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努力繼續

    在上一篇文章《魯迅先生的三段話,道出了人物刻畫的精髓》中說到,魯迅先生能夠抓住人物本質特點,用極儉省的筆墨,活化人物靈魂。三段話分別講了三種人物刻畫的方法:眼神刻畫,如祥林嫂;語氣刻畫,如中年閏土;對話刻畫,如楊二嫂。

    但是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對“狂人”的刻畫,並沒有使用以上三種方法,也沒有使用外貌描寫,主要採用了心理描寫。

    我們讀完小說,腦海中並沒有形成鮮明的狂人外貌印象。這是不是魯迅先生的失誤?

    事實上,不僅不是失誤,反而是成功。

    為什麼?

    魯迅先生要塑造的是誰?狂人。

    狂人的主要特徵是什麼?“狂”。

    這個“狂”與長相有沒有關係?難道長相帥的“狂”與長相醜的“狂”會表現出不同的狂態?不會。

    因此,對狂人的刻畫,應該突出“狂態”,或者說“狂症”。“倘若畫了全副的頭髮,即使細得逼真,也毫無意思”(魯迅)。

    以“怕”顯狂,借狂吶喊

    狂人的狂症主要是“怕”。怕什麼?怕別人害他,怕別人吃他。

    因為狂人都有妄想症,總疑心別人對他別有用心。

    魯迅先生只是想寫一個狂人的狂態?那就不是“吶喊”了。

    狂人就像一隻碗,碗裡的東西,才是魯迅先生要端給大家看的。

    那碗裡的東西是什麼?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這就與狂人的狂症——怕別人吃他,完美契合。

    這樣,這狂人就有雙重身份,一個身份是真的狂人,另一個身份是覺醒的人,那個眾人皆昏“我”獨醒的人。因為“我”和大家不一樣,因此就對錯顛倒,不正常的大家成為正常,正常的“我”反而成為不正常,被大家視為狂人。

    這樣,魯迅先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藉助狂人狂語,無所顧忌的說出被“仁義道德”遮蔽的吃人真相。

    隱晦曲折,用心良苦

    魯迅先生為什麼要採取這麼隱晦曲折的方式,去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一是社會環境的需要。偉人毛澤東說:“魯迅處在黑暗勢力統治下面,沒有言論自由,所以用冷嘲熱諷的雜文形式作戰,魯迅是完全正確的。”雜文如此,小說也如此。

    二是吶喊效果的需要。清末被封建禮教毒害的悲劇人物比比皆是,大家都一樣,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一般的人物根本起不到猛烈激醒民眾的效果。這就需要一個不同的人物造成認知衝擊,掀起狂飆突進的反抗封建熱潮。

    既然“正常人”都沉默、愚昧、怯懦、妥協,那就寫個“不正常的人”,塑造一個看清封建吃人本質,敢於振臂吶喊的人物——狂人。

    自洽相容,丹青妙手

    這種讓狂人“從頭直冷到腳跟”的“怕”,魯迅先生是怎麼刻畫的?一是眼神臉色引起的“怕”,這是狂人的症狀。二是看到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引起的怕,這是覺醒人的擔心。

    一是眼神臉色引起的“怕”,這是狂人的症狀。

    “不然,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

    “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

    “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

    “前面一夥小孩子,也在那裡議論我;眼色也同趙貴翁一樣,臉色也鐵青。”

    “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

    更妙的是,狂人把別人對他不善的眼神臉色,都歸因於曾經踹了一腳“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薄子”這件事。這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歸因,更顯其狂症的嚴重。

    “我想:我同趙貴翁有什麼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麼仇;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趙貴翁雖然不認識他,一定也聽到風聲,代抱不平;約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對。但是小孩子呢?那時候,他們還沒有出世,何以今天也睜著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教我怕,教我納罕而且傷心。”

    二是看清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引起的“怕”,這是覺醒人的擔心。

    覺醒——

    “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這一研究不要緊,狂人就看到聽到許多吃人的事情。

    女人罵兒子:“老子呀!我要咬你幾口才出氣!”狼子村打死一個大惡人,幾個人便挖出他的心肝來,用油煎炒了吃,認為這樣可以壯壯膽子。

    古來時常吃人,歷史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可字縫裡都是“吃人”兩個人。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大哥給我講書時親口說過可以“易子而食”;不好的人不但該殺,還當“食肉寢皮”。大哥還說過,爺孃生病,做兒子的須割下一片肉來,煮熟了請他吃,才算好人。

    由此“我翻開歷史一查,……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質問——

    “歷來慣了,不以為非?喪了良心,明知故犯?”

    “從來如此,便對嗎?”

    吶喊——

    “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魯迅先生在寫給朋友許壽裳的信中提到:“偶閱《通鑑》(資治通鑑),乃悟中國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狂人日記》)。”

    魯迅先生竟能把狂人的狂症與覺醒人的吶喊,天衣無縫地溶於一篇,且自洽相宜,相得益彰。這樣的丹青妙手,令人歎服。

    《狂人日記》中對“狂人”的形象塑造,讓我們領悟到,刻畫人物,選取什麼樣的方法,取決於主題表達的需要。只要能體現人物本質特點,彰顯小說思想主題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 2 # 過客6hyt

    吶喊中狂人的外貌 看著比較嚇人,但是他的心地其實很善良的 他就是農村的一個流浪漢 雖然看著外貌不怎麼好 但是這個故事 它是有一定教育意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藏奇石應該注意哪些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