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巴爾魯克種羊
-
2 # 老楊木梳
一般我們說的古羅馬文明好象說的是羅馬第一帝國以及此前的羅馬共和國。羅馬從政體上看是統一的,實行聯邦民主制度。較早地開創和實踐了民主的概念。政體上很像現在的美國。與希臘文明相比較,羅馬是個強大的國家,但文明遠落後與希臘。因此羅馬的文明是從希臘繼承來的。這點與中國古代元、清等朝代有相似之處。古羅馬受斯巴達很大,崇尚意志,有一種潛在的唯心哲學的雛形。另外,羅馬的疆土的廣大,使得羅馬文明具有更大的多樣性,包括繼承吸收了希臘文明、迦太基文明、緋尼基文明、日爾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明等等。典型的強式文化,影響力大、多樣、開放。
-
3 # 桂花甜書舍
古羅馬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文明,深刻地影響了當代西方國家的社會文化。其最重要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繼承了古希臘的文化。古希臘文明文化是人類的瑰寶,其早於古羅馬文明文化。公元前八世紀古希臘已經締造了先進的文明文化,創造出荷馬史詩鉅作,古希臘哲學神話藝術等影響深遠。那時的羅馬以及現代義大利所處的亞平寧半島還是蠻荒之地。古希臘人在地中海沿岸不斷拓展殖民地城邦,開展貿易活動,逐步向那裡移民,並傳播了希臘文化。在此基礎上經過民族的融合發展,出現了拉丁民族和文化。羅馬起源的一種說法就是,公元前十二世紀,特洛伊戰爭爆發後,特洛伊王子伊尼阿斯在特洛伊城淪陷之後漂泊到此與當地國王女兒結合並建立該城。古希臘的神話傳說多數都有類似拉丁化版本的神話傳說。
二是強大的羅馬帝國對外征服擴張的程序不斷弘揚傳播羅馬文化。羅馬帝國是人類歷史上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其鼎盛時期的領土東起幼發拉底河,西鄰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沙漠,北至大不列顛和萊茵河、多瑙河一線,古羅馬文化都留下深刻的烙印。有一點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如今世人多數將羅馬帝國等同於西羅馬,不太清楚還有個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後,西羅馬帝國於公元五世紀滅亡,但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延續了1100年,直到1453年現代土耳其人祖先突厥奧斯曼人攻佔了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並改名伊斯坦布林。那時,羅馬文化又擔負起團結歐洲各民族抵禦外夷突厥人入侵歐洲的重要價值文化。從公元前八世紀羅馬城建立到東羅馬滅亡,前後共經歷2200年。如此漫長的歷史經緯,廣闊的地中海、黑海國土,必然創造無比雋永深厚的羅馬文化。
二、因此,古羅馬文明突出特點是古希臘文化基礎上的拉丁文化,是歐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政治法律。古羅馬時期的民主共和國制憲政體,如代表君主的執政官、代表平民的公民議會、代表貴族的元老院,都是現代西方政治制度的雛形。公元52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制定了《查士丁尼法典》,是歐洲最早最完善的法典。羅馬法包括公民法、萬民法、自然法。現代世界各國法律體系主要分為大陸法和英美法兩個體系,而大陸法體系淵源自羅馬。
二是,拉丁語語言。是現代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語的根。雖然現在已經是死的語言,但仍影響深遠。梵蒂岡官方尚在使用,重要學術如生物學、醫學等仍使用拉丁語專業詞彙。
