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月照邊關
-
2 # 屬實有點楞
古代歷史英雄輩出,每個英雄單列出來都是可以響噹噹的人物,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能力成功,除了受身邊人為因素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那便是自己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很多英雄都因為早早去世,而失去了建功立業的機會,也難怪會有英雄氣短這個詞了。就拿動亂的三國來說,在當時的魏國,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可是後來還是沒有能夠守得住曹操打下的江山,曹家的天下姓了司馬,魏國被曹操的重臣司馬懿篡權。其實在曹操去世之前,他就對司馬懿的野心有所防備,並且留下了自己家族的兩員大將,曹真和曹休,用以抵抗,希望可以幫助曹丕。
而曹真和曹休能夠得到曹操的賞識,自然也不是平庸之輩,兩人早年就一直陪同曹操打江山,後來更是經過戰爭的磨練,愈發出色,曹休甚至帶兵在漢中之戰中擊潰了著名的虎將張飛,張飛和關羽一直都是劉備手下的名將,相當於劉備的左膀右臂,曹休這一戰,相當於一下子就砍掉了劉備的一隻手,對後來的時局變化影響十分深遠。
而他本人不僅打擊了蜀軍的銳氣,也一戰成名,成為魏國的頂梁之臣;而曹真後來更是成為鎮西將軍,手握重兵,鎮守西北,後來更是打敗吳國名將孫盛,大大的挫傷了吳國的銳氣,曹休曹真兩人,一個抗蜀,一個擊吳,又手握重權,自然可以抵擋司馬懿。
比起野心昭昭的司馬懿,他們作為曹氏家族子弟,更容易得到了曹丕的賞識,也更容易比司馬懿更能在朝中獲得一些權勢,如果他們兩個手握權勢,就沒有司馬懿什麼事了,自然就可以改變後來魏國被篡權的歷史,自己也能建立一番大事業。
本來兩人都是曹操留下來抗擊司馬懿的重要棋子,但是曹操一生機關算盡,想到了一切,也沒能想到曹真和曹休,壽命極其的短,還沒有等到自己真正的和司馬懿對上,便撒手人寰。而司馬懿年紀頗大,卻一直得以長壽,而在此之間一直蟄伏,等待實現自己的大業,而在曹休曹真兩員大將死後,魏國大將便只剩下了司馬懿,司馬懿得以趁機迅速攬權,而後更是明目張膽的篡權奪位,更改魏國曆史,由此可見,要想取得任何一個事件的圓滿成功,每個細節必須考慮妥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一定要撐到那個時候,不然只能是英雄氣短,徒留遺憾。
-
3 # 泯滅之歷史
不會。
司馬家篡朝是在曹丕,曹睿,曹芳幾位皇帝之後,這已經過了很多年了,不是曹丕多活幾年的問題,是十幾二十年的問題。
其實司馬家能篡朝,最重要的是和曹丕的施政理念有關係。
曹操本人,唯才是舉,建安十五年春,曹操春下令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所以在曹操當政的時候,手下既有宗室,以曹仁夏侯惇為首,也有士族大家,如潁川荀氏(荀彧荀攸),徐州陳氏(陳群),弘農楊氏(楊修),清河崔氏(崔琰),河內司馬氏等等等,更有張遼,臧霸,樂進等寒門子弟得到重要。所以曹操其實一直在壓制士族,像荀彧崔琰楊修都被賜死了,曹操既在重用士族也在打壓,畢竟士族才是曹魏的統治基礎,曹操也只能做到士庶並用,來減低士族的權利。
但是到了曹丕當政,他可沒曹操那般雄才大略,但是他又要做曹操都不敢做的事,篡位,那麼他只有全力投向士族的懷抱,以此來得到士族的全力支援。於是著名的九品中正制誕生了。尚書陳群,以天朝選用不盡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選,擇州郡之賢有識鑑者為之,區別人物,第其高下。(《資治通鑑·魏紀一》)
這是啥意思呢?簡單點說,就是以後各地設立一個叫中正的官職,由他來推薦官員,這個中正一般都是各地計程車族擔任,那麼舉薦出來的官員是誰大家都明白了。
於是曹丕得到了士族的全力支援,終於登上了皇位。但是曹魏的治國方針也從士庶並用成了士族一家獨大。於是曹丕大力扶持宗室,所以在曹丕時代,曹休曹真權利極大,牢牢把握住軍權,士族根本插手不進。這一格局持續到曹睿時期,直到諸葛亮六出祁山,才給了司馬懿軍權去抵抗。隨著曹休曹真先後逝去,權利移交到曹爽手上,這人能力不行,飛揚跋扈,引起士族的不滿,所以在後來的高平陵政變中,各大士族都是暗著幫司馬懿,司馬懿只是各大士族推出來的代表,沒有司馬懿也會有其他人做代表。
所以司馬家篡朝,和曹丕多活幾年一毛錢關係也沒有,當曹丕為了代漢而投向士族懷抱那時候開始,曹魏的大部分權利已經被士族掌握了,而司馬家只是摘了那個桃子。
-
4 # 魏濟文史小站
魏濟文史站,縱談五千年!
