下社會痛點,透過挖掘人性來引起了觀眾共鳴。

    2015年《親愛的》、《失孤》相繼上映,將“打拐”問題搬上大銀幕,口碑票房雙豐收,趙薇更憑藉此片成為金像獎影后。

    《我不是藥神》上映後“無藥可醫”這個話題讓不少人感同身受。為了挽救更多生命鋌而走險究竟算不算違法?面對法律和情理的兩難該如何選擇?

    《藥神》不僅探討了邊緣人群的生存現狀,更在醫療制度改革上起到正面積極的影響。

    優秀影片總能以小見大,傳達出屬於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感,諷刺或反省某種普世價值觀,讓人們感同身受。

    影片中女主江萌努力拯救殘疾嬰兒,而孩子的父親卻準備放棄,他說,我比任何人都愛她,但是她沒有以後了。

    他不愛自己的孩子嗎?他只是預見了這個孩子不幸痛苦的一生,即使活下來,未來也活在卑微無助當中。

    站在他的角度,這是他僅僅能為孩子做的,他認為自己給了孩子最好的選擇,哪怕為此將愧疚一生。你能說他是壞人嗎?

    人性之複雜就在於此。

    他們都是在這座城市邊緣掙扎求生的殘疾人,本該熱鬧的場景卻讓人覺得淒冷無比。

    這部電影結構鬆散,臺詞重複單一,主角人設白蓮花,讓觀眾沒有代入感,確實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但這不是它成為某位明星踏腳石的理由。

    比起楊冪演技怎麼樣,我們關心的難道不應該是社會保障體系這種與自身息息相關的人與事嗎?

    我們的電影,藝術有了,靜下心來欣賞藝術的人卻不在了。

    04

    為何中國父母有權決定嬰兒的生死?為何中國殘疾人可以有兩份工作?為何寄養兒童長到18歲必須搬離寄養家庭獨自生活?

    而在中國,媒體提問:

    你對楊冪在影片中的表現怎麼看?影片失利楊冪是不是負主要責任?此次楊冪轉型失敗對她的演藝事業有什麼影響?

    同一部電影,有人透過“爛片”看到了掙扎與哀嚎,有人指著演員說“這件衣服太土了”。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現實社會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人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的成為娛樂的附庸,其結果是人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為國奉獻一生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先生病逝,全國媒體在爆料某某明星分手;女排姑娘為國爭光,收入不如明星一集摳圖電視劇的片酬;諾貝爾獲獎者名單公佈,鋪天蓋地的通稿都是女星紅地毯上爭奇鬥豔;

    《寶貝兒》用紀實的手法記錄了這個國家某處角落正在上演的痛苦和無助,而觀眾卻為女演員爭論不休。

    娛樂至死的年代!呵!如果每個人把關注明星的時間拿出十分之一放在周邊的人與事上,也許很多災難都不會發生。

  • 6 # 小雛菊9

    第一,這部電影我沒看,不好評價好壞;第二,導演既然選了楊冪做女主角,就該想到各種結果;第三,楊冪早期影視作品還是很有靈性的,像小郭襄,雪鳶都可以,仙劍後,特別是宮後,感覺就不在狀態了,每天忙的自己在哪兒都不知道,怎麼會有精力好好琢磨角色呢,現在的楊冪好像正在轉型,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演技,可是口碑一旦敗光,再想轉型,就很困難了。最後希望她能沉澱下來,好好磨鍊演技,帶給大家更多的優秀的作品吧

  • 7 # 一品N茶

    一貫靠買水軍漫天炒作的作風,加上詐捐事件,使得楊冪的路人緣非常差,真正會為她買單的粉絲也不多,想想號稱一個億的粉絲量,再看看票房,就明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2歲男子不喝酒,尿酸高達780,醫生說:都是2個炒菜習慣害的,具體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