三是文學藝術。文藝復興運動就是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最早代表人物是佛羅倫薩世人但丁《神曲》和畫家喬託。薄伽丘《十日談》。偉大的藝術家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米開蘭奇羅《大衛》,拉斐爾《花園中的聖母》等。
四是建築。巴洛克和古典主義建築深刻影響歐洲建築。如佛羅倫薩大教堂等。
其它如哲學等方面就不一一羅列了。
同樣的回答針對過類似的問題。
-
4 # 靜靜的頓鵝
古羅馬文明作為西歐文明源頭之一,發源於義大利半島中部。
儘管它是在繼承希臘文明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但在學習繼承的過程中適應自身的特點,最終創造了獨特的古羅馬文明,奠定了西方文明發展的基礎,為人類帶來了寶貴的文明財富。
古羅馬文明最典型的特點表現為三個方面,分別是政治文明、法治文明以及精神文明。
一、政治文明:獨創羅馬共和政體古羅馬政治文明可以說是它為整個西方文明所做的最大貢獻,即開創了共和政體,建立了羅馬共和國。
我們都知道,公元前8 - 前6世紀史稱“王政時代”。這一時期的羅馬先後由七個王統治,君主制下,只有國王單一、終身和無限地揮舞著權力之杖,公民並不享有政治權利。
直到公元前509年,由於王的暴虐和殘酷統治,羅馬人不堪憤怒將塔克文趕下臺,從而廢除了這種沒有權力制衡的王政統治,建立起共和體制。
共和制下的羅馬在政治體制上取得了歷史性和開創性的進步,這種進步的根本在於實現權力制衡。
首先,它的最高行政首領由兩位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來擔任,而執政官的主要權力來自羅馬公民, 他們由百人隊大會選舉產生,並且他們的任期只有一年,享有全國最高的行政權、軍事權,這使得公民能夠參與公共決策,實現了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制衡。
其次,元老院掌握著實際權力代表了貴族意志,同時設立“保民官”。保民官是羅馬政治制度中的顯著特點,保民官並不享有行政權, 但是羅馬法律賦予其兩項特權: 一是對貴族議會決議的否決權和保民官自身的人身保障權。這樣就達成貴族與平民間的妥協。
羅馬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西塞羅認為,無論是君主制還是貴族制,乃至民主制均有自身的缺陷,而羅馬的共和政體將三種不同的制度進行揚棄後整合成為一種非常適合自身發展的整體,顯示出一種進步。
實際上,現實中的古羅馬政治生活果真如這一制度描述的這般理性嗎?
也不盡然,有研究者就指出,實際的政治生活中,他們仍然實行的是一種貴族主導下的生活,人們願意跟隨聰明智慧的“意見領袖”在他們的指導下生存。
但是僅從共和政體本身來看,這毫無疑問是屬於古羅馬文明的輝煌成就,它成功孕育了之後的“三權分立”以及英國憲政的建立。
二、法制文明:創立成文法典法制文明丈量著人類文明成熟的腳步,因此古羅馬文明第二個顯著特點就是成文法法典的問世。
公元前451年,羅馬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標誌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它的頒佈使羅馬法律從神壇走向世俗世界,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此之前,古羅馬幾乎所有不成文“法律”來自於神的命令(fas),這種神啟的解釋權自然是掌握在祭司手中。它來自於神的世界,因此缺乏現實基礎,充滿了宗教神秘主義色彩, 這種法律體現為宗教形式,而非公正公平,說是法律,其實並不發揮法律自身的作用。
儘管仍不完備,但古羅馬成文法典已是奴隸制時代最先進最完備的法律體系,也為後來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相關的法律形式和借鑑。
三、精神文明:整合基督教文明古羅馬精神文明主要體現在基督教文明。