所謂司馬家篡魏,涉及到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三代四人,但起最決定作用的無疑是司馬懿!
一、司馬懿篡權全過程司馬懿自公元208年任丞相曹操文學掾,到251年去世,在曹魏共供職43年。這43年可分為五個階段:一是曹操手下12年;二是曹丕手下6年;三是曹叡手下13年;四是曹爽共事10年;五是獨掌大權3年。
下面,我們主要看司馬懿在曹丕、曹叡手下供職時的情況。
曹丕時代,司馬懿歷任督軍御史中丞、侍中、尚書右僕射、撫軍大將軍。在這一階段,因曹魏元勳尚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夏侯尚、鍾繇、陳群、王朗、華歆等俱在,司馬懿並沒有多大的實權。在曹丕的託孤遺詔中,順序也是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
曹睿時代,司馬懿歷任驃騎將軍、督荊豫二州軍事、大將軍(與何進、曹爽大將軍不同,此大將軍位在三公下)、太尉等職,先後耗死曹真、陳群、曹休,成為唯一在世的先帝託孤大臣,並立下很多大功,遂成為炙手可熱的實權大人物。
曹睿為何如此重用司馬懿?
1.祖父兩朝功勳老臣幾乎死盡,如徵南大將軍夏侯尚226年死、大司馬曹休228年死、司徒王朗228年死、太傅鍾繇230年死、大司馬曹真231年死、右將軍張郃231年死、太尉華歆232年死、司空陳群237年死、司徒陳矯237年死、司徒韓暨238年死。
2.外患加劇,蜀漢諸葛亮自228年-234年,頻繁北伐,關中震盪不安;孫權也於226年、228年、234年,三次進犯。在外患加劇和內部人才凋敝的情況下,曹睿只能重用軍事才能突出的司馬懿,尤其是用司馬懿抗衡諸葛亮。可以說,正是因為諸葛亮,司馬懿才有了崛起的可能。
二、司馬懿、曹爽鬥爭經過司馬懿和曹爽的政治鬥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達10年之久,在這期間曹爽一直佔據著主動權,但司馬懿也有自己的底牌!
一是曹爽主動出擊:
1.升司馬懿為太傅,乘機削去司馬懿的太尉軍權。
2.升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將執掌宮廷禁衛大權的領軍將軍交由弟曹羲擔任,並將禁軍五營中的中壘、中堅兩營交由曹羲直接統領;又任命弟曹訓為武衛將軍,統領禁軍武衛營,弟曹彥為散騎常侍;任命表弟夏侯玄為中護軍,負責軍官選任、監管。
3.將丁謐、何晏、鄧颺引作心腹,封以尚書之職,以處理國家政務。
4.任用李勝為河南尹、畢軌為司隸校尉,控制京城洛陽周邊地區,進一步穩固大權。
5.為立軍功,大舉伐蜀,慘敗而回。
6.公元247年,將郭太后(曹睿郭皇后)遷到永寧宮,不讓郭老太看護曹芳,事實上即剝奪了老太太的政治權力。
7.實行正始改制,觸犯了太多的利益。
二是司馬懿的政治策略:
1.外出帶兵打仗,多樹軍功,逼迫、刺激曹爽同夥。241年,吳孫權分四路攻魏,司馬懿自請出兵拒敵,並取得大勝。243年,司馬懿率軍親征舒城,諸葛恪焚燒積聚,棄城而走。在司馬懿刺激下,244年曹爽一黨果然伐蜀,結果大敗,在輿論上陷入被動。
2.偽裝忠順善良,以收人望。60多歲的太傅司馬懿認為太常常林是同鄉長者,每見常林,都要下車跪拜。
3.招攬人才,先後任用鄧艾、石苞等寒族子弟,壯大自身實力。
4.主動隱退,麻痺敵人,一擊必殺。公元247年,曹爽伐蜀失敗後,惱羞成怒,大有魚死網破的架勢,司馬懿見曹爽廢了郭太后,便主動示弱,託病回家,蟄伏待機。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芳、曹爽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時,協同郭太后、蔣濟、高柔、王觀等眾臣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成功制住曹爽一黨,並隨後盡皆誅殺。
二、結論由上文可見,司馬家能篡魏的關鍵在於司馬懿,而司馬懿的坐大則始於曹叡,因此司馬家篡魏與魏文帝曹丕關係並不大,直接導致司馬家能夠篡權成功的兩個因素是曹叡和曹爽!