上古羅馬一直以來信仰多神,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比如森林之神、花神、灶神、門神等。
公元一世紀在羅馬帝國貴族間開始信仰一種新型宗教,也就是基督教,以上帝為唯一的神。之所以說這是一種新宗教,是因為這種基督教脫胎於猶太教,經改造後襬脫了猶太解釋中的侷限性和排他性,將其改造為一種世界性的宗教。
公元四世紀,在君士坦丁宗教政策的支援下, 基督教成了與羅馬社會的整合, 成為羅馬的國教。基督教文明使得西方國家得以統一到一種信仰之下,使他們獲得一種共通的文化。當羅馬帝國崩潰後,基督教毅然承擔起傳播文明的作用,羅馬天主教會成為西歐各國教會的中心,對西方各民族進行精神撒播。
此外,基督教文明使得在西歐出現世俗權力和神權的對抗。
進入中世紀,神權屢屢凌駕於世俗權力之上,透過對教義的解釋權來控制人的思想。文藝復興之後神權衰落,但基督教文明仍然影響著信仰者以及信仰國家的精神思想。
這就不難理解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所闡述的新教倫理與潛藏在資本主義發展後面的某種心理驅動力之間的聯絡,它表明基督教文明仍然以思想精神的形式深刻影響著西方文明的走向和發展。
-
5 # 廣西天星派風水明師
古代羅馬興起於義大利半島,與希臘毗鄰。公元前5世紀希臘古典文化高度繁榮之時,羅馬還是一個剛剛步入文明的城邦。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羅馬文化也影響越來越大。羅馬文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希臘文化有著千扮萬縷的歷史聯絡。無論在建築、宗教、科學、折學,還是在文學、藝術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和印記,是對希臘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但它在這些方面的成就卻又比希臘更勝一籌。
羅馬人早期是一個農業民族,在很長的時間內,他們一直保持著一種渾厚質樸、勤懇務實的民風。共和早期的羅馬人生活節價、不事奢華,人們衣著樸素、飲食簡單。在羅馬民族精神的影響下,質樸務實成為羅馬文化最重要的特徵。如:羅馬藝術更傾向於實用,在形式上追求宏偉壯觀,在人物表現上強調個性。羅馬藝術的突出成就表現在建築和雕刻上。羅馬建築在整體規劃、建築技術結構的複雜、用途的廣泛型別的多樣化等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希臘,形成了羅馬風格的建築。大圓柱型和拱券結構是羅馬式建築的顯著特點,同時逐漸形成了羅馬的建築體系與民族風格。無論是神廟、宮殿、劇院、廣場、浴場等,羅馬人都有了超前的開拓創新,況且這些建築本身又蘊含著公共設施的意義,文化建設就更能夠推廣了。羅馬人根據自己民族的特點對吸收回來的建築進行改造,繼承了希臘建築的柱式體系的精華,發展了集合式。如萬神廟在羅馬建築中堪稱一絕。同時羅馬也吸收了小亞細亞,敘利亞和埃及的藝術精華。羅馬建築特色在帝國城市裡普遍的體現了這樣的風格,這是在羅馬文化的一大驕傲,也是建築藝術達到了更大範圍的統一綜合的重要標誌。
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由於羅馬在政體上的發展和完善,對文化的影響也是十分突出的,羅馬社會先後經歷了王政時代、共和時代和帝國時代三個時代階段。故羅馬人的政治實踐,給西方政治傳統增添了許多新的因素。對國家觀念、統治術、法律、軍事技術和工程等方面有更高的成就;在公民中提倡堅毅、服從、責任感等道德。對羅馬文化的宣傳推廣發展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在社會生活上和習俗上而日益豐富。
羅馬在文字和文學上也有很大的創造。古代羅馬人使用文字較早,而真正的文學作品則產生較晚。公元前 3世紀之前,羅馬已有原始的民間文學,但這些口頭創作的詩歌很少儲存下來。羅馬文學的發展是在統一義大利以及向海外擴張過程中大量接受希臘文化的影響,移植和改造希臘的詩歌、戲劇等文學形式的基礎上取得的。羅馬文化作品十分的豐厚,如喜劇作品《商人》、《吹牛的軍官》散文就西塞羅作品就留下了57篇的演講稿和800多篇書信。公元前 7世紀,羅馬人在伊特魯里亞字母(改造希臘字母而成)的基礎上創造了拉丁文字母。後經不斷完善,拉丁文字母成為其他許多民族創造自己文字的基礎。這是古羅馬人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之一。
在哲學上也形成了多個不同的派別,不同的派別形成了不同的理論。羅馬的唯物主義哲學對宗教迷信愚弄人民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後期羅馬帝國的唯心主義哲學,提出了“太一”是世界的本源,修行的手段是禁慾和苦行,使靈魂得到淨化,達到靈魂與“太一”的合一,實現了向宗教神學的過渡,對基督教神學思想影響巨大,也給人類留下了睿智的智慧。
在自然科學上,羅馬民族有較強的實用科學理性精神,其要表現為兩方面:是將古希臘以來的利學知識加以綜合,乃至集大成為知識體系;二是注重於將科學知識運用於生產實踐,從而創造了古代西方世界最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羅馬人對實用性的重視,使得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農藝、建築、軍事、醫學、測繪等實用科學技術在羅馬得到了發展,並取得了較大成就。羅馬實用科技的發展在農業方面表現得最為突出。《老加圖的濃業志》、《瓦羅的論農業》和《科路美拉的論農業》是羅馬三本著名的農書。它們不僅論述了農業生產技術和經價管理農業的方法,而且也述及社會的經濟關係。在羅馬科學技術黃金時代的百餘年,科技諸門類都有顯著的進展,特別是技術工程等服務於生產而又與重視實用的羅馬精神結合無間的學問, 更是碩果甚豐。
羅馬的文化特點很多,形式多樣,涉及領域多。羅馬人以開拓的精神來發展羅馬文化,豐富了羅馬文化,為全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6 # 春無及
羅馬文明的特點主要有三方面:
一、首先民主制度 ,是近現代議員議會等民主制度的起源,即使是在羅馬帝制確立以後 仍然保留著元老院,那時的元老院就相當於現在的議會,歐洲大陸經過文藝復興的洗禮後,首先是思想領域的改觀,帶動政治領域的發展,三五百年來,希臘和羅馬文化起著重要作用,使儲存了民主作風。
二、社會制度仍然是奴隸制,羅馬時期是歐洲奴隸制的巔峰,它的文明也是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這表現在生活中就是生產方式的奴隸主體,還有生產關係的奴隸與奴隸主的從屬關係。所以第一條的民主制度之“民”有待商榷。
三,大規模的戰爭掠奪,在羅馬帝國存在的數百年裡,羅馬一直沒有停止過征討和戰爭,即使有短暫的和平時期也是對於再次戰爭的力量積蓄,這是因為其奴隸制政權的存在就是建立在對於外族和番邦的無情掠奪和奴役之上的,這也是其國家強盛的源頭。
古羅馬可以簡化為兩個時代,其一就是以羅馬固有的上古時代,其二就是以希臘為主的古典時代。古羅馬上古時代的教育,是在羅馬固有社會組織和固有思想下,以羅馬傳統英武殺伐精神為教育精神,單純就是羅馬人的教育。
古羅馬古典時代的教育,前146年,羅馬征服希臘後,大批希臘學者來到羅馬辦學,羅馬社會吹起一股希臘風,將希臘文化視為一種時尚,儘管受到保守分子的打壓與反對,但是仍有許多富家子弟紛紛負笈希臘,到雅典等城市專攻希臘哲學和修辭學。
以上。
回覆列表
1,始終具有民主思想 即使是在帝制確立以後 仍然保留著元老院,併為以後的歐洲大陸儲存了民主作風,議員議會等民主制度。
2,羅馬是歐洲奴隸制的巔峰,因此其文明也是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這表現在生活中就是生產方式的奴隸主體,還有生產關係的奴隸與奴隸主的從屬關係。
3,在羅馬帝國存在的數百年裡,羅馬一直沒有停止過征討和戰爭,即使有短暫的和平時期也是對於再次戰爭的力量積蓄,這是因為其奴隸制政權的存在就是建立在對於外族和番邦的無情掠奪和奴役之上的,這也是其國家強盛的源頭。