那麼,將題主提出的曹丕換成曹叡,假如曹叡多活幾年的話,司馬家還能夠篡位嗎?
我的意見是,即使司馬家不篡位,陳家、鍾家、荀家、王家也會篡魏!如司馬家的東晉王朝,就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評價,王家之後又有謝家,還夾雜著王敦、桓玄等人的叛亂,這些都是權傾朝野的大家族。
東漢、曹魏、司馬晉都是一脈相承的,在王朝更替的表面下,實際上其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並未發生根本改變,即地方豪強、世家大族壟斷了經濟、教育、官員選拔等特權,這些世界大族一旦強大到一定程度,再逢一個昏君或幼帝,想篡權奪位實在太容易了!
後來隋朝楊堅取代北周,即是這個道理!
-
5 # 王殿強
司馬家族的崛起功勞在於諸葛亮,跟曹丕早死沒關係。如果諸葛亮晚幾年打曹魏,也許司馬懿也就抑鬱而死了。正因為諸葛亮打的曹真大財,曹魏除了司馬懿,沒人敢跟諸葛亮對陣。而且,諸葛亮的空城計並非司馬懿害怕伏兵。而是,司馬懿深思熟慮的選擇撤退。當時司馬家族實力和影響力還不足以取代曹魏,過早殺掉諸葛亮的話,司馬家族也會有兔死狗烹的下場。
-
6 # 彈史官
多活幾年不行,多活幾十年,肯定就不會有後來的司馬家族啥事了。
曹丕(公元187年-226年6月29日),去世的時候不過40歲,司馬懿(公元179年—251年9月7日),足足活了73歲,可以發現,比曹丕還大八歲的司馬懿,曹丕去世後,又多活了21年,比曹丕的兒子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多活了12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在正始十年正月(公元公元249年),如果曹丕多活二十年,司馬懿斷然不會成功奪取曹魏政權。
曹丕其人
曹丕,三國時期魏國創始人,公元220年,代漢立魏,在位期間,對外討伐征戰,以圖統一大業;對內休養生息,魏國國力蒸蒸日上。魏文帝曹丕功不可沒,和曹操一樣可謂一代雄主!
司馬懿其人
司馬懿,三國謀士,魏國大都督,大將軍,輔佐曹魏四代君主,成功阻擊諸葛亮的北伐大軍,受魏明帝賞識,魏明帝臨終託付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精明狡黠,老謀深算,後誅殺曹爽,掌握魏國實權,為三國著名權臣!
兩朝重臣司馬懿
眾所周知,曹操在立嗣的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不管是剛膽謙和的長子曹昂,還是聰明伶俐的曹衝,都曾有過被立為王世子的想法。只可惜他倆早亡,但後期曹丕和才高八斗的曹植,倆人在立嗣的問題上互不相讓,明爭暗鬥漸漸形成以二人各自為核心的兩大集團。司馬懿就是曹丕繼位的堅定擁護者!後曹丕成功上位,封司馬懿安國鄉侯,委以重任,曹丕臨終,受其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
“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魏明帝曹叡繼位後,繼續重用司馬懿,諸葛亮數次北伐,魏明帝都遣司馬懿拒之,諸葛亮無功而返,曹叡升任司馬懿為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後魏明帝英年早逝,臨終令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可見對司馬懿的信任!
“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
高平陵之變
魏明帝去世後,小皇帝年幼,曹爽透過打擊司馬懿,掌握實權。表面上司馬懿稱病,躲過曹爽耳目,使其放鬆對司馬懿的監控,背後卻暗中積蓄力量,策劃奪權。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小皇帝前往高平陵為父掃墓,大將軍曹爽以及眾王公大臣宗室親信陪同前往,司馬懿抓住機會,排兵佈陣,上奏太后曹爽擅權,請求解除曹爽兵權,太后無奈同意。司馬懿派人前去高平陵,只要曹爽放棄抵抗,可保一生榮華富貴。曹爽顧忌家眷老小,不聽勸阻,束手就擒。最終曹爽落了個謀反的罪名被滅族。從此,曹氏大權旁落,司馬氏稱為實際的國家掌控者。
總結
縱觀整個過程,司馬氏奪權主要在於皇帝年幼,無法掌握大權,而司馬懿又極具城府,厚積薄發,一舉致勝!如果碰到的是雄主曹丕,斷不可能奪權成功。曹丕是經過激烈的政治鬥爭成功上位,在位期間,雖能禮賢下士,但心胸狹隘,睚眥必報,曾經因為小事打壓同族。曹丕取代漢朝而自立為帝,所以其在位期間決不允許有權臣出現,司馬懿雖然有功,但只要有篡權謀逆之心,必受打壓,也就沒有後來司馬氏篡權之事。所以如果曹丕多活幾年,以司馬懿的隱忍,肯定不會暴露野心,歷史基本還會按原來的軌跡發展;但如果曹丕多活20年,斷然不會有司馬懿啥事了。
當然後來的歷史推進也表明,曹氏短命,幼主羸弱,即使沒有司馬氏篡權,保不準也會有別的權臣出現!
-
7 # 歷史不識君
曹丕,曹操之子,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從年少時,與曹植爭鬥魏王王位便知道。爭鬥王位,曹丕勝出!曹操死後,曹丕繼承了魏王之位!
他登上魏王后,立刻準備取代漢獻帝,奪取皇位!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給曹丕,國號:魏,曹丕(魏文帝)!將父親曹操追封為“魏武帝”!
如果,曹丕多活幾年的話!司馬家,根本沒有任何的機會。以曹丕的心機,司馬懿一旦露出馬腳,他可能立刻下令,一網打盡!
司馬懿雖然也很有野心,可是以他的位置。一旦露出野心,曹丕有所察覺,將給司馬家族一個天大的災難!
司馬懿是一個極其忍耐力極強的人,之後,與曹真爭權時,便展現了“能伸能屈”的魄力!這也是,司馬家族可以取得皇位的重要的原因!
-
8 # 一隻鹿耳朵兒
王纘承前緒,至德光昭,聲教被四海,仁風扇鬼區,是以四方效琛,人神響應;天之歷數,實在爾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勳禪以天下;大禹有疏導之績,而重華禪以帝位。魏承漢運,有傳聖之義,加順靈祗,昭天明命,釐降二女,以嬪於魏,使持節行御史大夫事太常音,奉皇帝璽綬;王其永終萬國,敬御天威,允執其中,天祿永終。敬之哉!基本這套玩意兒,是一個利益集團對一個利益集團的爭鬥。非一人可逆,形勢逼人。
回覆列表
司馬懿可以奪權成功和託孤大臣曹爽的關係最大,和曹丕是否早死關係不大。
曹丕死後,曹睿繼位,是為魏明帝,曹丕給曹睿留的託孤大臣為司馬懿和曹爽,劉放,孫資,後來曹爽獨斷專行,不斷的打壓排擠其他託孤大臣,並打壓當年跟隨曹操打天下的一幫老臣,搞得洛陽城內除了曹氏一族外,幾乎所有的文臣武將都對曹爽不滿。
此時的司馬懿為了自保,也為了麻痺曹爽,就裝病臥床,趁著曹爽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之時,依靠自己的3000死士和司馬師的3000精兵,就掌握了洛陽的十萬大軍。
司馬懿奪權成功有三點因素很重要:
1.曹爽的囂張跋扈使整個洛陽除了曹氏,幾乎沒有任何盟友支援他。
2.曹爽去祭拜高平陵,帶走了洛陽城內的所有曹氏要職部門人員,這些人員的家眷都被司馬懿掌握,這些人也不想陪著曹爽殉葬。
3.曹爽外強中乾,沒有大才,曹芳年紀小,沒有執政經驗,缺乏魄力。
所以即使曹丕晚死幾年,只要司馬懿不死在曹睿前面,曹睿留給曹芳的託孤大臣依然是曹爽這類的無才之人,那曹氏江山必定還會被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